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跑偏新型抛丸机履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0557发布日期:2019-08-09 20:43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跑偏新型抛丸机履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丸机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抛丸机履带,更为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具有防跑偏功能和零件翻滚功能的新型抛丸机履带。



背景技术:

抛丸机是利用抛丸器抛出的高速弹丸清理或强化铸件表面的铸造设备,抛丸机能同时对铸件进行落砂﹑除芯和清理。抛丸机按照工作方式可以分好多种,如履带式,吊钩式,台车式,通过式等等。

履带式抛丸机适用于清理不怕碰撞的中小型铸件,因为其结构主要是一条可以正反运转的履带,配合三条轴加左右各一旋转的圆盘,形成一个可以容纳铸件的凹形圆弧空间。在这个凹形圆弧空间里面投入金属零件,抛丸器从空间的上方喷下钢丸来,金属零件在这个空间内翻滚,接受钢丸的击打,即可实现零件的清理与强化,完成抛丸清理工作。

然而如果被抛射的零件是平板型的,则会发生零件在履带表面单面滑动不会滚动,进而会产生阴阳面,即一面打光,另一面哑光,次品率高。另外,现有抛丸机履带如果调整不当或者使用时间稍长,履带磨损不均,则会跑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跑偏新型抛丸机履带。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防跑偏新型抛丸机履带,包括履带主体,在履带主体的上下两端和中间位置处分别布置一根支撑轴,所有支撑轴均相互平行布置,在履带主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布置一个用于挤压履带主体的旋转圆盘,支撑轴与旋转圆盘相垂直,所有支撑轴、旋转圆盘和履带主体支撑形成圆弧抛丸清理空间;

在履带主体的内侧面且位于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导向棱,导向棱沿履带主体的长度方向布设,在支撑轴的中间位置处周向设置有与导向棱相配合的导向凹槽;

在履带主体的外侧面布设有方便待抛丸零件翻转的条形凸棱。

优选的,在支撑轴的左右两端设置有轴端挡盘。

优选的,所述条形凸棱设置若干个,相邻两个条形凸棱在履带主体上呈八字形布置。

优选的,在相邻两个条形凸棱之间设置有水平加强棱,水平加强棱沿履带主体的宽度方向布设。

优选的,所述条形凸棱的横截面呈弧形。

优选的,所述履带主体的外侧面间隔布置有半球形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履带主体的内侧面设置有导向棱,在支撑轴上设置有导向凹槽,导向棱内置于导向凹槽中,产生导向作用,强制纠偏。本实用新型再通过在支撑轴的两端即旋转圆盘的外侧设置有轴端挡盘,利用轴端挡盘挡住履带不左右跑动,进一步防止履带跑偏。

另外,本实用新型在履带主体的外侧面规则布置八字形条形凸棱以及半球形凸起,可强制被抛射的零件翻滚,对于平板型的零件也具有较好的翻转滚动效果,零件两面抛光效果一致,提高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履带主体与支撑轴的截面原理示意图,主要示出导向棱与导向凹槽的配合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履带主体与支撑轴的截面原理示意图,主要示出两端的轴端挡盘结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履带主体的部分段体正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一种防跑偏新型抛丸机履带,包括履带主体1,在履带主体1的上下两端和中间位置处分别布置一根支撑轴2,所有支撑轴均相互平行布置,在履带主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布置一个用于挤压履带主体1的旋转圆盘3(图1中仅示出1个),支撑轴2与旋转圆盘3相垂直,所有支撑轴2、旋转圆盘3和履带主体1支撑形成圆弧抛丸清理空间4。在履带主体1的内侧面且位于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导向棱11,导向棱沿履带主体的长度方向布设,在支撑轴2的中间位置处周向设置有与导向棱相配合的导向凹槽21。在履带主体1的外侧面布设有方便待抛丸零件翻转的条形凸棱12。在支撑轴2的左右两端设置有轴端挡盘22。

本实用新型在履带主体的内侧面设置有导向棱11,在支撑轴上设置有导向凹槽21,导向棱11内置于导向凹槽21中,产生导向作用,强制纠偏。本实用新型再通过在支撑轴的两端即旋转圆盘的外侧设置有轴端挡盘22,利用轴端挡盘挡住履带不左右跑动,进一步防止履带跑偏。

另外,本实用新型在履带主体的外侧面规则布置条形凸棱12,可强制被抛射的零件翻滚,对于平板型的零件也具有较好的翻转滚动效果,零件两面抛光效果一致,提高加工质量。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条形凸棱12设置若干个,条形凸棱的横截面呈弧形,相邻两个条形凸棱在履带主体上呈八字形布置。在相邻两个条形凸棱之间设置有水平加强棱13,水平加强棱沿履带主体的宽度方向布设。通过上述结构布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增强了零件抛光时的翻转滚动效果,使加工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更进一步的,所述履带主体的外侧面间隔密集布置有半球形凸起14。通过半球形凸起14的设置可进一步防止平面型零件在抛光时紧贴履带主体表面,半球形凸起14与条形凸棱12等配合,综合提升平面型零件的翻转滚动效果,保证平面型零件加工质量。

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部分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作出的任何等同替代方式,或明显变形方式,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