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液容器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4209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金属液容器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液容器的支撑装置,其包括根据转动位置与环构件结合而单独或共同支撑金属液容器的负重的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
背景技术
转炉等盛放金属液的金属液容器(C)是可转动的。为了释放其内部的金属液、或者为了该金属液容器(C)是转炉的情况下移除在吹炼过程中产生的炉渣,这样的金属液容器(C)可向一侧或另一侧转动、或者在两个方向轮换转动。为此,如图9(b)所示,金属液容器(C)可以与具有转动轴(A)的环构件20,一起以该转动轴(A)为中心进行转动。并且,当这种金属液容器(C)转动或静止时,需要支撑其负 重。因此,为了在金属液容器(C)转动或静止时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如图8(a)所示,将连接于金属液容器(C)的连接构件(R)置于环构件20上的状态下,在贯通连接在环构件20的连接构件(M)中插入固定构件(F),由此固定金属液容器(C)和环构件20。然而,这种情况下存在的问题是需要较大的结构。此外,如图8(b)所示,环构件20设有支撑构件41,该支撑构件的一端插入在金属液容器(C),且金属液容器(C)形成具有肋状物(L)的插入孔42,以这种方式支撑构件41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然而,在这种情形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支撑构件41和插入孔42之间的窄的间隙、以及由不同材料制成的金属液容器(C)和环构件20之间的热膨胀差异,因此支撑构件41会发生不均匀磨损或者在支撑构件41或插入孔42中产生裂纹。此外,如图9(a)所示,将一侧连接至金属液容器(C)的环构件20的另一侧通过一个薄板(S)连接至金属液容器(C),从而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然而,在该情形中存在的问题是,当薄板(S)受到弯曲负重时该薄板(S)可变得非常脆弱,并且当金属液容器(C)中含有的金属液被释放到外侧时薄板(S)可被释放的金属液损坏。此外,如图9(b)所示,用连动构件32将设置在环构件20上的第一固定构件31和设置在金属液容器(C)上的第二固定构件33水平连接或竖直连接,由此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然而,在该情形中存在的问题是,当金属液容器(C)处于其中水平连接的连动构件32受到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影响的转动位置时,在连接部中会产生裂纹,尤其是在第一固定构件31和环构件20之间的连接部中产生裂纹。例如,当金属液容器(C)采用转炉时,为了移除在吹炼过程中产生的炉渣而以一方向和另一方向轮换转动金属液容器(C),在该情形下,竖直连接的连动构件32以不同的间隔被布置,因而过大的负重会仅集中在其中一个连动构件32上。因此,连接部可产生裂纹。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金属液容器的支撑装置中的要求或问题中的至少一个而提出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根据金属液容器的转动位置,结合环构件,一个支撑单元单独支撑或与另一支撑单元共同支撑金属液容器的负重。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无论转动位置如何,可不倾斜、稳定地支撑金属液容器的负重。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防止金属液容器的负重发生倾斜或者金属液容器和环构件的热膨胀差异导致在连接部等中产生裂纹。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以一方向或另一方向轮换转动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支撑金属液容器。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个课题,相关金属液容器的支撑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可包括如下的特征。本发明基本包括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该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根据金属液容器的转动,与包围金属液容器的外部的环构件结合而单独地或共同地支撑金属液容器的负重。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金属液容器的支撑装置,包括环构件,其包围可转动的金属液容器的外部;以及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其根据金属液容器的转动位置与环构件结合而单独地或共同地支撑金属液容器的负重。此时,所述环构件具备转动轴,所述金属液容器与所述环构件共同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另外,从所述金属液容器的直立位置到自直立位置转动一预定角度的第一转动位置,第一支撑单元与环构件结合而单独地支撑金属液容器的负重,从第一转动位置到自直立位置转动90°的第二转动位置,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与环构件结合而共同支撑金属液容器的负重,从第二转动位置到自第二转动位置转动一预定角度的第三转动位置,第二支撑单元与环构件结合而单独地支撑金属液容器的负重。为此,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可包括第一固定构件,其设置在所述环构件;连动构件,其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以及第二固定构件,其设置在所述金属液容器、并与所述连动构件的另一侧连接。此外,在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和连动构件之间的连接部、或者在连动构件和第二固定构件之间的连接部设有球面轴承。所述第一固定构件与连动构件的一侧、或者连动构件的另一侧与第二固定构件是通过一个销构件连接,第一固定构件和销构件之间、或第二固定构件与销构件之间设有锥形构件。此外,所述锥形构件与盖构件一体形成,盖构件连接于第一固定构件和销构件、或连接于第二固定构件与销构件。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可包括支撑构件,其设置在环构件;以及插入孔,其在金属液容器中形成,其中可插入支撑构件的一侧,在支撑构件和插入孔之间形成第一间隙、和形成在第一间隙相反侧的第二间隙,在金属液容器的直立位置,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分别位于插入孔的上部和下部。
此外,所述第一间隙可大于第二间隙。发明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根据转动位置,与环构件结合单独支撑或共同支撑金属液容器的负重。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无论转动位置如何,可不倾斜、稳定地支撑金属液容器的负重。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可以防止金属液容器的负重发生倾斜或者防止金属液容器和环构件的热膨胀的差异而在连接部等中产生裂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可以在以一方向或另一方向轮换转动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支撑金属液容器。


图I是根据本发明的金属液容器的支撑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金属液容器的支撑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仰视图;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金属液容器的支撑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第一支撑单元的第一固定构件或第二固定构件、与连动构件的连接部的剖面图;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金属液容器的支撑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第一支撑单元的第一固定构件或第二固定构件、与连动构件的连接部的剖面图;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金属液容器的支撑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第二支撑部的放大剖面图;图6和图7表示根据本发明金属液容器的支撑装置的一实施例的运行;图8和图9表示现有技术的金属液容器的支撑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的特征,以下,详细描述有关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金属液容器的支撑装置。下文中进行说明的实施例是用于理解本发明技术特征的最优选的实施例,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非被这些说明的实施例所限制。而只是例示本发明可以以实施例的方式实现。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可对本发明做出多种变更,这些变更的实施例也均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此外,为了更好理解以下说明的实施例,在附图所示各元件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由相同或相似的标记表示。与本发明相关的实施例基本包括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该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根据金属液容器的转动结合围绕金属液容器外侧的环构件单独地或共同地支撑金属液容器的负重。如图I和2所示的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金属液容器的支撑装置100包括环构件200、第一支撑单元300和第二支撑单元400。如图I和2所示的实施例,环构件200可包围金属液容器(C)的外部。被环构件200包围外部的金属液容器(C)是可转动的。为此,如图中的实施例,环构件200具备转动轴(A)。并且,这种转动轴(A)可以与电机、齿轮等转动驱动单元(未图示)连接。
另外,如后文中描述,环构件200与第一支撑单元300、第二支撑单元400结合而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由此,当通过转动驱动单元的驱动而环构件200以转动轴(A)为中心转动时,金属液容器(C)与环构件200 —起以转动轴(A)为中心进行转动。然而,转动金属液容器(C)的构造不限于所示实施例,只要是转动金属液容器(C)的构造都是可行的。另外,对环构件200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是任何一种可围绕金属液容器(C)的外部,并且如后文将会描述的与第一支撑单元300、第二支撑单元400结合而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均可作为环构件。另一方面,上述的金属液容器(C)可以是转炉。但是,金属液容器不限于转炉,只要是任何一种可盛放金属液的容器,均可作为金属液容器(C)。第一支撑单元300、第二支撑单元400可根据金属液容器(C)的转动位置与环构件200结合,单独或共同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因此,无论转动位置如何,第一支撑单元300和第二支撑单元400可不倾斜、稳定地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并且,能够防止因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的倾斜而在连接部中产生裂纹。 如图6、图7所示,从金属液容器(C)的直立位置(D)到自直立位置(D)转动预定角度的第一转动位置(Dl ),第一支撑单元300和第二支撑单元400中的第一支撑单元300与环构件200结合,从而单独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从第一转动位置(Dl)到自直立位置(D)转动90度的第二转动位置(D2),第一支撑单元300与第二支撑单元400 —起与环构件200结合而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另外,从第二转动位置(D2)到自第二转动位置(D2)转动一预定角度的第三转动位置(D3),与环构件200结合,第一支撑单元300可不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如后文描述,从第二转动位置(D2)到第三转动位置(D3),第二支撑单元400可与环构件200结合而单独地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如图2图示的实施例,以转动轴(A)为中心,在金属液容器(C)的一侧和另一侧以等间距各设置两个第一支撑单元300,共设有四个。因此,如前文描述的,即使以转动轴(A)为中心金属液容器(C)在一侧方向或另一侧方向中的任一个方向上连同环构件200转动,从直立位置(D)到第一转动位置(Dl)第一支撑单元300结合环构件200可单独地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并从第一转动位置(Dl)到第二转动位置(D2)结合环构件200与第二支撑单元400 —起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此外,从第二转动位置(D2)到第三转动位置(D3),与环构件200结合第二支撑单元400可单独地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因此,即使在金属液容器(C)向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轮换转动的情形下,也能够稳定地支撑金属液容器(C)。因此,当金属液容器(C)是转炉时,可稳定地进行一个双渣操作。该双渣操作中,以一侧方向或另一侧方向轮换转动转炉,从而移除在吹炼过程中产生的炉渣。如上文描述,为了根据金属液容器(C)的转动位置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如图1-3的实施方式所示,第一支撑单元300可包括第一固定构件310、连动构件320和第二固定构件330,。如图1-2所示的实施例,第一固定构件310可设置在环构件200上。第一固定构件310设置在环构件200上,对这种第一固定构件310并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设置在环构件200上,并连接于连动构件320。如图1-4所示的实施例,连动构件320的一侧可连接至固定构件310。如图3、图4所示的实施例,第一固定构件310和连动构件320可以通过一个销构件(P)连接。在第一固定构件310和连动构件320之间的连接部具有球面轴承(B)。即,如示出的实施例,通过将球面轴承(B)设置在销构件(P)和连动构件320之间,球面轴承(B)可设置在第一固定构件310和连动构件320之间的连接部中。因此,当球面轴承(B)设置在第一固定构件310和连动构件320之间的连接部中时,即使连动构件320因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而稍微左右移动,也能够支撑金属液容器(C)。此外,在销构件(P)和连动构件320之间仅设有一个球面轴承(B)、在销构件(P)和第一固定构件310之间未设有单个球面轴承(B),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连动构件320因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而发生的左右微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图中的实施例,在销构件(P)和第一固定构件310之间设置一个表面为锥形的锥形构件(T)而被支撑。·
如图I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第二固定构件330可以设置在金属液容器(C)上。如·图中的实施例,连动构件320的另一侧可连接至第二固定构件330。如图3和图4中示出且上文中提及,第二固定构件330和连动构件320也可通过销构件(P)连接。此外,通过将球面轴承(B)定位在销构件(P)和连动构件320之间,在第二固定构件330和连动构件320的连接部中也设有球面轴承(B )。并且,如图中的实施例,在销构件(P )和第二固定构件330之间也设有锥形构件(T)而进行支撑。因此,在通过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而连动构件320左右微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支撑金属液容器(C)。对这种第二固定构件330并无特别限定,只要其可设置在金属液容器(C)上并与连动构件320连接,均可。同时,如图3图示的实施例,盖构件(CV)通过螺栓连接至第一固定构件310、锥形构件(T)、销构件(P),或连接至第二固定构件330、锥形构件(T)和销构件(P)。因此,锥形构件(T)和销构件(P)可固定至其正常位置。此外,如图4中的实施例,这种盖构件(CV)可以与锥形构件(T) 一体形成。以这种方式,当盖构件(CV)和锥形构件(T) 一体形成时,使用盖构件(CV)而将锥形构件(T)容易地定位在销构件(P)和第一固定构件310之间,或者定位在销构件(P)和第二固定构件330之间。此外,可以使用盖构件(CV),从销构件(P)和第一固定构件310之间分离锥形构件(T),或者从销构件(P)和第二固定构件330之间分离锥形构件(T)。由此,可以容易实现第一固定构件310和连动构件320、以及第二固定构件330和连动构件320之间的连接和分离。如图6和图7所不,从金属液容器(C)的直立位置(D)到自直立位置(D)转动一预定角度的第一转动位置(D1),与环构件200结合,第二支撑单元400可不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从金属液容器(C)的直立位置(D)到自直立位置(D)转动一预定角度的第一转动位置(Dl ),第一支撑单元300可以如上所述地与环构件200结合而单独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从第一转动位置(DI)到自直立位置(D )转动90度的第二转动位置(D2 ),与环构件200结合,第二支撑单元400可以与第一支撑单元300 —起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此外,从第二转动位置(D2)到自第二转动位置(D2)转动一预定角度的第三转动位置(D3),与环构件200结合,第二支撑单元400可以单独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为此,如图I、图2以及图5中的实施例,第二支撑部件400可包括支撑构件410和插入孔420。如图I、图2以及图5中的实施例,支撑构件410设置在环构件200上。如示出的实施例,支撑构件410可以设置在环构件200的转动轴(A)的相反侧,即,在环构件200的内侧。此外,如同转动轴(A),环构件200可以具有两个支撑构件410。对这种支撑构件410并无特别限定,只要其可以设置在环构件200上,均可。如图I、图2以及图5中的实施例,插入孔420可以形成在金属液容器(C)中。如图中的实施例,上述的支撑构件410的一侧可以插入于插入孔420。因此,如上所述,根据金属液容器(C)的转动位置,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可以被插入插入孔420的支撑构件410的一侧所支撑。同时,如图5中的实施例,在支撑构件410和插入孔420之间可以形成第一间隙(Gl)和第二间隙(G2)。如图中的实施例,第二间隙(G2)可以形成在第一间隙(Gl)的相反侦U。如图5中的实施例,这种第一间隙(Gl)和第二间隙(G2)可以位于金属液容器(C)的直立位置的插入孔420的上方和下方。因此,在金属液容器(C)的直立位置(D),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不被第二支撑单元400的支撑构件410支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地 第一支撑单元300与环构件200结合而单独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此外,从金属液容器(C)的直立位置(D)到第一转动位置(D1),第一支撑单元300与环构件200结合而单独地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其中,所述第一转动位置(Dl)是指如图6和图7所示的支撑构件410第一次与插入孔420接触的转动位置。从第一转动位置(Dl)到第二转动位置(D2),第一支撑单元300和第二支撑单元400与环构件200结合一起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即,根据金属液容器(C)的转动,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从第一支撑单元300传递至第二支撑单元400。此外,由于从第二转动位置(D2)到第三转动位置(D3)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不被第一支撑单元300支撑,因此结合环构件200第二支撑单元400可单独地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如图5中的实施例,通过形成在支撑构件410和插入孔420之间的第一间隙(Gl)和第二间隙(G2),可防止因材料不同的金属液容器(C)和环构件200的热膨胀的差异而在支撑构件410、插入孔420等连接部中产生的裂纹。此外,如图中的实施例,第一间隙(Gl)可大于第二间隙(G2)。这样,当第一间隙(Gl)大于第二间隙(G2)时,支撑构件410可容易地组装在插入孔420中。对这种第一间隙(Gl)和第二间隙(G2)的尺寸并无特别限定,只要如上所述地能够防止因材料不同的金属液容器(C)和环构件200的热膨胀的差异而在支撑构件410和插入孔420中产生裂纹,均可,并且,从金属液容器(C)的直立位置(D)到第一转动位置(Dl),与环构件200结合而第一支撑单元300单独地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从第一转动位置(Dl)到第二转动位置(D2),第一支撑单元300和第二支撑单元400与环构件200结合而共同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从第二转动位置(D2)到第三转动位置(D3),第二支撑单元400与环构件200结合而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同时,如图I、图2和图5中的实施例,为了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插入孔420可以具备肋状物(L)。以下,参照图6和图7,对根据本发明的金属液容器100的支撑装置的一实施例的运行进行说明。首先,如图6和图7所示,在金属液容器(C)的直立位置(D),第二支撑单元400的支撑构件410和插入孔420之间的第一间隙(Gl)和第二间隙(G2)分别位于插入孔420的上部和下部。因此,在该情形中,第一支撑单元300与环构件200结合而单独地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
此外,由于第一间隙(Gl)和第二间隙(G2)直到第一转动位置(Dl)支撑构件410不接触插入孔420,在该第一转动位置金属液容器(C)和环构件200以环构件200的转动轴(A)为中心向一方向或另一方向转动,由此第二支撑单元400的支撑构件410初次接触于插入孔420。因此,从金属液容器(C)的直立位置(D)到第一转动位置(D1),第一支撑单元300与环构件200结合而单独地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此外,如图6和7所示,金属液容器(C)与环构件200 —起从第一转动位置(Dl)向一方向或另一方向上进一步转动,从而直到第二转动位置(D2),即使支撑构件410接触插入孔420,金属液容器(C)到第二转动位置(D2)的转动角度也小于90°。因此,如上所述,第一支撑单元300和第二支撑单元400与环构件200结合而共同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即,施加在第一支撑单元300的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转移至第二支撑单元400。此后,当金属液容器(C)转动至第二转动位置(D2)时,如图6所示,与环构件200结合,第一支撑单元300不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因此,在该情形下,第二支撑单元400与环构件200结合而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 此外,到第三转动位置(D3),在该位置金属液容器(C)连同环构件进一步向一方向或另一方向转动(例如,金属液容器(C)为转炉,释放盛放在转炉中的金属液的情形),如图6和图7所示,金属液容器(C)转动角度从直立位置(D)超过90度。因此,在该情形中,与环构件200结合第一支撑单元300不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然而,在该情形中,第二支撑单元400的支撑构件410通过金属液容器(C)的自身重量而接触插入孔420。因此,从第二转动位置(D2)到第三转动位置(D3),第二支撑单元400与环构件200结合而单独地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同时,尽管金属液容器(C)与环构件200 —起以绕转动轴(A)为中心向一方向或另一方向轮换转动,但根据转动位置(D、D1、D2、D3)第一支撑单元300和第二支撑单元400与环构件200结合而单独地或共同地稳定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如上所述,使用根据本发明的金属液容器的支撑装置,可以根据转动位置而与环构件结合而单独地或共同地支撑金属液容器的负重,因此,无论金属液容器的转动位置如何,能够以使金属液容器的负重不发生倾斜、稳定地支撑金属液容器的负重,可以防止金属液容器的负重发生倾斜或者防止金属液容器和环构件的热膨胀的差异而在连接部等中产生裂纹,并且可以在以一方向或另一方向轮换转动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支撑金属液容器。上述的金属液容器的支撑装置并非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构成,可以采用全部的实施例或选择部分实施例而进行组合,以使进行各种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金属液容器的支撑装置,包括 环构件(200),其包围可转动的金属液容器(C)的外部;以及 第一支撑单元(300)和第二支撑单元(400),其根据所述金属液容器(C)的转动位置与所述环构件(200)结合而单独地或共同地支撑所述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金属液容器的支撑装置,所述环构件(200)具备转动轴(A),所述金属液容器(C)与所述环构件(200)共同以所述转动轴(A)为中心进行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金属液容器的支撑装置,从金属液容器(C)的直立位置(D)到自所述直立位置(Dl)转动一预定角度的第一转动位置(D1),所述第一支撑单元300与所述环构件(200)结合而单独地支撑所述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 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Dl)到自所述直立位置(Dl)转动90°的第二转动位置(D2),所述第一支撑单元(300)和所述第二支撑单元(400)与所述环构件(200)结合而共同支撑所述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 从所述第二转动位置(D2)到自所述第二转动位置(D2)转动一预定角度的第三转动位置(D3),所述第二支撑单元(400)与所述环构件(200)结合而单独地支撑所述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液容器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单元(300)包括 第一固定构件310,其设置在所述环构件200 ; 连动构件320,其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310 ;以及 第二固定构件330,其设置在所述金属液容器(C)、并与所述连动构件320的另一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液容器的支撑装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构件(310)和所述连动构件(320 )之间的连接部、或者在所述连动构件(320 )和所述第二固定构件(330 )之间的连接部设有球面轴承(B)。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液容器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构件(310)与所述连动构件(320)的一侧、或者所述连动构件(320)的另一侧与所述固定构件(330)是通过一个销构件(P)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构件(310)和所述销构件(P)之间、或所述第二固定构件(330)与所述销构件(P)之间设有锥形构件(T)。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金属液容器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锥形构件(T)与盖构件(CV) —体形成,所述盖构件(CV)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310)和所述销构件(P)、或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构件(330)与所述销构件(P)。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液容器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支撑单元(400)包括 支撑构件(410),其设置在所述环构件(200);以及 插入孔(420),其在所述金属液容器(C)中形成,其中可插入所述支撑构件(410)的一侦U, 在所述支撑构件(410)和所述插入孔(420)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隙(Gl)和形成在所述第一间隙(Gl)相反侧的第二间隙(G2),在所述金属液容器(C)的直立位置(D),所述第一间隙(Gl)和所述第二间隙(G2)分别位于所述插入孔的上部和下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金属液容器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间隙(Gl)大于所述第二间隙(G2)。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金属液容器的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支撑单元,根据金属液容器的转动位置与环构件结合而单独或共同地支撑金属液容器的负重。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金属液容器的支撑装置包括环构件(200),包围可转动的金属液容器(C)的外部;及第一和第二支撑单元(300,400),根据金属液容器(C)的转动位置与环构件(200)结合而单独或共同支撑金属液容器(C)的负重。由此可根据转动位置,与环构件结合单独或共同支撑金属液容器的负重,无论转动位置如何,可不倾斜、稳定地支撑金属液容器的负重,可防止金属液容器的负重倾斜或金属液容器和环构件的热膨胀差异导致连接部等中产生裂纹,可在一方向或另一方向轮换转动时也稳定支撑金属液容器。
文档编号C21C5/50GK102985568SQ201180033385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7日
发明者朱宰镐, 金成文, 李炳旭, 苏仁锡 申请人:Posco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