珩磨机夹紧机构和珩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0109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珩磨机夹紧机构和珩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珩磨机夹紧机构和珩磨机。
背景技术
:汽车已成为城市生活中一种必备的交通工具,汽车中的发动机是汽车质量好坏的关键。发动机需要承受高温、高压、高负荷工作,其缸孔表面的润滑极为重要,珩磨缸孔后形成其内表面的微观支撑平台和珩磨网纹的夹角是保证良好润滑的关键。如果支撑平台过小,发动机磨合期延长,容易造成缸筒早期磨损,支撑平台过大则会造成润滑油量不足而无法形成有效的润滑油膜,不利于活塞的润滑;如果珩磨网纹夹角太小,发动机趋于无润滑状态,如果珩磨网纹夹角过大,则机油消耗增大。所以对发动机缸孔珩磨的效果是决定发动机品质高低的关键。现有发动机缸体加工中,一般采用四点夹紧装置或者是环形夹紧机构将发动机缸体固定,再通过珩磨头伸入缸孔进行往复运动,对缸孔表面进行打磨得到适应圆度和粗糙度的内表面。四点夹紧装置通过动力结构驱动夹紧板抵压开设有缸孔的发动机顶面,具体抵压于多个排列的发动机缸孔位于两头的缸孔边沿,为方便加工,位于中部的缸孔周围没有固定结构固定;而环形夹紧机构夹持于发动机的侧面,所以这两种夹持机构夹持不够稳定,从而导致缸孔加工后的圆度和粗糙度稳定性不好,特别是位于中部的缸孔珩磨时形变严重。而且在加工时,珩磨头摆幅过大容易导致的缸孔崩角;同时珩磨机需要使用磁分离机构去除附着于珩磨头上的铁泥,从而导致珩磨头带磁性,需要使用清洁砂条去除附着铁泥,影响工作效率。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珩磨机夹紧机构和珩磨机,旨在解决现有珩磨机夹紧机构导致珩磨处理后的缸孔圆度和粗糙度不稳定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珩磨机夹紧机构包括夹持板、设于所述夹持板两相对端的夹持臂,所述夹持板用于覆盖并抵压所述发动机缸体开设有缸孔的表面,所述夹持板上开设有用于珩磨头插入并与所述缸孔相配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数量与所述缸孔的数量相同。优选地,所述夹持板两相对端设有用于抵接所述夹持臂的安装台阶。优选地,所述夹持板和所述夹持臂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台阶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夹持臂的安装孔。优选地,所述夹持臂上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所述通孔相配合。优选地,所述夹持板和所述夹持臂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地,所述夹持板上开设有喷淋孔,所述喷淋孔的一端开设于所述通孔的内壁,另一端开设于所述夹持板的侧壁并与外部管路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夹持板还包括快速接头,所述喷淋孔通过所述快速接头与所述外部管路相连接。优选地,所述通孔远离所述发动机缸体的开口端的边沿设有倒角。优选地,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缸孔的直径1mm~2mm。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珩磨机,所述珩磨机包括珩磨头、驱动机构和如前述的珩磨机夹紧机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板、设于夹持板两相对端的夹持臂,夹持板用于抵压发动机缸体开设有缸孔的表面上,夹持板上开设有用于珩磨头插入并与缸孔相配的通孔。相较于现有技术仅从多个排列的缸孔两头固定发动机缸体,本实用新型通过夹持板抵压发动机缸体,使得设有缸孔的表面与珩磨机夹紧机构完全接触,珩磨机加工缸孔时,有效减小发动机缸体的位移,从而提高加工后缸孔圆度和粗糙度的稳定性,特别是位于中间位置的缸孔圆度和粗糙度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开设通孔,从而避免珩磨头摆幅过大导致的缸孔崩角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珩磨机夹紧机构一实施例应用于发动机缸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夹持板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珩磨机夹紧机构11夹持板111通孔113安装台阶1131挡面1133安装面1135安装孔115倒角13夹持臂131抵接面133避让槽15喷淋孔17管路安装孔19快速插头200发动机缸体301珩磨头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发动机缸体的珩磨机夹紧机构。请参照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珩磨机夹紧机构一实施例应用于发动机缸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夹持板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珩磨机夹紧机构用于固定发动机缸体,珩磨机夹紧机构1包括夹持板11、设于夹持板11两相对端的夹持臂13,夹持板11用于覆盖并抵压发动机缸体200开设有缸孔(未图示)的表面,夹持板11上开设有用于珩磨头301插入并与缸孔相配的通孔111,通孔111的数量与缸孔的数量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缸孔为4个,相应的通孔111的数量也为4个。相较于现有技术仅从多个排列的缸孔两头固定发动机缸体,本方案通过夹持板11抵压发动机缸体200,使得设有缸孔的表面与珩磨机夹紧机构完全接触,珩磨机加工缸孔时,有效减小发动机缸体200的位移,从而提高加工后缸孔圆度和粗糙度的稳定性,特别是位于中间位置的缸孔圆度和粗糙度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开设通孔111,从而避免珩磨头301摆幅过大导致的缸孔崩角问题。进一步地,夹持板11两相对端设有用于抵接夹持臂13的安装台阶113。具体地,安装台阶113包括自夹持板11的顶面向发动机缸体200延伸的挡面1131和自挡面1131向夹持板11的侧面延伸的安装面1133,夹持臂13与挡面1131抵接。通过设置安装台阶113,增大夹持臂13与夹持板11的接触面积,使得两者之间安装稳定,有利于发动机缸体200的固定。再进一步地,夹持板11和夹持臂13可拆卸连接,安装台阶113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夹持臂13的安装孔1135。具体地,安装孔1135开设于安装面1133上。通过可拆卸连接,可根据发动机气缸的结构,选择相配合的夹持板11;设置安装孔1135,使得夹持臂13和夹持板11连接更稳定。夹持臂13上开设有避让槽133,避让槽133与通孔111相配合。具体地,夹持臂13包括与挡面1131相抵接的抵接面131,夹持臂13上设有自抵接面131向远离挡面凹陷的避让槽133,避让槽133与通孔111相配合。在本实施例中,避让槽133和设于夹持板11两端的通孔111相配合。通过设置避让槽133,在保持夹持板11尺寸尽可能小的同时,使得夹持臂13和夹持板11的接触面积尽可能的增大,有利于发动机缸体200的固定。在另一实施例中,夹持板11和夹持臂13为一体成型结构。在一实施例中,夹持板11上开设有喷淋孔15,喷淋孔15的一端开设于通孔111的内壁,另一端开设于夹持板111的外表面并与外部管路(未图示)相连接。通过设置喷淋孔15,使得珩磨头301插入通孔111时,从喷淋孔15喷出的水流可以冲洗珩磨头301,减少清洗珩磨头301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优选地,夹持板11还包括快速接头19,喷淋孔15通过通过快速插头19与外部管路相连接。通过设置快速插头19,使得珩磨机夹紧机构与外部管路连接更方便、快速。在一实施例中,通孔111远离发动机缸体200的开口端的边沿设有倒角115,从而有利于珩磨头301插入通孔111。进一步地,通孔111的直径大于缸孔的直径1mm~2mm。一方面保证夹持板11可以防止缸孔崩角问题,另一方面确保珩磨头301可以快速插入通孔1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珩磨机(未图示),该珩磨机包括珩磨头301、驱动珩磨头301的驱动机构(未图示)和如前述的珩磨机夹紧机构1。珩磨机夹紧机构1包括前述的所有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珩磨机加工发动机气缸200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夹持机构1抵压于发动机气缸200,使发动机气缸200位置固定,珩磨头301插入通孔111对缸孔的内壁做打磨处理,以加工成所需圆度和粗糙度的缸孔内壁。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