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架油封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2411发布日期:2018-06-08 20:29阅读:914来源:国知局
骨架油封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油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骨架油封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油封一般由骨架、弹簧和橡胶圈构成,橡胶圈的作用是将传动部件中需要润滑的部件与外部环境隔离,不至于让润滑油渗漏。在橡胶圈的制作过程中,为了保证原浆量足够,需要在模具中加入过量的浆料,当浆料充满模具后,过量的浆料会从模具的扣合处溢出,溢出后的浆料会形成毛刺。橡胶圈成型后,需要对毛刺进行打磨,提高橡胶圈与骨架的贴合度,确保使用过程中不会让润滑油渗漏。

传统的橡胶圈打磨通常是手工完成,即操作者手持刀具,沿着橡胶圈的内壁和外壁将毛刺逐步磨掉,但是这样的打磨方式效率太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太大。现在多采用机械打磨,即将橡胶圈放置在凹槽内,使橡胶圈的外壁与凹槽壁抵紧,然后通过电机带动打磨杆对橡胶圈内壁进行打磨。但是每次打磨都需要人工将橡胶圈放置在凹槽内,打磨完成后又需要人工将橡胶圈取下,不能自动上件和取件,操作非常繁琐;而且打磨后橡胶圈内壁会粘附很多废屑,人工在取件的时候需要用抹布将废屑抹掉,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磨橡胶圈时能自动上件、取件以及清理废屑的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骨架油封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准备一种打磨液备用,该打磨液包括氧化铈20-80份,棕榈蜡液10-30份,白电油20-40份,余量为水;

步骤2:准备定时自动放置橡胶圈的放件箱、撑开橡胶圈的撑张机构、移动撑张机构的丝杠副、以及打磨橡胶圈的摆动气缸和打磨杆;

步骤3:将步骤1所述打磨液涂覆至摆动气缸输出轴和打磨杆上后将橡胶圈放置在放件箱内,橡胶圈从放件箱自动掉落至撑张机构处;

步骤4:丝杠副带动撑张机构移动,移动过程中撑张机构将橡胶圈撑开;

步骤5:丝杠副推动撑张机构,将橡胶圈套设在摆动气缸输出轴与打磨杆之间进行打磨;

步骤6:摆动气缸摆动过程中将橡胶圈卸下。

本方案技术效果是:通过放件箱自动将橡胶圈放置至承接板上,与丝杠副和撑张机构配合,实现橡胶圈的自动撑张,为橡胶圈做好上件准备,同时将橡胶圈套入打磨杆和摆动气缸输出轴之间,实现橡胶圈的自动上件并打磨,同时通过将打磨液涂覆至摆动气缸输出轴和打磨杆上,使打磨后的橡胶圈更光亮,提高其密封效果;再在摆动气缸的作用下实现自动卸件,而且卸件过程中通过弹力自动清除橡胶圈上的废屑。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打磨液还包括润滑剂15-20份。本方案技术效果是:润滑剂起润滑缓冲作用,减小磨料对橡胶圈的划伤,提高橡胶圈使用时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打磨液中氧化铈为50份,棕榈蜡液为20份,白电油为30份,润滑剂为20份,余量为水。本方案技术效果是:实验证明,以该比例制备的打磨液在提高打磨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保证橡胶圈不受损坏,延长橡胶圈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润滑剂为石墨。本方案技术效果是:提高打磨后橡胶圈的光滑程度,增强橡胶圈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石墨的粒径为2~4μm。本方案技术效果是:该粒度的打磨液更易溶于水,其分散性更好,可以将其均匀涂覆在橡胶圈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骨架油封加工装置所加工橡胶圈撑开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骨架油封加工装置所加工橡胶圈撑开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摆动气缸1、打磨杆2、竖杆3、放件箱4、支撑台5、收集箱6、一号齿轮管7、一号齿轮8、放件板9、放件管10、开口11、丝杆12、螺母座13、二号齿轮14、二号齿轮管15、抵挡板16、限位杆17、齿条18、抵挡杆19、撑张杆20、抵挡管21。

骨架油封的加工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准备一种打磨液,该打磨液包括氧化铈50份,棕榈蜡液20份,白电油30份,石墨20份,余量为水,搅拌均匀后备用;

步骤2:准备如图1、2所示的骨架油封加工装置,包括摆动气缸1、打磨杆2、竖杆3、放件箱4、撑张机构、支撑台5、丝杠副、伺服电机和收集箱6。

摆动气缸1和放件箱4固定在机架上,打磨杆2转动设置于机架上,打磨杆2上同轴固定有一号齿轮管7。竖杆3上端转动设置于机架上,竖杆3中部同轴固定连接有一号齿轮8,竖杆3下端固定连接有放件板9,放件板9位于放件箱4底部;放件箱4的箱内壁固定有放件管10,放件管10下端与放件箱4底部形成供放件板9通过的空隙,放件箱4底部开有开口11。

丝杠副包括丝杆12和螺母座13,丝杆12下端与伺服电机输出轴焊接,丝杆12上端固定连接有二号齿轮14,二号齿轮14位于一号齿轮管7与一号齿轮8之间,且二号齿轮14同时啮合于一号齿轮管7和一号齿轮8;丝杆12中部同轴固定连接有二号齿轮管15。螺母座13上固定有抵挡板16,抵挡板16上开有孔道,机架上固定有两个限位杆17,两个限位杆17穿过孔道对抵挡板16进行限位;抵挡板16上还设有条形通槽。

支撑台5上滑动设置有承接板,承接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齿条18,齿条18与二号齿轮管15啮合。撑张机构包括抵挡杆19、两根撑张杆20和上端封口的抵挡管21,抵挡管21的上端封口。承接板上开有通孔,通孔的孔壁固定有石墨层,抵挡杆19与通孔滑动连接,抵挡杆19上端位于抵挡管21内;抵挡管21设置于承接板上,抵挡管21所在处的承接板上固定有铁板,抵挡管21下端固定有磁铁;其中抵挡管21位于所述开口11正下方,抵挡管21左右两侧的管壁分别开有一个孔洞,左侧的撑张杆20左端穿过左侧管壁的孔洞,右侧的撑张杆20右端穿过右侧管壁的孔洞,两根撑张杆20左端分别与抵挡杆19铰接,抵挡杆19下端位于条形通槽内,其中左侧的撑张杆20左端和右侧的撑张杆20右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

步骤3:将步骤1所述打磨液涂覆至摆动气缸1输出轴和打磨杆2上后,如图1所示,先将橡胶圈层叠在放件管10内,其中最底端的橡胶圈位于放件管10下端与放件箱4底部形成的空隙处;然后启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带动丝杆12转动,从而带动二号齿轮14转动,进而带动一号齿轮管7和一号齿轮8转动;一号齿轮管7转动的同时带动打磨杆2转动,一号齿轮8转动的同时带动竖杆3转动;竖杆3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放件板9转动,放件板9转动的过程中将最底端的橡胶圈揽至放件箱4底部的开口11处,橡胶圈从开口11处掉落至承接板上的抵挡管21处;

步骤4:丝杆12转动的同时带动二号齿轮管15转动,从而带动齿条18向左移动,齿条18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承接板向左移动。丝杆12转动的同时还带动螺母座13和抵挡板16向上移动,抵挡板16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推动抵挡杆19移动,由于撑张杆20与抵挡杆19铰接,从而使两根撑张杆20张开,将橡胶圈撑开;

步骤5:承接板继续向左移动,如图2所示,当橡胶圈移动至摆动气缸1和打磨杆2下方时,橡胶圈的长度等于摆动气缸1输出轴与打磨杆2之间的距离;抵挡杆19上端与抵挡管21顶部接触,在抵挡板16的推力作用下推动抵挡管21连同橡胶圈一同向上移动,从而将橡胶圈套在打磨杆2与摆动气缸1输出轴上,打磨杆2在转动的过程中对橡胶圈进行打磨;同时伺服电机反方向转动,二号齿轮管15与齿条18啮合带动抵紧管和承接板复位;

步骤6:打磨一段时间后启动摆动气缸1,摆动气缸1输出轴先向左摆动,将打磨后的橡胶圈撑开,同时将橡胶圈上粘附的废屑弹落,然后摆动气缸1输出轴向右摆动,橡胶圈在重力作用下从摆动气缸1输出轴和打磨杆2上掉落至抵挡板16上;当抵挡杆19再次向左移动至摆动气缸1和打磨杆2下方时,抵挡杆19将橡胶圈推至收集箱6内进行收集。而且当进行第二个橡胶圈打磨时,抵挡杆19自动将前一个打磨完成的橡胶圈推至收集箱6内实现自动收集。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发明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