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厚度砂轮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9411发布日期:2019-05-15 22:16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厚度砂轮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砂轮,特别涉及一种高厚度砂轮组。



背景技术:

砂轮的厚度越高,制作的难度和成本也越大。一是需要大吨位的液压机,设备投资大;二是工艺难点多,由于砂轮在成型压制过程中压力传递逐渐缺失,很难保证砂轮的上、中、下部位的密度和硬度保持一致,导致砂轮在磨削过程中各部位的消耗不一致。

公开号为“CN207432032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高厚度砂轮,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厚度砂轮由多片薄砂轮粘接成一体,相邻薄砂轮粘接处的粘结面为相互配合的凸台和凹槽,即一片薄砂轮在粘结面处有一个沿厚度方向向外的凸台,另一片砂轮在粘结面处有一个沿厚度方向向内的与所述凸台相配合的凹槽。该方案制作流程简单,能够保证高厚度砂轮力学性能均匀,但也存在着两点不足。

(1)、高厚度砂轮由多片薄砂轮粘接而成,组合容易但不可分离,在有不同厚度要求的情况下就要准备不同薄砂轮片数的多种粘接组合,很不方便。

(2)、正因为太厚,磨削时接触面很大,难以排屑,积屑继续与工件表面摩擦,影响磨削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容易匹配多种厚度、便于排屑的高厚度砂轮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厚度砂轮组,由多片相互平行的薄砂轮组成,所述薄砂轮的中央设置有中心环,所述中心环的中央设置有转轴孔,所述中心环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柱,另一侧设置有定位槽,相邻所述薄砂轮之间依靠所述定位柱置入所述定位槽固定,所述薄砂轮的外缘设置有缺口,相邻所述薄砂轮的缺口相错开。

所述定位柱由垂直于所述薄砂轮平面的立柱和设置在所述立柱顶部的卡接头构成,所述定位槽的宽度与所述卡接头的大小相适应,所述定位槽的末端在所述中心环的表面收窄形成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宽度与所述立柱的直径大小相适应。

所述中心环具有N个定位柱、N个定位槽,所述薄砂轮具有N个缺口,所述转轴孔为N边形,所述定位槽为一段弧形槽,且该弧形以所述转轴孔的中心为圆心,所述定位槽弧长对应的圆心角为(180/N)°,所述缺口对应的圆心角小于(180/N)°,其中N≥3,N为整数;在所述中心环上,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正对所述定位槽起始端的背侧;所述定位柱、定位槽、缺口均以所述转轴孔的中心为圆心圆周阵列设置。定位槽弧长对应的圆心是指所述定位槽的起始端和末端分别与所述转轴孔的圆心连线段,两线段的夹角即为定位槽弧长对应的圆心角。缺口对应的圆心角是指所述缺口与所述薄砂轮外缘的两个交点分别与所述转轴孔的圆心连线段,两线段的夹角即为缺口对应的圆心角。

所述中心环具有三个定位柱、三个定位槽,所述薄砂轮具有三个缺口,所述转轴孔为六边形,所述定位槽弧长对应的圆心角为60°,所述缺口对应的圆心角为45°。

所述缺口为弧形,其形状由一圆心在所述薄砂轮外的圆与所述薄砂轮相交而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定位柱和定位槽将多片薄砂轮组合成高厚度砂轮组,组合方便,且不是一次性的结合,可根据需要用到的厚度随时分离或组合,能组合出单片薄砂轮任意正整数倍的厚度,另外,相邻薄砂轮的缺口相错开,方便高厚度砂轮组排屑,有利于保证磨削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薄砂轮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薄砂轮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5是中心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薄砂轮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高厚度砂轮组,由多片相互平行的薄砂轮1组成,薄砂轮1的中央设置有中心环2,中心环2的中央设置有转轴孔21,中心环2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柱,另一侧设置有定位槽22,相邻薄砂轮1之间依靠定位柱置入定位槽22固定,薄砂轮1的外缘设置有缺口11,相邻薄砂轮1的缺口11相错开。

定位柱和定位槽22将多片薄砂轮1组合成高厚度砂轮组,组装方便,且不是一次性的结合,使用时可根据需要用到的厚度随时分离或组合,能组合出单片薄砂轮1任意正整数倍的厚度。另外,砂轮的排屑十分重要,因为积屑会继续与工件表面摩擦,影响磨削的质量,及时排屑可带走磨削过程中摩擦生热的一部分热量,避免温度过高烧伤工件。相邻薄砂轮1的缺口11相错开,方便高厚度砂轮组排屑,有利于保证磨削质量,同时有利于降温。

参照图2、图3和图4,定位柱由垂直于薄砂轮1平面的立柱23和设置在立柱23顶部的卡接头24构成,定位槽22的宽度与卡接头24的大小相适应,定位槽22的末端在中心环2的表面收窄形成限位部25,限位部25的宽度与立柱23的直径大小相适应。将一个薄砂轮1的卡接头24置入另一个薄砂轮1的定位槽22中,然后使立柱23在限位部25之间移动,移动到定位槽22的末端,限位部25卡住卡接头23使定位柱不能脱出定位槽,从而使两个薄砂轮固定在一起,同理,这对砂轮组的两侧都可以继续装上薄砂轮。

中心环2具有N个定位柱、N个定位槽22,薄砂轮1具有N个缺口11,转轴孔21为2N边形,定位槽22为一段弧形槽,且该弧形以转轴孔21的中心为圆心,定位槽22弧长对应的圆心角为(180/N)°,缺口11对应的圆心角小于(180/N)°,其中N≥3,N为整数;在中心环2上,定位柱设置在正对定位槽22起始端的背侧;定位柱、定位槽22、缺口11均以转轴孔21的中心为圆心圆周阵列设置。

参照图6,定位槽弧长对应的圆心是指所述定位槽22的起始端和末端分别与所述转轴孔21的圆心连线段,两线段的夹角即为定位槽弧长对应的圆心角,如角β所示。缺口对应的圆心角是指所述缺口与所述薄砂轮外缘的两个交点分别与所述转轴孔的圆心连线段,两线段的夹角即为缺口对应的圆心角,如角α所示。

优选的,N=3,即中心环2具有三个定位柱、三个定位槽22,薄砂轮1具有三个缺口11,转轴孔21为六边形,定位槽22弧长对应的圆心角为60°,缺口11对应的圆心角为45°。当然N可以为三以上的任意整数,而N=3时,安装方便,而且六边形的转轴孔21较为常见,现有技术中打磨机的转轴也有六边形。

定位柱设置在正对定位槽22起始端的背侧,定位柱插入相邻薄砂轮1的定位槽22中沿定位槽22旋转60°后,相邻薄砂轮1的缺口11正好错开60°,而缺口11对应的圆心角小于60°就保证了相邻薄砂轮1的缺口11不连续,保证总有砂轮接触到工件,避免磨削过程中发生起伏。且定位柱插入相邻薄砂轮1的定位槽22中沿定位槽22旋转60°后,相邻薄砂轮的转轴孔21又正好形状重叠,如此穿入打磨机的转轴后,六角形转轴与六边形转轴孔21配合、相邻薄砂轮的定位柱和定位槽22配合,完全将多片薄砂轮1锁紧,薄砂轮1之间不能相对旋转,也不能相对平移。

缺口11为弧形,其形状由一圆心在薄砂轮1外的圆与薄砂轮1相交而得。为了避免打磨过程中的起伏,本实用新型的砂轮组应两片薄砂轮起组合使用。

中心环2与薄砂轮1的结合方式有多种,本实施例中介绍其中一种。中心环2采用钨钢之类高熔点材料制成,且如图5所示其外周设置有碟形环26。制作薄砂轮时,将树脂砂轮的磨料覆盖碟形环26,然后用模具压制成型,最后烧结得到薄砂轮片。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