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导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5407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导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指ー种设置在球化退火炉而可产生均匀地循环热风的热导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退火处理的退火炉结构分为ニ种,一种是负压式退火炉,其炉内压カ低于大气压力,另ー种是正压式退火炉,其炉内压カ高于大气压力,而在正压式退火炉内使用特殊气体,如氮气、氢气且不可有氧气及水气,以避免大气中的水气、氧气跑入炉内,影响产品质量,故采用正压式退火炉,系目前退火处理的主流方式。不仅如此,对エ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对于金属施以塑性变形,而制成各种形状制 品的加工,系属于塑性加工的范畴,其以加工时的温度在材料的再结晶温度以上或以下而区分为热加工与冷加工,一般金属材料经过冷加工后,其物理性质与机械性质都会产生变化,其随着加工程度的増加,在強度与硬度方面会加强,但是冲击值、伸长率会減少,也就是说,一般金属材料经过冷加工后会变得强硬且脆,这种现象即称为加工硬化,而退火的目的即为了促使已经产生加工硬化的金属能回复到原先的状态,其对于金属材料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使其強度和硬度降低以及延性増加,使受到扭曲的结晶构造转变成没有受过应变的结晶构造。在对エ件进行热处理时,一般单ー热风循环方式的退火炉系利用在炉体内部循环的热风而加热エ件。在这种单ー热风循环方式的退火炉中,有时会产生エ件的上风和下风的温度分布不均、热风循环效果不佳、在エ件的下风温度降低的等缺点。尤其エ件越大,这种不良的情况就越严重,因此,现有技术中的退火炉的结构未尽理想,的确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设置在退火炉中而改善退火炉热风循环状况、结构简单实用、工作性能稳定可靠、适用范围较为广泛的热导循环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热导循环装置具有如下构成该热导循环装置,系设置在一球化退火炉,热导循环装置包含一第一热导循环机构及ー第二热导循环机构,第一热导循环机构包括有一第一驱动构件及ー连接第一驱动构件的第一风扇构件,第二热导循环机构包括有一第二驱动构件及ー连接第二驱动构件的第ニ风扇构件,第一驱动构件及第ニ驱动构件系分别设置在球化退火炉的炉盖上侧,而第一风扇构件及第ニ风扇构件系分别设置在球化退火炉的炉盖下侧且相对应于第一驱动构件及第ニ驱动构件的位置,其中第一热导循环机构及第ニ热导循环机构系平均地间隔布设在球化退火炉的炉盖,以在第一驱动构件及第ニ驱动构件分别驱动第一风扇构件及第ニ风扇构件运转时,使得第一风扇构件及第ニ风扇构件在球化退火炉的一热处理空间中产生一均匀地循环热风。较佳地,该热导循环装置还包括至少ー个设置在球化退火炉的第三热导循环机构,第三热导循环机构系与第一热导循环机构及第ニ热导循环机构平均地间隔布设在球化退火炉的炉盖。更佳地,其中第三热导循环机构包括有一第三驱动构件及ー连接第三驱动构件的第三风扇构件,第三驱动构件系设置在球化退火炉的炉盖上侧,而第三风扇构件系设置在球化退火炉的炉盖下侧且相对应于第三驱动构件的位置。更佳地,第三驱动构件系为ー驱动马达。 更佳地,第三风扇构件系为ー轴流式风扇。较佳地,第一驱动构件及第ニ驱动构件系分别为ー驱动马达。较佳地,第一风扇构件及第ニ风扇构件系分别为ー轴流式风扇。较佳地,球化退火炉系为一井式退火炉。较佳地,球化退火炉的热处理空间包括有一第一热风流动路径及一第二热风流动路径,热风系沿着第一热风流动路径及第ニ热风流动路径循环流动。采用了该实用新型的热导循环装置,通过平均地间隔布设在球化退火炉的炉盖的多个热导循环机构,不仅能够强化球化退火炉中的热风循环,而且能够有效改善球化退火炉中的エ件在进行热处理时所产生的上风和下风的温度分布不均、循环效果不佳等种种缺点,强化热风的对流传导并使得其循环流动更为均匀,藉此,而能使得退火热处理的制程迅速达到稳态,并连带节省エ件的后续制程时间,在管理上也更有效率,而能达到增加产能及降低成本等额外优点。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热导循环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热导循环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热导循环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热导循环装置设置在球化退火炉上而产生循环热风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热导循环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图。其中IOOUOOa 热导循环装置I球化退火炉11炉盖2、2a第一热导循环机构21、21a 第一驱动构件22、22a 第一风扇构件3、3a第二热导循环机构31、31a 第二驱动构件32、32a 第二风扇构件4第三热导循环机构[0033]41第三驱动构件42第三风扇构件H热处理空间Pl第一热风流动路径P2第二热风流动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请參阅图I至图4所示,图I系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热导循环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系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热导循环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系显示本实用 新型的热导循环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系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热导循环装置设置在球化退火炉上而产生循环热风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热导循环装置100系设置在一球化退火炉1,其中球化退火炉I系为一井式退火炉(Pit-type Annealing Furnace),而球化退火炉I系为ー个用角钢及钢板焊接而成的圆柱形外壳,外壳内采用轻质耐火砖砌筑成井式的炉膛,球化退火炉I内系用以供ー盘圆线材、ー铜件、或一钢带等エ件进行热处理作业,例如提供各类钢材在额定温度下的退火热处理、热处理淬火后的退火、回火作业、以及用以消除各类钢铁或非铁材料的应力,以エ件退火作业来说,系在球化退火炉I的一真空状态下充入一氮气而使エ件加热退火、无氮化、无脱碳,而使エ件退火后保持光亮。上述系为设有本实用新型的热导循环装置100的球化退火炉I的用途,在本实施例中,热导循环装置100包含一第一热导循环机构2、一第二热导循环机构3、及一第三热导循环机构4,第一热导循环机构2包括有一第一驱动构件21及ー连接第一驱动构件21的第一风扇构件22,第二热导循环机构3包括有一第二驱动构件31及ー连接第二驱动构件31的第二风扇构件32,第三热导循环机构4包括有一第三驱动构件41及ー连接第三驱动构件41的第三风扇构件42,其中第一驱动构件21、第二驱动构件31、及第三驱动构件41系分别为ー驱动马达,而第一风扇构件22、第二风扇构件32、及第三风扇构件42系分别为ー轴流式风扇。第一驱动构件21、第二驱动构件31、及第三驱动构件41系分别设置在球化退火炉I的炉盖11上侧,而第一风扇构件22、第二风扇构件32、及第三风扇构件42系分别设置在球化退火炉I的炉盖11下侧且相对应于第一驱动构件21、第二驱动构件31、及第三驱动构件41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热导循环机构2、第二热导循环机构3、及第三热导循环机构4系平均地间隔布设在球化退火炉I的炉盖11,各个热导循环机构的位置设置系经由计算及设计后而平均地设置在球化退火炉I的炉盖11上,以在第一驱动构件21、第二驱动构件31、及第三驱动构件41分别驱动第一风扇构件22、第二风扇构件32、及第三风扇构件42运转时,使得第一风扇构件22、第二风扇构件32、及第三风扇构件42在球化退火炉I的热处理空间H中产生ー均匀地循环热风。请參阅图4所示,当球化退火炉I运转时,第一风扇构件22、第二风扇构件32、及第三风扇构件42系产生热风,其中热风系在热处理空间H中沿着第一热风流动路径Pl及第二热风流动路径P2循环流动后,在处理空间H中均匀地热循环,此多个热导循环机构的结构设计系强化热风的对流传导,并使得其循环流动更为均匀,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球化退火炉I的温控系采用优化PID(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控制系统,故当本实用新型的热导循环装置100搭配运转时,能使得热处理空间H中的温度及热风对流迅速达到稳态的效果。再请參阅图5所示,其系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热导循环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图。此ー实施例的热导循环装置IOOa的组成组件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相同的组件标示以相同的组件编号,以资对应。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热导循环装置IOOa只包括ニ个热导循环机构,意即第一热导循环机构2a及第ニ热导循环机构3a,同样地,第一热导循环机构2a包括有一第一驱动构件21a及ー连接第一驱动构件21a的第一风扇构件22a,第二热导循环机构3a包括有一第二驱动构件31a及ー连接第二驱动构件31a的第二风扇构件32a,而第一驱动构件21a及第ニ驱动构件31a系分别设置在球化退火炉I的炉盖11上侧,第一风扇构件22a及第ニ风扇构件32a系分别设置在球化退火炉I的炉盖11下侧且相对应于第一
驱动构件21a及第ニ驱动构件31a的位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同样地,第一热导循环机构2a及第ニ热导循环机构3a系平均地间隔布设在球化退火炉I的炉盖11上,且在第一驱动构件21a及第ニ驱动构件31a分别驱动第一风扇构件22a及第ニ风扇构件32a运转时,亦能使得第一风扇构件22a及第二风扇构件32a在球化退火炉I的热处理空间H中沿着第一热风流动路径Pl及第ニ热风流动路径P2循环流动,进而产生ー均匀地循环热风,当然,此ー实施例的结构设计所产生的热循环流动效果并未如第一实施例所产生的效果来得更为优良,但亦比传统的退火炉的热风循环表现更加优越,故在此以最佳ニ个实施例进行表现。在此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已參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权利要求1.ー种热导循环装置,系设置在一球化退火炉,其特征在干,该热导循环装置包含一第一热导循环机构及一第二热导循环机构,该第一热导循环机构包括有一第一驱动构件及一连接该第一驱动构件的第一风扇构件,该第二热导循环机构包括有一第二驱动构件及ー连接该第二驱动构件的第二风扇构件,该第一驱动构件及该第ニ驱动构件系分别设置在该球化退火炉的炉盖上侧,而该第一风扇构件及该第二风扇构件系分别设置在该球化退火炉的炉盖下侧且相对应于该第一驱动构件及该第二驱动构件的位置,其中该第一热导循环机构及该第二热导循环机构系平均地间隔布设在该球化退火炉的炉盖,并在该第一驱动构件及该第二驱动构件分别驱动该第一风扇构件及该第二风扇构件运转时,该第一风扇构件及该第二风扇构件在该球化退火炉的一热处理空间中产生ー均匀的循环热风。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导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导循环装置还包括至少ー个设置在该球化退火炉的第三热导循环机构,该第三热导循环机构系与该第一热导循环机构及该第二热导循环机构平均地间隔布设在该球化退火炉的炉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导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热导循环机构包括有一第三驱动构件及一连接该第三驱动构件的第三风扇构件,该第三驱动构件系设置在该球化退火炉的炉盖上侧,而该第三风扇构件系设置在该球化退火炉的炉盖下侧且相对应于该第三驱动构件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导循环装置,其特征在干,该第三驱动构件系为ー驱动马达。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导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风扇构件系为ー轴流式风扇。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导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驱动构件及该第二驱动构件系分别为ー驱动马达。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导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风扇构件及该第二风扇构件系分别为一轴流式风扇。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导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球化退火炉系为一井式退火炉。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导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球化退火炉的热处理空间包括有一第一热风流动路径及一第二热风流动路径,该热风系沿着该第一热风流动路径及该第二热风流动路径循环流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导循环装置,系设置在一球化退火炉,热导循环装置包含数个热导循环机构,数个热导循环机构分别包括有驱动构件及连接驱动构件之风扇构件,数个驱动构件系分别设置在球化退火炉之炉盖上侧,而数个风扇构件系分别设置在球化退火炉之炉盖下侧且相对应于各个驱动构件之位置,其中数个热导循环机构系平均地间隔布设在球化退火炉之炉盖,以在各个驱动构件分别驱动各个风扇构件运转时,使得各个风扇构件在球化退火炉之热处理空间中产生均匀地循环热风。
文档编号C21D1/32GK202519296SQ20122004124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9日
发明者李茂诚 申请人:协鋐机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