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制得铜粉的感应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5953发布日期:2018-09-01 03:58阅读:9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末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雾化制得铜粉的感应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铜粉具有优良的导热和导电性能,以及良好的抗腐蚀和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粉末冶金领域,铜粉的生产工艺通常采用雾化法,铜在坩埚中高温熔炼成铜水,而后经中间包过渡进入雾化塔雾化制成铜粉。现有技术中坩埚与中间包通常采用火焰进行加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采用火焰加热,坩埚内的铜水向中间包转运速度较慢,产生热量损失,雾化制粉受到影响,使用火焰加热方式加热,坩埚和中间包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使用寿命短,火焰加热产生的烟气直接污染环境,并且,火焰加热温度不均匀,一旦温度不够,铜水便会自动冷却结块堵住中间包,影响雾化制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雾化制得铜粉的感应加热装置,能够快速将坩埚内的铜水转运至中间包,减少热量损失。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雾化制得铜粉的感应加热装置采用的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雾化制得铜粉的感应加热装置,包括用于铜水熔炼并且可翻转的坩埚,坩埚旁设置用于铜水过渡的中间包,坩埚与中间包设置有电感应线圈,坩埚顶端靠近中间包的一侧设置开口,中间包顶端设有便于铜水进入的中间包进料口,中间包底端设有与雾化塔连通的中间包出料孔,所述坩埚设置翻转机构,坩埚通过翻转机构翻转将铜水从开口处倾倒进入中间包;所述的翻转机构包括设置在坩埚两侧的支架,支架铰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横向设置在坩埚的上部,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支架铰接,该铰接点靠近中间包,另一端铰接有竖向设置的第二连杆,第二连杆远离中间包,第二连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杆铰接,另一端与坩埚的底部铰接,第一连杆的中部铰接有油缸,油缸的缸筒与支架的下部铰接,油缸的活塞杆与第一连杆的中部铰接,坩埚的中部靠近中间包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铰接轴,支架设置有与第一铰接轴配合的第一开放式U型槽,第一铰接轴的上侧靠近开口的位置设置有与坩埚固定连接的第二铰接轴,支架的上部设置有与第二铰接轴配合的第二开放式U型槽。本实用新型通过翻转机构的设置,油缸的活塞杆伸出驱动第一连杆向上转动,第一连杆转动带动第二连杆拉动坩埚底部,使得坩埚以第一铰接轴为支点进行翻转,直至将坩埚顶端的第二铰接轴抵压在第二开放式U型槽上,此时,活塞杆继续伸出,驱动第一连杆转动,带动第二连杆拉动坩埚底部,此时,坩埚以第二铰接轴为支点继续进行翻转,直至活塞杆完全伸出,坩埚内的铜水从开口处倾倒进入中间包内,整体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快速倾倒铜水进入中间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转运时间,降低了热量损失,提高了铜粉的雾化效果。

优选的,所述坩埚的外壁设有第一壳体,所述坩埚与第一壳体之间设置有通过电感应磁场加热坩埚的第一感应线圈,所述中间包的外壁设有第二壳体,所述中间包与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通过电感应磁场加热中间包的第二感应线圈,所述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连接有电源。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将电能转化为磁能,使坩埚和中间包感应到磁能而发热,加热均匀稳定,无污染;通过在坩埚的外壁设置第一壳体,中间包的外壁设置第二壳体,保护坩埚和中间包,使用寿命长;坩埚通过翻转机构翻转将铜水快速进入中间包,中间包经过电磁感应加热下保持温度稳定,保证铜水在中间包内流通顺畅,坩埚与中间包均采用电感应加热,提高了生产车间的清洁度。

优选的,所述中间包为上大下小的桶状体,桶状体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中间包出料孔。坩埚内的铜水快速倾倒进入中间包加热,中间包为上大下小的桶状体,提高了铜水流动的顺畅性。

优选的,所述中间包出料孔的直径为5mm~6mm。通过设置中间包出料孔的直径为5mm~6mm,中间包内的铜水进入雾化塔流体直径较小,便于铜水雾化,防止铜水大量冲入雾化塔后影响雾化塔制粉。

优选的,所述坩埚开口小于中间包进料口。通过坩埚倾倒铜水时,使得铜水顺利进入中间包内,不会洒在第二壳体外壁,造成浪费,影响铜粉生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电源产生的交变电流通过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坩埚和中间包因电磁感应产生交变电流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坩埚和中间包的作用,加热均匀稳定,无污染;

2、本实用新型通过翻转机构设置,通过油缸伸出驱动第一连杆转动,第一连杆转动带动第二连杆拉动坩埚底部,使得坩埚先以第一铰接轴为支点进行翻转直至将第二铰接轴抵压在第二开放式U型槽上,此时,坩埚以第二铰接轴为支点继续进行翻转,将坩埚内的铜水从开口倾倒进入中间包,铜水流通顺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油缸完全收缩结构示意图;

图2为坩埚翻转状态图;

图3为坩埚倾倒状态图;

图4坩埚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中间包结构示意图。

其中,1坩埚,2油缸,3第一连杆,4开口,5第二铰接轴,6第二开放式U型槽,7第一铰接轴,8中间包,9第一开放式U型槽,10雾化塔,11支架,12第二连杆,13电源,14第一感应线圈,15第一壳体,16第二感应线圈,17第二壳体,18中间包出料孔,19中间包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5所示,一种雾化制得铜粉的感应加热装置,包括用于铜水熔炼并且可翻转的坩埚1,坩埚1旁设置用于铜水过渡的中间包8,坩埚1的外壁设有第一壳体15,坩埚1与第一壳体15之间设置有通过电感应磁场加热坩埚1的第一感应线圈14,中间包8的外壁设有第二壳体17,中间包8与第二壳体17之间设置有通过电感应磁场加热中间包8的第二感应线圈16,第一感应线圈14和第二感应线圈16连接有电源13,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将电能转化为磁能,使坩埚1和中间包8感应到磁能而发热,加热稳定,无污染;坩埚1顶端靠近中间包8的一侧设置开口4,中间包8为上大下小的桶状体,桶状体顶端设有便于铜水进入的中间包进料口19,坩埚1开口4小于中间包进料口19,桶状体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与雾化塔10连通的中间包出料孔18,中间包出料孔18的直径为5mm~6mm,坩埚1内的铜水快速倾倒进入中间包8加热,中间包8为上大下小的桶状体,提高了铜水流动的顺畅性,中间包出料孔18的直径设置为5mm~6mm,中间包8内的铜水进入雾化塔10流体直径较小,便于铜水雾化,防止铜水大量冲入雾化塔10后影响雾化塔10制粉;坩埚1设置翻转机构,坩埚1通过翻转机构翻转将铜水从开口4处倾倒进入中间包8;翻转机构包括设置在坩埚1两侧的支架11,支架11铰接有第一连杆3,第一连杆3横向设置在坩埚1的上部,第一连杆3的一端与支架11铰接,该铰接点靠近中间包8,另一端铰接有竖向设置的第二连杆12,第二连杆12远离中间包8,第二连杆12的一端与第一连杆3铰接,另一端与坩埚1的底部铰接,第一连杆3的中部铰接有油缸2,油缸2的缸筒与支架11的下部铰接,油缸2的活塞杆与第一连杆3的中部铰接,坩埚1的中部靠近中间包8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铰接轴7,支架11设置有与第一铰接轴7配合的第一开放式U型槽9,第一铰接轴7的上侧靠近开口4的位置设置有与坩埚1固定连接的第二铰接轴5,支架11的上部设置有与第二铰接轴5配合的第二开放式U型槽6;通过翻转机构的设置,使得坩埚1以第一铰接轴7为支点进行翻转,直至将坩埚1顶端的第二铰接轴5抵压在第二开放式U型槽6上,此时,油缸2继续顶升,坩埚1以第二铰接轴5为支点继续进行翻转,直至油缸2完全伸出,坩埚1内的铜水从开口4处倾倒进入中间包8内,整体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快速倾倒铜水进入中间包8。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与原理:第一感应线圈14通入电源13产生交变磁场,坩埚1因电磁感应产生热能,此时,铜从开口4处进入坩埚1内,通过坩埚1高温加热熔炼成铜水,而后,第二感应线圈16通入电源13产生交变磁场,中间包8因电磁感应产生热能,此时,油缸2伸出,油缸2的活塞杆顶着第一连杆3,第一连杆3以与支架11的铰接点为支点进行向上转动,拉动第二连杆12运动,从而拉动坩埚1底部,坩埚1以抵压在第一开放式U型槽9上的第一铰接轴7为支点向上翻转,油缸2继续顶升,坩埚1继续翻转直至第二铰接轴5抵压在支架11的第二开放式U型槽6上,此时,油缸2继续运动,第一铰接轴7脱离第一开放式U型槽9内,坩埚1以第二铰接轴5为支点继续向上翻转,油缸2完全伸出,铜水在重力作用下从开口4处快速倾倒进入加热后的中间包8内,中间包8继续加热,使得铜水从中间包8底端的中间包出料孔18进入雾化塔10雾化制成铜粉粉末,当坩埚1中的铜水全部倾倒完后,油缸2收缩,带动第一连杆3向下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杆12拉动坩埚1以第二铰接轴5为支点向下翻转,直至坩埚1上的第一铰接轴7抵压在第一开放式U型槽9内,此时,油缸2继续收缩,坩埚1顶端的第二铰接轴5脱离第二开放式U型槽6,同时,坩埚1以第一铰接轴7位支点继续向下翻转,直至油缸2完全收缩,坩埚1在第一铰接轴7的支撑下水平悬挂在支架11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