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真空气雾化设备用下锥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8467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金属真空气雾化设备用下锥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粉体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防止大块金属进入集粉桶的一种金属真空气雾化设备用下锥筒。



背景技术:

目前的气雾化制粉工艺是由:熔炼、雾化、筛分三个工艺阶段组成。

熔炼是将配制好的合金原料放入中频(或高频)炉中,熔炼成金属液,在此过程中,通过真空置换或加入脱氧剂等方法,降低金属液中的氧含量。

雾化是将熔炼好的金属液倒入中间包中,用中间包将金属液汇流成一定直径的金属液流柱,再经过高压气体喷射,将金属液打碎成微米级的金属液滴。金属液经过导流管后,进入雾化器。雾化器是一种特殊的喷气装置,可以控制高压气体喷出时的口径、压力和喷出角度。金属液经过雾化器破碎后进入雾化桶冷却,最终作为产品收集。

使用棒材作为原材料的真空气雾化设备,熔炼过程中原材料不与任何氧化物及坩埚介质相接处,同时熔炼气氛为高纯氩气,有效避免了活性较大的金属在高温熔融状态下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使用棒材作为原材料,利用高频感应电源将金属棒材下端部融化后,熔融态金属液体在重力和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沿棒材下端部倒锥形斜面留下,流向下部环形雾化器中心孔。从环形雾化器中喷出的高速气流将流下的金属液体雾化。

真空气雾化设备雾化过程中容易生产块状或片状金属颗粒,这些金属颗粒由于颗粒大或边缘锋利对筛网造成较大的损伤。筛孔损伤会导致筛下料的粒径与设计生产粒径存在出入,导致产品质量降低,甚至是出现废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块状、片状金属颗粒,损坏筛网的金属真空气 雾化设备用下锥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倒圆锥形下锥筒,该下锥筒侧壁与一引风管连通;下锥筒内固定一横向设置的筛网,该筛网的纵向位置低于所述引风管进风口的下端延;该筛网的外圆周与下锥筒的内表面之间气密封连接;所述筛网的筛孔的孔径在1-10mm;下锥筒底端有一阀门。

通过设置一个1-10mm筛孔孔径的筛网,能够将粒径较大的金属颗粒预先筛除,避免大颗粒或片状颗粒损坏筛网。保证筛下物料,即金属粉末产品粒径的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下锥筒的侧壁上开有取料口,该取料口带有密封盖,所述筛网的纵向位置低于所述取料口的下端延。设置一个取料口能够方便清理筛网上的筛上物,即金属块状颗粒以及片状颗粒。同时也能够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或不同的原材料方便更换不同孔径的筛网。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个振动装置,该振动装置位于下锥筒内与筛网或与下锥筒内壁固定连接。增加振动装置能够将附着于筛网、金属大颗粒表面上的符合生产要求的金属粉末抖落,并通过筛孔成为筛下物,从而减少成品损失。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个振动装置,该振动装置固定于下锥筒的外表面上。增加振动装置能够将附着于筛网、金属大颗粒表面上的符合生产要求的金属粉末抖落,并通过筛孔成为筛下物,从而减少成品损失。

优选的,所述振动装置是电磁振动器或超声波振动器。

优选的,所述筛网为不锈钢板打孔制成。

进一步的,筛网的上端固定有一圆柱形挡圈。增加挡圈能够方便收集金属块状和片状颗粒。

进一步的,所述引气管有一支路,该支路与一吹气环连通,该吹气环为一个环形管,且环形管的底端均匀分布有出气口。利用引气管的气流对筛网进行吹气,能够有效防止积料,和细颗粒在筛网以及大块颗粒表面富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是筛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倒圆锥形下锥筒1,该下锥筒1侧壁与一引风管2连通;下锥筒1内固定一横向设置的筛网5,该筛网5的纵向位置低于所述引风管2进风口的下端延;该筛网5的外圆周与下锥筒1的内表面之间气密封连接;所述筛网5的筛孔的孔径在1-10mm;下锥筒1底端有一阀门6。

所述下锥筒1的侧壁上开有取料口3,该取料口3带有密封盖,所述筛网5的纵向位置低于所述取料口3的下端延。

还包括一个振动装置4,该振动装置4位于下锥筒1内与筛网5或与下锥筒1内壁固定连接。

还包括一个振动装置4,该振动装置4固定于下锥筒1的外表面上。

所述振动装置4是电磁振动器或超声波振动器。

所述筛网5为不锈钢板打孔制成。

筛网5的上端固定有一圆柱形挡圈51。

所述引气管51有一支路21,该支路21与一吹气环22连通,该吹气环22为一个环形管,且环形管的底端均匀分布有出气口。

设置一个取料口能够方便清理筛网上的筛上物,即金属块状颗粒以及片状颗粒。同时也能够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或不同的原材料方便更换不同孔径的筛网。

通过设置一个1-10mm筛孔孔径的筛网,能够将粒径较大的金属颗粒预先筛除,避免大颗粒或片状颗粒损坏筛网。保证筛下物料,即金属粉末产品粒径的稳定。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