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刚石刀具钝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4443发布日期:2018-12-07 23:14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刚石刀具钝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刚石刀具的钝化设备,尤其涉及聚晶金刚石刀具或单晶金刚石刀具的钝化设备。



背景技术:

聚晶金刚石、单晶金刚石的硬度可达8000~10000HV,为硬质合金的8~12倍,用聚晶金刚石或单晶金刚石制成的刀具,可以用于金属表面处理,例如金属表面CD纹加工等。但是,此类金刚石刀具目前无法钝化,未经钝化的刀具存在以下缺陷:1、刀具寿命较短;2、刀具刃口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微小崩刃和毛刺会影响被加工产品外观,难以满足超精密加工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刚石刀具钝化设备及钝化方法,以解决金刚石刀具不钝化的上述缺陷。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金刚石刀具钝化设备,所述金刚石刀具钝化设备包括:

设置有刀具支撑座(20)的运动平台(10);

设置于所述运动平台上方的砂轮安装轴(60),所述砂轮安装轴上安装有石墨砂轮(50),所述运动平台运动后,安装于所述刀具支撑座的刀具的刀刃能够刺入所述石墨砂轮中;以及

用于控制所述运动平台和所述砂轮安装轴的运动控制装置。

在上述的金刚石刀具钝化设备中,优选地,所述刀具支撑座(20)包括基座(21)和夹具(22),所述基座通过轴安装于所述运动平台,所述夹具固定于所述基座上。

在上述的金刚石刀具钝化设备中,优选地,还包括喷淋头,所述喷淋头被支撑于所述石墨砂轮(50)处并与冷却液喷淋泵相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刚石刀具钝化设备,填补了金刚石刀具钝化的空白。有效延长了金刚石刀具的寿命,而且使得金刚石刀具可以满足超精密加工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例金刚石刀具钝化设备的前视图;

图2为其刀具支撑座和石墨砂轮的位置及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实施例中刀具支撑座和石墨砂轮的位置及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第一实施例金刚石刀具钝化设备包括:

设置有刀具支撑座20的运动平台10;

沿水平方向安装于机架立板40的砂轮安装轴60,该砂轮安装轴60位于所述运动平台10上方,砂轮安装轴60上安装有石墨砂轮50,所述运动平台10运动后,安装于所述刀具支撑座20的刀具30的刀刃能够刺入所述石墨砂轮50中;以及

用于控制所述运动平台10和所述砂轮安装轴60的运动控制装置(未图示)。

进一步所述刀具支撑座20包括基座21和夹具22,所述基座21通过轴安装于所述运动平台10,所述夹具22固定于所述基座21上。采用该刀具支撑座20,可以通过转动基座21方便地调整刀具刺入石墨砂轮50的角度。

上述金刚石刀具钝化设备进一步还包括喷淋头80,所述喷淋头80被支撑于所述石墨砂轮处并与冷却液喷淋泵相接。设置喷淋头后,可以在钝化过程中向工作部位(石墨砂轮和刀刃的接触部)喷淋冷却液。

参照图3,第二实施例金刚石刀具钝化设备包括:

设置有刀具支撑座20的运动平台10;

沿竖直方向安装于机架横梁70的砂轮安装轴60,该砂轮安装轴60位于所述运动平台10上方,砂轮安装轴60上安装有石墨砂轮50,所述运动平台10运动后,安装于所述刀具支撑座20的刀具30的刀刃能够刺入所述石墨砂轮50中;以及

用于控制所述运动平台10和所述砂轮安装轴60的运动控制装置(未图示)。

进一步所述刀具支撑座20包括基座21和夹具22,所述基座21通过轴安装于所述运动平台10,所述夹具22固定于所述基座21上。采用该刀具支撑座20,可以通过转动基座21方便地调整刀具刺入石墨砂轮50的角度。

利用上述金刚石刀具钝化设备钝化金刚石刀具的方法包括:

将刀具30安装于所述刀具支撑座20,使刀刃对准所述石墨砂轮50;

控制所述运动平台10运动,使刀刃按一定速度刺入所述石墨砂轮50,同时控制所述石墨砂轮50转动;其中,石墨砂轮50的转速优选200至400转/分钟,最佳300转/分钟,刀刃的刺入速度优选5至15微米/转(即,石墨砂轮每转一周,刀刃刺入5至15微米),最佳刺入速度10微米/转;以及

刀刃刺入所述石墨砂轮50的深度达到设定值后,控制运动平台反向运动使刀刃退出。其中,刀刃刺入石墨砂轮50的最大深度(即所述设定值)优选200至500微米,更优选300至400微米。

所述金刚石刀具为聚晶金刚石刀具或单晶金刚石刀具。

在更佳的钝化方案中,在刀刃刺入达到设定值后,刀具停顿20至40秒,然后才将刀刃退出。刀具停顿中,砂轮继续转动。

在更佳的钝化方案中,在所述石墨砂轮50转动时,向刀刃与石墨砂轮50的接触部喷淋冷却液。

上述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些详细的说明仅仅限于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构思下对上述方案进行的各种润饰、等效变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