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球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模钢球铸造装置。
背景技术:
钢球是重要的基础零部件,其广泛应用于轴承、五金、电子、冶金等领域,钢球的制造通常采用铸造、锻造、研磨等工艺成型,小型钢球铸造成本高,一般采用冲压的方法,在加工过程中,钢球的金相组织容易被破坏、纤维容易被撕裂,造成钢球的开裂,使得钢球的成品率低,使用寿命较短,很容易因为钢球的问题影响机械设备的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无模钢球铸造装置,大大降低钢球的铸造生产成本,提高钢球的质量和钢球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模钢球铸造装置,包括保温炉,保温炉的下方设置有由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第一圆盘、转盘和第二圆盘,还包括定位轴,定位轴自第一圆盘、转盘和第二圆盘的中心穿过后将三者固定在保温炉的下方,转盘和定位轴之间为转动配合,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上分别开设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转盘上开设第三圆孔,第三圆孔为两个以上且沿转盘的边缘周向间隔布置,第一圆孔、第二圆孔的孔径大于第三圆孔的孔径,第一圆孔、第二圆孔和第三圆孔的中心线距离定位轴中心线的距离相同,保温炉的下端出口正对第一圆孔,第二圆盘的下方布置直管,直管立式布置且上端管口正对第二圆孔,直管的下端管口处布置钢球的滚动轨道,所述直管的下部管壁处设置蒸汽的入口,入口和高压蒸汽装置连通,高压蒸汽装置输出的蒸汽自入口进入直管内后自下向上喷射。
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达到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钢液自保温炉下端出口依次流入到第一圆孔、第三圆孔和第二圆孔中之后掉落到直管中冷凝形成钢球,整个装置结构简单,钢球的铸造成本较低,加工出的钢球金相组织完整,钢球质量较好、耐磨且不会开裂,使用寿命较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中:10-保温炉、11-出口;20-第一转盘、21-第一圆孔;30-转盘、31-第三圆孔;40-第二转盘、41-第二圆孔;50-定位轴;60-直管;70-滚动轨道;80-入口;90-齿轮传动机构;100-托盘;110-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2、图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无模钢球铸造装置,包括保温炉10,保温炉10的下方设置有由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第一圆盘20、转盘30和第二圆盘40,还包括定位轴50,定位轴50自第一圆盘20、转盘30和第二圆盘40的中心穿过后将三者固定在保温炉10的下方,转盘30和定位轴50之间为转动配合,第一圆盘20和第二圆盘40上分别开设第一圆孔21和第二圆孔41,转盘30上开设第三圆孔31,第三圆孔31为两个以上且沿转盘30的边缘周向间隔布置,第一圆孔21、第二圆孔41的孔径大于第三圆孔31的孔径,第一圆孔21、第二圆孔41和第三圆孔31的中心线距离定位轴50中心线的距离相同,保温炉10的下端出口11正对第一圆孔21,第二圆盘40的下方布置直管60,直管60立式布置且上端管口正对第二圆孔41,直管60的下端管口处布置钢球的滚动轨道70,所述直管60的下部管壁处设置蒸汽的入口80,入口80和高压蒸汽装置连通,高压蒸汽装置输出的蒸汽自入口80进入直管60内后自下向上喷射。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钢液倒入保温炉10内,钢液自保温炉10的下端出口11流出后进入到第一圆盘20的第一圆孔21内,转盘30转动到第三圆孔31和第一圆孔21正对时,钢液自第一圆孔21落入第三圆孔31内,这时钢液在第三圆孔31内跟随转盘30一起转动,当第三圆孔31和第二圆孔41正对时,钢液便会从第三圆孔31进入到第二圆孔41内,而后掉落到直管60中,直管60中通有高压蒸汽自下而上喷射,可以减缓钢液下落速度,钢液在直管60中下落的过程中因自身表面张力作用而自然形成圆球状并冷却凝固成钢球,钢球沿着滚动轨道70滚出落入机油桶内发蓝处理将其收集即可,整个钢球铸造过程完成。其中,转盘30的厚度以及第三圆孔31的孔径大小直接决定钢珠的直径大小并起到等分钢液的作用;第一圆孔21和第二圆孔41的孔径略大于第三圆孔31孔径以便于钢液分割和坠落。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加工出的钢球金相组织完整,钢球质量较好、耐磨且不会开裂,使用寿命较长。为保证钢液降落过程中冷却成钢球,直管60的长度设置为35m左右的长度。另外,也可以通过控制蒸汽的温度、流量和喷射速度来控制钢球的下落速度和降温速度,以保证钢球的圆整度以及增强钢球的表面硬度,这也是一种热处理的方法。
进一步的,所述滚动轨道70为弯弧曲面状,滚动轨道70由两个以上的圆柱并排组合而成,圆柱呈弯弧状。钢球下落至滚动滚道70上时,钢球可沿着相邻两个圆柱之间的夹缝滚动,相邻两个圆柱之间的夹缝对于滚球的滚动方向起一定限制作用。
优选的,所述转盘30为齿轮,转盘30的转动由齿轮传动机构90带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轴50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和保温炉10的底面相连,第二圆盘40的下方布置托盘100,通过调节托盘100的位置来调节第一圆盘20和第二圆盘40之间的间距以保证转盘30能够转动,定位轴50自托盘100的中心穿过,托盘100的面积小于第二圆盘40的面积,定位轴50的下端连接螺母110,通过定位轴50和螺母110实现对第一圆盘20、转盘30、第二圆盘40以及托盘100的装配固定,并且实现装配的可拆卸、可调节。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盘20、转盘30和第二圆盘40的材料由高纯精密石墨组成。由于钢液温度太高,高纯精密石墨材料可以保证第一圆盘20、转盘30和第二圆盘40的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炉10为中频感应保温炉,用以感应第一圆盘20、转盘30和第二圆盘40,使第一圆盘20、转盘30和第二圆盘40中的高温钢液在高温下运行不会凝固。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由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