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外侧面磨削输送、加工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19825发布日期:2019-12-24 22:27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轴承外侧面磨削输送、加工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加工设备,尤其是一种轴承外侧面磨削输送、加工一体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用于加工轴承外周面的加工设备首先是通过抖动式的进料机,利用特制的振动电机驱动给料槽沿倾斜方向作周期直线往复振动来实现的,当给料槽振动的加速度垂直分量大于重力加速度时,槽中的物料将被抛起,并按照抛物线的轨迹向前跳跃运动,但是该种送料机在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过大,且不是单台使用设置,而是多台存在的,故整体噪音大,影响工人健康,其次是用于输送轴承的送料轨道,且均是倾斜设置,但是常见的送料轨道在送料过程中常出现轴承堵于送料轨道内,从而导致轴承无法继续输送,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加工设备就处于空运行状态,最后是加工部分,轴承落下后通过安装在轴承安装区域处的夹持机构对工件进行装夹,然后再进刀进行外周面加工,使用该种结构在加工中会产生短暂的落位、调整、夹持时间,加工进度降低,批量化减少,降低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轴承外侧面磨削输送、加工一体机,自动输送、自动加工,实现批量化生产,且无停顿,输送稳定性好,加工流畅度高,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轴承外侧面磨削输送、加工一体机,包括输送装置以及磨削装置,输送装置包括立式输送单元、安装于立式输送单元出料端处的送料轨道、与送料轨道的出料端连接实现进料的推料单元,磨削装置包括加工单元以及置于加工单元内且与推料单元配合使用的通道。这样,该设备集输送、加工功能为一体,且输送通过上料、送料、推料构成,分工明确,实现流畅输送,且不会造成输送堵塞,加工单元用于加工接收输送而来的轴承,方便快捷。

立式输送单元包括用于放置的轴承的容器,容器内设有竖向且倾斜的输送架,输送架下端置于容器内,输送架上端置于容器外,输送架包括左右分布的包壳、存在于两包壳内且上下分布的输送轴、与两输送轴配合使用的输送履带,输送履带上设有对输送履带分段的分段槽,相邻的分段槽之间设有固定于输送履带外周面上的固定块,固定块呈斜向设置,固定块的左端头高于固定块的右端头,置于上端的输送轴上连接有第一电机;置于右侧的包壳上开有第一出料口,其中送料轨道置于第一出料口处且安装于包壳外侧;输送架外安装有防脱保护罩。这样,容器用于存料,输送架将存在于容器内的工件送至工件接料轨道处,然后以落料的形式进入至工件接料轨道内,考虑到本身输送履带常用于横向输送,故为了实现竖向输送将输送架设置成竖向且倾斜,然后配合固定块实现输送工件,固定块倾斜设置方位便于工件进入至工件接料轨道内,倾斜的设置使得工件倚靠于输送履带外周面上,如此的结构不仅输送效果好,且没有噪音。

送料轨道包括轨道本体,轨道本体包括过渡轨道、安装于过渡轨道进料端处的进料引导部、安装于过渡轨道出料端处的出料引导部,过渡轨道与进料引导部的连接处设有开于过渡轨道上的进料口,进料引导部为u型管道,进料引导部下端面贴于过渡轨道的上端面上,过渡轨道与出料引导部的连接处设有开于过渡轨道上的第二出料口,出料引导部为弧形管道,出料引导部与过渡轨道之间呈垂直设置;过渡轨道下端设有安装于过渡轨道上的气缸安装板,气缸安装板上安装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上安装有存在于过渡轨道内的顶片;进料引导部外侧开有缺口。这样,进料引导部用于引导轴承进入过渡轨道,考虑到轴承进入对其摆放状态有要求,故将进料引导部设置成u型结构,一方面便于接收,一方面防止倾倒,出料引导部用于引导轴承脱离过渡轨道,考虑到轴承从过渡轨道脱离对其摆放状态有要求,故将出料引导部设置成弧形结构,使得出料后的轴承可顺着出料引导部在保持原摆放状态的情况下出料,添加顶片是为了避免存在于过渡轨道内的轴承之间出现无法正常流畅输送的问题,通过气缸驱动顶片,按照2s/次的频率去撞击轴承,且气缸的活塞杆活动行程有限,被撞击的轴承跳动幅度不大,如此一来即可避免输送堵塞,缺口的设置是考虑到轨道本体安装于进料架上为倾斜设置,通过缺口的外壁使得轨道本体完全贴于进料架的外壁上,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将两者连接,便于接收从进料架出来的轴承。

推料单元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一对左右间隔分布的支撑块,支撑块上安装有通过两支撑块支撑的支撑板,支撑板上安装有一对左右间隔分布的支撑柱组,支撑柱组包括一对前后分布的支撑柱,支撑板上端设有通过两支撑柱组连接的顶板,其中支撑板与顶板之间设有一对左右间隔分布的输送部,输送部包括转动连接于支撑板与顶板之间的一对前后分布的皮带轮,两皮带轮通过一组皮带连接,皮带内侧设有一排置于两皮带轮之间且转动连接于支撑板与顶板之间的转轴,转轴与皮带配合使用。这样,该结构用于在加工前推送轴承至加工设备内,皮带轮与皮带均为转动连接,通过皮带的摩擦力带动轴承推送,一方面具有带动效果,另一方面可提高推送效率,且推送平稳,十分适用于大批量化生产,但是单根皮带会导致轴承侧翻,故根据轴承的直径大小决定,转轴用于增加皮带的使用强度,防止受力变形,破坏推送,转动的设置可减小与皮带接触时带给皮带的阻力,使用效果好,方便快捷。

加工单元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安装有左右间隔分布的驱动箱,通道存在于两驱动箱之间,驱动箱内侧设有轮座,轮座上转动连接有通过驱动箱驱动的磨轮,其中置于左侧的磨轮和置于右侧的磨轮之间连接有同步盘,磨轮前端设有存在于通道内且安装于工作台上的一对挡块,挡块之间的间距与两磨轮之间的间距一致;通道的进料端设有安装于工作台上的接引轨道,通道的出料端设有安装于工作台上的出料轨道。这样,接引轨道用于接收轴承至加工单元内,加工通过两个磨轮组合使用对轴承实现双面磨削加工,两磨轮之间的间距等于轴承的厚度,且实现两磨轮同步转动的同步盘顶于轴承上,单同步盘随磨轮的转动而转动,通过摩擦将完成磨削的轴承推走,即不会停顿,如此一来可实现批量化生产,出料轨道实现有序落料,使得完成加工后的轴承落至制定收集点处。

进一步完善,两输送轴之间通过链条机构连接。这样,链条机构具有无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平均传动比准确,工作可靠,效率高;传递功率大,过载能力强,相同工况下的传动尺寸小;所需张紧力小,作用于轴上的压力小;能在高温、潮湿、多尘、有污染等恶劣环境中工作。

进一步完善,输送架的上端设有辅助落料的落料刷,落料刷呈斜向设置,该落料刷设有安装于包壳外侧上的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上安装有轴承座,两轴承座内转动连接有轴杆,置于两包壳之间的轴杆部分处安装有刷辊,刷辊上设有刷毛,安装于左侧包壳的第二安装板外侧安装有第二电机安装板,第二电机安装板外侧安装有与轴杆配合使用的第四电机。这样,落料刷用于辅助落料,通过刷辊上的刷毛与工件接触,使得尚存在于固定块上的工件下落,且该落料刷置于工件接料轨道上端,如此一来刷下来的工件均直接落于工件接料轨道,实现直接出料,方便快捷。

进一步完善,过渡轨道与进料引导部之间设有一对间隔分布的加强筋。这样,考虑到过渡轨道与进料引导部之间接触面积不大,为了提高轨道本体整体的稳定性,故在过渡轨道与进料引导部之间添加加强筋,使得进料引导部稳定安装于过渡轨道上。

进一步完善,连接于皮带轮上的皮带有三根。这样,皮带的使用数量根据轴承的直径决定,如此一来即可避免轴承侧翻,使得推料流畅。

进一步完善,转轴有五根。这样,转轴的使用数量与轴承通过该段的输送距离有关,使得该段的皮带的使用强度更优,降低皮带的变形,从而避免轴承卡于推料装置里面,使得推料效果好。

进一步完善,支撑块上开有摆放槽。这样,摆放槽的设置首先可供支撑板摆放于上,其次是摆放槽的开设使得支撑块上端呈高低状,高的部分可挡于支撑板侧面,使得支撑板下端、侧面均得到约束,整体使用稳定性好。

进一步完善,工作台上开有存在于磨轮下端的空槽。这样,空槽给予磨轮运行空间,因为轴承是与工作台面接触,故不添加空槽即无法实现全面磨削,如此一来即可实现全面磨削,且磨轮不会损坏工作台。

进一步完善,工作台上安装有调节驱动箱使用位置的一对滑轨。这样,考虑到轴承的尺寸大小不同,且通过滑轨来调节驱动箱的使用位置,然后跟换相对应的同步盘,如此一来即可即可适用不同尺寸大小的轴承,设备使用范围广。

进一步完善,出料引导部内设有转动连接于出料引导部内的转动块,转动块的外壁上连接有连接杆,出料引导部内开有供连接杆活动的第一滑槽,连接杆穿过第一滑槽置于出料引导部外,置于出料引导部外的连接杆端头上安装有连接块,连接块外设有呈垂直设置的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包括安装于出料引导部外的安装架,安装架内转动连接有杠杆气缸,其中安装架上开有供杠杆气缸的活塞杆穿过的第二滑槽,杠杆气缸的活塞杆安装于置于连接杆两端的连接块外侧面上;安装架内安装有轴座,杠杆气缸尾部安装有转动连接于轴座内的连接块;转动块呈三角状,转动块的内外均呈弧形设置。这样,考虑是到加工轴承的两侧面,故根据磨削加工中磨轮的位置设置,需要对轴承进行摆放位置转换,存在于送料轨道内的轴承在x轴做运动,进入加工区域内的轴承在y轴做运动,位置转换通过转动块实现,同时需要转动块一直活动来引导轴承转向,且考虑到出料引导部内部空间有限,无法在内部实现摆动,故在出料引导部设置两个呈垂直设置的气缸,通过在x、y轴上做运动来实现转动块转动,且考虑到气缸是直线运动,无法实现做径向运动,故将气缸转动连接于安装架内,配合第二滑槽使得气缸具有径向运动能力,更加灵活,第一滑槽的设置实现距离控制,减少无畏的运动角度,使用效果好,方便快捷,三角状的转动块在出料引导部内转动,且不会造成干涉,且转动流畅度高。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承外侧面磨削输送、加工一体机集输送、加工一体,有以下几点效果:1、对轴承进行输送,提物通过固定块实现,且固定块有多个设置,配合落料刷将到达出料口且尚存在于固定块上的工件全部刷下,避免遗漏,使用效果好,且输送过程无噪音;2、解决轴承输送堵塞问题,通过气缸驱动顶片,以低频、短距的活动方式与存在于送料轨道内的轴承接触,通过上顶来盘活输送,使得存在于送料轨道内的轴承均可以流畅输送,推送轴承,利用轴转动带动轴承转动,同时配合转动块实现轴承变向;3、有效避免轴承从输送轨道进入至摆放区域时,轴承倾倒、失去原有的摆放状态从而阻碍进料进程的问题,且适用于无停顿批量生产,效率高;4、无需装夹即可实现快速磨削轴承外侧面,通过两个磨轮组合使用对轴承实现双面磨削加工,两磨轮之间的间距等于轴承的厚度,且实现两磨轮同步转动的同步盘顶于轴承上,单同步盘随磨轮的转动而转动,通过摩擦将完成磨削的轴承推走,即不会停顿,实现批量化生产,方便快捷,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式输送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刷辊和刷毛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送料轨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推料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8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加工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图10中e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加工单元上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块和驱动单元构成的正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块和驱动单元构成的背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图14中f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输送装置1,磨削装置2,立式输送单元3,送料轨道4,推料单元5,加工单元6,通道7,容器8,输送架9,包壳10,输送轴11,输送履带12,分段槽13,固定块14,第一电机15,第一出料口16,轨道本体17,过渡轨道18,进料引导部19,出料引导部20,进料口21,第二出料口22,气缸安装板23,气缸24,顶片25,缺口26,防脱保护罩27,底座28,支撑块29,摆放槽29-1,支撑板30,支撑柱组31,支撑柱31-1,顶板32,输送部33,皮带轮34,皮带35,转轴36,工作台37,驱动箱38,轮座40,磨轮41,同步盘42,挡块43,接引轨道44,出料轨道45,落料刷46,第二安装板47,轴承座48,轴杆49,刷辊50,刷毛51,电机安装板52,第二电机53,加强筋54,空槽55,滑轨56,转动块57,连接杆58,第一滑槽59,连接块60,驱动单元61,安装架62,杠杆气缸63,第二滑槽64,轴座65,安装块6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这种轴承外侧面磨削输送、加工一体机,包括输送装置1以及磨削装置2,输送装置1包括立式输送单元3、安装于立式输送单元3出料端处的送料轨道4、与送料轨道4的出料端连接实现进料的推料单元5,磨削装置2包括加工单元6以及置于加工单元6内且与推料单元5配合使用的通道7;

立式输送单元3包括用于放置的轴承的容器8,容器8内设有竖向且倾斜的输送架9,输送架9下端置于容器8内,输送架9上端置于容器8外,输送架9包括左右分布的包壳10、存在于两包壳10内且上下分布的输送轴11、与两输送轴11配合使用的输送履带12,输送履带12上设有对输送履带12分段的分段槽13,相邻的分段槽13之间设有固定于输送履带12外周面上的固定块14,固定块14呈斜向设置,固定块14的左端头高于固定块14的右端头,置于上端的输送轴11上连接有第一电机15;置于右侧的包壳10上开有第一出料口16,其中送料轨道4置于第一出料口16处且安装于包壳10外侧;输送架9外安装有防脱保护罩27;

送料轨道4包括轨道本体17,轨道本体17包括过渡轨道18、安装于过渡轨道18进料端处的进料引导部19、安装于过渡轨道18出料端处的出料引导部20,过渡轨道18与进料引导部19的连接处设有开于过渡轨道18上的进料口21,进料引导部19为u型管道,进料引导部19下端面贴于过渡轨道18的上端面上,过渡轨道18与出料引导部20的连接处设有开于过渡轨道18上的第二出料口22,出料引导部20为弧形管道,出料引导部20与过渡轨道18之间呈垂直设置;过渡轨道18下端设有安装于过渡轨道18上的气缸安装板23,气缸安装板23上安装有气缸24,气缸24的活塞杆上安装有存在于过渡轨道18内的顶片25;进料引导部19外侧开有缺口26;

推料单元5包括底座28,底座28上安装有一对左右间隔分布的支撑块29,支撑块29上安装有通过两支撑块29支撑的支撑板30,支撑板30上安装有一对左右间隔分布的支撑柱组31,支撑柱组31包括一对前后分布的支撑柱31-1,支撑板30上端设有通过两支撑柱组31连接的顶板32,其中支撑板30与顶板32之间设有一对左右间隔分布的输送部33,输送部33包括转动连接于支撑板30与顶板32之间的一对前后分布的皮带轮34,两皮带轮34通过一组皮带35连接,皮带35内侧设有一排置于两皮带轮34之间且转动连接于支撑板30与顶板32之间的转轴36,转轴36与皮带35配合使用;

加工单元6包括工作台37,工作台37上安装有左右间隔分布的驱动箱38,通道7存在于两驱动箱38之间,驱动箱38内侧设有轮座40,轮座40上转动连接有通过驱动箱38驱动的磨轮41,其中置于左侧的磨轮41和置于右侧的磨轮41之间连接有同步盘42,磨轮41前端设有存在于通道7内且安装于工作台37上的一对挡块43,挡块43之间的间距与两磨轮41之间的间距一致;通道7的进料端设有安装于工作台37上的接引轨道44,通道7的出料端设有安装于工作台37上的出料轨道45。

两输送轴11之间通过链条机构连接。

输送架9的上端设有辅助落料的落料刷46,落料刷46呈斜向设置,该落料刷46设有安装于包壳10外侧上的第二安装板47,第二安装板47上安装有轴承座48,两轴承座48内转动连接有轴杆49,置于两包壳10之间的轴杆49部分处安装有刷辊50,刷辊50上设有刷毛51,安装于左侧包壳10的第二安装板47外侧安装有电机安装板52,电机安装板52外侧安装有与轴杆49配合使用的第二电机53。

过渡轨道18与进料引导部19之间设有一对间隔分布的加强筋54。

连接于皮带轮34上的皮带35有三根。

转轴36有五根。

支撑块29上开有摆放槽29-1。

工作台37上开有存在于磨轮41下端的空槽55。

工作台37上安装有调节驱动箱38使用位置的一对滑轨56。

出料引导部20内设有转动连接于出料引导部20内的转动块57,转动块57的外壁上连接有连接杆58,出料引导部20内开有供连接杆58活动的第一滑槽59,连接杆58穿过第一滑槽59置于出料引导部20外,置于出料引导部20外的连接杆58端头上安装有连接块60,连接块60外设有呈垂直设置的驱动单元61,驱动单元61包括安装于出料引导部20外的安装架62,安装架62内转动连接有杠杆气缸63,其中安装架62上开有供杠杆气缸63的活塞杆穿过的第二滑槽64,杠杆气缸63的活塞杆安装于置于连接杆58两端的连接块60外侧面上;安装架62内安装有轴座65,杠杆气缸63尾部安装有转动连接于轴座65内的安装块66;转动块57呈三角状,转动块57的内外均呈弧形设置。

在使用时,将待加工的轴承投入至容器8内,然后第一电机15启动,输送轴11带动输送履带12循环运动,输送履带12循环中利用安装于输送履带12的固定块14将轴承向上引导,然后引导至输送架9的第一出料口16,且为了将到达第一出料口16处时仍然存在于固定块14上的轴承利用落料刷46将轴承刷下,然后利用送料轨道4将轴承送至推料单元5处,在送料过程中气缸24启动,通过顶片25对存在于送料轨道4内的轴承做微顶,防止存在于送料轨道4内的轴承出现堵塞的情况,进入出料引导部20后,根据加工需要,需将轴承做变向,通过杠杆气缸63驱动连接块60,带动连接块60做x、y方向的移动,然后带动转动块57转动,通过转动块57实现轴承变向,进入推料单元5后,轴承存在于两皮带35之间,通过皮带35的摩擦力带动轴承推送,一方面具有带动效果,另一方面可提高推送效率,且推送平稳,通过接引轨道44进入加工单元6内,加工通过两个磨轮41组合使用对轴承实现双面磨削加工,两磨轮41之间的间距等于轴承的厚度,且实现两磨轮41同步转动的同步盘42顶于轴承上,单同步盘随磨轮41的转动而转动,通过摩擦将完成磨削的轴承推走,即不会停顿,如此一来可实现批量化生产,出料轨道45实现有序落料,使得完成加工后的轴承落至制定收集点处。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