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增强吸附效能的打磨真空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2814阅读:7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增强吸附效能的打磨真空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增强吸附效能的打磨真空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因相比传统定位工装无装拆过程,能简化操作提高效率,已知企业在对工件流水化抛光打磨作业时都采用真空吸附装置来吸附固定传输皮带上的工件。

目前常见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组成主要包括负压腔体、吸附盖板、管路和抽真空设备。负压腔体由底板和四周侧板围合拼接而成,吸附盖板固定在负压腔体上部,吸附盖板上密布有吸附孔,而吸附盖板上方的传输皮带上通常也对应密布有开孔。负压腔体的侧板上设有吸气口,通过管路与抽真空设备相连。使用时,启动抽真空设备将负压腔体内的空气抽空形成负压从而将工件吸附固定在吸附盖板上方的传输皮带上。

然而已知的上述吸附装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是:

负压腔体对于工件的吸附力往往不够,吸附效能不高,究其原因在于当皮带运转使其上开孔与吸附盖板上的吸附孔吻合时,实际对吸附工件起作用的吸附孔很少,而其余的吸附孔通过开孔与外界通气(漏气)反而使负压腔体内的负压性能降低,影响吸附效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的改进措施通常都是更换大功率的抽真空设备来增强吸力,但实际效果有限,并且反而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增强吸附效能的打磨真空吸附装置,其无需增大抽真空设备功率就能获得更优良的吸附效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增强吸附效能的打磨真空吸附装置,包括负压腔体、固定在负压腔体上部的吸附盖板和位于吸附盖板上方用于传输工件的传输皮带,所述吸附盖板上沿传输皮带运动方向设有若干行吸附孔,各行内的吸附孔均匀间隔分布,而传输皮带上则对应于其下方的所述各行吸附孔设置有若干行开孔,各行内的开孔也均匀间隔分布,所述负压腔体上设有吸气口通过管路与抽真空设备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盖板上设有错位吸附区,该错位吸附区内每行前后相邻的两个吸附孔的间距为a,每个吸附孔的长度为L;而传输皮带上每行前后相邻的两个开孔的间距为b,每个开孔的长度为l,它们满足如下条件:2l+b>L>l,同时2l+b>a>b,且a、L、b、l均大于0,这样当传输皮带运转时,始终仅有部分开孔与错位吸附区上的吸附孔穿通。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a=L,而b+l=L,当传输皮带运转时,始终仅有一半开孔与错位吸附区上的吸附孔穿通。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b=l。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吸附盖板上设有普通吸附区,所述普通吸附区内的吸附孔的长度等于传输皮带上的开孔的长度,同时普通吸附区内每行相邻两个吸附孔的间距等于传输皮带上每行相邻两个开孔的长度。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普通吸附区沿着吸附盖板的中间分布,而错位吸附区为两个,分布于所述普通吸附区的两侧。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错位吸附区的吸附孔为长圆孔,且当传输皮带上的开孔与错位吸附区上的吸附孔重叠时,所述错位吸附区上的吸附孔在传输皮带上的正投影轮廓区域覆盖所述开孔的轮廓区域。本实用新型中对于开孔的形状实际上并未限定,只需其轮廓面积小于错位吸附区上的吸附孔面积就行,确保开孔能够获得最大的吸气效率(即开孔全面积吸气利用)。

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当传输皮带上的开孔与普通吸附区上的吸附孔重叠时,所述普通吸附区上的吸附孔在传输皮带上的正投影轮廓区域覆盖所述开孔的轮廓区域或与之重合。同样对于普通吸附区上的吸附孔大小,我们也不做具体限定,只需确保开孔能够获得最大的吸气效率(即开孔全面积吸气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吸附盖板设置专门的错位吸附区,同时对应调整传输皮带上开孔长度和间距分布,确保当传输皮带运动过程中,其始终仅有部分开孔与吸附盖板错位吸附区上的吸附孔穿通,而不是像往常那样全部开孔都对应吸气,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负压腔体的负压性能,有效的增大了对于工件的吸力,增强了装置的吸附效能。

2. 本实用新型只需对传输皮带和吸附盖板进行改动,其是在不更换和提高抽真空设备功率的前提下获得的吸附效能的提升,大大节约了企业生产设备的改进成本。

3. 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在传输皮带中央设置普通吸附区,而两侧设置错位吸附区,由于中央往往是与工件接触密集的区域,是主吸附区,这样做实际上更加有效的增强了主吸附区对于工件的吸附效能,大大提高了对于工件的吸附稳固性,有利于打磨质量的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图中箭头为传输皮带运动方向);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负压腔体及吸附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图7为传输皮带运动过程中其上开孔与吸附盖板上的吸附孔之间的位置变化状态示意图(图中阴影为吸附孔与开孔对应穿通区域)。

其中:1、负压腔体;2、吸附盖板;3、传输皮带;4、吸附孔;5、开孔;6、吸气口;A、错位吸附区;B、普通吸附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进行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例举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特例。

如图1和图2所示的这种可增强吸附效能的打磨真空吸附装置,同常规技术一样具有负压腔体1、固定在负压腔体1上部的吸附盖板2和位于吸附盖板2上方用于传输工件的传输皮带3,所述吸附盖板2上沿传输皮带3运动方向设有若干行吸附孔4,各行内的吸附孔4均匀间隔分布,而传输皮带3上则对应于其下方的所述各行吸附孔设置有若干行开孔5,各行内的开孔5也均匀间隔分布,所述负压腔体1上设有吸气口6通过管路与抽真空设备(图中未画出)相连。并且如图1所示,传输皮带3上每行前后相邻的两个开孔5的间距为b,每个开孔5的长度为l,且本实施例中b=l。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进在于:所述吸附盖板2上沿着中间分布设有普通吸附区B,而普通吸附区B的两侧分布设有错位吸附区A。所述普通吸附区B内的吸附孔4的形状大小与传输皮带3上的开孔5一致,也即普通吸附区B内的吸附孔4的长度等于传输皮带3上的开孔5的长度l,同时普通吸附区B内每行相邻两个吸附孔4的间距等于传输皮带3上每行相邻两个开孔5的长度b。因此当传输皮带3上的开孔5与普通吸附区B上的吸附孔4重叠时,本实施例中所述普通吸附区B上的吸附孔4在传输皮带3上的正投影轮廓区域与所述开孔5的轮廓区域重合。

与普通吸附区B内的吸附孔4不同,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错位吸附区A的吸附孔4为长圆孔,比普通吸附区B内的吸附孔4更长。且如图1和图3所示,假定本实用新型中错位吸附区A内每行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吸附孔4(长圆孔)的间距为a,每个吸附孔4(长圆孔)的长度为L,它们满足条件如下:所述a=L,而b+l=L。

本实施例中当传输皮带3运转时,开孔5也不断运动,而吸附盖板2上无论错位吸附区A,还是普通吸附区B上的吸附孔4均是禁止的。本实施例的设计可以确保始终仅有一半开孔5与错位吸附区A上的吸附孔4穿通。

所述传输皮带3运动过程中其上开孔5与吸附盖板2(错位吸附区A)上的吸附孔4之间的位置变化状态结合图3~图7所示。

如图3和图4所示,当每行相邻的两个开孔5之一完全运动到错位吸附区A的吸附孔4的上方区域内与之穿通时(即与错位吸附区A的吸附孔4重叠),另一个开孔5则完全进入相邻两个吸附孔4的间隙区域闭合。此时所述错位吸附区A上的吸附孔4在传输皮带3上的正投影轮廓区域覆盖所述开孔5的轮廓区域,即两者的穿通区域(图中阴影)就是开孔5的轮廓区域。

如图5所示,当每行相邻的两个开孔5之一移出吸附孔4的区域过程中,另一开孔5恰好进入相邻的另一吸附孔4的区域中,此时相邻两个开孔5与吸附孔4的穿通区域面积总和(图中阴影部分)实际就等于一个开孔5的面积,意味着依旧只是相邻开孔5中的一个与下方的吸附孔4穿通。

图6~图7揭示的是相邻两个开孔5中的一个完全移出吸附孔4时,另一个则恰好进入相邻的另一个吸附孔4区域内与之完全穿通。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