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9363阅读:2061来源:国知局
工件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床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工件轴。



背景技术:

顶尖轴是装在回转顶尖前部直接夹持工件的零件,顶尖轴分为直接抵触在零件上的尖端部位和与机床相连接的工件轴。

目前,公开号为CN20270200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轴承套圈内沟道磨床的工件轴,它包括轴套、在轴套里面设置有工件轴支撑,工件轴穿过工件轴支撑与轴套连接。

这种工件轴的整个零件为一体设置。工件轴在工作时,需要顶紧工件,在工作状态时还需要转动,故工件轴上受到的外力大,若采用一体设置的工件轴,在长期受到外力的前提下,容易使金属质的工件轴发生轻微的弯折等形变,影响对零件的顶紧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件轴,其具有能够调整工件轴的直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工件轴,包括第一轴体、包覆于第一轴体外的中空设置的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之间通过连接组件实现限位,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环形阵列于第二轴体上的螺孔、穿设于螺孔中的螺杆,所述第一轴体嵌入第二轴体内的部分上设有容纳螺杆的第一沉孔,所述螺孔中还设有抵触于螺杆背离第一轴体一端的顶紧件,所述顶紧件包括抵触于螺杆上的弹簧、与螺孔螺纹啮合的顶紧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件轴在使用过程中,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出现位置偏差时,通过拧紧螺杆,使螺杆从四周向第一轴体施加压力,当所有的螺杆均拧紧后,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受到来自螺杆的限位,变得稳定可靠,将原本出现斜度的工件轴重新矫直,调整工件轴的直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轴体包括与设备相接处的圆台状工作轴段、自工作轴段引出嵌入第二轴体中的连接轴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的连接面积即为连接轴段与第二轴体相互抵触的面积,这种嵌入第二轴体的结构增大了两者的接触面积,以便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轴段的截面为正方形,所述第二轴体面向工作轴段的一面上设有容纳连接轴段的正方形第二沉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方形的四边长度相等,受到外力限位时,所受限位程度近似相等。正方形的第二沉孔和连接轴段相互配合后,相较于圆形的孔和轴段,更不易发生相对转动。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轴体上的第一沉孔内表面光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螺杆嵌入第一沉孔中时,由于受不到螺纹的限位,能够在第一沉孔内转动调节至将第一轴体完全限位的状态。

进一步设置:所述螺杆位于立方体状的连接轴段的棱边的中点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螺杆对连接轴施力时,螺杆上的力从连接轴的四周指向连接轴的中心轴线,使连接轴上所受的力各处均衡,不易发生偏移。

进一步设置:所述螺杆垂直于连接轴段与螺杆相连的一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杆在施力时,能够垂直指向连接轴段,以便减小限位力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

进一步设置:所述螺孔背离第一轴体处的直径变大,所述顶紧钉位于直径变大处的螺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紧钉能够抵触在螺孔中的螺杆上,减小螺杆脱离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弹簧处于原始状态时的长度大于螺杆背离第一轴体一端与顶紧钉面向第一轴体一端之间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顶紧钉被固定在螺孔中后,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其复位力将螺杆顶紧。

进一步设置:所述顶紧钉设置为锥形,所述顶紧钉背离第一轴体的一端上设有凹陷于顶紧钉截面的安装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顶紧钉被安装完成后,顶紧钉也嵌在螺孔中,减小露在螺孔外受到外界冲击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对工件轴实现微调直度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微调时对第一轴体所施加的力尽量保持各处均等,环形阵列在第一轴体四周,从第一轴体的四周指向第一轴体的中心轴线处。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工件轴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图1的A部放大图用于体现连接组件的结构。

图中,1、第一轴体;2、第二轴体;3、连接组件;31、螺孔;32、螺杆;4、第一沉孔;5、顶紧件;51、弹簧;52、顶紧钉;6、工作轴段;7、连接轴段;8、第二沉孔;9、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工件轴,如图1所示,包括圆柱形的第二轴体2和圆台形的第一轴体1,第一轴体1背离第二轴体2的一端设置为圆台状,圆台的大端与第二轴体2相连。

如图1所示,第一轴体1面向第二轴体2的一端延伸出截面为正方形的连接轴段7,连接轴段7与圆台状的工作轴段6一体设置,连接轴段7和工作轴段6位于同一条中心轴线上。连接轴段7的截面积小于工作轴段6的截面积。

如图1所示,在第二轴体2面向第一轴体1的一端上设有用于容纳连接轴段7的第二沉孔8,连接轴段7即嵌设于第二沉孔8中,第二沉孔8的截面积也为正方形,正好容纳连接轴段7。

第二轴体2的截面积大于第一轴体1直径最大处的截面积。

如图1和2所示,在第一轴体1和第二轴体2相连处采用连接组件3实现限位,连接组件3包括四根螺杆32、位于第二轴体2上的四个螺孔31。螺孔31在第二轴体2上环形阵列设置,螺杆32的长度小于螺孔31的深度,以便完全没入螺孔31中。螺孔31将第二轴体2贯穿,螺杆32能够通过螺孔31抵触到第一轴体1上。为了便于限位第一轴体1,在第一轴体1的连接轴段7上设有第一沉孔4,第一沉孔4的截面为圆形,内壁光滑,螺杆32靠近第一轴体1的一端即嵌设于沉孔中。

由于连接轴段7和第二沉孔8均为截面为正方形的立方体,螺孔31位于立方体状的连接轴段7与第二轴体2相贴的面上,且位于该面的中心处。螺杆32、螺孔31均垂直于其所在的连接轴段7的面上。

如图1和2所示,在螺孔31背离第一轴体1的一端还设有顶紧件5,顶紧件5包括与螺杆32背离连接轴段7一端相抵触的弹簧51、位于弹簧51背离螺杆32一端的顶紧钉52。顶紧钉52的外形为锥状,螺孔31背离第一轴体1的一端的直径也逐渐变大呈锥状,顶紧钉52即与该处锥状的螺孔31相配合。

如图1和2所示,为了使弹簧51起到顶紧作用,弹簧51采用压簧,弹簧51在处于不受力的原始状态时,长度大于螺杆32与顶紧钉52之间的距离。如此当顶紧钉52拧紧后,弹簧51处于压缩状态,始终保持有作用于螺杆32上的复位力。

如图1和2所示,在顶紧钉52背离弹簧51的一端还设有安装槽9,便于使用螺丝刀将顶紧钉52拧入螺孔31中。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