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压供料磨料射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93419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正压供料磨料射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料射流系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磨料射流切割的正压供料磨料射流系统。

技术背景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磨料水射流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机械加工领域已得到成功应用。磨料水射流技术包括后混合、前混合及浆体磨料水射流等3种不同的类型。其中,后混合磨料射流技术由于具有结构简单、供料连续等优点,目前应用最广泛。但是,后混合的供料方式是依靠高速水射流造成的负压将干磨料吸入,磨料在混合腔内与高速水射流混合,并在混合管得到加速。这种供料方式的主要缺点是磨料混合不匀、磨料粒子的速度远滞后于水射流的速度、吸入大量空气使射流汇聚性变差等,从而影响切割质量、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型的正压供料磨料射流系统,将高浓度的磨料浆体通过渣浆泵正压输入混合腔,使磨料更好地与高速水射流混合,得到更好的加速,且没有空气的混入,从而提高了磨料水射流的切割性能。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正压供料磨料射流系统,它包括渣浆泵、磨料浆液池、调节阀和混合喷头;所述渣浆泵的输入口经管路连接装有预先混合好磨料的磨料浆液池,渣浆泵的输出口经管路连接混合喷头,所述的调节阀设在输出口的管路上,通过调节阀控制磨料浆体的流量,从而调节磨料流量;所述的混合喷头的头部内开有作为混合腔的大孔,混合喷头的下部内下开有作为混合管的长小孔,长小孔与大孔经过渡收缩段相连通,混合喷头的顶部设有高压水喷嘴,高压水喷嘴的喷口连通混合腔,所述的混合腔的周圈开有多个倾斜进入混合腔的磨料浆体进口;从渣浆泵输送的磨料浆液通过磨料浆体进口倾斜进入混合腔,与高压水喷嘴射出的高速水射流混合,并在混合管内得到加速。

所述混合腔周圈开设的多个磨料浆体进口为3-6个,均匀布置。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将磨料与水预先混合,并通过渣浆泵正压供料及混合腔四周进料口均匀送料,保证了磨料与高压水的充分混合与加速,解决了后混合磨料水射流存在的磨料粒子速度远滞后于水射流速度的问题;杜绝了大量空气的吸入,提高了磨料水射流的汇聚性;提高了磨料水射流的切割能力和工作效率。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正压供料磨料射流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混合喷头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视图。

图中:渣浆泵-1,磨料浆液池-2,调节阀-3,混合喷头-4,高压水喷嘴-5,磨料浆体进口-6,混合腔-7,混合管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的正压供料磨料射流系统,主要由渣浆泵1、磨料浆液池2、调节阀3和混合喷头4组成;所述渣浆泵1的输入口经管路连接装有预先混合好磨料的磨料浆液池2,渣浆泵1的输出口经管路连接混合喷头4,所述的调节阀3设在输出口的管路上,通过调节阀3控制磨料浆体的流量,从而调节磨料流量;所述的混合喷头4如图2所示,混合喷头4的头部内开有作为混合腔7的大孔,混合喷头4的下部内下开有作为混合管8的长小孔,长小孔与大孔相通,并有收缩段作为过渡,混合喷头4的顶部设有高压水喷嘴5,高压水喷嘴5的喷口连通混合腔7,所述的混合腔7的周圈开有多个倾斜进入混合腔的磨料浆体进口6;多个磨料浆体进口6为3-6个,均匀布置。从渣浆泵1输送的磨料浆液通过磨料浆体进口6倾斜进入混合腔7,与高压水喷嘴5射出的高速水射流混合,并在混合管8内得到加速。

如图1所示,正压供料磨料射流系统主要由渣浆泵1、磨料浆液池2、调节阀3和混合喷头4组成。所述的磨料在磨料浆液池2中与水预先混合,通过渣浆泵1正压输入混合喷头4的混合腔7内;通过调节阀3控制磨料浆体的流量,从而调节磨料流量。

如图2所示,所述的混合喷头4由高压水喷嘴5、混合腔7和混合管8组成,其中在混合腔7的周边均匀开了四个磨料浆体进口6。从渣浆泵1输送的磨料浆液通过磨料浆体进口6进入混合腔7,与水喷嘴5射出的高速水射流混合,并在混合管8内得到加速。

本系统通过正压供料及混合腔四周进料口均匀送料,实现了磨料的均匀供给和充分加速,杜绝了大量空气的吸入,提高了磨料水射流的切割能力和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正压供料磨料射流系统,由正压供料系统及混合喷头组成。正压供料系统包含:磨料浆液池、渣浆泵、调节阀等。混合喷头包含:高压水喷嘴、磨料浆体进口、混合腔、混合管。将磨料与水预先混合,并通过渣浆泵正压供料及混合腔四周的进料口均匀送料,保证了磨料与高压水的充分混合与加速,采用正压供料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后混合磨料射流磨料混合不匀、磨料粒子速度远滞后于水射流速度、吸入大量空气使射流汇聚性变差等问题,提高了磨料射流的切割性能和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郭楚文;徐启文;强持恒;林捷;周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矿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8.24
技术公布日:2017.12.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