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天车式喷砂机器人的喷砂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4437阅读:7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天车式喷砂机器人的喷砂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喷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天车式喷砂机器人的喷砂房。



背景技术:

喷砂作为涂装行业的组成部分,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形成高速喷射束将喷料(铜矿砂、石英砂、金刚砂、铁砂、海南砂)高速喷射到需要处理的工件表面,使工件表面的机械性能得到改善,是机械制造行业中重要的环节。

喷砂作业的工作环境通常较差,且砂砾撞击在工件上后会发生反弹,冲击在喷砂工人身上,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由于人体能够承受的冲力不能太大,因此,人工喷砂不能使用大口径的喷嘴,进而导致喷砂效率较低;同时,当针对大型工件进行喷砂作业时,效率较低,需要喷涂大量的时间,且由于喷涂作业中粉尘较重,会严重损耗喷涂工作人员的健康,同时,人工移动喷枪进行喷涂时,难以准确控制喷涂精度,导致喷涂工件的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天车式喷砂机器人的喷砂房,能够提高喷砂效率和质量。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天车式喷砂机器人的喷砂房,包括喷砂房体,所述喷砂房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待喷涂工件的空间,所述喷砂房体的内壁设置有纵向行走轨道,所述纵向行走轨道上设置有喷砂机器人,所述纵向行走轨道的端部设置有横向行走轨道,用于所述喷砂机器人横向行走;所述喷砂机器人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升降机构、垂直臂、连接臂、大臂、第一前臂、第二前臂和喷砂枪,所述升降机构与纵向行走轨道之间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喷砂机器人旋转,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喷砂机器人的其他部分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前臂能够相对大臂发生旋转,所述第二前臂能够相对第一前臂发生旋转,所述喷砂枪能够相对第二前臂发生旋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垂直臂能够相对升降机构上、下运动,且能够相对升降机构旋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喷砂枪的直径小于等于16mm。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喷砂房体的底部设置有格栅底板,下方设置有地坑基础,所述喷砂房体内喷砂后飞溅的砂砾能够通过格栅底板落入地坑基础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地坑基础上设置有台车,所述台车用于将待喷涂工件送入喷砂房体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喷砂房体的外部设置有回收系统,用于回收落入地坑基础中的砂砾。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喷砂房体的外部设置有除尘系统,其用于去除喷砂房体中的粉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喷砂房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喷砂机器人的动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纵向行走轨道和横向行走轨道上均设置有密闭机构,用于避免砂砾进入纵向行走轨道、横向行走轨道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一种带有天车式喷砂机器人的喷砂房,包括设置在喷砂房体内的喷砂机器人,升降机构与纵向行走轨道之间设置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用于带动喷砂机器人旋转,升降机构用于带动喷砂机器人的其他部分上下移动,垂直臂能够相对升降机构上、下运动,且能够相对升降机构旋转,第一前臂能够相对大臂发生旋转,第二前臂能够相对第一前臂发生旋转,喷砂枪能够相对第二前臂发生旋转,因此,喷砂机器人整体能够在喷砂房体内进围绕待喷涂工件进行多维度运动,且运动的精确度能够有效控制,进而对待喷涂工件进行全方位的喷涂,不需要进行补喷等工序,能够有效提高喷涂效率和质量,同时,工作人员通过外部的控制机构控制喷砂机器人进行喷涂工作,避免工作人员进入喷砂房体的内部,避免工作人员被砂砾喷溅或粉尘侵袭,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且在次情况下,能够将喷涂枪的尺寸最大设置为16mm,能够有效提高喷砂效率至现有人工喷砂的2~3倍,降低喷砂成本。

(2)本发明的一种带有天车式喷砂机器人的喷砂房,喷砂机器人的所有部件均采用耐磨材料制成,且外露部分采用迷宫和耐磨橡胶板防护,还设置有防尘结构,能够延长喷砂机器人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带有天车式喷砂机器人的喷砂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喷砂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喷砂房体,2-待喷涂工件,3-纵向行走轨道,4-喷砂机器人,5-横向行走轨道,6-升降机构,7-垂直臂,8-连接臂,9-大臂,10-第一前臂,11-第二前臂,12-喷砂枪,13-旋转机构,14-格栅底板,15-地坑基础,16-台车,17-回收系统,18-除尘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有天车式喷砂机器人的喷砂房,喷砂房体1,喷砂房体1内设置有用于容纳待喷涂工件2的空间,喷砂房体1的内壁设置有纵向行走轨道3,纵向行走轨道3上设置有喷砂机器人4,纵向行走轨道3的端部设置有横向行走轨道5,用于喷砂机器人4横向行走,本实施例中,纵向行走轨道3可以安装在喷砂房体1的顶部,喷砂机器人4通过大车行走机构与纵向行走轨道3连接,大车行走机构上设置有小车行走机构,横向行走轨道5固定在大车行走机构上,小车行走机构通过在横向行走轨道5上行走带动其他部件横向移动,纵向行走轨道3和横向行走轨道5上均设置有密闭机构,用于避免砂砾进入纵向行走轨道3、横向行走轨道5中,有效保证纵向行走轨道3和横向行走轨道5的正常运行。

喷砂机器人4(实际为小车行走机构上)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升降机构6、垂直臂7、连接臂8、大臂9、第一前臂10、第二前臂11和喷砂枪12,升降机构6与纵向行走轨道3之间设置有旋转机构13,旋转机构13用于带动喷砂机器人4旋转,升降机构6用于带动喷砂机器人4的其他部分上下移动,垂直臂7能够相对升降机构6上、下运动,且能够相对升降机构6旋转,第一前臂10能够相对大臂9发生旋转,第二前臂11能够相对第一前臂10发生旋转,喷砂枪12能够相对第二前臂11发生旋转,喷砂枪12的直径小于等于16mm,在实际设计和使用中,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尺寸,喷砂枪12的尺寸最大可达到16mm,能够有效提高喷砂效率,本实施例中的喷砂效率为现有人工喷砂的2~3倍。

喷砂机器人4的所有部件均采用耐磨材料制成,且外露部分采用迷宫和耐磨橡胶板防护,还设置有防尘结构。

喷砂房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喷砂机器人4的动作,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与大车行走机构、小车行走机构、升降机构6、垂直臂7、连接臂8、大臂9、第一前臂10、第二前臂11和喷砂枪12相连接,用于控制大车行走机构、小车行走机构、升降机构6、垂直臂7、连接臂8、大臂9、第一前臂10、第二前臂11和喷砂枪12的运行。

本实施例中,大车行走机构在纵向行走轨道3上行走的最大距离为28m(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可以为15~50m),小车行走机构在横向行走轨道5上行走的最大距离为5m(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可以为3~10m),垂直臂7的最大旋转角度为360°,垂直臂7上、下移动的距离为5m(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可以为3~10m),大臂9的运行方向是沿垂直方向旋转,其旋转的最大角度为180°,第一前臂10的运行方向是沿垂直方向旋转,其旋转的最大角度为180°,第二前臂11的运行方向是水平旋转,其旋转的最大角度为180°,喷砂枪12能够绕第二前臂11摆动(任意方向),其摆动的最大角度为180°。

喷砂房体1的底部设置有格栅底板14,下方设置有地坑基础15,喷砂房体1内喷砂后飞溅的砂砾能够通过格栅底板14落入地坑基础15中,喷砂房体1的外部设置有回收系统17,用于回收落入地坑基础15中的砂砾,喷砂房体1的外部设置有除尘系统18,其用于去除喷砂房体1中的粉尘,地坑基础15上设置有台车16,台车16用于将待喷涂工件2送入喷砂房体1内。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