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0257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固废利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015年,我国不锈钢粗钢产量达到2156.22×104t/a,人均消费约16kg,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水平。按照每生产1t不锈钢产生20%的渣量(包括电炉、AOD炉渣等)估算,2015年我国不锈钢钢渣为431.24×104t/a。据统计炉渣中金属含量约10%,其中不锈钢钢渣中含有镍、铬等宝贵稀有重金属,如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回收不锈钢钢渣中的金属,实现不锈钢钢渣资源再生利用是钢铁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目前,国内主要不锈钢生产厂家主要根据不锈钢铸余渣的物理特性,一般选择热泼的简易处理方式,铸余渣热泼处理后通常采用磁盘吸附大块残钢,其余尾渣转运进入钢渣堆场堆存。这种常规的处理方式具有金属回收率低,生产环境差等缺点,严重困扰着不少不锈钢生产厂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对不锈钢铸余渣先采用渣罐打水冷却工艺再将渣罐倾翻至湿渣场地进行晾干、磁选,实现了不锈钢铸余渣的高效、环保的一次处理,为铸余渣的二次处理奠定了良好的原料基础,有着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其特点是包括行车、抱罐车、渣罐、渣罐处理工位的座架、装载机、移动小车车架、两平行设置的高架钢导轨、喷水机构及渣湿堆场,所述两平行设置的高架钢导轨跨设在渣罐处理工位的座架两侧,且两高架钢导轨的长度超出渣罐处理工位所在的横向长度,高架钢导轨上设有接近开关;所述行车、抱罐车位于上述移动小车车架正上方,所述移动小车车架上设有减速电机、行走车轮、除尘罩体及除尘罩体的驱动机构,行走车轮置于高架钢导轨上,用于移动小车车架的前后移动;具有喷嘴的喷水机构置于上述的除尘罩体内,驱动机构将除尘罩体下降至渣罐以上50mm位置,工业用水进入喷嘴,实现渣罐内铸余渣的动态打水冷却;所述渣湿堆场设置在渣罐处理工位的座架一侧,装载机处于渣湿堆场上,待工作。

在上述的移动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中,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液推杆、链轮、链条、双滑轮组和单滑轮组,电液推杆驱动链轮绕倾翻轴承动作,链条一端连接在除尘罩体上,另一端连接在倾翻轴承上,链条沿着双滑轮组和单滑轮组运动。

在上述的移动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中,可选的,所述除尘罩体上设有罩体除尘管及与罩体除尘管连接的除尘管线,除尘管线与喷淋塔连接,在除尘管线上设有电动蝶阀。

在上述的移动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中,可选的,所述除尘管线包括两个对接口,罩体除尘管可以与对接口实现对接,便于场地的合理设计及利用。

在上述的移动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中,可选的,所述喷水机构包括给水管道、安装在给水管道上的电动给水阀及喷嘴,喷嘴固定在除尘罩体顶部,给水管道连接至喷嘴,工业用水通过给水管道进入喷嘴,喷嘴前期采用0.5m3/h小水量,中后期采用动态打水,打水量0.5~1.0m3/h。

在上述的移动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中,可选的,在渣罐的设有正下方倾斜角度为5%的斜坡,以及与斜坡相衔接的设有盖板的排水沟便于铸余渣打水冷却过程中的溢出水或蒸汽冷凝水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铸余渣一次处理方法,采用上述的移动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1)移动小车车架在减速电机的驱动下,行走车轮则沿着高架钢导轨行驶至等待位,行车将抱罐车上的渣罐吊运至渣罐处理工位的座架上就位;

(2)移动小车车架在减速电机的驱动下,行走车轮沿着高架钢导轨行驶至处理工位,移动小车车架碰接近开关后停止在处理位上方;

(3)移动小车车架上的电液推杆驱动链轮绕倾翻轴承动作,链条沿着双滑轮组和单滑轮组运动,将除尘罩体下降至渣罐以上50mm位置;

(4)调节电动给水阀,工业用水通过给水管道进入除尘罩体上的喷嘴,实现渣罐内铸余渣的动态打水冷却,前期采用小水量0.5m3/h打水,中后期采用水量为0.5~1.0m3/h打水,观察渣罐溢流水来决定渣罐打水制度:水溢出,减少或停止打水;水未溢出,则继续打水;铸余渣打水冷却过程中的溢出水或蒸汽冷凝水沿着倾斜角度为5%的斜坡,排至设有盖板的排水沟内;

(5)移动小车车架及除尘罩体就位后,先打开处理位对应的电动除尘蝶阀,渣罐内铸余渣打水冷却过程产生的含尘水汽在除尘风机的负压下经罩体除尘管、除尘管线至喷淋塔处理后达标,从烟囱排出;

(6)打水24h,电动给水阀关闭,除尘罩体升起,随后,移动小车车架移回等待位,车挡处停住;行车或抱罐车将处理后的渣罐转运至湿渣堆场进行倾翻,湿渣滤水、晾干24h,行车自带电磁盘将大块度残钢选出,其余铸余渣则通过装载机转运进入二次处理工艺区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1)该实用新型采用湿法处理方式,避免了干灰的产生,对生产环境较好;

2)该实用新型摈弃了常规铸余渣处理方式的频繁操作模式,自动化程度较高,环保效果也较好。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导轨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线剖视图;

图3是图1沿B-B线剖视图。

图中:1-轨道、2-减速电机、3-行走车轮、4-除尘管线、5-电动蝶阀、6-喷淋塔、7-除尘风机、8-烟囱、9-抱罐车、10-双滑轮组、11-给水管道、12-倾翻轴承、13-罩体除尘管、14-链条、15-喷嘴、16-单滑轮组、17-除尘罩体、18-移动小车车架、19-座架、20-渣罐、21-行车、22-装载机、23-链轮、24-电液推杆、25-高架钢导轨、26-盖板、27-排水沟、28-电磁盘、29-车挡、30-接近开关、31-斜坡。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移动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的具体导轨、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没有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实施例。

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3,下面就通过这个给出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移动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及方法进行示例性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移动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包括行车21、抱罐车9、渣罐20、渣罐处理工位的座架19、装载机22、移动小车车架18、两平行设置的高架钢导轨25、喷水机构及渣湿堆场(图中未标注),所述两平行设置的高架钢导轨25跨设在渣罐处理工位的座架19两侧,且两高架钢导轨25的长度超出渣罐处理工位所在的横向长度,高架钢导轨25上设有接近开关30;所述行车21、抱罐车9位于上述移动小车车架18正上方,所述移动小车车架18上设有减速电机2、行走车轮3、除尘罩体17及除尘罩体的驱动机构,行走车轮3置于高架钢导轨25上,用于移动小车车架18的前后移动;具有喷嘴15的喷水机构置于上述的除尘罩体17内,驱动机构将除尘罩体下降至渣罐以上50mm位置,工业用水进入喷嘴15,实现渣罐内铸余渣的动态打水冷却;所述渣湿堆场设置在渣罐处理工位的座架19一侧,装载机处于渣湿堆场上,待工作。

从图2中可以看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液推杆24、链轮23、链条14、双滑轮组10和单滑轮组16,电液推杆24驱动链轮绕倾翻轴承12动作,链条一端连接在除尘罩体17上,另一端连接在倾翻轴承12上,链条14沿着双滑轮组10和单滑轮组16运动。

进一步的,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所述除尘罩体17上设有罩体除尘管13及与罩体除尘管连接的除尘管线4,除尘管线与喷淋塔6连接,在除尘管线4上设有电动蝶阀5。

进一步的,从图1中可以看出,所述除尘管线4包括两个对接口,罩体除尘管13可以与对接口实现对接,便于场地的合理设计及利用。

进一步的,所述喷水机构包括给水管道11、安装在给水管道上的电动给水阀(图中未标注)及喷嘴15,喷嘴15固定在除尘罩体17顶部,给水管道11连接至喷嘴15,工业用水通过给水管道进入喷嘴15,喷嘴前期采用0.5m3/h小水量,中后期采用动态打水,打水量0.5~1.0m3/h。

为了便于铸余渣打水冷却过程中的溢出水或蒸汽冷凝水排出,在渣罐20的设有正下方倾斜角度为5%的斜坡31,以及与斜坡31相衔接的设有盖板26的排水沟27。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铸余渣一次处理方法,采用上述的移动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1)移动小车车架18在减速电机2的驱动下,行走车轮3则沿着高架钢导轨25行驶至等待位,行车21将抱罐车9上的渣罐20吊运至渣罐处理工位的座架19上就位;

(2)移动小车车架18在减速电机2的驱动下,行走车轮3沿着高架钢导轨25行驶至处理工位,移动小车车架18碰接近开关30后停止在处理位上方;

(3)移动小车车架18上的电液推杆24驱动链轮绕倾翻轴承12动作,链条14沿着双滑轮组10和单滑轮组16运动,将除尘罩体17下降至渣罐20以上50mm位置;

(4)调节电动给水阀(图中未标注),工业用水通过给水管道11进入除尘罩体17上的喷嘴15,实现渣罐内铸余渣的动态打水冷却,前期采用小水量0.5m3/h打水,中后期采用水量为0.5~1.0m3/h打水,观察渣罐溢流水来决定渣罐打水制度:水溢出,减少或停止打水;水未溢出,则继续打水;铸余渣打水冷却过程中的溢出水或蒸汽冷凝水沿着倾斜角度为5%的斜坡31,排至设有盖板26的排水沟27内;

(5)移动小车车架18及除尘罩体17就位后,先打开处理位对应的电动蝶阀5,渣罐内铸余渣打水冷却过程产生的含尘水汽在除尘风机7的负压下经罩体除尘管13、除尘管线4至喷淋塔6处理后达标,从烟囱8排出;

(6)打水24h,电动给水阀(图中未标注)关闭,除尘罩体17升起,随后,移动小车车架18移回等待位,车挡29处停住;行车21或抱罐车9将处理后的渣罐20转运至湿渣堆场进行倾翻,湿渣滤水、晾干24h,行车自带电磁盘28将大块度残钢选出,其余铸余渣则通过装载机转运进入二次处理工艺区域。

以上仅以举例方式来详细阐明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及方法,这些个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实施方式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形和改进。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并为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权利要求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