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溶炉的冷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91688发布日期:2018-09-08 01:1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固溶炉的冷却机构。



背景技术:

固溶处理,主要是用来改善钢和合金的塑性和韧性,为沉淀硬化处理做好准备,适用于多种特殊钢、高温合金、特殊性能合金等,是一种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市场上也有多种适用于固溶处理的固溶炉,但是多数固溶炉中的加热炉都会造成大量的电能消耗,不易控制加热炉的炉温均匀度,效果不好。

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3513728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新型固溶炉,其技术要点是:在加热炉上连接有炉门及炉门提升机构,加热炉的底部设置有与加热炉密封组合且活动连接的台车,台车滑动设置在导轨上,并且在导轨的另一端设置有冷却池,在将固溶完成的工件送入冷却池时,需要台车将工件输送至冷却池旁,并通过航车将工件吊起放入到冷却池内进行冷却,这种解雇必须配合航车才能完成,但是有些地方不适合安装航车,给冷却带来很大的不便。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溶炉的冷却机构,具有操作方便,移送效率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固溶炉的冷却机构,包括轨道以及滑动设置于轨道的台车,还包括设置于轨道末端的冷却池、架设于冷却池上边沿且呈矩形框架的支撑板,所述台车上表面与支撑板上表面设置有转移组件,所述转移组件上承托有用于盛放工件的料架,所述转移组件设置有用于承托或释放料架的卡接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台车带动料架以及盛放于料架内的工件移动至冷却池一侧,之后有转移组件将料架移动至冷却池的正上方,之后卡接组件收回,从而将料架释放,使得料架向下穿过底板和支撑板中间的空隙并落到冷却池内实现冷却,整个过程不需要安装航车,节省操作步骤并且工作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移组件包括设置于台车上表面的第一传送组件、设置于支撑板上表面的第三传送组件、配合设置于第一传送组件并呈矩形框架的底板,所述卡接组件设置于底板,所述料架放置于卡接组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传送组件设置在支撑板上并与第一传送组件配合运行,当台车带动底板以及料架移动至冷却池旁时,第一传送组件与第三传送组件启动,从而将底板由第一传送组件移动至第三传送组件上,此时料架位于冷却池的正上方,之后卡接组件收回,从而将料架释放,使得料架向下穿过底板和支撑板中间的空隙并落到冷却池内实现冷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传送组件包括设置于台车上表面并分布于台车表面四个角处的四个第一电机、连接于第一电机输出轴的第一齿轮,所述底板下表面设置有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的传送齿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四个第一电机带动四个第一齿轮转动,从而通过第一齿轮带动底板实现向前平移,进而带动料架以及工件向前传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传送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板的第三电机、连接于第三电机输出轴的第三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第一齿轮转动并带动底板向冷却池上方移动时,底板下表面移动至与第三齿轮啮合,之后由第三齿轮带动底板继续向冷却池方向移动,知道底板位于冷却池的正上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组件包括横向开设于支撑板的卡槽、穿设于卡槽内的卡板、设置于卡槽和卡板之间并用于驱动卡板伸出或收回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组件控制卡板沿卡槽内的移动,使得卡板能够向中间伸出或收回,当需要承托料架时,驱动组件带动卡板向底板中部伸出,使得料架能够搭设在卡板上,当底板移动到冷却池正上方时,驱动组件带动卡板收回,使得料架失去支撑,从而向下落到冷却池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卡槽侧壁内的驱动电机、连接于驱动电机输出轴的驱动齿轮,设置于卡板侧壁并与驱动齿轮啮合的驱动齿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带动驱动齿轮转动,由于驱动齿轮和卡板的驱动齿条啮合,从而带动卡板实现前后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板靠近料架的一端开设有供料架卡入的台阶,所述台阶形状与料架底边形状相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在将料架放到卡板上时,料架底部边沿能够正好卡接到卡板的台阶内,从而提高料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料架呈圆柱形并由若干钢筋焊接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料架呈圆柱形并由若干钢筋焊接而成,一方面可以达到盛放工件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钢筋焊接,使得工件的通风散热性良好,料架的底面由钢筋交叉焊接形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台车带动料架以及盛放于料架内的工件移动至冷却池一侧,之后有转移组件将料架移动至冷却池的正上方,之后卡接组件收回,从而将料架释放,使得料架向下穿过底板和支撑板中间的空隙并落到冷却池内实现冷却,整个过程不需要安装航车,节省操作步骤并且工作效率高;

其二,第三传送组件设置在支撑板上并与第一传送组件配合运行,当台车带动底板以及料架移动至冷却池旁时,第一传送组件与第三传送组件启动,从而将底板由第一传送组件移动至第三传送组件上,此时料架位于冷却池的正上方,之后卡接组件收回,从而将料架释放,使得料架向下穿过底板和支撑板中间的空隙并落到冷却池内实现冷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转移组件以及固溶腔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卡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机体的剖视图。

图中:1、机体;2、固溶腔;3、密封盖;4、送料机构;5、轨道;6、台车;7、转移组件;8、第一传送组件;9、第二传送组件;10、底板;11、料架;12、第一电机;13、第一齿轮;14、第二电机;15、第二齿轮;16、传送齿条;17、容纳槽;18、旋转组件;19、旋转电机;20、旋转气缸;21、旋转盘;22、卡接件;23、支柱;24、卡爪;25、隔板;26、冷却池;27、支撑板;28、卡接组件;29、第三传送组件;30、第三电机;31、第三齿轮;32、卡槽;33、卡板;34、驱动组件;35、驱动电机;36、驱动齿轮;37、驱动齿条;38、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固溶炉的冷却机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具有加热功能的机体1,在机体1内开设有供零件放入的固溶腔2,固溶腔2呈一侧开口设置并且在机体1上设置有用于闭合固溶腔2的密封盖3,在机体1靠近固溶腔2开口的一侧设置有送料机构4,送料机构4包括设置在机体1一侧的轨道5,在轨道5上滑移设置有台车6,台车6的上表面和固溶腔2的底面等高,在轨道5末端设置有冷却池26,在台车6上表面、固溶腔2底面以及冷却池26上边沿设置有可以转移工件的转移组件7;这样通过将工件放到台车6上后,台车6带动工件由台车6上表面输送至固溶腔2底面上,之后转移组件7启动,在转移组件7的带动下将工件送入固溶腔2内进行固溶处理,固溶腔2呈一侧开口设置,可以有效提高密封性,减少固溶腔2内的热量散失,并且通过设置转移组件7避免了将台车6推入固溶腔2内,密封盖3可以完全将固溶腔2的开口密封盖3合,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热量散失。

如图1和图2所示,转移组件7包括设置在台车6上表面的第一传送组件8,还包括设置在固溶腔2底面上的第二传送组件9,在第一传送组件8上还设置有与第一传送组件8配合的底板10,在底板10上放置有呈圆柱形并用于盛放工件的料架11;首先将工件放置在料架11内,料架11放置在底板10上,台车6带动料架11移动至靠近机架时,第一传送组件8启动,从而带动底板10以及料架11朝向第二传送组件9移动,底板10移动到第二传送组件9时,由第二传送组件9带动底板10继续向固溶腔2内移动,直到底板10和料架11完全进入固溶腔2内,实现进料。料架11呈圆柱形并由若干钢筋焊接而成,一方面可以达到盛放工件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钢筋焊接,使得工件的通风散热性良好,料架11的底面由钢筋交叉焊接形成。

如图2所示,第一传送组件8包括设置在台车6上表面并分布于台车6表面四个角处的四个第一电机12,还包括连接于第一电机12输出轴的第一齿轮13,在底板10下表面设置有传送齿条16(标示于图3),底板10通过传送齿条16与第一齿轮13相啮合;通过四个第一电机12带动四个第一齿轮13转动,从而通过第一齿轮13带动底板10实现向前平移,进而带动料架11以及工件向前传送。

如图2所示,第二传送组件9包括设置在固溶腔2底面并分布于台车6表面四个角的四个第二电机14,还包括连接于第二电机14输出轴的第二齿轮15;第二齿轮15同样与底板10下表面的传送齿条16相啮合,这样当底板10在第一齿轮13的带动下移动至与第二齿轮15啮合时,通过第二电机14带动第二齿轮15转动可以将底板10继续向固溶腔2内传送,当工件固溶完成,密封盖3向上打开,之后第一电机12和第二电机14反向转动,从而将底板10以及盛有工件的料架11送出固溶腔2,实现出料。

如图2和图4所示,在固溶腔2底面开设有圆柱形的容纳槽17,容纳槽17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料架11转动的旋转组件18;当底板10移动至固溶腔2内并置于第一齿轮13上时,旋转组件18可以向上伸出容纳槽17并卡接在底板10的底面上,之后通过旋转组件18可以带动底板10实现升降或者转动,从而使得工件在固溶腔2内实现移动旋转,进而带动固溶腔2内的空气流动,提高工件的受热均匀度。

如图4所示,旋转组件18包括设置于容纳槽17底部的旋转电机19,旋转电机19的输出轴连接有旋转气缸20,旋转气缸20的活塞杆连接有旋转盘21,旋转盘21表面设置有用于卡接料架11底面的卡接件22;底板10送入到固溶腔2内后,旋转气缸20带动旋转盘21向上抬升,通过卡接组件28卡住料架11的底部,从而带动料架11实现升降,之后旋转电机19启动并带动料架11转动,从而实现工件在固溶腔2内的转动,使得工件在固溶腔2内的受热更均匀。

如图4所示,卡接件22包括固定连接于旋转盘21的支柱23,支柱23顶端设置有卡爪24;这样当旋转盘21上升时,卡爪24卡接到料架11底面并将料架11向上抬起,之后旋转电机19转动,从而带动料架11实现转动。

如图4所示,容纳槽17内设置有用于将旋转气缸20和固溶腔2隔开的隔板25,隔板25内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可以采用隔热泡沫,隔板25中部开设有供气缸输出轴穿过的轴孔;通过隔板25将旋转气缸20和旋转电机19与固溶腔2隔开,从而减少固溶腔2内的热量对旋转电机19和旋转气缸20的损伤,延长旋转电机19和旋转气缸20的使用寿命,并且此处的旋转气缸20和旋转电机19采用耐高温的电机和气缸。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冷却池26的上边沿设置有呈矩形框架形设置的支撑板27,转移组件7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板27上表面的第三传送组件29,转移组件7上设置有用于承托或释放料架11的卡接组件28;第三传送组件29设置在支撑板27上并与第一传送组件8配合运行,当台车6带动底板10以及料架11移动至冷却池26旁时,第一传送组件8与第三传送组件29启动,从而将底板10由第一传送组件8移动至第三传送组件29上,此时料架11位于冷却池26的正上方,之后卡接组件28收回,从而将料架11释放,使得料架11向下穿过底板10和支撑板27中间的空隙并落到冷却池26内实现冷却,整个过程不需要安装航车,节省操作步骤并且工作效率高。

如图1所示,第三传送组件29包括设置在支撑板27四个角的四个第三电机30,在第三电机30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三齿轮31,第三齿轮31和底板10下表面的齿条啮合;这样第一齿轮13转动并带动底板10向冷却池26上方移动时,底板10下表面移动至与第三齿轮31啮合,之后由第三齿轮31带动底板10继续向冷却池26方向移动,知道底板10位于冷却池26的正上方。

如图3所示,卡接组件28包括横向开设于支撑板27的卡槽32、穿设于卡槽32内的卡板33、设置于卡槽32和卡板33之间并用于驱动卡板33伸出或收回的驱动组件34;通过驱动组件34控制卡板33沿卡槽32内的移动,使得卡板33能够向中间伸出或收回,当需要承托料架11时,驱动组件34带动卡板33向底板10中部伸出,使得料架11能够搭设在卡板33上,当底板10移动到冷却池26正上方时,驱动组件34带动卡板33收回,使得料架11失去支撑,从而向下落到冷却池26内。卡板33靠近料架11的一端开设有供料架11卡入的台阶38,台阶38形状与料架11底边形状相配合;这样在将料架11放到卡板33上时,料架11底部边沿能够正好卡接到卡板33的台阶38内,从而提高料架11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驱动组件34包括设置于卡槽32侧壁内的驱动电机35、连接于驱动电机35输出轴的驱动齿轮36,设置于卡板33侧壁并与驱动齿轮36啮合的驱动齿条37;驱动电机35带动驱动齿轮36转动,由于驱动齿轮36和卡板33的驱动齿条37啮合,从而带动卡板33实现前后移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