一种冷却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9363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冷却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罐。
背景技术
在完成锌渣提纯后,将大约500-600°C的内罐冷却至以下100°C以下。如果不采用 冷却罐进行冷却,比如采用自然冷却,降温至100°c的过程会延迟数小时,不利于生产效率 的保证。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再比较短时间内完成罐的冷却,残渣中的残余挥发元素可能继 续挥发,而此时间内罐比温度较低,这些挥发的成分就会在上面结晶下来,长期积累,一方 面会对内罐壁造成侵蚀,也会对后续提纯工艺造成干扰,影响再生锌的纯度。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重冷却结构、冷却效果好的 冷却罐。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冷却罐,包括两端开口的第一桶体,以及设置在第一桶体两端的上盖、下盖, 所述第一桶体外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第二桶体,第二桶体外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第三桶体,第 二桶体、第三桶体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上盖、下盖上,所述第一桶体的外壁、第二桶体的内壁 以及上盖、下盖形成第一密封腔,以及与第一密封腔连通的进管、出管,所述第二桶体外壁、 第三桶体内壁以及上盖、下盖形成第二密封腔,以及与第二密封腔连通的输入管、输出管。在使用时,将需要冷却的内罐放置在第一桶体内,将进管连接到抽风机的输出管, 向第一密封腔内输送冷却空气;同时与第二密封腔连通的输入管连接到冷却液输送装置的 输出管,向第二密封腔内输送冷却液对内罐进行冷却,从而对内罐进行双重冷却,提高冷却 速度。所述上盖、下盖上设置有安装第一桶体、第二桶体、第三桶体的安装槽。所述第一桶体、第二桶体、第三桶体的上下边缘与安装槽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保 证第一密封腔、第二密封腔的密封性。所述上盖、下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没有使用本实用新型前,内罐从600°C冷却到 50°C —般需要4. 5个小时左右,冷却速度非常慢,严重影响到生产效率,而使用本实用新型 后冷却时间缩短到1小时左右,冷却速度快,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冷却速度的加快减 少了再生锌的附着,降低了内罐壁受腐蚀的机会,延长了内罐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第一桶体,2为第二桶体,3为上盖,4为下盖,5为第三桶体,6为第一密 封腔,7为第二密封腔,8为进管,9为出管,10为输入管,11为输出管,12为螺栓,13为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冷却罐,包括两端开口的第一桶体1,以及设置在第一桶体两端 的上盖3、下盖4,第一桶体1外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第二桶体2,第二桶体外设置有两端开口 的第三桶体5,第二桶体、第三桶体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上盖、下盖上,第一桶体的外壁、第二 桶体的内壁以及上盖、下盖形成第一密封腔6,以及与第一密封腔连通的进管8、出管9,第 二桶体外壁、第三桶体内壁以及上盖、下盖形成第二密封腔7,以及与第二密封腔连通的输 入管10、输出管11。上盖、下盖上设置有安装第一桶体、第二桶体、第三桶体的安装槽。第 一桶体、第二桶体、第三桶体的上下边缘与安装槽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13。上盖、下通过螺 栓12连接在一起。
权利要求1.一种冷却罐,包括两端开口的第一桶体,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桶体两端的上盖、下 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桶体外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第二桶体,第二桶体外设置有两端开口 的第三桶体,第二桶体、第三桶体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上盖、下盖上,所述第一桶体的外壁、第 二桶体的内壁以及上盖、下盖形成第一密封腔,以及与第一密封腔连通的进管、出管,所述 第二桶体外壁、第三桶体内壁以及上盖、下盖形成第二密封腔,以及与第二密封腔连通的输 入管、输出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下盖上设置有安装第一 桶体、第二桶体、第三桶体的安装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桶体、第二桶体、第三桶 体的上下边缘与安装槽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下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 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罐,包括两端开口的第一桶体,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桶体两端的上盖、下盖,所述第一桶体外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第二桶体,第二桶体外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第三桶体,第二桶体、第三桶体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上盖、下盖上,所述第一桶体的外壁、第二桶体的内壁以及上盖、下盖形成第一密封腔,以及与第一密封腔连通的进管、出管,所述第二桶体外壁、第三桶体内壁以及上盖、下盖形成第二密封腔,以及与第二密封腔连通的输入管、输出管。在没有使用本实用新型前,内罐从600℃冷却到50℃一般需要4.5个小时左右,而使用本实用新型后冷却时间缩短到1小时左右,冷却速度快,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C22B19/30GK201924060SQ201020644219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7日
发明者郑国兴 申请人:郑国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