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外腔双进出高炉风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2471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内外腔双进出高炉风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炼铁高炉上的配件,具体地说是一种内外腔双进出高炉风口。
背景技术
双进出高炉风口系中大型高炉送风系统的关键配件,因强烈热辐射和高温炉料由上而下的冲击而成为易损件。现有的双进出高炉风口,一般为前后腔组合独立循环水冷却结构,内壁接触的冷却水腔无循环水道,冷却水呈现无序流动,产生死水区,内壁冷却效果差、易产生热变形和磨损。在实践中也发现其不足,其一是内壁接触的冷却水腔无循环水道,产生死水区,使热交换效果变差,抗高温蠕变性能差,易磨损;二是内壁接触的冷却水腔无循环水道,热交换效果差,空腔无径向支撑筋,高炉风口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易产生热变形。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效果好、消除水流死区、内壁有径向支撑筋,不易产生热变形和磨损可延长使用寿命的一种内外腔双进出高炉风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内外腔双进出高炉风口由本体、内腔前帽、外腔前帽、内腔进出水口、外腔进出水口、内腔贯流水隔板、外腔贯流水隔板组成;本体上开有内、外腔进出水口,内、外腔的贯流水隔板由多道螺旋式隔板通往各自的前水腔并折返为多道螺旋式隔板组成。内、外腔前帽均采用挤压铸造成型工艺制作。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因内、外腔前帽均采用挤压铸造成型,内表面光洁,水道宽敞顺达,不易堵塞,同时整体机械性能、热导性能得到提高。2、内、外腔的贯流水隔板由多道螺旋式隔板通往各自的前水腔后由多道螺旋式隔板多层折返,消除了水流死角,有效地控制了循环水的流速,提高了热交换效率,解决了高炉风口在高温环境中使用中的易磨损问题。3、因内、外腔前帽机械强度增加,内、外腔有多道螺旋式隔板径向支撑,解决了高炉风口使用中的热变形问题。4、本实用新型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且制造成本降低。四、说明书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和左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腔贯流水隔板展剖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腔贯流水隔板展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所示I内腔进水口、2内腔出水口、3外腔进水口、4外腔出水口、5内腔前帽、6外腔前帽、7本体、8内腔贯流水隔板、9外腔贯流水隔板。从
图1、2、3可知,一种内外腔双进出高炉风口由内腔进水口1、内腔出水口 2、外腔进水口 3、外腔出水口 4、内腔前帽5、外腔前帽6、本体7、内腔贯流水隔板8、外腔贯流水隔板9组成,内腔前帽5和外腔前帽6均采用纯铜挤压铸造成型,本体上开有内腔进水口1、内腔出水口 2、外腔进水口 3、外腔出水口 4 ,内腔贯流水隔板8由10道螺旋式隔板组成,外腔贯流水隔板9由6道螺旋式隔板组成。内腔贯流水隔板8组合在本体7上,外腔贯流水隔板9组合在内腔前帽5外壁。
权利要求1.一种内外腔双进出高炉风口,包括内腔前帽(5)、外腔前帽(6)、本体(7)、内腔贯流 水隔板(8)、外腔贯流水隔板(9),其特征是内腔前帽(5)与本体(7)、内腔贯流水隔板⑶ 组成独立的内腔,外腔前帽(6)与本体(7)、内腔前帽(5)、外腔贯流水隔板(9)组成独立的 外腔,本体上开有内腔进水口(1)、内腔出水口(2)、外腔进水口(3)、外腔出水口(4),内腔 贯流水隔板(8)、外腔贯流水隔板(9)由多道螺旋式隔板通往各自的前水腔并折返为多道 螺旋式隔板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外腔双进出高炉风口,其特征是所述的内腔贯流水隔板(8)由10道螺旋式隔板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外腔双进出高炉风口,其特征是所述的外腔贯流水隔板(9)由6道螺旋式隔板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腔贯流水隔板(8)组合在本体(7)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腔贯流水隔板(9)组合在内腔前帽(5)外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炼铁高炉上的配件,具体地说是一种内外腔双进出高炉风口。现有的双进出高炉风口,一般为前后腔组合独立循环水冷却结构,内壁冷却效果差、无径向支撑,易产生热变形和磨损。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总体结构为内外腔组合成的双进出高炉风口,在本体上开有内、外腔进出水口,内、外腔贯流水隔板由多道螺旋式隔板通往前水腔并折返为多道螺旋式隔板组成,内腔贯流水隔板组合在本体上,外腔贯流水隔板组合在内腔前帽外壁。本实用新型内壁冷却效果明显改善、有径向支撑,不易产生热变形和磨损。
文档编号C21B7/16GK202830065SQ201220407688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7日
发明者牛建平, 张卫东, 张贺顺, 熊军, 沈海波, 万雷, 王卫平, 皮忠敏, 刘东东 申请人:河北万丰冶金备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