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蜡组件及含其的注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1949阅读:742来源:国知局
注蜡组件及含其的注蜡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蜡组件及含其的注蜡机。



背景技术:

熔模铸造虽然是一种传统的铸造形式,由于其铸造产品的灵活性一直被许多铸造企业所采用。在熔模铸造中,蜡坯的压制是这个过程的主要工序,压制蜡坯环节中的关键就是注蜡机。

传统的注蜡机只能压制规格或者重量相近的蜡坯,并且压制蜡坯的形式受到设备的局限,企业为了生产更多的产品,就不得不投入更多容量差异的注蜡机。

在生产制造中,企业都设想同一台注蜡机可以同时满足所有蜡坯的压制,从而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来降低企业的成本。然而在实际生产中,枪头的两端通常是设置为等大的,也就是说枪头的出蜡口和进蜡口一般是设置为等大的,这样便使得传统的注蜡机只能压制规格或者重量相近的蜡坯,利用率较低。

从而,现有技术中注蜡机具有利用率较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注蜡机具有利用率较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注蜡组件及含其的注蜡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注蜡组件,其特点在于,所述注蜡组件包括:

一枪头,所述枪头的首端具有一出蜡口、所述枪头的尾端具有一第一容置腔,所述枪头内还具有一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位于所述出蜡口和所述第一容置腔之间,所述出蜡口、所述过渡区域和所述第一容置腔之间相连通;

一容置元件,所述容置元件具有一首端和一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与所述容置元件的首端相连通,所述容置元件的外壁面设有一入口,所述入口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相连通,所述入口用于连接于一储蜡装置;

一连接元件,所述连接元件具有一首端和一尾端,所述连接元件的尾端嵌设于所述容置元件的首端、所述连接元件的首端伸出所述容置元件;

一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具有一首端、一尾端和一中空部,所述中空部与所述密封元件的首端相连通,所述密封元件的首端嵌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密封元件的尾端穿设于所述连接元件并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且所述密封元件的尾端伸出所述连接元件的尾端;

当所述出蜡口处于出蜡状态时,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中空部和所述第二容置腔之间相连通;

当所述出蜡口处于非出蜡状态时,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中空部和所述第二容置腔之间不相连通。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出蜡口和所述第一容置腔之间具有所述过渡区域,也就是说,所述出蜡口和所述第一容置腔在空间上是相互独立的,所述出蜡口的大小基本不会受到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大小的限制。实际上,针对某一具体尺寸的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枪头的出蜡口能够设置为一系列的尺寸。从而,一台注蜡机可以配置有多个所述枪头,提高了所述注蜡组件的利用率。

较佳地,所述密封元件的尾端设有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任意一横截面的面积均大于所述连接元件的尾端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延伸部能够使得所述密封元件的尾端可靠地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

较佳地,所述密封元件的尾端上靠近所述延伸部的位置处设有一连通孔,所述连通孔沿所述密封元件的高度方向贯穿于所述密封元件并与所述中空部相连通;

当所述出蜡口处于出蜡状态时,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中空部相连通;

当所述出蜡口处于非出蜡状态时,所述连通孔抵接于所述连接元件的内壁面,用于使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中空部和所述第二容置腔之间不相连通。

在本技术方案中,当蜡液从所述入口进入所述第二容置腔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的压力增大,会使得所述密封元件的尾端相对于所述连接元件的尾端沿所述连接元件的长度方向朝着所述连接元件的首端移动。此时,对所述枪头施加压力,以使所述密封元件的尾端沿所述连接元件的长度方向朝着所述连接元件的尾端移动直至所述连通孔、所述中空部、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之间相连通,蜡液便可以从所述出蜡口流出。

较佳地,所述延伸部和所述密封元件为一整体结构。将所述延伸部和所述密封元件设置为一整体结构能够增加所述密封元件的强度,也避免了由于所述延伸部和所述密封元件之间的连接误差造成的对所述注蜡组件的可靠性的影响。

较佳地,所述出蜡口的任意一横截面均为圆形,且所述出蜡口的横截面中的任意两个直径相同。

较佳地,所述密封元件的首端与所述枪头的尾端之间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元件的尾端与所述容置元件的首端之间螺纹连接。

较佳地,所述密封元件的尾端与所述连接元件之间间隙配合。

较佳地,所述注蜡组件还包括一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具有相对设置的一首端和一尾端,所述连接管的首端连接于所述容置元件的外壁面上,且所述连接管的首端与所述入口相适配,所述连接管通过所述入口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相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尾端用于连接于所述储蜡装置。

较佳地,所述连接管的首端与所述容置元件的外壁面之间焊接连接,连接较为可靠。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注蜡机,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注蜡组件。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的注蜡组件中枪头的第一容置腔和出蜡口之间具有过渡区域,能够提高注蜡组件和注蜡机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注蜡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注蜡组件中枪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注蜡组件中密封元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枪头

101:出蜡口

102:第一容置腔

103:过渡区域

20:容置元件

201:第二容置腔

30:连接元件

40:密封元件

401:中空部

402:延伸部

403:连通孔

50:连接管

60: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注蜡组件包括枪头10、容置元件20、连接元件30、密封元件40、连接管50和手柄60。其中,枪头10的首端具有出蜡口101、枪头10的尾端具有第一容置腔102,枪头10内还具有过渡区域103,过渡区域103位于出蜡口101和第一容置腔102之间,出蜡口101、过渡区域103和第一容置腔102之间相连通;容置元件20具有首端、尾端和第二容置腔201,第二容置腔201与容置元件20的首端相连通,手柄60连接于容置元件20的尾端,容置元件20的外壁面设有入口(未示出),所述入口与第二容置腔201相连通,所述入口用于连接于一储蜡装置;连接元件30具有首端和尾端,连接元件30的尾端嵌设于容置元件20的首端、连接元件30的首端伸出容置元件20;密封元件40具有首端、尾端和中空部401,中空部401与密封元件40的首端相连通,密封元件40的首端嵌设于第一容置腔102内、密封元件40的尾端穿设于连接元件30并位于第二容置腔201内,且密封元件40的尾端伸出连接元件30的尾端。当出蜡口101处于出蜡状态时,第一容置腔102、中空部401和第二容置腔201之间相连通;当出蜡口101处于非出蜡状态时,第一容置腔102、中空部401和第二容置腔201之间不相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出蜡口101和第一容置腔102之间具有过渡区域103,也就是说,出蜡口101和第一容置腔102在空间上是相互独立的,出蜡口101的大小基本不会受到第一容置腔102的大小的限制。实际上,针对某一具体尺寸的第一容置腔102,枪头10的出蜡口101能够设置为一系列的尺寸。从而,一台注蜡机可以配置有多个枪头10,提高了注蜡组件的利用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3所示,密封元件40的尾端设有延伸402,延伸部402的任意一横截面的面积均大于连接元件30的尾端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延伸部402能够使得密封元件40的尾端可靠地位于第二容置腔201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部402和密封元件40为一整体结构,能够增加密封元件40的强度,也避免了由于延伸部402和密封元件40之间的连接误差造成的对所述注蜡组件的可靠性的影响。

如图1和图3所示,密封元件40的尾端上靠近延伸部402的位置处设有连通孔403,连通孔403沿密封元件40的高度方向贯穿于密封元件40并与中空部401相连通;当出蜡口101处于出蜡状态时,第一容置腔102、第二容置腔201通过连通孔403与中空部401相连通;当出蜡口101处于非出蜡状态时,连通孔403抵接于连接元件30的内壁面,用于使第一容置腔102、中空部401和第二容置腔201之间不相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蜡液从所述入口进入第二容置腔201后,第二容置腔201内的压力增大,会使得密封元件40的尾端相对于连接元件30的尾端沿连接元件30的长度方向朝着连接元件30的首端移动。此时,对枪头10施加压力,以使密封元件40的尾端沿连接元件30的长度方向朝着连接元件30的尾端移动直至连通孔403、中空部401、第一容置腔102和第二容置腔201之间相连通,蜡液便可以从出蜡口101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出蜡口101的任意一横截面均为圆形,且出蜡口101的横截面中的任意两个直径相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元件40的首端与枪头10的尾端之间螺纹连接,连接元件30的尾端与容置元件20的首端之间也是螺纹连接,便于安和拆卸。而密封元件40的尾端与连接元件30之间间隙配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连接管50具有相对设置的首端和尾端,连接管50的首端连接于容置元件20的外壁面上,且连接管50的首端与所述入口相适配,连接管50通过所述入口与第二容置腔201相连通,连接管50的尾端用于连接于所述储蜡装置。其中,连接管50的首端与容置元件20的外壁面之间焊接连接,连接较为可靠。该注蜡组件的利用率较高,相应地,包含该注蜡组件的注蜡机的利用率也较高。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