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分离炼铅产铜浮渣中铜和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炼铅产铜浮渣中铜和银的方法,属真空冶金技术金属领域。
背景技术:
铜浮渣(也称锅面渣)是粗铅精炼间断除铜的产物,其含Cu约10 50%、Pb 40 70%, Ag 100 10000g/t和其它元素(々8、513、511、&1等)。由于捞渣方式和设备的不同,浮渣形式也各不相同,常见有疏松细颗粒状、块状等形态。铜浮渣的火法冶金设备可以用鼓风炉、反射炉、回转窑和电炉;湿法冶金处理可用酸浸法、氨浸法。火法多用于处理块状物料, 湿法用于处理疏松细颗粒。我国处理铜浮渣多采用纯碱-铁屑法。纯碱-铁屑法是利用纯碱使砷、锑生成钠盐进入炉渣,并造钠铜锍,加入铁屑降低铜锍(铅冰铜)和渣中的含铅,提高铜锍的铜铅比(Cu/ Pb)。反射炉是最常用的处理铜浮渣的设备,采用反射炉纯碱-铁屑法处理铜浮渣铅回收率高,可达97%。铜锍中铜铅比(Cu/Pb)可达5 9。株冶采用9. 5m2反射炉处理含Cu 10 20%、1 60 70%的铜浮■,产出铜锍含Cu 26 45%、1 3 7%。韶关冶炼厂处理含Cu 10 15%、Pb 60%的铜浮■产出铜锍含Cu>40%、Pb<7%0鼓风炉也用于处理铜浮渣,采用鼓风炉处理铜浮渣一般在加入鼓风炉前先进行性烧结,这样有利于利用铜铅鼓风炉,无须再建其他设备。采用鼓风炉处理铜浮渣缺点是铜锍中铜铅比(Cu/Pb)低,铜的回收率低,大量铜残留在铅中,造成铜、砷和贵金属在过程中循环。水口山三冶采用鼓风炉处理含Cu 20 30%、1 50 70%的铜浮渣,产出铜锍含Cu 35 40%、Pb 5 6%。采用回转窑处理铜浮渣各厂的差别较大,主要是由于各厂采用的工艺制度区别较大、炉料成分差别也很大,产出铜锍含Cu 30 40%、含1 10 15%。前苏联列宁诺尔斯克铅厂开发了电炉处理铜浮渣技术,前苏联电锌厂和日本的一家铅厂也采用此法。此法烟气量小,金属损失少,但经营费用较高。列宁诺尔斯克铅厂处理含Cu 20 30% Jb 50 70% 的铜浮渣,产出铜锍含Cu 41.5%、Pb 6.2%。德国杜依斯堡冶炼厂首先在工业上采用酸浸法处理铜浮渣的工艺,其浮渣含Cu 30 45%、Pb 40 60%,产出1#电铜。首先采用氨浸法处理铜浮渣的厂家是澳大利亚CRA 集团,此后日本八户冶炼厂也采用此法处理铜浮渣,产出1#电铜或硫酸铜。上述这些工艺处理铜浮渣,工艺均较为复杂,而且均需要消耗大量其它原料,金属铅回收率较低。火法处理产物含Cu量>50%,还伴有其它大量有价金属,如金、银均需进一步处理回收。湿法工艺产生大量废水、废液,增加了污水处理的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使残留物铜合金具含银量和含铅量降低,且能方便回收银金属,克服传统纯碱-铁屑法的诸多弊端,本发明提供一种分离炼铅产铜浮渣中铜和银的方法,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分离炼铅产铜浮渣中铜和银的方法,经过下列各步骤
A.取炼铅产铜浮渣固体物料,置于真空条件下,以10 15°C/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 1100 1200°C,保温30 60min ;待压力低于51 后,再以15 20°C /min的升温速率继续升温至1400 1600°C,保温1 3h ;待压力低于201 时,停止加热;待温度降至100°C 以下,关闭真空;其间,收集挥发物,冷凝得铅银合金,剩余固体为脱去铅和银的铜合金;
B.将步骤A所得铅银合金作为原料进入常规铅冶炼工序或电解精炼工序,银富集于阳极泥中,即得到回收银;将步骤A所得脱去铅和银的铜合金直接作为原料,以常规方法(如铜冶炼)即得到回收金属铜。所述步骤A中的炼铅产铜浮渣固体物料是将炼铅产铜浮渣进行还原处理后制得的;若炼铅产铜浮渣已为固体物料则无需进行还原处理。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原料适应性强,该方法可以处理各种含铅、银、铜的铜基或铅基合金;
(2)利用真空蒸馏方法,制备方法简单,环境友好;
(3)分离回收金属效率高,剩余固体(脱去铅和银的铜合金)中含银量<200g/t、含铅量 <0. 01% ;
(4)工艺流程短,操作方便,经济效益显著。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这些实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
A.取50g含铜约20%、含铅约70%、含银约3000g/t的由炼铅产铜浮渣进行还原处理后制得的炼铅产铜浮渣固体物料,置于真空条件下,以10°C /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100°C, 保温30min ;待压力为41 后,再以15°C /min的升温速率继续升温至1450°C,保温Ih ;待压力为10 时,停止加热;待温度降至90°C时,关闭真空;其间,收集挥发物,冷凝得铅银合金,剩余固体为脱去铅和银的铜合金;其中,铜合金中残留银量为180g/t ;铅银合金中含铅量 >99%,银量为 7800g/t ;
B.将步骤A所得铅银合金作为原料进入常规铅冶炼工序,银富集于阳极泥中,即得到回收银;将步骤A所得脱去铅和银的铜合金直接作为原料,通过铜冶炼法即得到回收金属铜。实施例2
A.取IOKg含铜约30%、含铅约60%、含银约4000g/t的铜银铅合金(炼铅产铜浮渣固体物料),置于真空条件下,以12°C /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200°C,保温40min ;待压力为31 后,再以18°C /min的升温速率继续升温至1600°C,保温1. 5h ;待压力为181 时,停止加热;待温度降至97°C以下,关闭真空;其间,收集挥发物,冷凝得铅银合金,剩余固体为脱去铅和银的铜合金;其中铜合金中残留银量为27. 5g/t,铅银合金中含铅量>99%,银量为 8000g/t ;
B.将步骤A所得铅银合金作为原料进入常规电解精炼工序,银富集于阳极泥中,即得到回收银;将步骤A所得脱去铅和银的铜合金直接作为原料,通过常规方法即得到回收金属铜。 实施例3
A.取20Kg含铜约40%、含铅约50%、含银约4500g/t的铜银铅合金(炼铅产铜浮渣固体物料),置于真空条件下,以15°C /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150°C,保温60min ;待压力为 41 后,再以20°C /min的升温速率继续升温至1400°C,保温汕;待压力为151 时,停止加热;待温度降至80°C时,关闭真空;其间,收集挥发物,冷凝得铅银合金,剩余固体为脱去铅和银的铜合金;其中铜合金中残留银量为5. 8g/t,铅银合金中含铅量>99%,银量为U613g/ t ;
B.将步骤A所得铅银合金作为原料进入常规铅冶炼工序,银富集于阳极泥中,即得到回收银;将步骤A所得脱去铅和银的铜合金直接作为原料,通过铜冶炼即得到回收金属铜。
权利要求
1.一种分离炼铅产铜浮渣中铜和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下列各步骤A.取炼铅产铜浮渣固体物料,置于真空条件下,以10 15°C/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 1100 1200°C,保温30 60min ;待压力低于51 后,再以15 20°C /min的升温速率继续升温至1400 1600°C,保温1 3h ;待压力低于20 时,停止加热;待温度降至100°C 以下,关闭真空;其间,收集挥发物,冷凝得铅银合金,剩余固体为脱去铅和银的铜合金;B.将步骤A所得铅银合金作为原料进入常规铅冶炼工序或电解精炼工序,银富集于阳极泥中,即得到回收银;将步骤A所得脱去铅和银的铜合金直接作为原料,以常规方法即得到回收金属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炼铅产铜浮渣固体物料是将炼铅产铜浮渣进行还原处理后制得的;若炼铅产铜浮渣已为固体物料则无需进行还原处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离炼铅产铜浮渣中铜和银的方法,将炼铅产铜浮渣固体物料,置于真空条件下,经多次升温、保温后,收集挥发物,冷凝得铅银合金,剩余固体为脱去铅和银的铜合金;再将铅银合金作为原料进入常规铅冶炼工序或电解精炼工序,银富集于阳极泥中,即得到回收银;脱去铅和银的铜合金直接作为原料,以常规方法即得到回收金属铜。本发明原料适应性强,该方法可以处理各种含铅、银、铜的铜基或铅基合金;利用真空蒸馏方法,制备方法简单,环境友好;分离回收金属效率高,剩余固体(脱去铅和银的铜合金)中含银量<200g/t、含铅量<0.01%;工艺流程短,操作方便,经济效益显著。
文档编号C22B7/04GK102373336SQ201110343390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日
发明者刘大春, 徐宝强, 戴卫平, 戴永年, 曲涛, 杨斌, 熊恒, 蒋文龙, 邓勇, 龙萍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