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循环真空热处理炉。
背景技术:
热处理是指材料或工件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真空热处理是真空技术与热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热处理技术,与常规热处理相比,真空热处理的同时,可实现无氧化、无脱碳、无渗碳,可去掉工件表面的磷屑,并有脱脂除气等作用,从而达到表面光亮净化的效果。
传统真空热处理炉分为真空加热炉和真空冷却炉,材料或工件在真空加热炉内加热后被送往真空冷却炉冷却,但是由于在从真空加热炉到真空冷却炉的运输过程中无法保证真空,造成热处理质量降低,于是现有技术中又出现了双室或者三室真空热处理炉,如申请号200480042491.0《双室型热处理炉》,包括可密闭的冷却炉和可密闭的加热炉,在两个炉体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使工件一直处在真空状态下进行热处理,大大提高了热处理质量,但是这种多室热处理炉也存在着以下问题:
(1)多室结构体积大,结构复杂,给真空密封带来困难;
(2)从加热室运往冷却室过程中,两室温度难以均衡,容易产生温度突变,温度控制困难,造成热处理质量降低;
(3)加热后的工件稳定性差,从加热室运往冷却室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多室真空热处理炉结构复杂,密封困难,并且在加热室运往冷却室温度控制困难,还容易造成运输变形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循环真空热处理炉,可在一个炉腔内实现热风循环加热和冷风循环冷却的功能。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循环真空热处理炉,设有炉体、在炉体的两端对应设有炉门ⅰ和炉门ⅱ,炉体内设有保温壳,保温壳外壁与炉体内壁相连接,保温壳对应两个炉门的位置分别设置有隔热门组件ⅰ和隔热门组件ⅱ,在保温壳内设置有内胆,保温壳与内胆之间设置有多个发热体,所述内胆靠近隔热门组件ⅰ和热门组件ⅱ的位置分别设有通风孔,所述隔热门组件ⅰ和隔热门组件ⅱ关闭状态时,在保温壳与内胆之间的间隙和内胆内的空间形成加热循环通路,所述隔热门组件ⅰ和隔热门组件ⅱ打开状态时,在炉体与保温壳之间的间隙与内胆内的空间形成冷却循环通路,与炉门ⅰ连接设有用于为两条空气循环通路提供循环动力的空气循环组件,与炉门ⅱ连接设有用于为冷却循环通路的热空气进行降温的散热器,在保温壳底部设有支柱,支柱上设有用于放置热处理工件的炉床1。
进一步地,隔热门组件ⅰ包括:两个隔热门ⅰ、导向轨道、汽缸支架和两个汽缸,所述导向轨道与保温壳连接,汽缸的缸筒底座通过汽缸支架安装在炉体外侧,汽缸的活塞伸出杆伸入炉体与隔热门ⅰ连接,两个隔热门分别在各自的汽缸的带动下沿导向轨道欲动。
进一步地,隔热门组件ⅱ包括:两个隔热门ⅱ、合页、汽缸支架和两个汽缸,所述隔热门ⅱ通过合页与保温壳连接,汽缸的缸筒底座通过汽缸支架安装在炉体外侧,汽缸的活塞伸出杆伸入炉体与隔热门ⅱ连接,两个隔热门分别在各自的汽缸的带动下向外翻转打开。
进一步地,隔热门组件ⅱ包括:隔热门ⅱ、汽缸支架和汽缸,汽缸的缸筒底座通过气缸支架安装在炉门ⅱ下侧,汽缸的活塞伸出杆伸入炉体与隔热门ⅱ连接,隔热门ⅱ在汽缸的带动下上下运动。
进一步地,空气循环组件包括电机、主轴、叶轮、锁紧螺母、电机支架、支撑板、高温轴承和电机罩,所述电机通过电机支架与炉门ⅰ外侧连接,电机输出端与主轴的一端连接,叶轮通过锁紧螺母与主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主轴中部与高温轴承内圈连接,高温轴承外圈与支撑板连接,支撑板固定在炉门ⅰ内侧,电机罩罩在电机外面,并与电机支架真空密封。
进一步地,炉门ⅰ和炉门ⅱ通过法兰与炉体连接,法兰之间安装有密封件。
进一步地,所述炉体采用立式结构时,加热循环通路和冷却循环通路为上下立式循环,炉床开有供空气循环流通的透气孔,保温壳底部与保温壳侧壁分开,并与炉门ⅱ连接,随炉门ⅱ整体向下打开。
进一步地,炉体采用卧式结构时,加热循环通路和冷却循环通路为左右卧式循环,内胆靠近隔热门组件ⅰ侧开有供空气循环流通的孔。
进一步地,发热体采用u型发热体,u型发热体由冷端和u型热端组成,u型热端的两端分别连接冷端,u型热端设置在保温壳内,冷端引出保温壳外部接线。
进一步地,保温壳内可设置多个温区,每个温区的发热体接在一起独立控温,每个温区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炉体采用双从空心结构,中间通入冷却水对冷却循环通路的热气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内胆优选的采用钨钼或碳板制成。
进一步地,炉床和炉床支架优选的采用石墨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1、在保温壳内设置加热循环通路,提高炉内物料的升温速度和炉温的均匀性;
2、在炉内设置冷却循环通路,加快冷却气体的循环速度,提高冷却炉温的均匀性;
3、在保温壳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隔热门,利用隔热门的开合实现加热循环通路和冷却循环通路的自动切换,在一个炉体内实现加热和冷却两种功能,温度控制更准确,并且采用一套空气循环组件为两个循环通路提供动力,设计精巧结构紧凑,成本低,单炉结构密封效果远高于多炉结构,并且工件热处理过程不需要运输,不会产生变形,生产效率高且热处理质量好,具有较好的市场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炉体采用立式结构,且两个隔热门组件关闭状态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炉体采用立式结构,且两个隔热门组件打开状态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炉体采用卧式结构,且两个隔热门组件关闭状态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炉体采用卧式结构,且两个隔热门组件打开状态俯视图。
附图标记:1-炉体、2-炉门ⅰ、3-炉门ⅱ、4-隔热门组件ⅰ、5-隔热门组件ⅱ、6-空气循环组件、7-保温壳、8-发热体、9-内胆、10-散热器、11-温度传感器、12-炉床、13-炉床支柱、14-加热循环通路、15-冷却循环通路、401-隔热门ⅰ、402-导向轨道、403-汽缸支架、404-汽缸、501-隔热门ⅱ、502-合页、601-电机、602-主轴、603-叶轮、604-锁紧螺母、605-电机支架、606-支撑板、607-高温轴承、608-电机罩、16-法兰、17-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具体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处理炉采用立式结构,设有炉体1、在炉体1的上下设有炉门ⅰ2和炉门ⅱ3,炉体1内设有保温壳7,保温壳7外壁与炉体1内壁相连接,保温壳7的上下对应两个炉门的位置分别设置有隔热门组件ⅰ4和隔热门组件ⅱ5,在保温壳7内设置有内胆9,保温壳7与内胆9之间设置有多个发热体8,发热体8采用u型发热体,u型发热体由冷端和u型热端组成,u型热端的两端分别连接冷端,u型热端设置在保温层内,冷端引出保温层外部接线;内胆9靠近隔热门组件ⅰ4和热门组件ⅱ5的位置分别设有通风孔,所述隔热门组件ⅰ4和隔热门组件ⅱ5关闭状态时,在保温壳7与内胆9之间的间隙和内胆9内的空间形成图1中线条所示的加热循环通路14,所述隔热门组件ⅰ4和隔热门组件ⅱ5打开状态时,在炉体1与保温壳7之间的间隙与内胆9内的空间形成图2中线条所示的冷却循环通路15,加热循环通路14和冷却循环通路15为上下立式循环,炉床12开有供空气循环流通的透气孔,保温层7的底部与保温层7的侧壁分开,并与炉门ⅱ3连接,随炉门ⅱ3整体向下打开;与炉门ⅰ2连接并设有用于为两条空气循环通路提供循环动力的空气循环组件6,与炉门ⅱ3连接设有用于为冷却循环通路15的热空气进行降温的散热器10,还可以将炉体1设置为双从空心结构,中间通入冷却水对冷却循环通路15的热气进行冷却,加强冷却效果;在保温壳7底部设有支柱13,支柱13上设有用于放置热处理工件的炉床12;保温壳7内可设置多个温区,每个温区的发热体8接在一起独立控温,每个温区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11;内胆9优选的采用钨钼或碳板制成;炉床12和炉床支架13优选的采用石墨材料制成;炉门ⅰ2和炉门ⅱ3通过法兰16与炉体1连接,法兰16之间安装有密封件17,提高密封效果。
为了实现隔热门组件ⅰ4和隔热门组件ⅱ5的自动开合,隔热门组件ⅰ4包括:两个隔热门ⅰ401、导向轨道402、汽缸支架403和两个汽缸404,所述导向轨道402与保温层7连接,汽缸404的缸筒底座通过汽缸支架403安装在炉体1外侧,汽缸404的活塞伸出杆伸入炉体1与隔热门ⅰ401连接,两个隔热门分别在各自的汽缸404的带动下沿导向轨道402移动;隔热门组件ⅱ5包括:隔热门ⅱ501、汽缸支架403和汽缸404,汽缸404的缸筒底座安装在炉门ⅱ3下侧,汽缸404的活塞伸出杆伸入炉体1与隔热门ⅱ501连接,隔热门ⅱ501在汽缸404的带动下上下运动。
由于采用上下两个隔热门组件的开合实现加热循环通路14和冷却循环通路15的自动切换,采用一套空气循环组件7便可以对两个循环通路提供动力,结构紧凑降低成本,空气循环组件7包括电机701、主轴702、叶轮703、锁紧螺母704、电机支架705、支撑板706、高温轴承707和电机罩708,所述电机701通过电机支架705与炉门ⅰ2外侧连接,电机701输出端与主轴702的一端连接,叶轮703通过锁紧螺母704固定在主轴702的另一端,所述主轴702中部与高温轴承707内圈连接,高温轴承707外圈通过支撑板706固定在炉门ⅰ2内侧,电机罩708罩在电机701外面,并与电机支架705真空密封。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处理炉还可以采用卧式结构,设有炉体1、在炉体1的左右设有炉门ⅰ2和炉门ⅱ3,炉体1内设有保温壳7,保温壳7外壁与炉体1内壁相连接,保温壳7的左右对应两个炉门的位置分别设置有隔热门组件ⅰ4和隔热门组件ⅱ5,在保温壳7内设置有内胆9,保温壳7与内胆9之间设置有多个发热体8,发热体8采用u型发热体,u型发热体由冷端和u型热端组成,u型热端的两端分别连接冷端,u型热端设置在保温层内,冷端引出保温层外部接线;内胆9靠近隔热门组件ⅰ4和热门组件ⅱ5的位置分别设有通风孔,所述隔热门组件ⅰ4和隔热门组件ⅱ5关闭状态时,在保温壳7与内胆9之间的间隙和内胆9内的空间形成图3中线条所示的加热循环通路14,所述隔热门组件ⅰ4和隔热门组件ⅱ5打开状态时,在炉体1与保温壳7之间的间隙与内胆9内的空间形成图4中线条所示的冷却循环通路15,加热循环通路14和冷却循环通路15为左右卧式循环;与炉门ⅰ2连接并设有用于为两条空气循环通路提供循环动力的空气循环组件6,与炉门ⅱ3连接设有用于为冷却循环通路15的热空气进行降温的散热器10,还可以将炉体1设置为双从空心结构,中间通入冷却水对冷却循环通路15的热气进行冷却,加强冷却效果;在保温壳7底部设有支柱13,支柱13上设有用于放置热处理工件的炉床12;保温壳7内可设置多个温区,每个温区的发热体8接在一起独立控温,每个温区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11;内胆9优选的采用钨钼或碳板制成;炉床12和炉床支架13优选的采用石墨材料制成;炉门ⅰ2和炉门ⅱ3通过法兰16与炉体1连接,法兰16之间安装有密封件17,提高密封效果。
为了实现隔热门组件ⅰ4和隔热门组件ⅱ5的自动开合,隔热门组件ⅰ4包括:两个隔热门ⅰ401、导向轨道402、汽缸支架403和两个汽缸404,所述导向轨道402与保温层7连接,汽缸404的缸筒底座通过汽缸支架403安装在炉体1外侧,汽缸404的活塞伸出杆伸入炉体1与隔热门ⅰ401连接,两个隔热门分别在各自的汽缸404的带动下沿导向轨道402移动;隔热门组件ⅱ5包括:两个隔热门ⅱ501、合页502、汽缸支架403和两个汽缸404,所述隔热门ⅱ501通过合页502与保温层7连接,汽缸404的缸筒底座通过汽缸支架403安装在炉体1外侧,汽缸404的活塞伸出杆伸入炉体1与隔热门ⅱ501连接,两个隔热门分别在各自的汽缸404的带动下向外翻转打开。
由于采用左右两个隔热门组件的开合实现加热循环通路14和冷却循环通路15的自动切换,采用一套空气循环组件7便可以对两个循环通路提供动力,结构紧凑降低成本,空气循环组件7包括电机701、主轴702、叶轮703、锁紧螺母704、电机支架705、支撑板706、高温轴承707和电机罩708,所述电机701通过电机支架705与炉门ⅰ2外侧连接,电机701输出端与主轴702的一端连接,叶轮703通过锁紧螺母704固定在主轴702的另一端,所述主轴702中部与高温轴承707内圈连接,高温轴承707外圈通过支撑板706固定在炉门ⅰ2内侧,电机罩708罩在电机701外面,并与电机支架705真空密封。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改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