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喷丸处理的转台系统及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9069发布日期:2019-10-19 02:35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喷丸处理的转台系统及台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喷丸处理的转台系统及台车。



背景技术:

喷丸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零件的表面强化。由于零件个体差异巨大,有的个体巨大,有的个体细小,有的可以悬挂,有的只能摆放,因此衍生出多种用于放置待处理零件的工装。

转台系统是多种工装形式中的一种,一般用于处理不便悬挂,而数量又较少的零件。现有的转台系统一般包括一个大转台,用于摆放个体较大的零件,大转台上一般还设置若干小转台(即行星转台),用于摆放个体较小的零件。大转台和行星转台一般都采用驱动电机通过齿轮驱动转台旋转,但是由于齿轮处于喷丸室中,容易受到飞溅的丸料的击打,有的丸料还会附着于齿轮、电机等动力设备上,引起额外的磨损,减少了动力设备的工作寿命。

另外,由于每个小转台转动前需经过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靠近--啮合的过程,两个齿轮因碰撞而产生的磨损也比较严重,影响转台系统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是多个小转台轮流与主动齿轮啮合,转台系统中还需要设置感应装置,用于对小转台进行初步定位,因此结构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首先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喷丸处理的转台系统,包括:

设置于喷丸室外的主电机以及行星电机;

设置于所述喷丸室内的主转台,通过主传动带与所述主电机连接,所述主电机驱动所述主转台转动;

设置于所述主转台上的若干行星转台,随所述主转台公转,所述行星电机驱动所述行星转台自转。

上述的适用于喷丸处理的转台系统,其中,所述主转台的圆心处设有一中心皮带轮,所述中心皮带轮通过行星传动皮带与所述行星电机连接,所述行星电机驱动所述中心皮带轮转动;所述中心皮带轮还与一同步带连接,所述同步带依次与若干所述行星转台连接,带动所述行星转台同步转动。

上述的适用于喷丸处理的转台系统,其中,每两个所述行星转台之间还设有张紧轮,所述张紧轮控制所述同步带的张力。

上述的适用于喷丸处理的转台系统,其中,还设有张紧调节装置,通过调整所述同步带的运动轨迹改变所述同步带的张力。

上述的适用于喷丸处理的转台系统,其中,所述张紧装置包括一对可相对移动的张紧调节轮,通过调整所述张紧调节轮的相对位置改变所述同步带的运动轨迹。

上述的适用于喷丸处理的转台系统,其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主转台护罩,所述主转台护罩覆盖于所述主转台的台面上方、行星转台的台面下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台车,包括:

可移动底座;

固定于所述可移动底座上的密封门,将所述可移动底座区分为两部分;

如上述的适用于喷丸处理的转台系统,其中主转台和行星转台与所述主电机和行星电机分别设置于所述密封门的两侧。

上述的台车,其中,所述密封门的转台侧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中设置密封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转台系统摈弃了传统的齿轮传动的转台系统,将驱动电机设置于喷丸室外,从根本上杜绝了丸料对驱动电机及部分传动装置的碰撞磨损,从而延长了转台系统的使用寿命。

同时,为了进一步保护位于喷丸室内的另一部分传动装置,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主转台护罩,最大程度的保护、减少飞溅的丸料对转台系统的磨损,一定程度延长转台系统的使用寿命。

并且,为了提高喷丸处理的表面均匀度,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可较高精度调整行星转台旋转角度的传动皮带,使行星转台可微调旋转角度,使行星转台可微调与水平面的夹角以及旋转角度,为提高喷丸均匀度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转台与行星转台的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同步带的传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部分转台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可移动的台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更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实现,不应只是局限在所述的实施例。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当知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允许相互组合或替换。结合以下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驱动电机和传动装置只要设置于喷丸室(同理,抛丸处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全文为行文简洁,仅以喷丸室为例,抛丸处理同样适用本实用新型)中就会产生被飞溅的丸料磨损的问题,考虑到磨损问题对动力及传动系统影响较大,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适用于喷丸处理的转台系统,该转台系统一改传统中将驱动电机和传动齿轮都设置于喷丸室内的做法,将驱动电机设置于喷丸室外,通过传动装置将动力传入喷丸室内,从而避免了丸料对驱动电机的损伤。

所述适用于喷丸处理的转台系统至少包括:设置于喷丸室外的主电机以及行星电机、设置于所述喷丸室内的主转台、设置于所述喷丸室内的主转台和设置于所述主转台上的若干行星转台。

所述主电机通过主传动带(皮带、链条等)与所述主转台连接,并驱动所述主转台旋转,从而可以控制特定的行星转台到喷丸工位,接受喷丸处理。

所述行星电机驱动通过行星传动带(皮带、链条等)将动力传递到喷丸室内驱动所述行星转台转动。

将主电机和行星电机都设置于喷丸室外,从根本上解决了丸料喷溅引起的对电机的磨损,同时,部分传动装置也避免了磨损。

所述主转台和所述行星转台的一优选设置方法如图1所示。图1中,主转台11上均匀分布4个行星转台12。当主转台11被主电机(未图示)驱动而旋转时,行星转台12跟随主转台11旋转,即公转。同时,行星转台12还可以自转。行星转台12自转的动力来自行星电机(未图示)。由于一般是一个行星电机驱动多个行星转台,因此存在切换行星转台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齿轮的频繁啮合加速了齿轮的磨损。因此,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在主转台11的圆心处设置一中心皮带轮13。中心皮带轮13由行星电机(未图示)通过传动带直接驱动。

行星转台的动力传递路径如图2和图3所示。图3中,行星转台主动轮18由行星电机(未图示)通过行星传动带(未图示)驱动,行星转轴10的一端与行星转台主动轮18固定连接,跟随行星转台主动轮18旋转;中心皮带轮13设置于主转台的圆心位置,并且固定于行星转轴10的另一端,跟随行星转轴10旋转。环绕中心皮带轮13、张紧轮14和行星转台12设有同步带15(图3中未示出),通过同步带15传递动力,使所有行星转台12同步转动(自转)。由于采用了同步带传递动力,使所有行星转台都一直自转,避免了每次接近—啮合的过程,杜绝了齿轮之类的机械零件的碰撞,降低了零部件的损耗,提高了转台系统整体的寿命。

图2具体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同步带15的一种环绕方式,图中的箭头指出了动力传递的一种可能路径。图中,行星转台12的台面部分在主转台11的台面上方,其余部分,如行星转台12的转动轴、张紧轮14、同步带15和中心皮带轮13都在主转台11的台面下方。张紧轮14和行星转台12间隔设置,通过张紧轮14调整同步带15的转折角度和运行轨迹,从而调整同步带5上的张力,以满足一个中心皮带轮13带动4个行星转台的需求。为了进一步便利的调节同步带15的张力,还设置了张紧调节装置。如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中心皮带轮13在行星转轴10(如图3所示)的驱动下转动,带动同步带15沿箭头方向运动,绕过所述张紧调节装置后,依次通过一张紧轮14、一行星转台12、一张紧轮14、一行星转台12……最后回到中心皮带轮13,形成一闭合的传动轨迹。由于所有行星转台12同步的自转,当主转台11旋转以调整一指定的行星转台12到喷丸工位后,不再存在齿轮(或其他转轮)啮合的过程,因此进一步提高了转台系统的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张紧调节装置包括一组张紧调节轮16,如图2所示,图中以2个张紧调节轮16为例进行说明。张紧调节轮16可设置于同步带15的任意位置,本实施例将其设置于中心皮带轮13的附近,以最大程度保证同步带15与中心皮带轮13接触的有效长度,进而可以最大程度传递动力。2个张紧调节轮16均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通过2个张紧调节轮16的移动改变同步带15的运行轨迹,以调整同步带15上的张力。

如图3所示,主转台11上方还设有一主转台防护罩17。主转台防护罩17将中心皮带轮13、张紧轮14、行星转台12的转动轴、主转台11都保护在主转台防护罩17内,以减少飞溅的丸料对各零部件的撞击磨损。进一步地,主转台防护罩17还可继续向下延伸,将行星转轴10、行星转台主动轮18和主转台主动轮19都保护起来。

由于目前喷丸处理都采用机器人控制,可调整的精度越来越高,因此使机器人和行星转台联动,同时调整喷枪和工件的角度,可提高调整工件角度的精度,使喷丸处理的表面均匀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若行星转台的传动系统中采用表面设有微小齿状凸起的传动皮带及相应传动轮,则可以较高精度调整工件的旋转角度,从而使表面凹凸不同的工件得到更加均匀的喷丸处理。对照图3可知,行星转台的传动系统至少包括行星转轴10、行星转台12、中心皮带轮13和行星转台主动轮18。张紧轮14主要起到的作用是改变同步带15的夹角。

结合上述的转台系统,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台车,如图4所示。所述台车包括上述的转台系统1、可移动底座2和密封门3。密封门3固定于可移动底座2上,将可移动底座2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设置转台系统1,另一部分设置主电机、行星电机及一些配套的部件、结构件。

进一步地,密封门3靠近转台系统1的一侧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中可以设置密封条。相适应的,喷丸室的一侧设置可供所述台车进出的开口,并以密封门3为喷丸室的门,需进行喷丸处理时,将所述台车与喷丸室结合、密封,即可形成密闭的喷丸室。将所述台车移出,一则有利于清洁喷丸室内部,二则便于将工件安放于行星转台上(因为多个行星转台处在喷丸室内不同的位置,甚至可能是远端角落,无论是人还是机械都不便于在狭小空间内操作)。

上述的转台系统摈弃了传统的齿轮传动的转台系统,将驱动电机设置于喷丸室外,从根本上杜绝了丸料对驱动电机及部分传动装置的碰撞磨损,从而延长了转台系统的使用寿命。

同时,为了进一步保护位于喷丸室内的另一部分传动装置,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主转台护罩,最大程度的保护、减少飞溅的丸料对转台系统的磨损,一定程度延长转台系统的使用寿命。

并且,为了提高喷丸处理的表面均匀度,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可较高精度调整行星转台旋转角度的传动皮带,使行星转台可微调旋转角度,为提高喷丸均匀度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