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管端部批量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21047发布日期:2018-06-30 06:50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轴管端部批量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管端部批量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轴管在切割完后端部的里外边缘都会比较锋利,而且还会产生毛边,这样在操作或者搬运的时候都会导致工人或者包装的损坏,这样非常危险。因此轴管在切割后需要进行端部的打磨,现有轴管的打磨装置包括夹紧机构,将轴管通过夹紧机构夹紧后,再对轴管的端部进行打磨。而在夹紧轴管的过程中,常常需要人将轴管置于夹紧位上,并通过人工拨动夹紧开关,使夹紧机构工作而将轴管夹紧,当需要进行轴管的批量打磨时,人工往复拿取轴管,影响加工效率,同时也容易夹伤人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管端部批量打磨装置,以实现对多根轴管的自动夹紧和共同打磨,提高轴管的加工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轴管端部批量打磨装置,包括加工台、传送机构和打磨机构,所述加工台上依次排列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内均固定有圆筒和气囊,所述圆筒包括上半筒和下半筒,所述上半筒包括均匀排列的数根柔性上支管,下半筒包括数根与上支管间隔排列的刚性下支管,所述气囊的上端与所述加工台表面齐平,气囊与上支管连通;传送机构包括转轴、转轮和固定在转轴上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转轮与转轴传动连接,所述转轮上设有拨杆,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对称设置有挂钩;打磨机构包括支架、移动部和打磨部,所述支架固定在圆筒上,所述移动部包括链轮和链条,所述链轮转动连接在支架上,链轮与转轮啮合有皮带,链轮与链条啮合,所述打磨部包括矩形框和摩擦块,摩擦块滑动连接在矩形框内,摩擦块固定在链条上。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将轴管的两端分别放置于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上对应的挂钩内,转轴由外部动力带动旋转,转轴旋转带动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同步旋转,转轴同时带动转轮转动,当轴管在两个转盘的带动下运动至转轮的上方时,转轮上的拨杆与最低处的挂钩上的轴管发生触碰,将轴管从挂钩上拨下,轴管落至加工台上,并在拨杆的推动下向凹槽方向滚动。先落至加工台上的轴管滚入最近的一个凹槽内,轴管的重力将上半筒下压,上半筒上的上支管落入间隙之间,将间隙弥补填满,由于上支管为柔性管,因此上支管受到轴管的挤压而向气囊内充气,使气囊充气膨胀而将轴管固定。由于气囊的上端与加工台的表面相平,气囊充气后将凹槽的槽口封闭,当下一个轴管滚过该凹槽时,受气囊的阻挡,不会落入该凹槽内,而是沿加工台滚动至下一个尚未封闭的加工槽内,后续的数个轴管按照前述操作,依次落入后面的凹槽中,实现多个轴管的自动固定。由于转轮和链轮通过带传动,因此转轮转动带动链轮转动,使齿链在各个链轮之间传递。齿链上的摩擦块跟随齿链移动而不断与各个凹槽内的轴管的端部摩擦,从而对多根轴管的端部进行同时打磨。打磨完成后,将轴管向上取出,取出过程中轴管挤压气囊使气囊中的气体重新回到上支管内,使上支管回复原状,便于下一批轴管的打磨。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设置柔性的上支管和刚性的下支管,保证上半筒在轴管的重力下落入下支管的间隙中,对下支管的间隙进行填补,同时上支管受到轴管的挤压后给气囊充气,使气囊充气膨胀,气囊膨胀后一方面与上支管、下支管一起对轴管进行包裹,实现轴管的自动固定,另一方面将凹槽槽口封闭,保证下一个轴管滚过该凹槽时不会落到该凹槽内,而是沿加工台滚动至下一个尚未封闭的加工槽内,从而实现多个轴个管的自动固定。

2、转轴与转轮转动连接,转轮上又设置拨杆,转轴带动转轮同步转动,通过拨杆将转动到转轮上方的轴管从挂钩上拨下,使轴管落到加工台上,并且在拨杆的推动下使轴管向凹槽内滚动,保证轴管能够落入凹槽内。

3、将摩擦块固定在链条上,摩擦块滑动连接在矩形框内,链条与链轮啮合,链轮转动时链条能在若干个链轮之间移动,摩擦块滚随链条移动而不断与各个凹槽内的轴管的端部摩擦,实现了对多根轴管的共同打磨,提高轴管的加工效率。

进一步,挂钩上设有配重块。

挂钩跟随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旋转的过程中,配重块使挂钩始终保持竖直状态,避免转盘转动的过程中轴管从挂钩上脱落而无法将轴管运送至转轮上方。

进一步,矩形框的两侧设有摩擦轮。

矩形框上的摩擦轮跟随链条的移动而移动,摩擦轮不断与各个凹槽内的轴管的端部摩擦,对轴管端部进行再次打磨,提高打磨效果。

进一步,链轮与转轮之间设有导向轮。

由于转轮与链轮通过皮带连接,两者之间的传动方式为带传动,在链轮与转轮之间设置导向轮,通过导向轮将皮带张紧,有效地调节皮带的松紧度,保证转轮上的动力能够传递给链轮,使链轮转动。

进一步,转轮与转轴通过皮带连接。

通过皮带传动使整个传动过程平稳无噪声,安装简单,维护方便,不需润滑。

进一步,气囊为四个。

与设置一个气囊相比较,四个气囊充气后对轴管的固定效果更好,避免轴管打磨过程中发生滑动而影响摩擦块对轴管端部的打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圆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加工台1、凹槽101、上半环2、上支管201、下半环3、下支管301、气囊4、转轴5、第一转盘6、挂钩601、配重块602、转轮7、拨杆701、轴管8、支架9、链轮10、链条11、导向轮12、摩擦块13、矩形框14、摩擦轮15。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

轴管端部批量打磨装置,包括机架、加工台1、传送机构和打磨机构,其中:

加工台1的右部设有多个依次排列的凹槽101,本实施例中凹槽101为四个,每个凹槽101内均固定有圆筒,圆筒由上半筒和下半筒组成,上半筒包括两个上半环2,两个上半环2之间间隔分布有上支管201,上支管201和两个上半环2均是由柔性材料制成,下半筒包括两个下半环3和固定在两个下半环3之间的多根均匀分布下支管301,下半环3和下支管301均为刚性材料,相邻的下支管301之间具有间隙,上支管201与该间隙一一正对,上支管201的两个端部均连通有两个气囊4,气囊4为T型,分别固定在凹槽101的左侧壁和右侧,气囊4的上端与加工台1的上表面齐平。

传送机构包括电机、转轴5、转轮7、第一转盘6和第二转盘,电机固定在机架上,转轴5位于加工台1的上方,转轴5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机架上,另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转轮7也转动连接在机架上,转轮7位于加工台1的侧部,转轮7与转轴5均连接有皮带,转轮7上设有拨杆701;第一转盘6和第二转盘固定在转轴5上且第一转盘6位于加工台1的正上方,第一转盘6和第二转盘上相对设有四组挂钩601,挂钩601上设有配重块602。

打磨机构包括支架9,支架9固定在下半筒的下半环3上,且支架9还与凹槽101固定,支架9上转动连接有链轮10,链轮10设置在凹槽101内,各个链轮10之间通过链条11连接,链条11上固定连接有摩擦块13,摩擦块13的外侧设有矩形框14,摩擦块13滑动连接在矩形框14内,矩形框14的两侧还设有摩擦轮15,摩擦轮15固定在矩形框14上;转轮7与链轮10之间设有导向轮12,导向轮12与链轮10之间、导向轮12与转轮7之间均连接有皮带。

采用本装置对轴管8的端部进行打磨时,将轴管8的两端分别放置于第一转盘6和第二转盘上对应的挂钩601内进行悬挂。启动电机,电机带动转轴5旋转时,转轴5带动第一转盘6和第二转盘同步旋转,挂钩601跟随第一转盘6和第二转盘旋转的过程中,配重块602使挂钩601始终保持竖直状态,从而将轴管8不断运动至转轮7的上方。转轴5同时带动转轮7转动,转轮7上的拨杆701与最低处的挂钩601上的轴管8发生触碰,从而将轴管8从挂钩601上拨下,轴管8落至加工台1上,并在拨杆701的推动下向右侧的凹槽101滚动。先落至加工台1上的轴管8滚入左侧的第一个凹槽101内,轴管8将上半筒下压,使上半筒上的上支管201落入下支管301的间隙之间,将间隙弥补填满。同时上支管201受到轴管8的挤压向气囊4充气使气囊4膨胀,气囊4膨胀后,与上支管201、下支管301一起对轴管8进行全面包裹,将轴管8的固定。同时气囊4膨胀后与加工台1的表面相平从而将凹槽101的槽口封闭,当下一个轴管8滚过该凹槽101时,受气囊4的阻挡,将不会落入该凹槽101内,而是沿加工台1滚动至下一个尚未封闭的凹槽101内,后续的数个轴管8按照前述操作,依次落入第三个凹槽101和第四个凹槽101内,由此实现多根轴管8的自动固定。

转轮7转动并带动导向轮12旋转,导向轮12带动链轮10转动,使链条11在四个链轮10之间传递。链条11上的摩擦块13跟随链条11移动而不断与各个凹槽101内的轴管8的端部摩擦,对轴管8的端部进行打磨,从而实现对多根轴管8的共同打磨,提高加工效率。同时矩形框14上的摩擦轮15也跟随链条11移动,对轴管8的端部进行再次打磨,增强对轴管8端部的打磨效果。

该批轴管8打磨完成后,将轴管8向上取出,取出过程中轴管8挤压气囊4,气囊4中的气体便重新回到上支管201内使上支管201回复原状,从而便于下一批轴管的自动固定和打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