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机料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5586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铸机料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压铸机料管,包括料管本体,所述的料管本体侧壁上设有进料口,与所述进料口相对的料管本体另一侧壁内设有U形冷却流体通道,所述的U形冷却流体通道的管口处设有连接管,所述的U形冷却流体通道通过该连接管与冷却流体储罐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可提高产品质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压铸机料管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料管,尤其是涉及一种压铸机料管。
【背景技术】
[0002]料管是压铸机的重要部件,现有的压铸机料管存在以下问题:
[0003]I)由于铸造铝液温度高,自动给汤机倒料到料管内的同一片区域,使料管内局部受温过高,红外线测量温度在300°C左右,造成料管内局部位置凹陷或粘料现象;
[0004]2)料管内部凹陷或粘模,就会发生卡冲头的现象,这样会造成机器压射的速度不稳定,铸造出的产品出现缩松、砂眼等不良因素,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降低了冲头、料管的使用寿命,损耗量大。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提高产品质量、使用寿命长的压铸机料管。
[0006]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种压铸机料管,包括料管本体,所述的料管本体侧壁上设有进料口,与所述进料口相对的料管本体另一侧壁内设有U形冷却流体通道,所述的U形冷却流体通道的管口处设有连接管,所述的U形冷却流体通道通过该连接管与冷却流体储罐连接。
[0008]所述的U形冷却流体通道的长度为料管本体长度的1/10-1/5。
[0009]所述的U形冷却流体通道的直径为6?8mm。
[0010]所述的U形冷却流体通道的两个管口形成的弧度为60°。
[0011]所述的U形冷却流体通道与料管本体内壁的距离大于8_。
[0012]所述的连接管为铜材料制成的圆柱形连接管。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料管本体上与进料口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点冷却装置,使冷却水有此区域循环流动,降低了该区域的温度,提高了料管和冲头的使用寿命,降低了配件的使用成本,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不良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发明与现有料管的铸造压力测定值的对比图;
[0016]图3为本发明与现有料管的高速实测值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18]实施例1
[0019]如图1所示,一种压铸机料管,包括料管本体1,所述的料管本体I侧壁上设有进料口 3,与所述进料口 3相对的料管本体另一侧壁内设有U形冷却流体通道2,所述的U形冷却流体通道2的管口处设有连接管,所述的U形冷却流体通道通过该连接管与冷却流体储罐连接。所述的连接管为铜材料制成的圆柱形连接管。
[0020]U形冷却流体通道2的长度为料管本体长度的1/10,用于冷却铝液进入料管处料管本体的温度。U形冷却流体通道的直径为6mm,U形冷却流体通道的两个管口形成的弧度为60°,U形冷却流体通道与料管本体内壁的距离大于8_,防止料管本体内壁因过薄而损坏。
[0021]图2-图3为本发明与现有料管的铸造压力测定值及高速实测值的对比图。本发明料管增加U形冷却流体通道后,生产过程中料管内温度可保持在180°C -200°C,基本不会出现卡冲头现象,铸造压力值和高速值波动都比较稳定。
[0022]同时,由于本发明增加了 U形冷却流体通道,使得料管内部基本不会出现凹坑、粘料等现象,提高了料管和冲头的使用寿命,降低了配件的使用成本,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0023]实施例2
[0024]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压铸机料管的U形冷却流体通道的长度为料管本体长度的1/5,U形冷却流体通道的直径为8mm。其余同实施例1。
【权利要求】
1.一种压铸机料管,包括料管本体,所述的料管本体侧壁上设有进料口,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进料口相对的料管本体另一侧壁内设有U形冷却流体通道,所述的U形冷却流体通道的管口处设有连接管,所述的U形冷却流体通道通过该连接管与冷却流体储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机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冷却流体通道的长度为料管本体长度的1/10-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机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冷却流体通道的直径为6?8_。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机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冷却流体通道的两个管口形成的弧度为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机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冷却流体通道与料管本体内壁的距离大于8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机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管为铜材料制成的圆柱形连接管。
【文档编号】B22D17/20GK103658585SQ201210362377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5日
【发明者】王金 申请人:上海胜僖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