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炉缸压浆接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高炉炉缸压浆接头,涉及高炉设备,解决现有压浆设备中空气随浆料一起压入炉缸的问题,其包含:浆料进口接头,与浆料机连接;浆料进口接头本体,与浆料进口接头连接;浆料出口接头,与炉缸压浆孔连接;浆料出口接头本体,是与浆料进口接头本体相同的圆管,二者间接有压浆主切断阀;第一孔道填充管,与浆料出口接头本体连接;第二孔道填充管,与浆料入口本体固定,并与第二孔道填充管间接有填充管入口切断阀;孔道填充管延长管,伸入高炉炉缸的压浆孔内,其连接第一孔道填充管;压浆料溢出管,是二段式直管,之间接有压浆料溢出管切断阀,底部与浆料出口接头本体的上部连接。使用本压浆接头,能有效避免压浆孔道内的空气被压入炉缸内部。
【专利说明】一种高炉炉缸压浆接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炉设备,尤其是指一种高炉炉缸压浆接头。
【背景技术】
[0002]高炉炉缸是高炉内部存储渣铁液的装置,其结构由外向内分别为炉皮、炭质捣打料、冷却壁、炭砖、粘土质保护砖。
[0003]高炉炉缸的寿命直接决定了高炉的寿命,因此,在高炉生产中需要对高炉炉缸进行维护,以达到其理想的工作状态。为消除由于热应力、漏水等原因造成的炉缸气隙,需要对炉缸进行压浆维护。
[0004]高炉炉缸压浆时需要打开压浆孔闷头,对压浆孔进行清孔,目前采用的方法是使用钻机进行操作,钻入深度约200mm,然后将压浆孔与压浆设备(压浆机等)相连接,开始压浆。压浆的目的是消除炉缸内部的气隙,但目前压浆设备中将清孔后进入孔道的空气也压入了炉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压浆的效果,甚至可能导致新的气隙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在压浆开始之前清除压浆孔内的空气,避免了压入物料中含有空气的高炉炉缸压浆接头。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高炉炉缸压浆接头,其包含:
[0008]浆料进口接头,其是与提供压浆浆料的浆料机的出料接头相连接的接头;
[0009]浆料进口接头本体,是圆管,其前端与浆料进口接头连接,在前端下方开有第二小孔;
[0010]浆料出口接头,其是与高炉炉缸压浆孔连接的接头;
[0011]浆料出口接头本体,是与浆料进口接头本体相同尺寸的圆管,并二者的管芯在一个水平面上,其后端与浆料出口接头连接,其前端与浆料进口接头本体的后端之间用法兰连接一个压浆主切断阀,在其前端下方开有第一小孔;
[0012]第一孔道填充管,是二段式折线形金属管,其第一段是直管,固定在浆料出口接头本体底部内壁,第二段是由水平管与斜管组成的钝角形折管,其斜管穿过第一小孔与直管的前端焊接固定,斜管外壁在与第一小孔接触处与浆料出口接头本体焊接固定;
[0013]第二孔道填充管,是与第一孔道填充管中的钝角形折管对称的钝角形折管,其斜管端部插入第二小孔并与浆料出口接头本体焊接固定,其水平管端部与第一孔道填充管的水平管端部之间用法兰连接一个填充管入口切断阀;
[0014]孔道填充管延长管,是直管,伸入高炉炉缸的压浆孔内,其前端连接第一孔道填充管中的直管后端,其长度与与高炉炉缸的压浆孔深度匹配;
[0015]压浆料溢出管,是二段式直管,一段直管的底部用法兰与所述浆料出口接头本体的上部连接,另一段直管的上部为压浆料溢出口,两段直管之间用法兰连接一个压浆料溢出管切断阀。
[0016]所述孔道填充管延长管的前端与第一孔道填充管中的直管后端采用螺纹连接。
[0017]所述高炉炉缸压浆接头配有多种长度规格的孔道填充管延长管。
[00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9]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高炉炉缸压浆接头,利用浆料自身的重力以及压浆接头各阀门的开闭选择,能够实现在压浆开始之前清除压浆孔内的空气,避免了压入物料中含有空气的情况,可以有效地避免压浆孔道内的空气被压入炉缸内部,减少了由于压浆造成的炉缸气隙,从而提闻闻炉炉缸的使用寿命。
[0020]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炉炉缸压浆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的压浆接头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24]本实用新型改进了压浆接头的结构,使浆料在压浆开始之前充满压浆孔道,置换出清孔后进入孔道的空气,然后再开始压浆工艺操作。
[0025]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高炉炉缸压浆接头包含:
[0026]浆料进口接头9,其是与提供压浆浆料的浆料机20的出料接头21相连接的接头(如图2所示,图中箭头方向是浆料流动方向);
[0027]浆料进口接头本体62,是圆管,其前端与浆料进口接头9连接,在前端下方开有第二小孔622 ;
[0028]浆料出口接头8,其是与高炉炉缸压浆孔直接连接的接头;
[0029]浆料出口接头本体61,是与浆料进口接头本体62相同尺寸的圆管,并二者的管芯在一个水平面上,其后端与浆料出口接头8连接,其前端与浆料进口接头本体62的后端之间用法兰连接一个压浆主切断阀7,在其前端下方开有第一小孔611 ;
[0030]第一孔道填充管31,是二段式折线形金属管,其第一段是直管,固定在浆料出口接头本体61底部内壁,第二段是由水平管与斜管组成的钝角形折管,钝角形折管的斜管穿过第一小孔611与直管的前端焊接固定,斜管外壁在与第一小孔611接触处与浆料出口接头本体61焊接固定;
[0031]第二孔道填充管32,是与第一孔道填充管31中的第二段钝角形折管对称的钝角形折管,其斜管端部插入第二小孔622并与浆料出口接头本体61焊接固定,第二孔道填充管32的水平管端部与第一孔道填充管31的水平管端部之间用法兰连接一个填充管入口切断阀5 ;
[0032]孔道填充管延长管4,是直管,伸入高炉炉缸的压浆孔内,其前端连接(采用螺纹连接)第一孔道填充管31中的直管后端,其长度与与高炉炉缸的压浆孔深度匹配,因此一个压浆接头配有多种长度规格的孔道填充管延长管,可适用于不同的压浆孔深度,本实施例选用IOOmm的规格;
[0033]压浆料溢出管1,其是二段式直管,一段直管的底部用法兰与所述浆料出口接头本体61的上部连接,另一段直管的上部为压浆料溢出口,其连接溢出物盛装器具(未图示),两段直管之间用法兰连接一个压浆料溢出管切断阀2。
[0034]本高炉炉缸压浆接头适用于高炉炉缸压浆,用于消除炉缸内部气隙。
[0035]本高炉炉缸压浆接头使用的步骤如下:
[0036]I,根据压浆孔的清孔深度选取合适尺寸的孔道填充管延长管4,并将其与第一孔道填充管31相连接。
[0037]2,将浆料进口接头9与压浆机20相连接,将压浆机安放至需要压浆的炉缸或炉体部位,并将浆料出口接头8与炉缸压浆孔直接连接。
[0038]3,关闭压浆主切断阀7,打开压浆料溢出管切断阀2与填充管入口切断阀5。
[0039]4,打开压浆机20,略微增加压浆机出口压力,使压浆的浆料经过部件第二孔道填充管32、填充管入口切断阀5、第一孔道填充管31、孔道填充管延长管4进入炉缸压浆孔。
[0040]5,待压浆料充满压浆孔道将空气全部置换,并经压浆料溢出管I溢出时,打开压浆主切断阀7,关闭压浆料溢出管切断阀2与填充管入口切断阀5。
[0041]6,继续增大压浆机出口压力,进行正常的压浆操作。
[0042]压入浆料的主要成分为:无烟煤粉、石墨粉、电极颗粒、煤焦油、树脂等
[0043]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高炉炉缸压浆接头,其特征在于包含: 浆料进口接头(9 ),其是与提供压浆浆料的浆料机的出料接头相连接的接头; 浆料进口接头本体(62),是圆管,其前端与浆料进口接头(9)连接,在前端下方开有第二小孔(622); 浆料出口接头(8),其是与高炉炉缸压浆孔连接的接头; 浆料出口接头本体(61),是与浆料进口接头本体(62)相同尺寸的圆管,并二者的管芯在一个水平面上,其后端与浆料出口接头(8)连接,其前端与浆料进口接头本体(62)的后端之间用法兰连接一个压浆主切断阀(7),在其前端下方开有第一小孔(611); 第一孔道填充管(31 ),是二段式折线形金属管,其第一段是直管,固定在浆料出口接头本体(61)底部内壁,第二段是由水平管与斜管组成的钝角形折管,其斜管穿过第一小孔(611)与直管的前端焊接固定,斜管外壁在与第一小孔(611)接触处与浆料出口接头本体(61)焊接固定; 第二孔道填充管(32),是与第一孔道填充管(31)中的钝角形折管对称的钝角形折管,其斜管端部插入第二小孔(622)并与浆料出口接头本体(61)焊接固定,其水平管端部与第一孔道填充管(31)的水平管端部之间用法兰连接一个填充管入口切断阀(5); 孔道填充管延长管(4),是直管,伸入高炉炉缸的压浆孔内,其前端连接第一孔道填充管(31)中的直管后端,其长度与与高炉炉缸的压浆孔深度匹配; 压浆料溢出管(1),是二段式直管,一段直管的底部用法兰与所述浆料出口接头本体(61)的上部连接,另一段直管的上部为压浆料溢出口,两段直管之间用法兰连接一个压浆料溢出管切断阀(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炉缸压浆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道填充管延长管(4)的前端与第一孔道填充管(31)中的直管后端采用螺纹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炉缸压浆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炉炉缸压浆接头配有多种长度规格的孔道填充管延长管(4)。
【文档编号】C21B7/00GK203569121SQ201320657675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3日
【发明者】赵思杰, 李有庆, 缪伟良, 徐宏辉, 王俊, 杨俊 , 徐飞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