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塞棒与升降机构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1131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塞棒与升降机构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铸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连铸机中包浇注用塞棒与其塞棒升降机构之间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塞棒是连铸机中包浇注使用的重要器具,塞棒通过与其连接的升降机构实现升降动作和功能。目前,连铸机中包浇注塞棒与其塞棒升降机构之间的连接普遍采用的是螺纹连接方式。但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中包烘烤火焰和高温钢水的热辐射等多重作用,使连接件热变形严重,使用寿命降低,不仅造成拆装十分困难,而且连接螺纹部位极易出现疲 劳断裂的严重事故,给设备及人身形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拆装方便快捷,连接牢固可靠,可提高连接件寿命,减少备件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的塞棒与升降机构的连接装置。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塞棒与升降机构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连杆、楔板、预埋件组成;连杆上设有两道下表面带有斜度的楔形台I和楔形台II,塞棒升降机构横梁卡装在楔形台I和楔形台II之间,带有凸棱的连杆下端通过预埋件卡紧在塞棒中间连接孔孔底上,在楔形台I与升降机构横梁上表面之间设有“U”形楔板I,楔形台II下表面与塞棒上端面之间设有
“U”形楔板II。所述预埋件侧面带有开口槽。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方法及有益效果为将连杆下端凸棱通过预埋件开口槽伸入至塞棒中间连接孔孔底上,旋转连杆使下端凸棱与预埋件底部接触。先将“U”形楔板II塞入并打到位,完成塞棒与连杆的连接;再将塞棒连同本连接装置一起吊至升降机构横梁部位,将横梁卡装到楔形台I和楔形台II之间,然后将“U”形楔板I塞入并打到位,完成塞棒与其升降装置的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采取楔形插板式结构,拆装时只需用手锤即可完成,拆装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既可缩短拆装时间,保证生产顺行;又可克服由于高温变形造成的连接件一次报废问题,延长连接件的使用周期,减少备件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为塞棒与升降机构的连接装置结构剖面图。图中1为连杆、2为楔形台I、3为楔板I、4为升降机构横梁、5为楔形台II、6为楔板11、7为连接孔、8为预埋件、9为凸棱、10为塞棒。
具体实施方式
[0012]由附图可见,本塞棒与升降机构的连接装置主要包括连杆I、楔板I 3、升降机构横梁4、楔板II 6、预埋件8以及升降机构横梁4、塞棒10。在塞棒10的上部中间位置设有一个连接孔7,连接孔7内装有预埋件8。连杆I为一根直杆,在杆身上加工有楔形台I 2和楔形台II 5,楔形台I 2和楔形台II 5的下表面均带有一定斜度,以便于楔板的楔入。连杆I的下端加工有凸棱9,预埋件8的侧面开有两道开口槽。楔板I 3和楔板II 6均为上表面带有斜度的楔形钢板。塞棒升降机构横梁4卡装在楔形台I 2和楔形台II 5之间,带有凸棱9的连杆I下 端通过预埋件8卡紧在塞棒10中间连接孔7的底面上,“U”形楔板I 3设置在楔形台I 2与升降机构横梁4的上表面之间,“U”形楔板II 6设于楔形台II 5下表面与塞棒10的上端面之间。
权利要求1.一种塞棒与升降机构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连杆、楔板、预埋件组成;连杆上设有两道下表面带有斜度的楔形台I和楔形台II,塞棒升降机构横梁卡装在楔形台I和楔形台II之间,带有凸棱的连杆下端通过预埋件卡紧在塞棒中间连接孔孔底上,在楔形台I与塞棒升降机构横梁上表面之间设有“U”形楔板I ,塞棒升降机构横梁下表面与塞棒上端面之间设有“U”形楔板II。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塞棒与升降机构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侧面带有开口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塞棒与升降机构的连接装置,由连杆、楔板、预埋件组成;连杆上设有两道楔形台,升降机构横梁卡装在两道楔形台之间,连杆下端凸棱通过预埋件开口槽卡紧在塞棒中间连接孔孔底上,在上部楔形台与升降机构横梁上表面之间以及下部楔形台下表面与塞棒上端面之间分别设有一“U”形楔板。由于采取楔形插板式结构,拆装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既可缩短拆装时间,保证生产顺行;又能克服由于高温变形造成的连接件一次报废问题,延长连接件的使用周期,减少备件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B22D41/20GK202667637SQ201220342489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5日
发明者吴丙恒, 邓泽友, 温荣宇, 王宝峰, 刘玉春, 孙志诚, 樊林 申请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