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损耗自动化换炭系统和控制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一种无损耗自动化换炭系统和控制方法。换炭系统包括换炭车、加压设备、密封罐、滤网、磁力泵、中转池、吸附柱,以及上述部件的输入和输出口、传输管道与相应的控制阀门。利用独特的管道控制模式,在0.25~0.4MPa压力与水的作用下进行密封式的换炭操作,密封罐最大受压1.0MPa,加炭时密封罐与水平面呈10°角。与旧工艺相比,本发明具有劳动强度低、速度快、人力投入少、无安全隐患等优点,并保证换炭过程的零损耗,实现矿山生产自动化。对炭沫的集中回收处理也起到显著的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无损耗自动化换炭系统和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黄金选矿【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无损耗自动化换炭系统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现有黄金提取工艺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氰化浸出,以活性炭动态吸附浸出液中的金,再送解吸冶炼车间提纯。受活性炭吸附容量影响,当贵液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随着吸附时间的推移,活性炭趋近饱和,就必须及时将吸附柱中的载金炭提取出来。而目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大部分黄金矿产企业仍采用人工换炭的方式进行卸炭、加炭操作,过程缓慢,劳动强度大,操作过程中容易产生载金炭流失现象。如果试图通过阀门控制来减小出炭口口径,虽然可以降低在卸炭过程中产生炭溅出的可能性,但卸炭时间将大幅增加,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同时,吸附柱中的浸出液随阀门的打开而流走,虽然可以引流至贵液池重新吸附,但加重吸附负担,而且吸附柱中的水流干后,也影响了载金炭的滑落,为清空柱内所有的炭,很多时候不得不用各种器械撞击吸附柱,最终影响其内壁的光滑结构,下次卸炭时更加不利于载金炭的自由滑落,遇到这种情况,每柱炭的卸炭时间将超过3小时。由于是人工换炭,在换炭过程中操作工人将间接或直接接触到剧毒的氰化物,存在致命的安全隐患,不符合安全环保规范。
[0003]综上所述,人工换炭方法设计欠缺,不科学、不合理,易造成金的损失,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和工作成本,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劳动强度低、人力投入少且无安全隐患的无损自动化换炭系统及控制方法,能 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换炭过程的自动化。
[0005]本发明的原理是利用压力在吸附柱内部形成推力,在循环水的作用下,将载炭容器中的炭压送至传输管道,再通过传输管道输送至密封罐。注入密封罐的浸出液经过底部滤网,被引流至中注池,通过磁力泵将池中的浸出液抽至吸附柱内,附在吸附柱内壁的载金炭在返回液作用下,更便于流出,使整个系统的运行更流畅、更节能、更安全。加炭时,利用压力将密封罐里的炭水混合物压到吸附柱,柱内的水经过底部滤网流入中转池,通过磁力泵将池中的水抽到密封罐里,使密封罐里有足够的水与炭混合,在返回水作用下,炭更容易被压出,从而缩短了加炭时间。
[000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1、无损耗换炭系统包括换炭车、加压设备、密封罐、磁力泵、中转池、吸附柱,以及上述部件的输入和输出口、传输管道与相应的控制阀门,密封罐置于换炭车上,磁力泵连接中转池,加压设备通过管道与密封罐连接;密封罐上有密封罐进炭口、密封罐空气入口、密封罐排水口,吸附柱上有贵液入口、吸附柱出炭口、吸附柱进炭口、吸附柱滤水口、吸附柱空气入口、贫液出口 ;卸炭状态:将卸炭空气输出口与吸附柱空气入口用传输管道I连接,将吸附柱出炭口与密封罐进炭口用传输管道II连接,将传输管道IV从卸炭循环水阀连接到中转池,把传输管道III从密封罐排水口连接到中转池;加炭状态:将密封罐出炭口与吸附柱进炭口用传输管道V连接,将传输管道VI从吸附柱滤水口连接到中转池,将传输管道νπ从密封罐进炭口连接到中转池。
[0007]2.吸附柱卸炭控制方法:
(1)关闭密封罐空气入口阀、密封罐出炭口、紧急卸压阀、贵液入口与贫液出口阀、吸附柱进炭口、卸炭循环水阀及吸附柱滤水口;打开吸附柱出炭口、密封罐排水口及密封罐进炭Π ;
(2)启动加压设备,控制压力0.25~0.4MPa,待吸附柱中的炭准备卸完后,启动中转池磁力泵,再开启卸炭循环水阀,载金炭在循环水和空气压力的作用下,完全从吸附柱转移到密封罐;当压力大于0.4MPa时,打开密封罐顶部的紧急卸压阀,待压力值降到0.25MPa后再关闭,确保换炭过程的安全性,而操作过程中,打开了密封罐排水口,即可实现自然卸压;
(3)换炭结束后,关闭卸炭循环水阀、磁力泵,再关掉加压设备、吸附柱空气入口及吸附柱出炭口,2min后关闭S封te排水口和S封te进炭口。
[0008]3.吸附柱加炭控制方法:
(I)关闭贵液入口与贫液出口阀、卸炭空气输出口、吸附柱空气入口、卸炭循环水阀、吸附柱出炭口、密封罐排水口、密封罐进炭口 ;打开吸附柱进炭口、吸附柱滤水口。
[0009](2)保持密封罐与水平面呈10°角,启动加压设备,控制压力0.25~0.4MPa,在压力作用下,炭水混合物转移至吸附柱,当中转池里的水超过一半水位时,启动中转池磁力泵,再开启密封罐进炭口,将中转池里的水抽回密封罐,形成一个闭路循环;
(3)装炭量为吸附柱总容量的2/3,加炭结束后,关闭吸附柱滤水口、吸附柱进炭口、加压设备、磁力泵、密封罐空气入口、密封罐进炭口及密封罐出炭口,加炭过程中,打开吸附柱滤水口,实现自然卸压,确保加炭过程的安全性,且不会产生炭末。
[0010](4)撤走相应管道,打开贵液入口与贫液出口阀,重新启动吸附工作。
[0011]参照上述的操作方法对其他吸附柱进行处理即可实现多柱卸和加炭操作。
[0012]4.中转池设沉淀过滤装置,防止炭沫返回堆场造成“劫金”等不良现象,澄清后将清液抽至贵液池重新吸附,剩下的炭沫集中回收送冶炼,密封罐被固定在换炭车上,卸到密封罐里的载金炭,运回冶炼车间后,再利用压力输送到解吸柱里,真正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0013]本发明的无损换炭系统利用空气压力在吸附柱内部形成巨大推力,炭水混合物受力后往吸附柱底部移动,此时除了出炭口外其它出口都被封死,当输出压力达到0.25MPa时,炭水混合物沿着传输管道进入密封罐,当输出压力超过0.4MPa时,自动打开密封罐顶部的紧急卸压阀,确保换炭过程的安全性。然后利用高差产生势能,使密封罐内的水经过排水口注入中转池,待炭柱内的载金炭准备换完时,启动磁力泵将中转池里的水抽回吸附柱,在返回水作用下,附在炭柱内壁的炭被冲落,随炭水混合物转移至密封罐,炭卸完后关闭磁力泵使炭柱清空。加炭时,保持密封罐与水平面呈10°角,控制压力0.25~0.4010^,利用压力将炭水混合物输送至吸附柱,过剩的水经柱底滤网流出,到达中转池,启动磁力泵将中转池里的水抽至密封罐,使密封罐里有足够的水与炭混合,在返回水作用下,炭更容易被压出,从而缩短了加炭时间。
[0014]整个换炭过程都在密封环境下进行,只要压力达到0.25MPa即可将炭水混合物压至6m以上的高处,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人力投入、确保了换炭的零损耗、无安全隐患。而且卸到密封罐里的载金炭,运回冶炼车间后,还可以利用压力输送到解吸柱里,真正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0015]本发明提供了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系统和工艺流程,改变现有矿山生产中原有的落后工艺,消除换炭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操作简单,整个过程只需1-2个人控制,解决了旧工艺中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问题。新方法设置多根连接管道及相应的控制阀门,整个过程都在密封的传输管道、密封罐、吸附柱中进行,确保换炭过程的零损耗,炭也不会粘连。而且卸到密封罐里的载金炭,运回冶炼车间后,还可以利用压力输送到解吸柱里,为推动矿山生产自动化起到积极影响作用,有着巨大的推广意义。
【权利要求】
1.一种无损耗自动化换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炭车、加压设备、密封罐、磁力泵、中转池、吸附柱,以及上述部件的输入和输出口、传输管道与相应的控制阀门,密封罐置于换炭车上,磁力泵连接中转池,加压设备通过管道与密封罐连接;密封罐上有密封罐进炭口、密封罐空气入口、密封罐排水口,吸附柱上有贵液入口、吸附柱出炭口、吸附柱进炭口、吸附柱滤水口、吸附柱空气入口、贫液出口 ;卸炭状态:将卸炭空气输出口与吸附柱空气入口用传输管道I连接,将吸附柱出炭口与密封罐进炭口用传输管道II连接,将传输管道IV从卸炭循环水阀连接到中转池,把传输管道III从密封罐排水口连接到中转池;加炭状态:将密封罐出炭口与吸附柱进炭口用传输管道V连接,将传输管道VI从吸附柱滤水口连接到中转池,将传输管道νπ从密封罐进炭口连接到中转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损耗自动化换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转池中设沉淀过滤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损耗自动化换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罐上设置紧急卸压阀。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无损耗自动化换炭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1)吸附柱卸炭控制方法: (1)关闭密封罐空气入口阀、密封罐出炭口、紧急卸压阀、贵液入口与贫液出口阀、吸附柱进炭口、卸炭循环水阀及吸附柱滤水口;打开吸附柱出炭口、密封罐排水口及密封罐进炭Π ; (2)启动加压设备,控制压力0.25~0.4MPa,待吸附柱中的炭准备卸完后,启动中转池磁力泵,再开启卸炭循环水阀,载金炭在循环水和空气压力的作用下,完全从吸附柱转移到密封罐;当压力大于0.4M`Pa时,打开密封罐顶部的紧急卸压阀,待压力值降到0.25MPa后再关闭,确保换炭过程的安全性; (3)换炭结束后,关闭卸炭循环水阀、磁力泵,再关掉加压设备、吸附柱空气入口及吸附柱出炭口,2min后关闭S封te排水口和S封te进炭口。 2)吸附柱加炭控制方法: (1)关闭贵液入口与贫液出口阀、卸炭空气输出口、吸附柱空气入口、卸炭循环水阀、吸附柱出炭口、密封罐排水口、密封罐进炭口 ;打开吸附柱进炭口、吸附柱滤水口。 (2)保持密封罐与水平面呈10°角,启动加压设备,控制压力0.25~0.4MPa,在压力作用下,炭水混合物转移至吸附柱,当中转池里的水超过一半水位时,启动中转池磁力泵,再开启密封罐进炭口,将中转池里的水抽回密封罐,形成一个闭路循环; (3)装炭量为吸附柱总容量的2/3,加炭结束后,关闭吸附柱滤水口、吸附柱进炭口、加压设备、磁力泵、密封罐空气入口、密封罐进炭口及密封罐出炭口,加炭过程中,打开吸附柱滤水口,实现自然卸压,确保加炭过程的安全性,且不会产生炭末; (4)加炭完毕,撤走相应管道,打开贵液入口与贫液出口阀,重新启动吸附工作。 防止炭沫返回堆场造成“劫金”等不良现象,澄清后将清液抽至贵液池重新吸附,剩下的炭沫集中回收送冶炼,密封罐被固定在换炭车上,卸到密封罐里的载金炭,运回冶炼车间后,再利用压力输送到解吸柱里,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在此处键入权利要求项2。
【文档编号】C22B11/08GK103602811SQ201310647687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6日
【发明者】陈水奇, 陈铁华, 黄志祥, 苏开灿 申请人:芒市海华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