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弯直臂中频淬火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046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转向弯直臂中频淬火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处理加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转向弯直臂中频淬火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LE010转向弯直臂是江汽集团N721项目前桥转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江汽公司未来主打高端品牌的重任。但由于该产品其形状复杂,断面尺寸小,淬火过程中又不能完全旋转,且没有任何エ艺參数可供參照,因而其淬火エ艺开发难度大,先后有江汽及多家核心零配件供应商试制均未成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对转向弯直臂实现淬火的的中频淬火感应装置。
·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转向弯直臂中频淬火感应装置,其包括中频感应器,该中频感应器包括环状导磁体以及收容在该导磁体内的环状感应线圈,该导磁体与该感应线圈同心。作为上述方案的进ー步改进,该转向弯直臂中频淬火感应装置还包括用于冷却感应线圈又为淬火冷却提供用水的冷却管道,该冷却管道环绕在该导磁体的外国。作为上述方案的进ー步改进,该转向弯直臂中频淬火感应装置还包括用于安装该冷却管道的环状胶木,该冷却管道收容在该胶木内,环状的胶木围成圆形的收容槽,胶木的一侧开有与冷却管道相通的若干通孔,该导磁体与该胶木通过ー连接板与机床相连,该导磁体与该胶木之间保证同心的同时还保持均匀间隙。作为上述方案的进ー步改进,该冷却管道伸入该胶木内并在该胶木内延伸最终延伸出该胶木。作为上述方案的进ー步改进,该转向弯直臂中频淬火感应装置还包括エ装夹具,エ装夹具用于将待淬火エ件安装在淬火机床上并使待淬火エ件与该中频感应器保持预定距离。作为上述方案的进ー步改进,该エ装夹具包括顶针以及与该顶针连接的支架,该支架与淬火机床固定,该顶针与待淬火エ件的一端连接固定。作为上述方案的进ー步改进,该エ装夹具利用机加工的中心孔及装配用锥孔进行定位。本发明的转向弯直臂中频淬火感应装置主要采用以下三大原理实现技术方案,从而提高了中频淬火质量及控制范围的精度,实现产品的批量化生产I、电磁感应原理,当交变电流在待淬火エ件中通过时,在所形成的交变磁场作用下,待淬火エ件内会产生感应电动势,由于越接近心部感应电动势越大,导体中的电流便趋向与表层,产生交变电流的集肤效应;2、邻近效应原理由于电源电动势和自感应电动势的相互作用,同向电流系统中最大磁场强度在导体表面的外侧,反向电流系统在导体表面的外侧,这就是邻近效应,利用该效应,通过制作适当形状的感应器对待淬火エ件表面的一定部位进行集中加热,使电流集中在与感应器宽度大致相同的区段内,导体间的距离愈小,邻近效应表现愈強烈;3、基准一致原理參照待淬火エ件的机加工基准设计エ装夹具,基准一致保证了加工时中频感应器的感应线圈与待淬火エ件的间隙均匀紧密。


图I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转向弯直臂中频淬火感应装置的中频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的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转向弯直臂中频淬火感应装置的エ装夹具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符号说明导磁体I、感应线圈2、胶木3、冷却管道4、收容槽5、顶针6、支架7、通孔8。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ー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请ー并參阅图I、图2及图3,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转向弯直臂中频淬火感应装置包括中频感应器(如图I、图2所示)与エ装夹具(如图3所示)。中频感应器包括环状导磁体I、环状感应线圈2、环状胶木3、冷却管道4。感应线圈2用于产生磁场来加热待淬火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是指江汽集团N721项目前桥转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LE010转向弯直臂),感应线圈2收容在导磁体I内。导磁体I用于改变磁场强度,迫使电流接近于待淬火エ件所需加热的表面,提高感应线圈2的效率。环状的胶木3的围成圆形的收容槽5,胶木3的一侧开有与冷却管道2相通的若干细孔即通孔8,若干细孔为淬火冷提供用水。该导磁体I与该胶木3通过ー连接板与机床相连,该导磁体I与该胶木3之间保证同心的同时还保持均匀间隙。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磁体I、感应线圈2、胶木3同心三者同心。冷却管道4用于冷却去除感应线圈2通过电流时产生的大量热量还用于为淬火冷却提供用水,主要是通过流通冷却水来降温。冷却管道4收容在胶木3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管道4伸入胶木3内并在胶木3内环绕最終延伸出胶木3,这样外部水源可以通过冷却管道4实现流动冷却,冷却管道4内的水不停的更换可以实现最佳的冷却效果,当然,冷却管道4也可以是封闭在胶木3内的装满水等可以冷却用的液体,只是这样效果不是很好,热量无法最大限度的移走,而且也无法使若干细孔为淬火冷提供用水。胶木3与冷却管道4的设置是为了对中频感应器进行冷却,同时又为待淬火エ件淬火冷却提供用水。エ装夹具用于方便待淬火エ件安装在淬火机床上,并使待淬火エ件与该中频感应器保持合适距离。其可包括顶针6以及与该顶针6连接的支架7,该顶针6与待淬火エ件的下部连接固定,该支架7与淬火机床固定。本实施方式的エ装夹具利用机加工的中心孔及装配用锥孔进行定位,保证热处理加工表面与机械加工表面同轴,基准一致。
本发明的转向弯直臂中频淬火感应装置,主要采用以下原理实现技术方案I、电磁感应原理,当交变电流在待淬火エ件中通过时,在所形成的交变磁场作用下,待淬火エ件内会产生感应电动势,由于越接近心部感应电动势越大,导体中的电流便趋向与表层,产生交变电流的集肤效应;2、邻近效应原理由于电源电动势和自感应电动势的相互作用,同向电流系统中最大磁场强度在导体表面的外侧,反向电流系统在导体表面的外侧,这就是邻近效应,利用该效应,通过制作适当形状的感应器对待淬火エ件表面的一定部位进行集中加热,使电流集中在与感应器宽度大致相同的区段内,导体间的距离愈小,邻近效应表现愈強烈;3、基准一致原理參照エ件的机加工基准设计エ装夹具,基准一致保证了加工时中频感应器的感应线圈2与待淬火エ件的间隙均匀紧密。本发明的转向弯直臂中频淬火感应装置解决了以下技术问题
·
I、如何设计感应线圈2,在待淬火エ件无法转动的情况下,使锥度表面的強化深度均匀,达到产品设计要求;2、如何制作导磁体1,使磁场强度的分布更加贴合エ件所需加热表面;3、如何设计エ装夹具,使得待淬火エ件定位准确,保证加工的一致性;4、如何设计水道,使得冷却充分合理。本发明的转向弯直臂中频淬火感应装置的最終目的是LE010弯直臂热处理工艺能够达到设计目的,满足性能要求。采用本发明的转向弯直臂中频淬火感应装置提高了中频淬火质量及控制范围的精度,实现产品的批量化生产。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转向弯直臂中频淬火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中频感应器,该中频感应器包括环状导磁体以及收容在该导磁体内的环状感应线圈,该导磁体与该感应线圈同心。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转向弯直臂中频淬火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向弯直臂中频淬火感应装置还包括用于冷却感应线圈又为淬火冷却提供用水的冷却管道,该冷却管道环绕在该导磁体的外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弯直臂中频淬火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向弯直臂中频淬火感应装置还包括用于安装该冷却管道的环状胶木,该冷却管道收容在该胶木内,环状的胶木围成圆形的收容槽,胶木的一侧开有与冷却管道相通的若干通孔,该导磁体与该胶木通过ー连接板与机床相连,该导磁体与该胶木之间保证同心的同时还保持均匀间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弯直臂中频淬火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却管道伸入该胶木内并在该胶木内延伸最终延伸出该胶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弯直臂中频淬火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向弯直臂中频淬火感应装置还包括エ装夹具,エ装夹具用于将待淬火エ件安装在淬火机床上并使待淬火エ件与该中频感应器保持预定距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弯直臂中频淬火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エ装夹具包括顶针以及与该顶针连接的支架,该支架与淬火机床固定,该顶针与待淬火エ件的一端连接固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弯直臂中频淬火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エ装夹具利用机加工的中心孔及装配用锥孔进行定位。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向弯直臂中频淬火感应装置,其包括中频感应器,该中频感应器包括环状导磁体以及收容在该导磁体内的环状感应线圈,该导磁体与该感应线圈同心。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高了中频淬火质量及控制范围的精度,实现产品的批量化生产。
文档编号C21D1/42GK102787222SQ20121030837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7日
发明者周昌根, 宋智斌, 陈国强, 陈文韬, 雷文欲 申请人:安徽省合肥汽车锻件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