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单孔‑多孔注液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3221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模拟离子型稀土矿山原地浸矿开采工艺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特别是一种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单孔-多孔注液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原地浸矿”作为第三代绿色环保的开采工艺,已经在我国南方离子型稀土矿中推广开来。该工艺流程为:先在稀土矿体区域布置注液井网,再通过注液井将浸矿剂溶液注入矿体,矿体中的稀土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变成稀土离子进入溶液,最后通过收液工程加以回收处理。为了得到浸矿剂浓度、注液强度优化工艺参数,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在生产之前进行“柱浸模型”试验,该试验简单易行,能够确定浸矿剂浓度、注液强度参数,但不能确定注液井的间距及布置方式对稀土资源回收率的影响。因此,目前注液井的布置往往根据工程经验进行,缺乏必要的理论和试验依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单孔-多孔注液试验装置,为离子型稀土矿山“原地浸矿”工艺提供浸矿剂浓度、注液强度、注液井间距及布置方式优化工艺参数,它克服了“柱浸模型”试验之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单孔-多孔注液试验装置,包括供液系统、注液井、试验箱,所述的试验箱为一水平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的箱体结构,试验箱的底板上设有通孔,底板上还布有透水布;所述的注液井布置在水平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箱体的三个角上,由圆心角为60°的圆弧管壁和试验箱的两侧板围成,圆心角为60°的圆弧管壁上设有通孔,管壁外布有透水布。

所述的供液系统采用带有刻度和开关的马氏瓶,并置于试验箱的顶部。

所述的试验箱由厚度10mm的透明亚克力制作,并在侧板上用强力胶粘接有起加固作用的型钢架。

本实用新型能够很好地模拟离子型稀土矿山原地浸矿开采注液-收液过程,能够得到原地浸矿工艺浸矿剂浓度、注液强度、注液井间距及布置方式优化工艺参数,具有制作简单,用料节省,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功能强大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供液系统,2.注液井,3.试验箱(无盖土箱),4.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模拟离子型稀土矿山原地浸矿开采工艺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包括供液系统1、注液井2、无盖土箱3、收液桶。所述的供液系统1采用带有刻度和开关的马氏瓶,能够控制浸矿剂溶液的流量,位置要高于无盖土箱3顶部;所述的无盖土箱3为等边三角形柱体(水平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材料采用厚度10mm的透明亚克力制作,强力胶粘牢,并在无盖土箱3侧板上用胶粘接型钢架以增加其强度,保证无盖土箱3箱体稳定,底板4钻满直径8mm的小孔,以利浸矿剂溶液顺利流出,在填土之前铺上一张透水布;所述的无盖土箱3置于一个型钢底座上,底座下面放置一个塑料收液桶;所述的注液井2位于无盖土箱3的三个角上,取实际注液井直径的1/6圆弧管(即圆心角为60°)和无盖土箱3的角之间形成的部分作为试验模型的注液井2,为了防止试验过程中土掉落注液井2内,在钻满小孔注液井2(1/6圆弧塑料管)外包上透水布。实际注液井的深度、直径与间距根据模型试验相似原理确定(比如按模型试验数据的6倍或10倍放大得到实际矿山注液井尺寸数据)。

试验过程完全按照原地浸矿工艺进行,先将无盖土箱3分层填充矿土,再通过注液系统1将浸矿剂溶液注入注液井2中,溶液在矿土内进行渗流并从底板4小孔流出,进入收液桶,同时矿土中的稀土元素与浸矿剂溶液发生离子交换反应变成稀土离子进入溶液,和溶液一起进入收液桶。试验结束后,通过检测无盖土箱3内矿土的稀土品位变化,判断原地浸矿工艺的开采效果。

试验中通过人为改变浸矿剂溶液浓度、注液强度、注液井2直径、注液井2数目,达到确定原地浸矿工艺浸矿剂浓度、注液强度、注液井间距及布置方式的优化工艺参数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