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防断裂装置的压铸缸体浇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0692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基于防断裂装置的压铸缸体浇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铸缸体浇道,属模具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防断裂装置的压铸缸体浇道。



背景技术:

现阶段,缸体在实际浇铸时,缸体铸件内浇口与横浇道连接部位在开模时易产生断裂,在此区域,内浇口需承受开模过程中横浇道的包紧力,由于此处内浇口位置较整体分型面垂直距离高出约120mm,横浇道距离跨度大,包紧力较大;同时为避让该位置的型芯,以及考虑到非加工面上毛刺清理问题,固该位置允许放置内浇口空间有限,内浇口截面积不足。综上,在同样包紧力及相同内浇口截面积时,如何使内浇口不断裂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防断裂装置的压铸缸体浇道,可避免在开模时因包紧力过大,及内浇口截面积过小而发生内浇口断裂的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防断裂装置的压铸缸体浇道,包括进料口,所述进料口通过直浇道连接有铸件,所述直浇道还通过横浇道连接某铸件内浇口,所述横浇道与内浇口连接部位置有防拉断凸台。

进一步,所述横浇道有两个,呈镜像对称排列,分别连接至进料口两侧的直浇道,所述直浇道通过两个横浇道分别连接至两个铸件内浇口。

进一步,所述防拉断凸台为直角梯台结构,所述防拉断凸台直角一端朝向横浇道,所述防拉断凸台锐角一端朝向内浇口,通过直角梯台结构可明显改善内浇口与横浇道连接部的断裂情况。

进一步,所述防拉断凸台的顶角进行倒角处理,使开模时更加顺畅,有助于铸件与模具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明显改善缸体铸件内浇口与横浇道连接部位在开模时易产生断裂的现象,避免了内浇口与横浇道连接部位在开模时因包紧力过大,及内浇口截面积过小而发生内浇口断裂,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总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拉断凸台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拉断凸台侧视图。

图中:1、进料口,2、直浇道,3、横浇道,4、铸件内浇口,5、防拉断凸台,6、铸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基于防断裂装置的压铸缸体浇道,包括进料口1,所述进料口1通过直浇道2连接有铸件6,所述直浇道2还通过横浇道3连接有铸件内浇口4,所述横浇道3与内浇口4的连接部位还置有防拉断凸台5。

进一步,所述横浇道3有两个,呈镜像对称排列,分别连接至进料口1两侧的直浇道2,所述直浇道2通过两个横浇道3分别连接至两个铸件内浇口4。

进一步,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防拉断凸台5为直角梯台结构,所述防拉断凸台5的直角一端朝向横浇道3,所述防拉断凸台5的锐角一端朝向铸件内浇口4,通过直角梯台结构可明显改善内浇口4与横浇道3连接部的断裂情况。

进一步,所述防拉断凸台5的顶角进行倒角处理,且将此防拉断凸台5沿下抽芯方向拔模,使开模时更加顺畅,有助于铸件与模具的分离。

在实际生产时需先开模后抽芯,在开模时,如图3所示,先按照箭头Ⅰ所示方向,后按照箭头Ⅱ所示方向开模,在开模时,防拉断凸台5承受横浇道包紧力,减少铸件内浇口4受到的拉力,完成横浇道3的脱模;而且此防拉断凸台5是沿下抽芯方向拔模,不影响抽芯过程,因此可解决产品因为浇口断裂拉伤报废的问题,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效果明显,使用方便,可明显改善缸体铸件内浇口与横浇道连接部位在开模时易产生断裂的现象,避免了内浇口与横浇道连接部位在开模时因包紧力过大,及内浇口截面积过小而发生内浇口断裂,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