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块及模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3692发布日期:2018-07-07 10:2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模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排气块及模具组件。



背景技术:

一般地,在进行压铸铸造时,如果模具内部残存的空气或由于离型剂等而产生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卷入到熔融金属内部,那么将发生气泡等缺陷。当机械加工该铸造品时,由于气密性不良会产生泄露,并且在切削面上容易产生挡风槽等。为了解决这些缺点,有必要使用冷却排气口。该冷却排气口与模具的型腔连通,在成型时型腔内的空气或气体通过该冷却排气口向模具的外部排出,并且在流入型腔内的铝等熔融金属向模具外部流出之前,该冷却排气口使铝等固化。由此,能够得到所述空气或气体基本上全部排出且没有挡风槽的优良的成型品。

工业生产上,搓板式的排气装置较为常见,一般能满足模具的使用要求,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但是这种排气装置的排气量大小取决于排气板的大小,只有足够大的排气板才能产生足够大的排气量。这就对整体的铸件模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大面积的搓板排气板安装排气板的模框需要增大;另一方面,压铸过程的铸造压力产生的涨模力也会增大,需要更大的锁模力,当涨模力低于锁模力时,模具在生产过程中才不会再模具的分型面上造成铝液的飞溅,会影响铸件的质量和给操作人员的造成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块及模具组件,以缓解了现有的排气装置排气量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排气块,包括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沿所述第一压块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压块的上表面设置有条状凸起,所述第二压块上设置有与所述条状凸起对应的凹槽,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扣合后,所述条状凸起与凹槽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在所述排气块长度方向形成排气通道;

所述间隙内设置有藏料部,所述藏料部用于缓冲熔融金属的压力;

沿所述条状凸起的宽度方向,所述条状凸起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的弯曲方向背离所述第一压块的上表面,用于增加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面积,提高排气效率;

沿所述条状凸起的长度方向,所述条状凸起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扰流槽,所述凹槽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扰流槽对应的扰流凸起,所述扰流槽与扰流凸起用于增大合金液在排气通道内的行程。

优选地,所述藏料部沿第一压块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间隙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块内设置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用于传导冷却液,以使进入到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之间的铸件原料更快速的散失热量并冷却凝固。

优选地,所述冷却通道包括沿所述第一压块长度方向设置的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以及与所述弧形部对应的多个弯曲通道,所述弯曲通道设置于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出液通道之间,且分别与所述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连通,所述弯曲通道用于增加与所述排气通道的换热面积。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块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块,所述第二压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块对应的定位槽,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错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的底面上均设置有固定槽,用于与夹具固定,防止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发生相对运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块包括脱模孔,所述脱模孔内设置有脱模杆,所述脱模杆用于将固化的铸件原料顶起。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块包括推出机构,用于将所述脱模杆推出所述脱模孔,以及用于容纳所述推出机构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脱模孔连通;

所述推出机构包括复位杆、推板、弹簧和中心杆,所述复位杆和脱模杆固定于所述推板的正面,所述弹簧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推板的背面和所述容纳腔的底面,所述弹簧用于推动所述推板,以使所述脱模杆伸出所述脱模孔;所述中心杆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垂直贯穿所述推板,以使所述推板沿所述中心杆滑动;

所述第一压块包括复位孔,所述复位孔位于所述排气通道的两侧,所述复位杆用于当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压紧时,推动所述推板向内运动,以使所述脱模杆缩回所述脱模孔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组件,包括压铸定模、压铸动模和上述的排气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块,包括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沿所述第一压块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压块的上表面设置有条状凸起,所述第二压块上设置有与所述条状凸起对应的凹槽,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扣合后,所述条状凸起与凹槽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在所述排气块长度方向形成排气通道;所述间隙内设置有藏料部,所述藏料部用于缓冲熔融金属的压力;沿所述条状凸起的宽度方向,所述条状凸起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的弯曲方向背离所述第一压块的上表面,用于增加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面积,提高排气效率;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搓板式的排气块,因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凸起包括弧形部,所以排气通道的有效宽度增加了,从而在不改变排气块宽度的情况下,增加了排气的面积,从而加大了排气的效率,同时不会产生过多的涨模力,几乎不会对模具的安装和使用造成任何影响。藏料部的设置有效增大了间隙的空间,模具填充时,空气能够快速排出,从而改善排气效果,避免排气不顺的问题;另外,藏料位还能够使进入所述间隙的熔融金属得到缓冲,实现减压和减速,有效防止熔融金属飞出排气块。沿所述条状凸起的长度方向,所述条状凸起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扰流槽,所述凹槽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扰流槽对应的扰流凸起,当合金液经过扰流槽与扰流凸起所在位置时,扰流槽的波折结构会使合金液在前进方向反复翻转,能增大合金液在压块上的行程,使合金液有充足的时间散失热量并冷却凝固,防止压射过程中出现排气块处喷铝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组件,包括压铸定模和压铸动模和上述的排气块。所述排气块,包括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沿所述第一压块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压块的上表面设置有条状凸起,所述第二压块上设置有与所述条状凸起对应的凹槽,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扣合后,所述条状凸起与凹槽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在所述排气块长度方向形成排气通道;所述间隙内设置有藏料部,所述藏料部用于缓冲熔融金属的压力;沿所述条状凸起的宽度方向,所述条状凸起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的弯曲方向背离所述第一压块的上表面,用于增加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面积,提高排气效率;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搓板式的排气块,因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凸起包括弧形部,所以排气通道的有效宽度增加了,从而在不改变排气块宽度的情况下,增加了排气的面积,从而加大了排气的效率,同时不会产生过多的涨模力,几乎不会对模具的安装和使用造成任何影响。藏料部的设置有效增大了间隙的空间,模具填充时,空气能够快速排出,从而改善排气效果,避免排气不顺的问题;另外,藏料位还能够使进入所述间隙的熔融金属得到缓冲,实现减压和减速,有效防止熔融金属飞出排气块。沿所述条状凸起的长度方向,所述条状凸起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扰流槽,所述凹槽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扰流槽对应的扰流凸起,当合金液经过扰流槽与扰流凸起所在位置时,扰流槽的波折结构会使合金液在前进方向反复翻转,能增大合金液在压块上的行程,使合金液有充足的时间散失热量并冷却凝固,防止压射过程中出现排气块处喷铝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排气块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排气块的脱模孔位置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排气块的冷却通道俯视方向的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排气块的第一压块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排气块的一种第一压块左视方向的横截图;

图7为图6中B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排气块的另一种第一压块一种状态左视方向的横截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排气块的第一压块左视方向的截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排气块的冷却通道俯视方向的截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排气块的冷却通道俯视方向的截面图。

图标:100-第一压块;110-条形凸起;120-扰流槽;200-第二压块;210-凹槽;300-冷却通道;310-弯曲通道;410-脱模杆;420-脱模孔;421-挡风槽;510-复位杆;520-推板;530-弹簧;540-第一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气块,下面给出多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块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块,包括第一压块100和第二压块200,沿所述第一压块100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压块100 的上表面设置有条状凸起,所述第二压块200上设置有与所述条状凸起对应的凹槽210,所述第一压块100与第二压块200扣合后,所述条状凸起与凹槽210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在所述排气块长度方向形成排气通道;所述间隙内设置有藏料部,所述藏料部用于缓冲熔融金属的压力;沿所述条状凸起的宽度方向,所述条状凸起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的弯曲方向背离所述第一压块100的上表面,用于增加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面积,提高排气效率;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搓板式的排气块,因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凸起包括弧形部,所以排气通道的有效宽度增加了,从而在不改变排气块宽度的情况下,增加了排气的面积,从而加大了排气的效率,同时不会产生过多的涨模力,几乎不会对模具的安装和使用造成任何影响。藏料部的设置有效增大了间隙的空间,模具填充时,空气能够快速排出,从而改善排气效果,避免排气不顺的问题;另外,藏料位还能够使进入所述间隙的熔融金属得到缓冲,实现减压和减速,有效防止熔融金属飞出排气块。沿所述条状凸起的长度方向,所述条状凸起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扰流槽 120,所述凹槽210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扰流槽120对应的扰流凸起,当合金液经过扰流槽120与扰流凸起所在位置时,扰流槽120 的波折结构会使合金液在前进方向反复翻转,能增大合金液在压块上的行程,使合金液有充足的时间散失热量并冷却凝固,防止压射过程中出现排气块处喷铝现象。

进一步的,藏料部沿第一压块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间隙内。将藏料部沿第一压块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间隙内的目的在于,当熔融金属通过所述藏料部时的速度能够均匀,不会发生速度不均的情况发生。

如图4所示,为了加快铸件原料的凝固速度,铸件原料可以为铝液,所述第一压块100内设置有冷却通道300,所述冷却通道300用于传导冷却液,冷却液可以为水,水不断的流过冷却通道300对第一压块100进行降温,从而吸收铝液热量,进一步确保铝液不会飞溅出模具外。

为了防止第一压块100和第二压块200结合时发生错位,导致条形凸起110与凹槽210部分贴在一起,而另外部分间隙又较大。影响排气。所述第一压块100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块,所述第二压块200 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块对应的定位槽。定位槽与定位块结合后,可以使第一压块100与第二压块200正好对齐结合,从而可以使条形凸起 110与凹槽210正好配合形成排气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块100与第二压块200的底面上均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用于与夹具固定,夹具带动第一压块100与第二压块 200,防止在排气过程中,所述第一压块100与第二压块200发生相对运动。

在条形凸起110的前端还设置有进挡风槽421,沿进气方向,进挡风槽421的宽度逐渐的增加,为了使气体可以进入到排气通道内。

如图5所示,优选的,开模后,需要对固化在第一压块100上的铝片进行清理,但是因为铝片紧贴在第一压块100上,不容易剥落。所述第一压块100包括脱模孔420,所述脱模孔420内设置有脱模杆 410,所述脱模杆410用于将固化的铸件原料顶起。

脱模孔420可以为通孔,穿过通孔的脱模杆410可以将覆盖在第一压块100上的铝膜顶出。在铸件的时候,为了防止通孔漏气,影响排气块排气,需要用脱模杆410堵住通孔内。优选地,脱模孔420 与脱模杆410螺纹连接,从而增加了二者的密封性,通过将螺纹杆旋入或者旋出可以完成顶入或者顶出脱模孔420,增加了结构的完整性。

如图6-图8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块100可以包括推出机构,用于将所述脱模杆410推出所述脱模孔420,以及用于容纳所述推出机构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脱模孔420连通。所述推出机构可以包括复位杆510、推板520、弹簧530和中心杆,复位杆510 和脱模杆410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复位杆510和脱模杆410固定在所述推板520的正面,脱模杆410可以主要位于第一压块100的前端,所述弹簧530两端分别顶住所述推板520的背面和所述容纳腔的底面,弹簧530处于压缩状态,压缩的弹簧530用于推动所述推板520,可以使所述脱模杆410伸出所述脱模孔420,从而将铝片推起。所述中心杆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垂直贯穿所述推板520,可以使所述推板520沿所述中心杆滑动,防止推板520发生倾斜。所述第一压块 100包括复位孔,所述复位孔位于所述排气通道的左右两侧,当所述第一压块100与第二压块200压紧时,复位杆510被压进复位孔内,从而推动所述推板520向内运动,从而压缩弹簧530,可以使所述脱模杆410缩回所述脱模孔420内,准备完成下一次的脱模,脱模杆 410的伸出与缩回都是完全自动的。

需要说明的,为了能清楚的查看脱模杆410与脱模孔420的结构,图6-8中,脱模杆410与脱模孔420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而实际中二者是紧贴的。

进一步的,所述脱模杆410内可以设置有第一喷气通道,第一喷气通道的进气口与气源连通,所述第一喷气通道的第一出气口540 位于所述脱模杆410的上部的侧壁上,当脱模杆410需要顶出脱模孔 420时,可以向侧面的挡风槽421进行喷气,因为相互作用力可以将脱模杆410顶出脱模孔420。所述第一出气口540的开口向所述推板 520所在方向倾斜,当铝片与第一压块100的结合力太大时,单纯依靠弹簧530的弹力可能不足以将铝片推出,因为气体向挡风槽421 内喷气,可以将脱模杆410顶出脱模孔420,进一步的推动铝片。当第一出气口540脱离了脱模孔420后,可以向第一压块100的表面进行喷气,将第一压块100表面的金属碎渣吹飞,防止碎渣堆积堵塞排气通道,所以该结构不仅可以清理铝渣,还可以提升推动力,使铝膜脱离第一压块100表面,一举两得。

实施例2

如图9-10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增加冷却通道300 的布置面积,可以加快热量的传递。所述冷却通道300可以包括沿所述第一压块100长度方向设置的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以及与所述弧形部130对应的多个弯曲通道310,所述弯曲通道310夹设于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出液通道之间,且分别与所述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连通。进液通道上包括多个与弯曲通道310连通的出液口,从而可以使进入到进液通道的冷却液快速的进入到弯曲通道310内,每一个弯曲通道310均与条状凸起110对应,从而可以使铝液快速凝固。

实施例3

如图11所示,与实施例1和2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冷却通道300 包括沿所述第一压块100长度方向设置的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以及与所述弧形部130对应的多个弯曲通道310,为了增加冷却液的使用效率,所述多个弯曲通道310依次连通,形成中间通道,所述中间通道的进水口与进液通道连通,中间通道的出水口与所述出液通道连通,与上述结构不同之处在于,该结构没有支路,只有一条通道,增加了冷却液的流动路程,从而可以充分吸收铝液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块,包括第一压块100和第二压块200,沿所述第一压块100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压块100的上表面设置有条状凸起,所述第二压块200上设置有与所述条状凸起对应的凹槽 210,所述第一压块100与第二压块200扣合后,所述条状凸起与凹槽210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在所述排气块长度方向形成排气通道;所述间隙内设置有藏料部,所述藏料部用于缓冲熔融金属的压力;沿所述条状凸起的宽度方向,所述条状凸起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的弯曲方向背离所述第一压块100的上表面,用于增加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面积,提高排气效率;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搓板式的排气块,因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凸起包括弧形部,所以排气通道的有效宽度增加了,从而在不改变排气块宽度的情况下,增加了排气的面积,从而加大了排气的效率,同时不会产生过多的涨模力,几乎不会对模具的安装和使用造成任何影响。藏料部的设置有效增大了间隙的空间,模具填充时,空气能够快速排出,从而改善排气效果,避免排气不顺的问题;另外,藏料位还能够使进入所述间隙的熔融金属得到缓冲,实现减压和减速,有效防止熔融金属飞出排气块。沿所述条状凸起的长度方向,所述条状凸起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扰流槽120,所述凹槽210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扰流槽120对应的扰流凸起,当合金液经过扰流槽120与扰流凸起所在位置时,扰流槽120的波折结构会使合金液在前进方向反复翻转,能增大合金液在压块上的行程,使合金液有充足的时间散失热量并冷却凝固,防止压射过程中出现排气块处喷铝现象。

模具组件还包括主流道、横流道、浇口、模具型腔、渣包。铝液经由主流道、横流道、浇口、模具型腔(铸件形状)、渣包和排气块,最终完成铝液的整个压射过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