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通过式传送履带抛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6824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续通过式传送履带抛丸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抛丸机,具体说是一种连续通过式传送履带抛丸机。



背景技术:

抛丸机是通过抛丸器将钢砂钢丸高速抛出冲击在材料物体表面的一种处理技术,主要应用于铸件锻件的表面处理,可对大批量工件的抛丸处理。

现有的传送履带抛丸机还存在以下技术缺陷:现有的为间歇式的工作方式,不能持续的对工件进行抛丸,以致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自动化控制水平低;开放的传送履带空间较小,工件在翻转时容易相互咬损,抛丸的效果差。

为此,申请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连续通过式传送履带抛丸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便是提供一种连续通过式传送履带抛丸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抛丸室、设在该抛丸室左端的左密封室、设在该抛丸室右端的右密封室、工件输送系统、弹丸循环系统,所述工件输送系统包括设在左密封室内部的左滚筒、设在抛丸室内部的传送履带、设在右密封室内部的右滚筒,所述左滚筒、右滚筒的外壁与传送履带的两端相配合,并将传送履带的上端压成开放的圆弧形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履带配合安装在驱动轴、从动轴Ⅰ、从动轴Ⅱ和从动轴Ⅲ的外围,所述驱动轴和从动轴Ⅰ设在圆弧形空腔的左侧,从动轴Ⅱ和从动轴Ⅲ设在圆弧形空腔的右侧,且驱动轴设在从动轴Ⅰ上侧,从动轴Ⅱ设在从动轴Ⅲ的上侧。将主动轴和多个从动轴进行科学的分布,进一步的增大了圆弧形传送履带的空腔。

所述传送履带由整根橡胶传送履带构成,或由钢质传送履带板和链环构成。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结构实现了对工件的连续抛丸,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实现了自动化;圆弧形的传送履带提供的开放空间较大,避免了工件翻转时相互咬损,提高了抛丸的效果。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A-A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图中:1、抛丸室,2、左密封室,3、右密封室,4、左滚筒,5、传送履带,6、右滚筒,7、圆弧形空腔,8、抛丸器,9、进件输送机,10、出件输送机,11、斗提机,12、分离器,13、弹丸回收装置,14、驱动轴,15、从动轴Ⅰ,16、从动轴Ⅱ,17、从动轴Ⅲ。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抛丸室1、设在该抛丸室1左端的左密封室2、设在该抛丸室1右端的右密封室3、工件输送系统、弹丸循环系统、电控系统、气控系统、除尘系统,所述工件输送系统包括设在左密封室2内部的左滚筒4、设在抛丸室1内部的传送履带5、设在右密封室3内部的右滚筒6,所述左滚筒4、右滚筒6的外壁与传送履带5的两端相配合,并将传送履带5的上端压成开放的圆弧形空腔7。所述抛丸室1的上端设有多个与圆弧形空腔7相配合的抛丸器8,在工件输送系统的两端分别设有进件输送机9和出件输送机10。所述弹丸循环系统包括斗提机11,设在斗提机11上端的分离器12、下端的弹丸回收装置13。

所述传送履带5配合安装在驱动轴14、从动轴Ⅰ15、从动轴Ⅱ16和从动轴Ⅲ17的外围,所述驱动轴14和从动轴Ⅰ15设在圆弧形空腔7的左侧,从动轴Ⅱ16和从动轴Ⅲ17设在圆弧形空腔7的右侧,且驱动轴14设在从动轴Ⅰ15上侧,从动轴Ⅱ16设在从动轴Ⅲ17的上侧。

所述传送履带5由整根橡胶传送履带构成,或由钢质传送履带板和链环构成。

工作原理:工件连续不断的通过工件输送系统(左滚筒4、传送履带5、右滚筒6)经过抛丸室1,安装在抛丸室1上部的抛丸器8抛出高速弹丸,对工件进行抛丸清理。工件通过前滚筒送入传送履带5,传送履带5带动工件旋转翻身并向前输送进入右滚筒6,然后送出抛丸室1。通过传送履带5驱动轴14、从动轴和左、右滚筒6形成上部开放的空腔;开放的空腔可以堆积工件,上部抛丸器8抛出的弹丸抛打清理工件。

所述抛丸机的传送履带5开放容腔影响抛丸机生产效率,采用一根驱动轴14和三个从动轴使传送履带5形成开放容腔加大,加大的开放容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工件磕碰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