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用加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4900发布日期:2019-01-04 22:58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铸造用加砂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铸造用加砂系统。



背景技术: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 1700~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被铸物质多为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例: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砂、金属甚至陶瓷。铸造毛坯因近乎成形,能够达到免机械加工或少量加工的目的,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制作时间。目前,铸造已成为现代装置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之一。

砂型铸造是指采用无粘结剂的干砂作为造型材料,在砂型中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钢、铁和大多数有色合金铸件都可用砂型铸造方法获得。由于砂型铸造所用的造型材料价廉易得,铸型制造简便,对铸件的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均能适应,长期以来,一直是铸造生产中的基本工艺。其中,砂库是模铸造工艺中不可缺少的配套加砂设备,现有砂库通常是直接在其下方设置阀门,工作时控制阀门打开,从而使型砂流入砂箱内。但采用上述现有砂库直接进行加砂处理时砂型用砂量的多少无法进行控制,从而影响砂型的质量。

经检索,关于对加砂量进行定量控制的砂库装置已有相关专利公开,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20080570.2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快速加砂定量装置,该申请案包括基座、主机架,主机架通过基座上的摇臂与基座活动连接,在基座和主机架间设气缸,在主机架上设导轨,导轨上设滚轮,在主机架上设前后移动气缸,前后移动气缸活塞杆端部连设一能够伸入砂库可在导轨上通过滚轮移动的挡板。该申请案由于设置了可在主机架上移动的能够伸入砂库的挡板,在造型机工作过程中,将砂型所用型砂快速一次加足后,多余的砂由砂库下方的挡板快速切断,以此完成造型机的定量加砂程序,但采用该申请案的装置对加砂量的控制精度相对较低。

又如,中国专利号为201720875177.5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铸造加砂装置,该申请案包括架体,架体的上端固定有储砂仓,储砂仓的下方设有至少两个加砂桶,各加砂桶均固定在架体上,各加砂桶的进料口均通过其对应的进料通道连通储砂仓的出料口,各进料通道上均设有进料阀,各加砂桶均为透明材质,各加砂桶的外侧臂上均设有刻度线,各加砂桶的底部均设有加砂口,各加砂口上均设有出料阀,各加砂口的底部均连接有加砂管。该申请案通过在加砂桶上设置刻度线,从而可精确控制预加砂量,防止出现干砂填多或填少而影响铸件品质,但只有当砂料到达加砂桶的刻度处时才能够实现加砂量的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铸造用砂库难以对加砂量进行精确控制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铸造用加砂系统。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加砂系统可以对加砂量进行精确调节和控制,从而有利于保证后续砂型的质量,且其振实装置的振实效果更好,工作稳定性更高。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铸造用加砂系统,包括砂库、滚砂机和振实装置,所述砂库包括砂库本体,砂库本体底部的排砂口设有排砂管,排砂管上固定设有阀门体,所述排砂管的下方设有盛砂桶,盛砂桶通过调节丝杆与阀门体相连;所述盛砂桶的下方设有滚砂机,所述的振实装置用于对滚砂机内的砂料进行振实处理。

更进一步的,所述盛砂桶的两侧对称设有固定耳,调节丝杆的一端与阀门体固定相连,其另一端通过螺母与固定耳紧固相连。

所述的振实装置包括支撑台、振动电机和底座,其中支撑台通过连接柱和弹簧支撑固定于底座的上方。所述的振动电机安装于支撑台的下方。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振实装置安装于支撑座上,支撑座上方的支撑平台、沿支撑平台的相邻三个侧面延伸的侧板以及沿支撑平台的另一个侧面间隔分布的第二隔板共同围绕形成底座的安放区域,且支撑平台的尺寸与底座的尺寸相匹配。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振实装置还包括安装架,该安装架的工作台面上加工有供支撑台穿过的安放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砂库本体的内腔通过第一隔板分隔为相互隔绝的第一砂仓和第二砂仓,第一砂仓和第二砂仓的底部分别设有一个排砂管。

更进一步的,所述盛砂桶的底部安装有挡砂板,该挡砂板用于控制盛砂桶底部出料口的打开与关闭。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挡砂板为扇形结构,其底面弧度与盛砂桶的底面相匹配,且挡砂板与盛砂桶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挡砂板上还设有操作手柄,通过旋转操作手柄带动挡砂板相对于盛砂桶进行转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排砂管的底部通过螺钉与连接管相连,且排砂管的底端伸入连接管中形成套筒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砂库本体的顶部设有盖板,盖板上设有进砂口。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铸造用加砂系统,包括砂库、滚砂机和振实装置,其中通过在砂库本体底部排砂管的下方设有盛砂桶,且盛砂桶通过调节丝杆与阀门体相连,从而可以对盛砂桶的高度进行调节,使排砂管伸入至盛砂桶的深度发生变化,进而通过阀门体的关闭对进入盛砂桶的砂量进行精确调节和控制,有利于保证后续砂型的质量。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铸造用加砂系统,盛砂桶的两侧对称设有固定耳,调节丝杆的一端与阀门体固定相连,其另一端通过螺母与固定耳紧固相连,当需要对盛砂桶内的砂量进行调节时,只需要将固定耳上下方的螺母拧松,将盛砂桶上下移动调节后再进行紧固即可,操作简单。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铸造用加砂系统,通过砂库向滚砂机中加入定量的砂料,经滚砂处理后再置于振实装置的支撑台上,通过振动电机振动对砂料进行振实处理。其中所述的振实装置安装于支撑座上,并对支撑座上方支撑平台的结构进行设计,从而有利于提高砂料振实处理的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铸造用加砂系统,所述的振实装置还包括安装架,该安装架的工作台面上加工有供支撑台穿过的安放孔,通过安装架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形成振实装置的安放框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振实装置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将支撑台旁边的安装架工作台面用于放置其他物品,实用性较强。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铸造用加砂系统,所述砂库本体的内腔通过第一隔板分隔为相互隔绝的第一砂仓和第二砂仓,第一砂仓和第二砂仓的底部分别设有一个排砂管,从而可以通过该砂库同时对两种不同的砂进行存放和加砂操作,有利于节省设备、空间。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铸造用加砂系统,所述盛砂桶的底部安装有挡砂板,直接控制该挡砂板的转动即可以实现盛砂桶底部出料口的打开与关闭,当向盛砂桶内部加砂时,通过挡砂板将盛砂桶底部出料口封住,加砂结束后使挡砂板发生转动即可以将盛砂桶内的砂排出。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铸造用加砂系统,盛砂桶的下方设有滚砂机,盛砂桶内砂量达到设定目标时,旋转操作手柄使挡砂板转动,即可将盛砂桶内的定量砂直接排出到滚砂机内进行搅拌,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铸造用加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铸造用加砂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铸造用加砂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砂库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振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振实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砂库本体;101、第一砂仓;102、第二砂仓;103、排砂管;104、加强筋;2、支架; 3、第一隔板;4、阀门体;5、盛砂桶;501、固定耳;6、挡砂板;601、操作手柄;7、滚砂机;8、调节丝杆;9、连接管;10、盖板;1001、进砂口;11、支撑台;12、振动电机;13、连接柱;14、弹簧;15、底座;16、支撑座;1601、侧板;1602、第二隔板;17、安装架; 1701、安放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铸造用加砂系统,包括砂库、滚砂机7和振实装置,所述的砂库包括砂库本体1,砂库本体1底部的排砂口设有排砂管103,排砂管103上固定设有阀门体4,所述排砂管103的下方设有盛砂桶5,盛砂桶5通过调节丝杆8与阀门体4相连。通过控制阀门体4的开关可以实现砂库本体1内砂料的排放控制,而由于盛砂桶5通过调节丝杆8与阀门体4相连,因此可以对盛砂桶5的高度进行调节,以便于对排砂管103伸入到盛砂桶5内的深度进行调节,进而能够根据需求对输送至盛砂桶5内的砂量进行调节和精确控制,有利于保证后续砂型的质量。所述盛砂桶5的下方设有滚砂机7,所述的振实装置用于对滚砂机7内的砂料进行振实处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铸造用加砂系统,其结构基本同实施例1,其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中盛砂桶5的两侧对称设有固定耳501,调节丝杆8的一端与阀门体4固定相连(比如焊接),其另一端通过螺母与固定耳501紧固相连。当需要对砂量进行调节时,拧松上述螺母,将盛砂桶5上下移动至适当的位置,然后再拧紧螺母对盛砂桶5进行定位即可,操作较为方便。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排砂管103的底部通过螺钉与连接管9相连,且排砂管103的底端伸入连接管9中形成套筒结构,调节盛砂桶5的位置时,使连接管9的底部伸入至盛砂桶5 内不同深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铸造用加砂系统,其结构基本同实施例2,其区别主要在于:结合图5,所述的振实装置包括支撑台11、振动电机12和底座15,其中支撑台11通过连接柱13和弹簧14支撑固定于底座15的上方。所述的振动电机12安装于支撑台11的下方。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铸造用加砂系统,其结构基本同实施例3,其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振实装置安装于支撑座16上,支撑座16上方的支撑平台、沿支撑平台的相邻三个侧面延伸的侧板1601以及沿支撑平台的另一个侧面间隔分布的第二隔板1602共同围绕形成底座15 的安放区域,且支撑平台的尺寸与底座15的尺寸相匹配。通过砂库向滚砂机7中加入定量的砂料,经滚砂处理后再置于振实装置的支撑台上,通过振动电机振动对砂料进行振实处理。其中所述的振实装置安装于支撑座上,并对支撑座上方支撑平台的结构进行设计,从而有利于提高砂料振实处理的稳定性。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振实装置还包括安装架17,该安装架17的工作台面上加工有供支撑台11穿过的安放孔1701。通过安装架17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形成振实装置的安放框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振实装置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将支撑台旁边的安装架工作台面用于放置其他物品,实用性较强。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安装架17的工作台面上沿对角方向对应加工有两个安放孔1701,从而有利于提高装置利用率和加工效率。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一种铸造用加砂系统,其结构基本同实施例4,其区别主要在于:所述砂库本体1的内腔通过第一隔板3分隔为相互隔绝的第一砂仓101和第二砂仓102,第一砂仓101 和第二砂仓102的底部分别设有一个排砂管103,从而可以通过该砂库同时对两种不同的砂进行存放和加砂操作,有利于节省设备、空间。本实施例中砂库本体1安装于支架2上方,其内腔设有竖直分布的加强筋104,从而有利于保证整个砂库本体1的结构强度。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一种铸造用加砂系统,其结构基本同实施例5,其区别主要在于:所述盛砂桶5的底部安装有挡砂板6,该挡砂板6用于控制盛砂桶5底部出料口的打开与关闭,且盛砂桶5的下方设有滚砂机7。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挡砂板6为扇形结构,其底面弧度与盛砂桶5的底面相匹配,且挡砂板6与盛砂桶5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挡砂板6上还设有操作手柄601,通过旋转操作手柄601带动挡砂板6相对于盛砂桶5进行转动。

当需要向盛砂桶5内加砂时,先调节好盛砂桶5的高度,并通过挡砂板6挡住盛砂桶5 的出料口,然后打开阀门体4,使砂库本体1内的砂料通过排砂管103和连接管9进入盛砂桶5,当盛砂桶5加砂结束时,关闭阀门体4以停止供砂,然后旋转操作手柄601,使其相对于盛砂桶5发生转动以使盛砂桶5内的砂料全部落至滚砂机7内进行搅拌。

本实施例中砂库本体1的顶部还设有盖板10,盖板10上设有进砂口1001,通过斗提机将砂料由进砂口1001送至砂库本体1内部。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