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连铸引锭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3783阅读:15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连铸引锭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炼钢厂方坯连铸刚性引锭杆结构的改进,特别是一种改进的连铸弓I徒杆。
背景技术
刚性引锭杆是炼钢厂连铸系统的核心设备,此设备的完好率对于连铸系统二冷设备对弧以及生产合格连铸坯尤为重要。炼钢厂钢性引锭杆使用流程为:钢性引锭杆脱离引锭存放装置,拉矫机反转将刚性引锭杆送入结晶器内,钢水开浇后,启动拉矫机,拉矫机正传驱动引锭杆,引锭杆牵引钢坯至拉矫机,拉矫机3#锟压下,钢坯与钢性引锭杆脱离,引锭杆收入引锭存放装置。炼钢厂传统的刚性引锭杆头部与杆身为一个整体。刚性引锭杆的作用是在开浇时堵住结晶器下口,使钢水不会漏下。钢水在结晶器中和引锭杆上端的引锭头凝结在一起,通过拉矫辊的牵弓I使铸坯向下运行。当引锭杆拉出拉矫机后,完成了引锭的工作,就把弓I锭杆脱去,进入正常拉坯状态。因炼钢厂连铸需要经常使用钢性引锭杆,其中脱引锭是连铸的一个必备工作,此动作对钢性引锭杆发生经常性应力破坏。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方坯连铸刚性引锭杆脱引锭时,使用拉矫机3#锟强制压下,因为经常发生有高温钢水与引锭杆烧熔粘接的现象,造成脱引锭困难,引锭杆受垂直剪切力大,刚性引锭杆变
形严重,更换量大,费用 昂贵。2、更换引锭杆必须使用行车配合,占用行车时间长,更换刚性引锭杆困难。3、因使用变形后的刚性引锭杆对弧,连铸弧线跑偏造成连铸拉坯困难,连铸坯质量波动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连铸引锭杆,其结构合理,可以降低连铸脱引锭时的垂直剪切力,降低引锭杆的变形量,减少引锭杆的消耗,降低更换费用,提高连铸坯的质量。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的连铸引锭杆,包括前端安装有引锭头的引锭杆,引锭杆由杆座和前端设置有引锭头的杆身构成,杆身配合安装在杆座的纵向开口槽内,在杆身的前端连接着位于杆座外部的头座,在头座上设置的引锭头插装座孔中配合安装着引锭头的插装座,使引锭头安装在杆身上,在杆座的前部横向设置着铰接孔,前端安装有引锭头的杆身通过绞轴铰接在杆座上,在头座上设置的引锭头插装座孔为圆锥台形孔,其中插装座孔的圆锥壁与铅垂线的夹角为8° -12°。本实用新型引锭杆头部部位采用铰接,上下可以活动。引锭头的插装座配合安装在杆身头座的插装座孔中,由于插装座孔为圆锥台形孔,插装座孔的圆锥壁与铅垂线的交角为8° -12°,使开浇脱引锭很容易。本实用新型产生的积极效果(I)连铸坯脱引锭良好,刚性引锭杆变形减少,使用时间延长三倍,降低备件费用效果明显。(2) 二冷对弧效果良好,连铸坯质量提高,脱方铸坯量减少80%。(3)连铸流线运行正常,铸坯跑偏以及送引锭时,顶引锭杆事故基本杜绝,有效减少了生产故障。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实现了降低连铸脱引锭时的垂直剪切力,降低了引锭杆的变形量,减少了引锭杆的消耗,降低了更换费用,提高了连铸坯的质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引锭头插装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杆身上下活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改进的连铸引锭杆,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包括前端安装有引锭头4的引锭杆,引锭杆由杆座I和前端设置有引锭头4的杆身2构成,杆身2配合安装在杆座I的纵向开口槽内,在杆身2的前端连接着位于杆座I外部的头座3,在头座3上设置的引锭头插装座孔中配合安装着引锭头4的插装座6,使引锭头4安装在杆身2上,在杆座I的前部横向设置着铰接孔,前端安装有引锭头4的杆身2通过绞轴5铰接在杆座I上,在头座3上设置的引锭头插装座孔为圆·锥台形孔,其中插装座孔的圆锥壁与铅垂线的夹角为8° -12°。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连铸引锭杆,包括前端安装有引锭头(4)的引锭杆,其特征是:引锭杆由杆座(I)和前端设置有引锭头(4)的杆身(2)构成,杆身(2)配合安装在杆座(I)的纵向开口槽内,在杆身(2)的前端连接着位于杆座(I)外部的头座(3),在头座(3)上设置的引锭头插装座孔中配合安装着引锭头(4)的插装座¢),使引锭头(4)安装在杆身(2)上,在杆座(I)的前部横向设置着铰接孔,前端安装有引锭头(4)的杆身(2)通过绞轴(5)铰接在杆座(I)上,在头座(3)上设置的引锭头插装座孔为圆锥台形孔,其中插装座孔的圆锥壁与铅垂线的夹角为 8° -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炼钢厂方坯连铸刚性引锭杆结构的改进。包括前端安装有引锭头的引锭杆,引锭杆由杆座和前端设置有引锭头的杆身构成,杆身配合安装在杆座的纵向开口槽内,在杆身的前端连接着位于杆座外部的头座,在头座上设置的引锭头插装座孔中配合安装着引锭头的插装座,使引锭头安装在杆身上,在杆座的前部横向设置着铰接孔,前端安装有引锭头的杆身通过绞轴铰接在杆座上,在头座上设置的引锭头插装座孔为圆锥台形孔,其中插装座孔的圆锥壁与铅垂线的夹角为8°-12°。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可以降低连铸脱引锭时的垂直剪切力,降低引锭杆的变形量,减少引锭杆的消耗,降低更换费用,提高连铸坯的质量。
文档编号B22D11/08GK203091694SQ20132014273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7日
发明者郭庆华, 张静双 申请人: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