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粒度的木材强力磨削砂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5519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粒度的木材强力磨削砂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砂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粒度的木材强力磨削砂带。



背景技术:

近年来,常规砂带在全球涂覆磨具消耗中虽然占有很大比例,但随着新材料的涌现和特定场合的需求,高品质砂带正逐年增加。单从砂带磨粒结构上就有2004年美国3m公司研制的金字塔堆积磨料砂带和德国vsm公司研制的实心磨粒团堆积磨料砂带。前者由外形规整排列的四棱锥磨粒团组成;后者由外观更粗糙,近似为球状的磨粒团构成。本质上,它们的内部结构是相似的,即每个大磨粒都由大量比锥形磨粒或磨粒团更小的磨粒粘接而成。表层磨粒切除一定量的材料后会钝化,磨钝的小磨粒则会从锥形磨粒或磨粒团上脱落,同时位于里层的新磨粒就会露出来参与磨削。从而得到较长的寿命和对材料的均一去除率,并能得到较好的工件表面质量。如图1所示,在整个砂带本体1面上,无数的堆积磨粒2’通过粘结剂5黏附在砂带本体1上。

强力磨削是指大进给量或大磨削深度。它可以代替一部分车削、铣削和刨削等加工,直接从毛胚磨成成品,粗精加工一次完成。木材比金属更易加工成型,但成型后的表面质量比金属更难控制,比如在铣削或刨削加工木材时,由于木材生物结构特性导致切削时易出超前劈裂,产生茬口、毛刺等,一般木材经成型加工后,还需进一步经过磨削加工对成型表面进行抛光。但磨削因为磨粒基本都是负前角切削,不会出现超前劈裂,加工表面质量好,因此相较于金属,“强力磨削”技术在木材加工领域中应用范围更广,对加工效率的提升效果也更明显,更具发展潜力。但现阶段木材强力磨削技术的发展并不乐观,主要体现于木材用涂附磨具(砂带)的创新性研发不足——并没有完全意义上针对于木材特性而研发的木材强力磨削专用砂带。

实际磨削生产过程中,通过更换砂带或者需要多组砂架进行磨削加工,频繁地更换砂带及调试张紧力等导致时间耽误,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粒度的木材强力磨削砂带,以实现一次性强力磨削达到高质量表面,提高生产效率。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粒度的木材强力磨削砂带,其包括砂带本体,所述砂带本体上分布有粒度不同的多种磨粒,多种所述磨粒混合设置于所述砂带本体上。

其中,多种所述磨粒包括粗磨粒、中磨粒和细磨粒,所述粗磨粒的高度大于中磨粒的高度,所述中磨粒的高度大于细磨粒的高度。

其中,所述粗磨粒均匀分布在所述砂带本体上,所述中磨粒均匀分布在所述粗磨粒周围,所述细磨粒均匀分布在空隙中。

其中,多种所述磨粒均大头朝下,尖头朝上。

其中,木材的磨削去除量需大于所述粗磨粒与细磨粒的高度之差。

其中,所述砂带本体上涂覆有胶粘层,多种所述磨粒通过静电植入所述胶粘层中。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粒度的木材强力磨削砂带,其包括砂带本体,所述砂带本体上分布有粒度不同的多种磨粒,多种所述磨粒混合设置于所述砂带本体上。磨削时,多种磨粒同时磨削工件表面,形成强力磨削的同时提升了工件的表面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一种磨削砂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复合粒度的木材强力磨削砂带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a)为粗磨粒形成的表面划痕;

图4(b)为粗磨粒和中磨粒共同作用形成的表面划痕;

图4(c)为粗磨粒、中磨粒和细磨粒共同作用形成的表面划痕;

图中:1:砂带本体;2’:磨粒;2:粗磨粒;3:中磨粒;4:细磨粒;5:粘结剂;6:磨削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种”、“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2和图3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粒度的木材强力磨削砂带,其包括砂带本体1,所述砂带本体1上分布有粒度不同的多种磨粒,多种磨粒混合设置于所述砂带本体1上。用于在磨削时,多种磨粒同时磨削工件表面,形成强力磨削的同时提升工件的表面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多种所述磨粒可以包括粗磨粒2、中磨粒3和细磨粒4,所述粗磨粒2的高度大于中磨粒3的高度,所述中磨粒3的高度大于细磨粒4的高度,当然,本发明不限于包括上述三种规格的磨粒,还可以包括其他规格的磨粒,例如还可以包括极细磨粒等;本发明仅以三种磨粒为例来说明本发明。木材的磨削去除量需大于所述粗磨粒2与细磨粒4的高度之差,以使得多种磨粒能够同时磨削木材表面。磨削去除量需要设定准确,若去除量设定偏小,则达不到高质量表面。

为例保证磨削质量,所述粗磨粒2均匀分布在所述砂带本体1上,所述中磨粒3均匀分布在所述粗磨粒2周围,所述细磨粒4均匀分布在粗磨粒2与中磨粒3之间以及中磨粒3与中磨粒3之间的空隙中,磨削过程中,粗磨粒2没有磨削到的地方由中磨粒3继续修整,中磨粒3没有磨削到的地方由细磨粒4继续修整,从而最终形成表面质量良好的工件。

其中,多种所述磨粒均大头朝下,尖头朝上,便于磨削作业。

其中,所述砂带本体1上涂覆有胶粘层,多种所述磨粒通过静电植入所述胶粘层中。

复合粒度的木材强力磨削砂带的制作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首先保证静电植砂设备电场力均匀,涂胶均匀,输砂量均匀;

步骤2:在砂带本体1的表面涂胶后植入粗磨粒2;

步骤3:粗磨粒2植入完成后,调小电场力,再植入中磨粒3;

步骤4:调小电场力,最后植入细磨粒4。这样就制成了复合粒度强力磨削砂带,不同磨粒随加工过程逐步产生磨削效果,最终达到强力磨削的目的,节省了更换、调试砂带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虽然磨粒的形状千差万别,但总体而言,电场力的作用点是作用在磨粒的重心上的,因此磨粒的大头朝下,小头(尖头)朝上。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例来说明:

本实施例以设置三种磨粒为例,分别为40#,80#,100#(#代表磨粒目数),例如100#是指在1*1的面积里,分布了100*100粒研磨颗粒,首先,在砂带表层植入40#磨粒,由于40#磨粒较80#大,因此40#磨粒之间存在间隙,再在这些间隙之间植入80#磨粒,最后再在这些磨粒之间植入100#磨粒,40#磨粒形成的磨削表面6如图4(a)所示,工件表面形成不平度。在40#和80#同时作用下,磨削表面6如图4(b)所示。由于去除量大于40#与100#高度差,三种磨粒是同时磨削工件表面,形成强力磨削的同时提升了工件的表面质量,三种粒度磨粒磨削工件的磨削表面6如图4(c)所示。可以看出在这种混合粒度砂带磨削木材中,去除量大,并且表面加工质量良好。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在砂带上植入不同粒度的磨粒,可粗、中、细甚至极细混合植入砂带,形成一次达到强力磨削的效果,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