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贝氏体钢轨件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09114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贝氏体钢轨件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贝氏体钢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贝氏体钢坯进行热轧处理,终轧温度为880~930℃;步骤二、利用冷却装置对贝氏体钢坯进行冷却处理,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两个通气管道,任一个通气管道的横截面具有与所述贝氏体钢坯的半外轮廓一致的形状,且任一个通气管道与所述贝氏体钢轨之间保持宽度为0.5~1mm的间隙,一个进气口和一个出气口位于贝氏体钢坯的一个横截面上,同时向两个通气管道的所有的进气口通入空气,将处于所述终轧温度的贝氏体钢坯连续冷却至设定温度T,停止冷却,所述设定温度T为226℃≤T≤300℃,冷却速度V为0.56℃/s<V≤1.5℃/s。本发明减小钢坯的头部和尾部之间的冷却速度的差异,减小甚至消除变形。
【专利说明】一种贝氏体钢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贝氏体钢的制造方法、该贝氏体钢以及由该贝氏体钢制成的钢轨件。
【背景技术】
[0002]随着铁路运输事业向高速、重载方向的不断发展,对钢轨及道岔的性能也相应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铁路作为运输的大动脉,在我国,铁路里程的增长不能满足经济高速增长的需求,因此需要提高列车速度和增加载重来提高运力,致使现有铁轨由于超负荷的运力导致换轨频繁,线路检查负担加剧,尤其在曲线、重载线路中,有的钢轨使用仅半年就因磨损加剧而换掉,不但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影响了铁路正常运输。
[0003]目前,国内外钢轨的用材基本上是珠光体钢,提高其性能主要是通过合金化或表面淬火手段,可将其强度提高至1150-1250MPa。理论和实践证明,这一强度指标已接近珠光体钢的极限,更为重要的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冲击韧性偏低(约8J/cm或更低)的问题。
[0004]目前我国钢轨生产钢种主要有880MPa级的U71Mn和980MPa级的U75V 二种,其轨腰冲击韧性值低于8J/cm。为了提高钢轨的耐磨性,还将一部分钢轨进行轨头热处理(欠速淬火)使用。一方面钢轨品种短缺,另一方面其使用寿命短,是致使换轨频繁的内在原因。这就迫使钢轨工作者去研究、开发新的替代钢种,以改变这种状况。
[0005]众所周知,钢的珠光体组织强度低、韧性好(与马氏体相比),马氏体组织强度高韧性低,易脆断,而贝氏体组织由于其转变温度介于珠光体和马氏体之间,金相为复相组织,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因此贝氏体钢轨的使用性能极佳,其较高的强度增强了钢轨的耐磨性,从而会使钢轨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因此,贝氏体在钢轨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0006]授权
【发明者】卢璐娇 申请人:卢璐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