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发热冒口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7684发布日期:2019-09-20 23:09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发热冒口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冒口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发热冒口套。



背景技术:

冒口套是指为避免铸件出现缺陷而附加在铸件上方或侧面的补充部分。功能在铸型中,冒口套的型腔是存贮液态金属的空腔,在铸件形成时补给金属,有防止缩孔、缩松、排气和集渣的作用,而冒口套的主要作用是补缩。冒口套的设计功能不同,其形式、大小和开设位置均不相同。现有的冒口套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有效的保温,使得铸件补缩时间较短,不利于铸件的成型,所以急需一种超发热冒口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发热冒口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发热冒口套,包括固定主体和装载主体,所述固定主体固定连接在装载主体的上端,所述固定主体内部固定安装有盖子,所述盖子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盖子上端固定连接有出液口,所述装载主体内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所述连接口上端固定连接有圆筒,且所述圆筒和第二固定环不接触,所述第二固定环外侧端和连接口上端支撑有引流主体,所述引流主体内部固定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底端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壳体上端中心开设有凹槽,所述壳体上端对称开设有第二引导槽,且所述凹槽与第二引导槽相通,所述壳体侧端对称开设有第一引导槽,所述壳体前端和后端对称开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引导槽、凹槽和第二引导槽相通,所述通孔和第二凹槽相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环外侧端与第二凹槽相适配,且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连接在第二凹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引流主体与圆筒的内侧端之间有间隙,所述连接口上端贯穿开设有穿孔。

优选的,所述盖子上端开设有连通槽,且所述出液口通过连通槽与第一固定环相通。

优选的,所述盖子底端固定连接在圆筒的上端,且所述第一固定环置于凹槽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第一固定环与盖子上端开设的连通槽和出液口相通的关系,使得装置内部的熔液能够溢出,通过连接口上端开设的穿孔,便于铸件模具中的熔液进入该装置的内部,连接口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对壳体具有支撑作用,通过圆筒与壳体之间形成的内腔,使得进入内腔的熔液对第二凹槽内部的熔液具有保温和加热作用,减缓第二凹槽内部熔液的冷却速度,延长了补缩时间,第二凹槽的设计用于储存铸件补缩用的熔液,利用第一引导槽、凹槽和第二引导槽相通的关系,便于熔液通过第一固定环进入出液口的内部,壳体侧端对称开设有第一引导槽,具有引流作用,使得熔液更加快速的流入凹槽和第二引导槽的内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主体拆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装载主体拆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引流主体拆分图。

图中:1-固定主体、2-装载主体、3-第一固定环、4-盖子、5-出液口、6-连接口、7-第二固定环、8-圆筒、9-引流主体、10-壳体、11-第一引导槽、12-凹槽、13-第二引导槽、14-通孔、15-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超发热冒口套,包括固定主体1和装载主体2,固定主体1固定连接在装载主体2的上端,固定主体1内部固定安装有盖子4,盖子4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3,通过第一固定环3与盖子4上端开设的连通槽和出液口5相通的关系,使得装置内部的熔液能够溢出,盖子4上端固定连接有出液口5,装载主体2内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口6,通过连接口6上端开设的穿孔,便于铸件模具中的熔液进入该装置的内部,连接口6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7,对壳体10具有支撑作用,连接口6上端固定连接有圆筒8,通过圆筒8与壳体10之间形成的内腔,使得进入内腔的熔液对第二凹槽15内部的熔液具有保温和加热作用,减缓第二凹槽15内部熔液的冷却速度,延长了补缩时间,且圆筒8和第二固定环7不接触,第二固定环7外侧端和连接口6上端支撑有引流主体9,引流主体9内部固定安装有壳体10,壳体10底端开设有第二凹槽15,用于储存铸件补缩用的熔液,壳体10上端中心开设有凹槽12,壳体10上端对称开设有第二引导槽13,利用第一引导槽11、凹槽12和第二引导槽13相通的关系,便于熔液通过第一固定环3进入出液口5的内部,且凹槽12与第二引导槽13相通,壳体10侧端对称开设有第一引导槽11,具有引流作用,使得熔液更加快速的流入凹槽12和第二引导槽13的内部,壳体10前端和后端对称开设有通孔14。

第一引导槽11、凹槽12和第二引导槽13相通,通孔14和第二凹槽15相通,第二固定环7外侧端与第二凹槽15相适配,且第二固定环7固定连接在第二凹槽15的内部,引流主体9与圆筒8的内侧端之间有间隙,连接口6上端贯穿开设有穿孔,盖子4上端开设有连通槽,且出液口5通过连通槽与第一固定环3相通,盖子4底端固定连接在圆筒8的上端,且第一固定环3置于凹槽12的内部。

工作原理:本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固定放置所需的位置,在铸件浇筑的过程中当熔液达到一定的量时,通过连接口6内部开设的穿孔,使得熔液进入第二凹槽15的内部并慢慢的积累,当熔液的量高于第二凹槽15的容量将从通孔14溢出,溢出的熔液会存入壳体10与圆筒8之间形成的内腔中并沿第一引导槽11向上蔓延,当熔液进入第二引导槽13和凹槽12的内部时,通过第一固定环3与盖子4上端开设的连通槽和出液口5相通的关系,使得熔液能够溢出,一短时间后由于铸件在铸型中冷却过程中,最薄的部位先凝固,其收缩可由附近较厚的部分补偿,较厚部分凝固时,又可由最厚部分得到补偿,最厚部分凝固时,如得不到外来的补偿,该处就会形成大缩孔,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凹槽15内部存储的熔液就会补偿铸件最后凝固的部分,为使用者提供了方便,更好的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