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18213阅读:94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式散热器,其包括:导热底座、散热主体以及若干传热件。导热底座包括若干个导热部、由导热部延伸设置的若干个延伸部以及延伸部固定连接的若干个导热枝。导热部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散热主体包括散热部以及设置于散热部一侧的若干个散热鳍片,散热部另一侧开设有第二固定孔。传热件包括传热部以及分别固定设置于传热部两端端部的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嵌设于第一固定孔内,第二固定部嵌设于第二固定孔内。上述组合式散热器通过在导热底座以及散热主体之间设置若干个可拆卸或组装的若干个传热件,易于装配和维修。此外,通过优化组合式散热器的散热路径,使得散热性能较强以及导热性能较好。
【专利说明】组合式散热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LED灯散热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散热器。

【背景技术】
[0002] 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它能直接高效地将电能转化成可见 光,并且拥有长达数万小时?10万小时的使用寿命。广泛应用于景观、安全、特种和普通照 明等领域,市场潜力无可估量。
[0003] LED灯具以质优、耐用、节能等优点而被称为最常用的照明灯具。但是,目前的LED 灯具中,起主要散热作用是散热器,LED灯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散热器上,并进一步 通过散热器将热量传递到外界的空气中,进而将热量散走,以保证LED灯能持续正常的工 作。
[0004] 目前,现有的散热器多采用铝合金材料,但是目前的铝合金在导热性还是不够理 想,尤其是针对大功率的LED灯。而且,现有的LED灯单纯地采用铝合金作为散热材料,难 以满足其散热需求,造成LED灯具工作的可靠性降低,从而影响发光效果,降低了 LED灯的 使用寿命。
[0005] 此外,现有的散热器都是一体成型设计,不能自行拆卸、组装以及变形。尤其是进 行整体装配和局部维修操作时,将会及其不便。因此,一些散热器也因为一些小故障得不到 维修而被废弃,造成极大的浪费。
[0006] 专利CN102301021A公开了一种屈服强度及延伸率优异,而且不易烧结,取代ADC 10及ADC 12得到的加压铸造用铝合金和用该合金加压铸造的高韧性铝合金铸件。其特征 在于,该铝合金含有:Si :4. 0?9. 0重量%、Mg :0. 5?1. 0重量%、Fe :0. 55重量%以下、 Μη :0. 30?0. 6重量%及Cr 10?0. 25重量%,余量包含A1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07] 专利CN101248200A公开了一种包含至少以下5种合金成分的铸造铝合金:Si : 2. 5重量%至3. 3重量%,优选2. 7重量%至3. 1重量% ;Mg :0.2重量%至0.7重量%, 优选0. 3重量%至0. 6重量% ;Fe :<0. 18重量%,优选0. 05重量%至0. 16重量% ;Mn: < 0. 5重量%,优选0. 05重量%至0. 4重量%;Ti :< 0. 1重量%,优选0. 01重量%至0. 08 重量% ;Sr:< 0.03重量%,优选0.01重量%至0.03重量% ;其它:〈0.1重量% ;上述条 件下,余量为A1,使总和为100重量%。
[0008] 专利CN103469034A公开了一种LED散热器用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该铝合金各元素按质量百分比组成为:Si2. 2-2. 8、Cul. 5-2. 5、Mgl. 1-1. 6、Zn3. 7-4. 4、 Μη0· 6-1. 2、FeO. 5-1、NiO. 4-0. 8、CrO. 2-0. 3、TiO. 15-0. 25、GeO. 08-0. 12、ThO. 04-0. 07、 Y0. 03-0. 05、SmO. 02-0. 03、TbO. 02-0. 03、余量为铝。
[0009] 专利CN102301021A和CN101248200A所提供的铝合金屈服强度及延伸率较好,但 是导热性却较差,难以满足LED灯散热需求。专利CN103469034A所提供的铝合金虽然导热 性相对较好,但单纯地采用铝合金也仍不能满足LED灯的散热需求。


【发明内容】

[0010]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易于装配维修、导热性能较好以及散热性能较强的组合 式散热器。
[0011] -种组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底座、散热主体以及若干传热件;
[0012] 所述导热底座包括若干个导热部、由所述导热部的侧壁向外侧延伸设置的若干个 延伸部以及两端端部分别与两个延伸部固定连接的若干个导热枝,各所述导热部通过所述 延伸部及所述导热枝形成闭合结构,所述导热部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
[0013] 所述散热主体包括散热部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散热部一侧的若干个散热鳍片,所 述散热部远离所述散热鳍片一侧开设有第二固定孔;
[0014] 所述传热件包括传热部以及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传热部两端端部的第一固定部 以及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嵌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内,所述第二固定部嵌设于所述 第二固定孔内。
[0015]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部上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
[0016]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孔贯穿所述散热部,并且所述散热孔的两开口均与 外界连通。
[0017]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导热部的侧壁还向外侧延伸设置一安装部。
[0018]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安装孔。
[0019]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热部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连接 处设置有第一固定凸台。
[0020]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热部上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孔的连接 处设置有第二固定凸台。
[0021]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底座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铜93份?97份、错 2份?4 5份、镍(λ 1份?0· 3份、钒0· 2份?L 2份、锰(λ 1份?0· 4份、钛(λ 1份?0· 3 份、铬〇. 1份?〇. 3份以及钒0. 1份?0. 3份。
[0022]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热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铜45份?52份、错47 份?54份、镁0. 3份?0. 7份、铁0. 2份?0. 8份、锰0. 2份?0. 5份、钛0. 05份?0. 3份、 铬0. 05份?0. 1份以及钒0. 05份?0. 3份。
[0023]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主体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铝88份?93份、硅 5. 5份?1(λ 5份、镁(λ 3份?(λ 7份、铜(λ 05份?(λ 3份、铁(λ 2份?(λ 8份、锰(λ 2份? 0. 5份、钛0. 05份?0. 3份、铬0. 05份?0. 1份以及钒0. 05份?0. 3份。
[0024] 上述组合式散热器通过在导热底座以及散热主体之间设置若干个可拆卸或组装 的若干个传热件,易于装配和维修。此外,通过设置依次连接的导热底座、传热件、以及散热 主体,并且导热底座、传热件、以及散热主体的热传导性能依次递减,形成了热传导性能梯 度,从而进一步优化了组合式散热器的散热路径,散热性能较强以及导热性能较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组合式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图1所示的导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导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为图1所示的散热主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 图5为图1所示的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6为图5所示的传热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1] 图7为图5所示的传热件的另一视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 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 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 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3] 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组合式散热器10包括导热底座100、散热主体200以及 若干个传热件300。传热件300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于导热底座100以及散热主体200上, 以使导热底座100、散热主体200以及若干个传热件300三者相固定。可以理解,LED灯产 生的热量首先传递给导热底座100,之后再由导热底座100传递给传热件300,最后再由传 热件300传递给散热主体200,进而再由散热主体200散走。并且,在LED灯热量的传递散 失过程中,导热底座100、传热件300以及散热主体200均在向外部空气散失热量。
[0034] 请参阅图2,导热底座100包括若干个导热部110、若干个延伸部120以及若干个 导热枝130。
[0035] 导热部110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11。延伸部120由导热部110的侧壁向外侧延 伸设置形成,例如,其具有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 夹角为1〇〇度至150度,以在维持结构稳定的同时,增强散热表面积,获得更好的散热效果。 导热枝130的两端端部分别连接一延伸部120,以使各导热部110通过延伸部120及导热枝 130组成闭合结构。也就是说,导热部110、延伸部120以及导热枝130依次连接形成一闭 合图形。
[0036] 为了使导热底座100的整体结构简洁匀称,具有工业设计感。例如,导热部110为 四个,导热枝130为四个,各导热部110的侧壁向外侧延伸设置两个延伸部120,各导热部 110、各延伸部120以及各导热枝130依次连接形成闭合结构的矩形状导热底座100,这样, 可以使导热底座100的整体结构简洁匀称,具有工业设计感。又如,导热底座100为一体浇 铸成型结构,以增强导热底座100的机械性能。
[0037] 为了进一步增强散热效果,例如,所述闭合结构内设置一连通外部空气的缺口,所 述缺口可以形成独立的散热空间进行散热,与导热底座100自身的热传导散热协同作用, 此外,也增加了散热比表面积,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强散热效果。
[0038] 为了便于LED灯的安装,例如,导热枝130上设置若干个安装位,这样,可以便于 LED灯的安装,此外,还可以优化LED灯在空间上的分布,以增加 LED灯发射光线的照射范 围,并且使得光线照射空间内的各区域的亮度均匀统一,有利于获得更好的照明效果。
[0039] 为了便于安装导热底座100,以易于装配,例如,各导热部110的侧壁还向外侧延 伸设置一安装部140,用于将导热底座100安装到灯具的安装架上,又如,所述安装部上开 设有安装孔141,安装部140通过安装孔141安装到灯具的安装架上,这样,可以便于安装导 热底座100,以易于装配。
[0040] 为了便于安装导热底座100a,以易于装配,例如,请参阅图3,其为本发明另一实 施方式的导热底座l〇〇a的结构不意图,导热底座100a的两侧设置有卡扣110a,用于卡设于 灯具的安装架上,这样,可以便于安装导热底座l〇〇a,以易于装配。
[004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的所述导热底座100采用镂空结构,一方面,可以确 保所述导热部、所述延伸部、所述导热枝以及所述安装部将LED灯产生的热量快速及时地 传递给所述传热件,最后再由所述传热件传递给所述散热主体,起到导热作用,另一方面, 还可以在所述导热底座内部形成若干个散热通道,且各所述散热通道均可以形成独立的散 热空间进行散热,起到辅助散热作用,进一步加强了散热效果,分担承受了所述传热件以及 所述散热主体的散热负荷。
[0042] 请参阅图1,散热主体200包括散热部210以及固定设置于散热部210-侧的散热 鳍片220。
[0043] 请参阅图4,散热部210远离散热鳍片220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固定孔211。请参阅 图1,若干个散热鳍片220依次间隔设置于散热部210上,用于起主要散热作用。例如,散 热鳍片220为片状,又如,散热鳍片220远离散热部210的端部为尖端结构,又如,散热鳍片 220的两侧边分别于散热部210的两侧边边缘的连接,即散热鳍片220的长度等于散热部 210的宽度。这样,可以增强散热主体200散热效果。
[0044] 为了进一步增强散热部210的散热效果,例如,请参阅图1,散热部210上开设有 若干个散热孔212,散热孔212可以增大散热部210散热比表面积,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强散 热部210的散热效果。又如,散热孔212贯穿散热部210,并且散热孔212的两开口均与外 界连通,这样,各散热孔212可以形成独立的与外界连通的散热空间,以形成空气热对流散 热,从而可以更进一步地增强散热部210的散热效果。又如,在散热孔212的两开口处分别 设置两个转向相反的散热风扇。
[0045] 为了确保散热孔212的散热作用,并且避免散热孔212对散热部210向散热鳍片 220传递热量时产生影响,例如,请参阅图1,散热孔212在传热件300与散热部210的连接 位置处的分布密集程度小于散热部210的其他位置上的分布密集程度,这样,既确保了散 热孔212的散热作用,又避免了散热孔212对散热部210向散热鳍片220传递热量时产生 影响。
[0046] 请参阅图5,传热件300包括传热部310、第一固定部320以及第二固定部330。第 一固定部320以及第二固定部330分别固定设置于传热部310的两端端部。第一固定部 320嵌设于第一固定孔111内,以使传热件300与导热底座100相固定。第二固定部330嵌 设于第二固定孔211内,以使传热件300与散热主体200相固定。
[0047] 为了进一步增强固定效果,以防止传热件300与导热底座100以及散热主体200 分离,例如,第一固定部320的外侧壁与第一固定孔111的内侧壁紧密接触,第二固定部330 的外侧壁与第二固定孔211的内侧壁紧密接触。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固定效果,以防止传 热件300与导热底座100以及散热主体200分离。
[0048] 为了进一步增强固定效果,以防止传热件300与导热底座100以及散热主体200 分离,例如,请参阅图1及图5,传热部310上位于第一固定部320与第一固定孔111的连接 处设置有第一固定凸台311,传热部310上位于第二固定部330与第二固定孔211的连接处 设置有第二固定凸台312。
[0049] 为了进一步增强固定效果,以防止传热件300与导热底座100以及散热主体200 分离,并且使得组合式散热器10整体易于装配维修,例如,请参阅图2,第一固定孔111内侧 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固定槽111a,若干个第一固定槽111a沿第一固定孔111的周向边缘 呈放射状分布,第一固定槽111a的两侧壁均开设有第一倒角111b,以使第一固定槽111a的 开口宽度小于第一固定槽111a的底部宽度。请参阅图4,第二固定孔211内侧壁上开设有 若干个第二固定槽211a,若干个第二固定槽211a沿第二固定孔211的周向边缘呈放射状分 布,第二固定槽211a的两侧壁均开设有第二倒角211b,以使第二固定槽211a的开口宽度小 于第二固定槽211a的底部宽度。请参阅图2及图6,第一固定部320沿周向边缘呈放射状 设置若干个第一固定块321,并且第一固定块321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与第一固定槽111a 的两个第一倒角111b配合的两个第一导角321a,即第一导角321a与第一倒角111b相抵 接,这样,可以使得防止传热件300相对导热底座100发生转动,以防止传热件300与导热 底座100分离,从而使得传热件300与导热底座100更牢靠地相固定,此外,第一导角321a 与第一倒角111b相配合还起到安装导向作用,便于装配维修。请参阅图4及图7,第二固 定部330沿周向边缘呈放射状设置若干个第二固定部331,并且第二固定部331的两侧壁 分别开设有与第二固定槽211a的两个第二倒角211b配合的两个第二导角331a,即第二导 角331a与第二倒角21 lb相抵接,这样,可以使得防止传热件300相对散热主体200发生转 动,以防止传热件300与散热主体200分离,从而使得传热件300与散热主体200更牢靠地 相固定,此外,第二导角331a与第二倒角211b相配合还起到安装导向作用,便于装配维修。
[0050] 上述组合式散热器10通过在导热底座100以及散热主体200之间设置若干个可 拆卸或组装的若干个传热件300,易于装配和维修。此外,通过设置依次连接的导热底座 100、传热件300、以及散热主体200,并且导热底座100、传热件300、以及散热主体200的热 传导性能依次递减,形成了热传导性能梯度,从而进一步优化了组合式散热器10的散热路 径,散热性能较强以及导热性能较好。
[0051] 例如,导热底座100的厚度为1mm?2mm,传热件300的长度为5mm?10mm,散热 主体200的高度为20mm?30mm,这样,可以使得散热效果较佳。
[0052] 例如,所述组合式散热器中,导热底座、传热件以及散热主体的材质相同或者相异 设置,例如,通过设置依次连接的导热底座、传热件以及散热主体,并且,导热底座、传热件 以及散热主体的热传导性能依次递减,形成了热传导性能梯度,从而进一步优化了所述组 合式散热器的散热路径,极大地提高了所述组合式散热器的散热性能,能够满足发热量大 的LED灯的散热需求,具有广泛应用的市场基础。
[0053] 例如,一实施方式的导热底座,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054] 铜93份?97份、铝2份?4. 5份、镍0. 1份?0. 3份、钒0. 2份?1. 2份、锰0. 1 份?0. 4份、钛0. 1份?0. 3份、铬0. 1份?0. 3份以及钒0. 1份?0. 3份。
[0055] 上述导热底座含有铜(Cu)可以使导热底座的导热性能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 准。当铜的质量份为93份?97份时,导热底座的热传导系数可以达到380W/mK以上,可以 快速地将LED灯产生的热量吸走,进而均匀地分散在导热底座整体的结构上,以防止热量 在LED灯与导热底座之间的接触位置上积累,造成局部过热现象的产生。而且,导热底座的 密度却仅有8. Okg/m3?8. lkg/m3,远远小于纯铜的密度,这样可以有效地减轻导热底座的 重量,更利于安装制造,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其中,热传导系数的定义为:每单位长 度、每K,可以传送多少W的能量,单位为W/mK,其中"W"指热功率单位,"m"代表长度单位 米,而"K"为绝对温度单位,该数值越大说明导热性能越好。
[0056] 此外,导热底座含有质量份为2份?4. 5份的铝、0. 1份?0. 3份的镍、0. 2份? 1. 2份的钒、0. 1份?0. 4份的锰、0. 1份?0. 3份的钛、0. 1份?0. 3份的铬以及的钒0. 1 份?0. 3份的钒。相对于纯铜,导热底座的延展性能、韧性、强度以及耐高温性能均大大得 到改善,且不易烧结;这样,在将LED灯安装到导热底座上时,就可以防止LED灯产生的高 温对导热底座造成损坏,并且,具有较好的延展性能、韧性以及强度也可以防止导热底座在 安装LED灯时受到过大应力而导致变形。例如,导热底座含有质量份为0. 1份?0. 3份的 镍(Ni),可以提高导热底座的耐高温性能。又如,导热底座含有质量份为0. 2份?1. 2份的 钒(V)可以抑制导热底座晶粒长大,获得较均匀细小的晶粒组织,以减小导热底座的脆性, 改善导热底座整体的力学性能,以提高韧性和强度。又如,导热底座含有质量份为〇. 1份? 〇. 3份的钛(Ti),可以使得导热底座的晶粒微细化,以提高导热底座的延展性能。
[0057] 例如,导热底座还包括质量份为1份?2. 5份的硅(Si),当导热底座含有适量的 硅时,可以在不影响导热底座导热性能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导热底座的硬度与耐磨度。但 是,经多次理论分析和实验佐证发现,当导热底座中硅的质量太多,例如质量百分比超过15 份以上时,会使导热底座的外表分布黑色粒子,且延展性能降低,不利于导热底座的生产成 型。
[0058] 例如,一实施方式的导热底座,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059] 铜93份?97份、铝2份?4. 5份、镍0. 1份?0. 3份、钒0. 2份?1. 2份、锰0. 1 份?0. 4份、钛0. 1份?0. 3份、铬0. 1份?0. 3份、钒0. 1份?0. 3份以及硅1份?2. 5 份。
[0060] 例如,一实施方式的导热底座,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061] 铜95份?96. 5份、铝2份?3. 2份、镁0· 2份?0· 25份、铁0· 4份?0· 9份、锰 0. 2份?0. 3份、钛0. 2份?0. 3份、铬0. 1份?0. 2份以及钒0. 1份?0. 2份。
[0062] 例如,一实施方式的导热底座,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063] 铜95份?96. 5份、铝2份?3. 2份、镁0· 2份?0· 25份、铁0· 4份?0· 9份、锰 0. 2份?0. 3份、钛0. 2份?0. 3份、铬0. 1份?0. 2份、钒0. 1份?0. 2份以及硅1份? 2. 5 份。
[0064] 例如,一实施例的导热底座,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065] 铜93份、铝2份、镍0. 1份、钒0. 2份、锰0. 1份、钛0. 1份、铬0. 1份以及钒0. 1 份。
[0066] 又如,一实施例的导热底座,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067] 铜95份、铝3. 5份、镍0. 2份、钒0. 8份、锰0. 3份、钛0. 2份、0. 2份以及钒0. 2 份。
[0068] 又如,一实施例的导热底座,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069] 铜97份、铝4. 5份、镍0. 3份、钒1. 2份、锰0. 4份、钛0. 3份、铬0. 3份以及钒0. 3 份。
[0070] 又如,一实施例的导热底座,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071] 铜93份、铝2份、镍0. 1份、钒0. 2份、锰0. 1份、钛0. 1份、铬0. 1份、钒0. 1份以 及娃1份。
[0072] 又如,一实施例的导热底座,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073] 铜95份、铝3. 5份、镍0· 2份、钒0· 8份、锰0· 3份、钛0· 2份、铬0· 2份、钒0· 2份 以及硅2份。
[0074] 又如,一实施例的导热底座,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075] 铜97份、铝4. 5份、镍0. 3份、钒1. 2份、锰0. 4份、钛0. 3份、铬0. 3份、钒0. 3份 以及硅2. 5份。
[0076] 例如,一实施方式的传热件,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077] 铜45份?52份、铝47份?54份、镁0· 3份?0· 7份、铁0· 2份?0· 8份、锰0· 2 份?0. 5份、钛0. 05份?0. 3份、铬0. 05份?0. 1份以及钒0. 05份?0. 3份。
[0078] 上述传热件含有质量份为45份?52份的铜以及47份?54份的铝,可以使得传 热件的热传导系数保持在300W/mK?350W/mK,以保证传热件可以将由导热底座吸收的LED 灯产生的热量快速地传递给散热主体,进而防止热量在传热件上堆积,造成局部过热现象 产生。相对于现有技术,单纯地采用价格较昂贵且质量较大的铜或者铜合金,上述传热件既 可以保证快速将导热底座的热量传递给散热主体,又具有质量较轻、便于安装铸造、价格较 低廉的优点。同时,相对于现有技术,单纯地采用散热效果较差的铝合金,上述传热件具有 更佳的传热性能。
[0079] 此外,传热件含有质量份为0. 3份?0. 7份的镁、0. 2份?0. 8份的铁、0. 2份? 0. 5份的锰、0. 05份?0. 3份的钛、0. 05份?0. 1份的铬以及0. 05份?0. 3份的银,改善了 传热件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以及耐高温性能。例如,经多次实验佐证和理论分析发现,传 热件含有质量份为〇. 3份?0. 7份的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传热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 度,由于上述组合式散热器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将导热底座、传热件以及散热主体整体冲压 一体成型,这就需要散热主体具有较强的屈服强度,以防止散热主体在加工过程中受到过 大冲压应力产生不可逆形变,进而确保上述组合式散热器的正常散热性能。当镁的相对质 量过低时,例如质量份小于0. 3份时,不能充分确保传热件的屈服强度满足要求,然而,当 镁的相对质量过高时,例如质量份大于〇. 7份时,又会使得传热件的延展性能和导热性能 急速下降。例如,传热件含有质量份为0. 2份?0. 8份的铁,可以赋予传热件较高的耐高温 性能和耐高温机械性能,利于传热件的加工铸造。
[0080] 例如,一实施方式的传热件,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081] 铜47份?50份、铝49份?52份、镁0. 2份?0. 7份、铁0. 2份?0. 7份、锰0. 2 份?0· 5份、钛0· 1份?0· 3份、铬0· 05份?0· 1份以及钒0· 1份?0· 3份。
[0082] 例如,一实施例的传热件,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083] 铜45份、铝47份、镁0. 3份、铁0. 2份、锰0. 2份、钛0. 05份、铬0. 05份以及钒 0.05 份。
[0084] 又如,一实施例的传热件,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085] 铜50份、铝48份、镁0. 5份、铁0. 6份、锰0. 4份、钛0. 2份、铬0. 08份以及钒0. 2 份。
[0086] 又如,一实施例的传热件,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087] 铜52份、铝54份、镁0. 7份、铁0. 8份、锰0. 5份、钛0. 3份、铬0. 1份以及钒0. 3 份。
[0088] 例如,一实施方式的散热主体,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089] 铝88份?93份、硅5. 5份?10. 5份、镁0. 3份?0. 7份、铜0. 05份?0. 3份、铁 0. 2份?0. 8份、锰0. 2份?0. 5份、钛0. 05份?0. 3份、铬0. 05份?0. 1份以及钒0. 05 份?0. 3份。
[0090] 上述散热主体含有质量份为88份?93份的铝,可以使得散热主体的热传导系数 保持在200W/mK?220W/mK,当LED灯产生的热量经过导热底座以及传热件部分散热后,剩 余的热量再通过传热件传递给散热主体时,散热主体可以确保将这些剩余的热量被均匀持 续地散走,进而防止热量在散热主体上堆积,造成局部过热现象。
[0091] 此外,散热主体含有质量份为5. 5份?10. 5份的硅、0. 3份?0. 7份的镁、0. 05 份?0. 3份的铜、0. 2份?0. 8份的铁、0. 2份?0. 5份的锰、0. 05份?0. 3份的钛、0. 05 份?0. 1份的铬以及0. 05份?0. 3份的钒,可以极大地改善散热主体的散热性能。例如, 散热主体含有质量份为5. 5份?10. 5份的硅和0. 05份?0. 3份的铜,可以确保散热主体 具有良好机械性能和质量较轻的优点,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改善散热主体的热传导性能,进 一步确保散热主体可以将经由导热底座以及传热件传递后的剩余热量均匀持续地散走,进 而防止热量在散热主体上堆积,造成局部过热现象。
[0092] 例如,散热主体还包括质量份为0. 3份?0. 6份的铅(Pb),当散热主体含有0. 3 份?0. 6份的铅可以改善散热主体的抗拉强度,这样,可以防止当将散热主体被铸造冲压 成散热鳍片,即片状结构时,由于受到过大的冲压拉扯应力而断裂。
[0093] 例如,散热主体还包括质量份为0. 02份?0. 04份的铌(Nb),经多次实验佐证和 理论分析发现,当铌的质量份大于〇. 02份时,可以极大地提高散热主体的抗氧化性能,可 以理解,散热主体作为组合式散热器中与外界空气接触面积最大的部件,其对抗高温氧化 性能要求较高。然而,当铌的质量份大于0. 04份时,会导致散热主体的磁性急剧增加,会对 LED灯具中的其他部件产生影响。
[0094] 例如,散热主体还包括质量份为0. 02份?0. 03份的锗(Ge),经多次实验佐证和理 论分析发现,当锗的质量份大于〇. 02份时,会对散热主体的散热性能的提高起到意想不到 的效果,然而,当锗的质量占比过多,例如锗的质量份大于2份时,又会使散热主体的脆度 增加。
[0095] 例如,一实施方式的散热主体,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096] 铝90份?93份、硅5. 5份?8. 5份、镁0· 3份?0· 7份、铜0· 05份?0· 3份、铁 0. 2份?0. 7份、锰0. 2份?0. 5份、钛0. 05份?0. 3份、铬0. 05份?0. 1份以及钒0. 05 份?0.2份。
[0097] 例如,一实施方式的散热主体,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098] 铝88份、硅5. 5份、镁0. 3份、铜0. 05份、铁0. 2份、锰0. 2份、钛0. 05份、铬0. 05 份以及钒0.05份。
[0099] 又如,一实施方式的散热主体,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100] 铝90份、硅8份、镁0. 5份、铜0. 2份、铁0. 6份、锰0. 4份、钛0. 1份、0. 08份以及 钒0.25份。
[0101] 又如,一实施方式的散热主体,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102] 铝93份、硅10. 5份、镁0· 7份、铜0· 3份、铁0· 8份、锰0· 5份、钛0· 3份、铬0· 1 份以及钒0.3份。
[0103] 又如,一实施方式的散热主体,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104] 铝88份、硅5. 5份、镁0. 3份、铜0. 05份、铁0. 2份、锰0. 2份、钛0. 05份、铬0. 05 份、钒0.05份以及铅0.3份。
[0105] 又如,一实施方式的散热主体,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106] 铝88份、硅5. 5份、镁0. 3份、铜0. 05份、铁0. 2份、锰0. 2份、钛0. 05份、铬0. 05 份、钒0.05份以及铅0.5份。
[0107] 又如,一实施方式的散热主体,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108] 铝88份、硅5. 5份、镁0. 3份、铜0. 05份、铁0. 2份、锰0. 2份、钛0. 05份、铬0. 05 份、钒0.05份以及铅0.6份。
[0109] 又如,一实施方式的散热主体,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110] 铝90份、硅8份、镁0· 5份、铜0· 2份、铁0· 6份、锰0· 4份、钛0· 1份、铬0· 08份、 钒0.25份以及铌0.02份。
[0111] 又如,一实施方式的散热主体,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112] 铝90份、硅8份、镁0. 5份、铜0. 2份、铁0. 6份、锰0. 4份、钛0. 1份、铬0. 08份、 钒0.25份以及铌0.03份。
[0113] 又如,一实施方式的散热主体,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114] 铝90份、硅8份、镁0· 5份、铜0· 2份、铁0· 6份、锰0· 4份、钛0· 1份、铬0· 08份、 钒0.25份以及铌0.04份。
[0115] 又如,一实施方式的散热主体,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116] 铝93份、硅10. 5份、镁0. 7份、铜0. 3份、铁0. 8份、锰0. 5份、钛0. 3份、铬0. 1 份、钒0.3份以及锗0.02份。
[0117] 又如,一实施方式的散热主体,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118] 铝93份、硅10. 5份、镁0. 7份、铜0. 3份、铁0. 8份、锰0. 5份、钛0. 3份、铬0. 1 份、钒0.3份以及锗0.025份。
[0119] 又如,一实施方式的散热主体,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120] 铝93份、硅10. 5份、镁0. 7份、铜0. 3份、铁0. 8份、锰0. 5份、钛0. 3份、铬0. 1 份、钒0.3份以及锗0.03份。
[0121] 又如,一实施方式的散热主体,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122] 铝88份、硅5. 5份、镁0. 3份、铜0. 05份、铁0. 2份、锰0. 2份、钛0. 05份、铬0. 05 份、钒0. 05份、铅0. 5份、铌0. 03份以及锗0. 025份。
[0123]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散热器,单纯地采用铝合金作为散热器制造原料,由于现有 的铝合金散热效果不够理想,导致散热器散热负载过大,散热效果不够理想,尤其是针对大 功率的LED灯,更是难以满足其散热需要。
[0124] 上述组合式散热器通过设置依次连接的导热底座、传热件以及散热主体,并且,导 热底座、传热件以及散热主体的热传导性能依次递减,形成了热传导性能梯度,从而进一步 优化了组合式散热器的散热路径,极大地提高了组合式散热器的散热性能,能够满足发热 量大的LED灯的散热需求。相对于单纯的铜合金来说,上述组合式散热器质量较轻,成本较 低。相对于单纯的铝合金来说,上述组合式散热器的散热性能更加优异。此外,本发明还针 对导热底座、传热件以及散热主体在组合式散热器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通过改良质量配 t匕,提高了导热底座的耐高温性能、韧性以及强度,提高了传热件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以 及耐高温性能,提高了散热主体的热传导性能以及抗氧化性能。
[0125] 下面再给出若干具体实施例,继续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0126] 实施例1
[0127] 将950g的铜、35g的铝、2g的镍、8g的钒、3g的锰、2g的钛、2g的铬以及2g的钒混 合,接着投入熔化炉中,熔化后得到溶液,接着进行脱氢处理及脱杂处理等精制处理,接着 处理后的溶液浇铸在预定的模具中,固化后得到导热底座。
[0128] 将500g的铜、480g的铝、5g的镁、6g的铁、4g的锰、2g的钛、0. 8g的铬以及2g的 钒混合,接着投入熔化炉中,熔化后得到溶液,接着进行脱氢处理及脱杂处理等精制处理, 接着处理后的溶液浇铸在预定的模具中,固化后得到传热件。
[0129] 将900g的铝、80g的硅、5g的镁、2g的铜、6g的铁、4g的锰、lg的钛、0. 8g的铬以及 〇. 5g的钒混合,接着投入熔化炉中,熔化后得到溶液,接着进行脱氢处理及脱杂处理等精制 处理,接着处理后的溶液浇铸在预定的模具中,固化后得到散热主体。
[0130] 将导热底座、传热件以及散热主体组装得到组合式散热器。
[0131] 实施例2
[0132] 将930g的铜、20g的铝、lg的镍、2g的钒、lg的锰、lg的钛、lg的铬以及lg的钒混 合,接着投入熔化炉中,熔化后得到溶液,接着进行脱氢处理及脱杂处理等精制处理,接着 处理后的溶液浇铸在预定的模具中,固化后得到导热底座。
[0133] 将450g的铜、470g的铝、3g的镁、2g的铁、2g的锰、0. 5g的钛、0. 5g的铬以及0. 5g 的钒混合,接着投入熔化炉中,熔化后得到溶液,接着进行脱氢处理及脱杂处理等精制处 理,接着处理后的溶液浇铸在预定的模具中,固化后得到传热件。
[0134] 将930g的铝、105g的硅、7g的镁、3g的铜、8g的铁、5g的锰、3g的钛、lg的铬以及 3g的钒混合,接着投入熔化炉中,熔化后得到溶液,接着进行脱氢处理及脱杂处理等精制处 理,接着处理后的溶液浇铸在预定的模具中,固化后得到散热主体。
[0135] 将导热底座、传热件以及散热主体组装得到组合式散热器。
[0136] 实施例3
[0137] 将970g的铜、45g的铝、3g的镍、12g的钒、4g的锰、3g的钛、3g的铬以及3g的钒 混合,接着投入熔化炉中,熔化后得到溶液,接着进行脱氢处理及脱杂处理等精制处理,接 着处理后的溶液浇铸在预定的模具中,固化后得到导热底座。
[0138] 将520g的铜、540g的铝、7g的镁、8g的铁、5g的锰、3g的钛、lg的铬以及3g的钒 混合,接着投入熔化炉中,熔化后得到溶液,接着进行脱氢处理及脱杂处理等精制处理,接 着处理后的溶液浇铸在预定的模具中,固化后得到传热件。
[0139] 将880g的铝、55g的硅、3g的镁、0. 5g的铜、2g的铁、2g的锰、0. 5g的钛、0. 5g的铬 以及〇. 5g的钒混合,接着投入熔化炉中,熔化后得到溶液,接着进行脱氢处理及脱杂处理 等精制处理,接着处理后的溶液浇铸在预定的模具中,固化后得到散热主体。
[0140] 将导热底座、传热件以及散热主体组装得到组合式散热器。
[0141] 对实施例1?3制备的组合式散热器进行热传导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0142] 表 1
[0143]

【权利要求】
1. 一种组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底座、散热主体以及若干传热件; 所述导热底座包括若干个导热部、由所述导热部的侧壁向外侧延伸设置的若干个延伸 部以及两端端部分别与两个延伸部固定连接的若干个导热枝,各所述导热部通过所述延伸 部及所述导热枝形成闭合结构,所述导热部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 所述散热主体包括散热部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散热部一侧的若干个散热鳍片,所述散 热部远离所述散热鳍片一侧开设有第二固定孔; 所述传热件包括传热部以及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传热部两端端部的第一固定部以及 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嵌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内,所述第二固定部嵌设于所述第二 固定孔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上开设有若干个散 热孔。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贯穿所述散热部,并 且所述散热孔的两开口均与外界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热部的侧壁还向外侧 延伸设置一安装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安装孔。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部上位于所述第一固 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固定凸台。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部上位于所述第二固 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孔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固定凸台。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底座包括如 下质量份的各组分:铜93份?97份、铝2份?4. 5份、镍0. 1份?0. 3份、钒0. 2份?1. 2 份、锰0. 1份?0. 4份、钛0. 1份?0. 3份、铬0. 1份?0. 3份以及钒0. 1份?0. 3份。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 各组分:铜45份?52份、铝47份?54份、镁0. 3份?0. 7份、铁0. 2份?0. 8份、锰0. 2 份?0. 5份、钛0. 05份?0. 3份、铬0. 05份?0. 1份以及钒0. 05份?0. 3份。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主体包括如下质量份 的各组分:铝88份?93份、硅5. 5份?10. 5份、镁0. 3份?0. 7份、铜0. 05份?0. 3份、铁 0. 2份?0. 8份、锰0. 2份?0. 5份、钛0. 05份?0. 3份、铬0. 05份?0. 1份以及钒0. 05 份?0. 3份。
【文档编号】C22C21/02GK104100951SQ201410385411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5日
【发明者】叶伟炳 申请人:东莞市闻誉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