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石墨烯铜基粉末材料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5690发布日期:2018-07-04 03:25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石墨烯铜基粉末材料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石墨烯铜基复合材料的获取手段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将铜粉与石墨烯材料进行物理共混后,再进行相应后处理得到复合材料,这种技术路线仍无法解决两相材料间良好分散性和相容性的问题;另一类是对铜粉进行前处理,再进行石墨烯的生长,得到复合材料,这种技术路线较好的解决了两相材料间的分散性与相容性,但是铜粉的前期处理比较复杂,且前处理好坏对后期产物质量的影响较大,不适宜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生产石墨烯铜基粉末材料的装置。

具体的,一种用于生产石墨烯铜基粉末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熔炼室、反应腔、降速装置、收集装置、逐级温控装置和进气装置,所述的反应腔呈筒形状,反应腔的上端固定有所述熔炼室,所述熔炼室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以开闭所述熔炼室,熔炼室底部开有孔A,熔炼室的内部安装有坩埚,坩埚底部设置有喷洒装置,且喷洒装置穿过熔炼室底部的孔处于反应腔内,所述的喷洒装置包括顶面、底面、侧面且形成一个腔体,在腔体内设置有从顶面到底面的通道,所述底面的通道间隙内设置有孔B,所述的进气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喷洒装置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反应腔内壁设置有逐级温控装置,用于提供方应室内逐级降低的温度,所述反应腔的下部安装有所述降速装置,降速装置包括多根管,所述的管横向固定在反应腔的内部;

所述反应腔的下部设置有收集装置,收集装置包括壳体、进料斗、过滤板、出料口,所述的进料斗安装在壳体的上部且与反应腔相适配,过滤板安装在壳体的内部,且过滤板与水平面成一定的角度,所述出料口设置在壳体与过滤板连接处较低的一侧。

所述的反应腔截面呈方形。

所述的逐级温控装置包括温度控制器、多个加热丝和热辐射板,所述温度控制器可以调节各个加热丝的发热功率。

所述管由耐高温材料构成,且均匀分布在反应腔内部。

所述的壳体呈方筒状。

所述收集装置有多个过滤板,且位于上端过滤板的过滤间隙大于下端的过滤间隙。

所述管道之间设置有控制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适合大规模生产,提高了产品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生产石墨烯铜基粉末材料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熔炼室、2-反应腔、3-降速装置、4-收集装置、5-逐级温控装置、6-进气装置、7-坩埚、8-喷洒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生产石墨烯铜基粉末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熔炼室1、反应腔2、降速装置3、收集装置4、逐级温控装置5和进气装置6,所述的反应腔2呈筒形状,反应腔2的上端固定有所述熔炼室1,所述熔炼室1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以开闭所述熔炼室1,熔炼室1底部开有孔A,熔炼室1的内部安装有坩埚7,坩埚7底部设置有喷洒装置8,且喷洒装置8穿过熔炼室1底部的孔处于反应腔2内,所述的喷洒装置8包括顶面、底面、侧面且形成一个腔体,在腔体内设置有从顶面到底面的通道,所述底面的通道间隙内设置有孔B,所述的进气装置6通过管道与所述喷洒装置8连接在一起,使气体与熔融的铜更加有效的接触。

所述的反应腔2内壁设置有逐级温控装置5,用于提供方应室内逐级降低的温度,所述反应腔2的下部安装有所述降速装置3,降速装置3包括多根管,所述的管横向固定在反应腔2的内部,使铜粉在反应腔停留的时间更长。

所述反应腔2的下部设置有收集装置4,收集装置4包括壳体、进料斗、过滤板、出料口,所述的进料斗安装在壳体的上部且与反应腔2相适配,过滤板安装在壳体的内部,且过滤板与水平面成一定的角度,所述出料口设置在壳体与过滤板连接处较低的一侧,这样可以有效的分离出不同大小的石墨烯铜基粉末。

如图1所示,所述的反应腔2截面呈方形。所述的逐级温控装置5包括温度控制器、多个加热丝和热辐射板,所述温度控制器可以调节多个加热丝的发热功率。所述管由耐高温材料构成,且均匀分布在反应腔2内部。所述的壳体呈方筒状。所述收集装置4有多个过滤板,且位于上端过滤板的过滤间隙大于下端的过滤间隙。所述管道之间设置有控制阀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