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改进的结晶器足辊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续铸钢坯冷却装置结构的改进,特别是一种改进的结晶器足辊架。
背景技术:
连铸坯冷却,包括了结晶器冷却和二次冷却两部分。连铸坯在结晶器内仅仅凝固了 10 20%的钢水量,约80 90%钢水尚未凝固,离开结晶器后的铸坯凝固成一个较薄的外壳(8 15mm),内部仍是高温钢水。为使连铸坯继续凝固,从结晶器出口到拉矫机范围内设置多段喷水区,即二次冷却区,足辊冷却段(足辊架)是铸坯离开结晶器后进行二次冷却的第一段。漏钢一般发生这一段,因此,足辊架的作用非常重要。原设计中连铸机结晶器足辊段带角部喷嘴,足辊段四面喷水完全能覆盖连铸坯四面,角部喷嘴喷水后,角部喷水与面部喷水会相互影响,最终影响喷水冷却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结晶器足辊架,其结构合理,可以提高铸坯在足辊段的冷却能力,减少漏钢事故的发生,降低足辊架的制造费用,减少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的结晶器足辊架,包括在足辊冷却段设置着具有均布喷嘴的足辊架,足辊架的结构为在封闭的供水环管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的四个通孔上分别安装着与位于供水环管的内铸坯的四个面相对应的上喷嘴,上喷嘴的中心线与铸坯的表面相垂直,在上喷嘴下方供水环管底面设置的通孔上分别连接着与铸坯相对应直立的供水直管,在供水直管内侧面均布的通孔上分别设置着下喷嘴。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环形供水管的内侧壁上均布设置着设置的四个通孔上分别安装着与位于供水环管内铸坯的四个面相对应的上喷嘴,在上喷嘴下方供水环管底面设置的通孔上分别连接着与铸坯相对应直立的供水直管,在供水直管内侧面均布的通孔上分别安装下喷嘴。四面喷水完全能覆盖连铸坯的四面,使铸坯的冷却效果好,足辊水阀门开到最大,水压达到最大值(1.15MPa左右),完全满足冷却要求。由于去掉角部的喷嘴,角部不喷水,消除了对铸坯面部喷水的影响。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提高了铸坯在足辊段的冷却能力,减少了漏钢事故的发生,降低了足辊架的制造成本,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种改进的结晶器足辊架,如图1,图2所示,包括在足辊冷却段设置着具有均布喷嘴的足辊架,足辊架的结构为在封闭的供水环管I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的四个通孔上分别安装着与位于供水环管I的内铸坯3的四个面相对应的上喷嘴2,上喷嘴2的中心线与铸坯3的表面相垂直,在上喷嘴2下方供水环管I底面设置的通孔上分别连接着与铸坯3相对应直立的供水直管4,在供水直管4内侧面均布的通孔上分别设置着下喷嘴5。供水环管I由封闭的八边形环管构成。位于铸坯3外弧面侧供水直管4上均布的下喷嘴5从上到下依次增长。位于铸坯3内弧面侧的供水直管4上均布的下喷嘴5从上到下依次减短。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结晶器足辊架,包括在足辊冷却段设置着具有均布喷嘴的足辊架,其特征是:足辊架的结构为在封闭的供水环管(I)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的四个通孔上分别安装着与位于供水环管(I)的内铸坯(3)的四个面相对应的上喷嘴(2),上喷嘴(2)的中心线与铸坯(3)的表面相垂直,在上喷嘴(2)下方供水环管(I)底面设置的通孔上分别连接着与铸坯(3)相对应直立的供水直管(4),在供水直管(4)内侧面均布的通孔上分别设置着下喷嘴(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结晶器足辊架,其特征是:供水环管(I)由封闭的八边形环管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结晶器足辊架,其特征是:位于铸坯(3)外弧面侧供水直管(4)上均布的下喷嘴(5)从上到下依次增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结晶器足辊架,其特征是:位于铸坯(3)内弧面侧的供水 直管(4)上均布的下喷嘴(5)从上到下依次减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连续铸钢坯冷却装置结构的改进,特别是一种改进的结晶器足辊架,包括在足辊冷却段设置着具有均布喷嘴的足辊架,足辊架的结构为在封闭的供水环管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的四个通孔上分别安装着与位于供水环管的内铸坯的四个面相对应的上喷嘴,上喷嘴的中心线与铸坯的表面相垂直,在上喷嘴下方供水环管底面设置的通孔上分别连接着与铸坯相对应直立的供水直管,在供水直管内侧面均布的通孔上分别设置着下喷嘴。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可以提高铸坯在足辊段的冷却能力,减少漏钢事故的发生,降低足辊架的制造费用,减少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B22D11/124GK203076552SQ20132003525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3日
发明者王建新, 马青宇, 郭新亮, 汪祝红, 郭庆华 申请人: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