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杆倒角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58541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阀杆倒角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杆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对阀杆端部倒角进行加工的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在阀杆生产加工中,需要对成型的粗料进行多道加工,其中就包括对阀杆粗料端面倒角的加工,阀杆粗料基本可以看出阀杆的大致外形,即具有头部和杆部,由于待加工的阀杆为粗料,整体尺寸虽然偏差不大,但还是存在一定偏差,导致需要对杆部端面加工倒角时比较困难,难以保证准确定位,导致在加工时出现晃动,致使加工容易出现偏差,影响成品率,并且现有的加工装置对磨削刀具的微调也较为不便,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阀杆倒角加工装置,其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对阀杆进行夹持,保证加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阀杆倒角加工装置,包括支架和紧固机构,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加工平台,所述加工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加工阀杆杆部倒角的磨削机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固定管、牵引环和用于驱动牵引环沿固定管滑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固定管上固定设置有抵压板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铰接有抵压杆,所述牵引环套设在固定管上,所述牵引环上具有使抵压杆摆动推动抵压板使固定管滑移的第一斜面,所述抵压杆一端抵压在抵压板上,另一端抵压在第一斜面上,所述加工平台上于磨削机构对应位置开设有加工孔,所述固定管上端暴露在加工孔外,下端穿过加工孔设置,所述固定管上端间隔设置有若干夹爪,所述夹爪外套设有外套,所述固定管与夹爪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在固定管向下滑移时与外套配合收拢夹爪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抵压在外套上,所述紧固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固定管转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固定管上还套设有使固定管滑移后复位的复位件。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将紧固机构设置成这种形式,固定管竖直设置,同时可以在第一驱动件的作用下可以进行滑移,这里第一驱动件可以是气缸、油缸、电机等多种驱动装置,固定管上套设有牵引环,牵引环具有第一斜面,同时固定管上固定设置安装座和抵压板,安装座上铰接有抵压杆,抵压杆一端抵压在抵压板上端面上,另一端抵压在第一斜面上,同时抵压杆中部与安装座铰接,在第一驱动件带动牵引环沿固定管滑动时,牵引环带动抵压杆沿第一斜面上行,由于抵压杆一端上行,另一端则向下运动,从而推顶抵压板,由于抵压板固定在固定管上,故抵压板向下运动,从而带动整个固定管向下运动,由于固定管上端间隔设置有夹爪,夹爪通过第二斜面与固定管上端连接,同时第二斜面上抵触有外套,所以在固定管向下运动通时,第二斜面同样沿外套向下运动,从而使得夹爪收拢夹紧阀杆,实现对阀杆的固定,并且固定管可以在第二驱动件的带动在转动,不影响对待加工物的夹持,从而通过磨削机构对阀杆粗料进行倒角加工,完成对胚料的加工后,由于固定管上套设有复位件,复位件可以是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可以抵压在加工平台上,在牵引环活动复位后,抵压杆无法再对抵压板进行抵压后,固定管可以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从而使得固定管上行,使得外套无法对第二斜面抵压,从而夹爪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张开,解除对加工后的阀杆的紧固,使得阀杆可以依自身重力下落,这种结构可以有效进行夹持,同时结构简单,整个固定管运动幅度较小,减少能耗,同时夹持稳固,同时也适配不同大小尺寸的粗料,具有较好适应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磨削机构包括安装架、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和用于对阀杆杆部倒角进行磨削的切削刀,所述安装架设置在加工平台上,所述安装架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活动板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活动板上沿横向设置有水平方向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活动板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二滑轨上,所述切削刀安装在第二活动板上并靠近加工孔设置。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磨削机构采用这种设置,使得切削刀的位置可以上下左右进行调整,从而按需对阀杆杆部的倒角进行加工,保证切削质量,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的位置可以采用气缸进行调整,整体操作更为简单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管上还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与牵引环固定设置,所述传动杆一端与支架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一驱动件为驱动驱动传动杆摆动的气缸,所述气缸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气缸输出轴与传动杆自由端连接。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第一驱动件与牵引环的这种的驱动方式,保证抵压杆可以沿第一斜面进行充分的运动,同时整个牵引环运动幅度较小,以摆动的方式带动牵引环上下滑移,操作施力更小,节约能耗,同时结构更为稳定,使得整体机构更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和抵压板分别与固定管螺纹配合,所述抵压板与固定管通过第三斜面连接,所述抵压杆抵压在第三斜面上。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将抵压板和安装座都采用螺纹配合方式与固定管连接,保证与固定管固定的情况下,可以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对抵压板和安装座位置进行微调,以适应不同的待加工件,可以针对不同长度的抵压杆进行调节,适应性更好,在安装时也更容易调配到合适的位置,更加方便安装,同样在抵压板上设置第三斜面,保证更好的抵压效果,使得设备运行更为流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电机、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套设在固定管上,所述从动轮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固定管于限位槽对应位置设置有凸筋,所述凸筋与限位槽插接配合,所述主动轮套设在电机输出轴上,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支架上。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第二驱动件设置成这种形式,从动轮可以上设置限位槽,并且固定管上设置于限位槽插接配合的凸筋,保证由主动轮带动从动轮转动时可以有效带动固定管转动,同时固定管在上下滑移时只要凸筋不滑出限位槽,就可以被电机带动转动,提高设备的可靠性,进一步保证切削加工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爪内壁上设置有防止阀杆头部从夹爪中滑出的限位环。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夹爪内设置有限位环,保证待加工的阀杆不会从夹爪另一端掉出,更加方便固定,同时也更加方便对阀杆胚料位置的确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磨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紧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紧固机构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至图4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阀杆倒角加工装置,包括支架1和紧固机构,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加工平台11,所述加工平台11上设置有用于加工阀杆杆部倒角的磨削机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固定管31、传动杆36、牵引环32和用于驱动牵引环32沿固定管31滑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固定管31上还设置有传动杆36,所述传动杆36与牵引环32固定设置,所述传动杆36一端与支架1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一驱动件为驱动传动杆36摆动的气缸36,所述气缸36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支架1上,所述气缸36输出轴与传动杆36自由端连接,所述固定管31上固定设置有抵压板34和安装座33,所述安装座33和抵压板34分别与固定管31螺纹配合,所述安装座33上铰接有抵压杆35,所述牵引环32套设在固定管31上,所述牵引环32上具有使抵压杆35摆动推动抵压板34使固定管31滑移的第一斜面321,所述抵压板34与固定管31通过第三斜面341连接,所述抵压杆35一端抵压在第三斜面341上,另一端抵压在第一斜面321上,所述加工平台11上于磨削机构对应位置开设有加工孔,所述固定管31上端暴露在加工孔外,下端穿过加工孔设置,所述固定管31上端间隔设置有若干夹爪51,所述夹爪51外套52设有外套52,所述固定管31与夹爪51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在固定管31向下滑移时与外套配合收拢夹爪51的第二斜面511,所述第二斜面511抵压在外套52上,所述夹爪51内壁上设置有防止阀杆头部从夹爪51中滑出的限位环512,所述紧固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固定管31转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电机41、主动轮42和从动轮43,所述从动轮43套设在固定管31上,所述从动轮43内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限位槽431,所述固定管31于限位槽431对应位置设置有凸筋311,所述凸筋311与限位槽431插接配合,所述主动轮42套设在电机41输出轴上,所述主动轮42与从动通过皮带44连接,所述电机41固定设置在支架1上,所述固定管31上还套设有使固定管31滑移后复位的复位件,所述磨削机构包括安装架21、第一活动板22、第二活动板23和用于对阀杆杆部倒角进行磨削的切削刀24,所述安装架21设置在加工平台11上,所述安装架21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滑轨211,所述第一活动板22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一滑轨211上,所述第一活动板22上沿横向设置有水平方向有第二滑轨221,所述第二活动板23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二滑轨221上,所述切削刀24安装在第二活动板23上并靠近加工孔设置。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比如采用类似工艺、类似结构的等效产品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