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加工用井式气体氮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4648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齿轮加工用井式气体氮化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氮化炉,特别是一种齿轮加工用井式气体氮化炉。



背景技术:

现有大多数齿轮,均需要氮化处理,以增加产品的表面性能,氮化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氨气作为渗氮时的介质用于反应。气体氮化的原理,是将工件置于炉内,利用NH3气直接输进500~550℃的氮化炉内,保持20~100小时,使NH3气分解为原子状态的(N)气与(H)气而进行渗氮处理,在使钢的表面产生耐磨、耐腐蚀之化合物层为主要目的, NH3之分解率视流量的大小与温度的高低而有所改变,流量愈大则分解度愈低,流量愈小则分解率愈高,温度愈高分解率愈高,温度愈低分解率亦愈低,NH3气在570℃时经热分解如下:NH3 →〔N〕Fe + 3/2 H2经分解出来的N,随而扩散进入钢的表面形成。相的Fe2 - 3N气体渗氮。虽然在各种分解率的氨气下,皆可渗氮,但一般皆采用15~30%的分解率。保持这样的分解率,才能保证渗氮质量。在渗氮过程中,初生态氮的产生,即因氨气与加热中的钢料接触时钢料本身成为触媒而促进氨之分解。但是生产中纯在以下缺点:1、氨气消耗量大,成本高: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炉罐、导流板、导流筒在氨的作用下,表面开始起氧化皮及裂纹,这些氧化皮和裂纹起到了氨分解催化剂的作用,加速氨在罐体内的分解速度,为了维持工艺需要的氨分解率,就必须加大氨的流量,增力生产成本;2、炉内零部件寿命低:在氨的作用下,炉内零件表面会产生氧化皮及裂纹,使这些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增加了生产成本,影响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降低氨气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可保证设备零部件寿命的齿轮加工用井式气体氮化炉。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齿轮加工用井式气体氮化炉,其特点是:包括氮化炉炉体,氮化炉炉体的顶部设有炉盖,氮化炉炉体的底部设有耐热砖,在氮化炉炉体的外壁上设有隔热保温套,在氮化炉炉体的内部设有避免炉体与氨进行反应的内隔板,在内隔板与氮化炉炉体之间设有加热炉丝,在加热炉丝与氮化炉炉体之间设有耐热壁,所述氮化炉炉体的内部设有导向氨气循环的导流板和与导流板配合的风扇,在炉盖的顶部设有启停风扇用的驱动电机;所述氮化炉炉体外设有控制炉盖升降的炉盖启闭机构,所述炉盖启闭机构包括通过支架与炉盖固定相接的外套筒和安装在外套筒内的丝杆,在外套筒的内部设有与丝杆配合的内螺纹,所述氮化炉炉体外设有驱动丝杆转动的丝杆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耐热砖的底部设有底座。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内隔板为紫铜板。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隔热保温套为保温棉。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丝杆驱动装置包括丝杆驱动电机和与丝杆驱动电机配合的减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紫铜板紧密的焊接与炉罐的表面,将导流筒改用紫铜板制造,杜绝氨在炉罐内与钢的接触,因纯铜不与氨反应,所以使用多久,罐体表面都不会发生催化剂的作用,仅有炉内的工件与其发生反应,大大降低了氨的消耗,也不用频繁的更换炉罐、导流板等工件,本实用新型生产成本低,将氨的流量降低到2.5~4m3/h,效果非常的明显,既降低了氨气的消耗,又保证了设备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齿轮加工用井式气体氮化炉,包括氮化炉炉体9,氮化炉炉体9的顶部设有炉盖5,氮化炉炉体的底部设有耐热砖13,在氮化炉炉体的外壁上设有隔热保温套8,在氮化炉炉体的内部设有避免炉体与氨进行反应的内隔板11,在内隔板11与氮化炉炉体9之间设有加热炉丝10,在加热炉丝与氮化炉炉体之间设有耐热壁,所述氮化炉炉体的内部设有导向氨气循环的导流板12和与导流板12配合的风扇7,在炉盖的顶部设有启停风扇用的驱动电机6;所述氮化炉炉体外设有控制炉盖升降的炉盖启闭机构,所述炉盖启闭机构包括通过支架与炉盖固定相接的外套筒4和安装在外套筒内的丝杆3,在外套筒4的内部设有与丝杆3配合的内螺纹,所述氮化炉炉体外设有驱动丝杆转动的丝杆驱动装置。

在耐热砖13的底部设有底座14。所述内隔板11为紫铜板,所述紫铜直接作为罐体材料显然不适合。因为铜在500C以上时强度明显降低,经过分析研究,决定采用在旧炉罐的内表面增加一层3mm厚的紫铜板,将紫铜板紧密的焊接与炉罐的表面,将导流筒改用紫铜板制造,杜绝氨在炉罐内与钢的接触,因纯铜不与氨反应,所以使用多久,罐体表面都不会发生催化剂的作用,仅有炉内的工件与其发生反应,大大降低了氨的消耗,也不用频繁的更换炉罐、导流板等工件。改造后的氮化炉是氨的流量降低到2.5~4m3/h。效果非常的明显。所述隔热保温套为保温棉。所述丝杆驱动装置包括丝杆驱动电机1和与丝杆驱动电机1配合的减速器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