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材旋转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5006发布日期:2020-03-06 06:1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材旋转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管材辅助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材旋转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管材被广泛应用到工业领域及日常生活中。实际应用中,需要对管材进行再加工。目前,对管材进行再加工时,多采用支撑辊来支撑被加工的光管,由于光管的表面光滑,支撑辊带动光管转动过程中不会使光管产生轴向窜动。

目前,工业领域中对管材的内外壁的光滑度有严格要求,管材的内外壁光滑度直接决定了管材的质量。

现有技术中,对管材的内外壁打磨多采用喷射喷砂的打磨方式。当采用支撑辊支撑待摩擦的管材时,由于待摩擦管材的表面不平整,会使待摩擦管材表面出现受力不均,摩擦辊带动待摩擦管材转动过程中,由于待摩擦管材受力不均会造成管材的轴向窜动;管材的窜动会造成管材表面喷砂不均匀。同时,由于喷砂喷到待摩擦管材表面,也会使管材的表面出现不平整,支撑辊与待摩擦管材摩擦接触过程中,也会使管材的受力不均,造成管材的轴向窜动而造成管材表面打磨不平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管材旋转支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对待摩擦管材进行旋转支撑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管材旋转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和两个平行设置的转轴;

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可以相对所述底座转动;

各个所述转轴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支撑待摩擦管材的摩擦轮;

还包括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两转轴两端均设有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分别设置在两转轴端部的外侧,用于限制所述待摩擦管材位于所述摩擦轮上。

可选的,所述限位部件为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阻挡轮,所述阻挡轮相对所述底座转动;

所述阻挡轮的上端面位于所述待摩擦管材的轴线下方;

所述阻挡轮的转轴轴线垂直于所述摩擦轮的转轴轴线。

可选的,还包括用于调整两个所述转轴之间间距的间距调节部件。

可选的,所述间距调节部件沿所述转轴的长度方向设置;

各个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对应所述间距调节部件上;

所述转轴相对对应所述间距调节部件转动;

所述底座顶部设有导轨,所述导轨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转轴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

所述间距调节部件沿所述导轨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紧固件;

所述间距调节部件的底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匹配的定位孔;

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及对应的定位孔,将所述间距调节部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可选的,还包括外壳;

所述外壳内设有容纳所述底座的容腔,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容腔内;

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出口,所述出口处设有控制所述出口开闭的活动门;

所述活动门与所述底座的一端相连。

可选的,还包括底座轨道和驱动所述底座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可沿所述底座轨道往复运动的行走轮;

所述底座轨道的长度大于所述外壳的长度,并且伸出至所述外壳外;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底座沿所述底座轨道带动所述活动门往复移动,使所述底座处于所述外壳内部或外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包括电机、减速机和链条。

可选的,还包括蓄电池,用于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供电。

可选的,还包括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材旋转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的两个平行设置的转轴,转轴可以相对底座转动,各个转轴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支撑待摩擦管材的摩擦轮,待摩擦管材放置在两组摩擦轮上;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转轴转动带动待摩擦管材转动;两转轴两端均设有限位部件,限位部件起到限制待摩擦管材位于摩擦轮上,能够起到防止待摩擦管材转动过程中沿轴向窜动的作用,提高了本支撑装置的安全性,能够确保待摩擦管材的外壁喷砂更均匀;待摩擦管材放置在摩擦轮上,并随摩擦轮进行旋转,此时,采用喷枪可以实现对待摩擦管材的内外壁同时进行打磨,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说明背景技术或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仅是用于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1-底座,111-导轨,112-行走轮,12-转轴,121-摩擦轮,13-第一驱动机构,14-待摩擦管材,15-阻挡轮,16-间距调节部件,17-底座轨道,18-第二驱动机构,19-蓄电池,20-活动门,21-紧固件,211-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材旋转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1和两个转轴12。

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3所示,两个转轴12平行的设置在底座11上,并可以相对底座11转动,本实施例中,转轴12的长度方向与底座11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转轴12的长度方向也可以与底座11的长度方向有一定的夹角。底座11作为本装置的支撑座,起到承载其他部件和待摩擦钢管的作用。

还包括驱动转轴12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13。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13包括电机、减速机和链条,减速机的输入端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减速机的输出端通过链条分别与两个转轴12连接,电机通过减速机与链条控制转轴12的转动。两个转轴12的转速相同,并且同向转动。

各个转轴12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支撑待摩擦管材14的摩擦轮121,各个摩擦轮121的直径相同,并且间隔的设置在对应的转轴12上。摩擦轮121与转轴12固定连接,转轴12通过带动摩擦轮121转动来带动待摩擦管材14转动。摩擦轮121对待摩擦管材14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对待摩擦管材14起到一定的摩擦作用。

图4是图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两转轴12的端部均设有限位部件,限位部件分别设置在两转轴12端部的外侧,位于两转轴12之间的中心线上,用于限制待摩擦管材14位于摩擦轮121上,能够起到防止待摩擦管材14在旋转过程中出现轴向窜动,能够防止待摩擦管材14从摩擦轮121上滚落,能够确保待摩擦管材14的外壁喷砂均匀。

本实施例中,限位部件为设置在底座11上的阻挡轮15,阻挡轮15可以相对底座11转动,阻挡轮15的转轴12与底座11固定连接,阻挡轮15的转轴轴线垂直于摩擦轮121的转轴轴线,阻挡轮15的上端面位于待摩擦管材14的轴线下方。

实际应用中,起初,阻挡轮15与待摩擦管材14不接触;摩擦轮121的转轴12转动,带动待摩擦管材14转动,由于待摩擦管材14表面粗糙,使待摩擦管材14在与摩擦轮121摩擦转动过程中造成待摩擦管材14外壁受力不均,使待摩擦管材14出现轴向窜动。当待摩擦管材14接触到阻挡轮15时,阻挡轮15起到阻挡待摩擦管材14继续沿轴向移动的作用,能够起到防止待摩擦管材14从摩擦轮121上掉落;同时,由于阻挡轮15的转轴轴线垂直于摩擦轮121的转轴轴线,阻挡轮15的上端面位于待摩擦管材14的轴线下方,当待摩擦管材14与阻挡轮15接触时,阻挡轮15施加给待摩擦管材14沿接触点切线方向上的推力,能够减小待摩擦管材14与摩擦轮121之间的摩擦力,能够便于推动待摩擦管材14的旋转。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部件也可以为设置在底座11上的挡板,挡板的设置能够防止待摩擦管材14出现轴向窜动,防止待摩擦管材14从摩擦轮121上掉落。

本实施例中,包括用于调整两个转轴12之间间距的间距调节部件16,每根转轴12对应设有一个间距调节部件16。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只在一个转轴12的一侧设有间距调节部件16。间距调节部件16沿转轴12的长度方向设置,各个转轴1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对应间距调节部件16上,转轴12可以相对对应间距调节部件16转动。

底座11的顶部设有导轨111,导轨11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导轨11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转轴12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间距调节部件16能够沿导轨111与底座11滑动连接。

实际操作中,只需将间距调节部件16沿导轨111移动,便可以调整两转轴12之间的间距,能够支撑不同直径的待摩擦管材14,无需更换不同尺寸的支撑装置,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丝杠螺母副作为间距调节部件16。

还包括紧固件21,间距调节部件16的底部设有安装孔,底座11的顶部设有与安装孔对应的定位孔211,紧固件21穿过安装孔及对应的定位孔211,将间距调节部件16固定在底座11上。

本实施例中,紧固件21采用螺栓,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螺钉固定,采用螺纹连接,能够便于间距调节部件16的拆装。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设有容纳底座11的容腔,底座11及底座11上的转轴12及摩擦轮121均设置在容腔内。由于待摩擦管材14在打磨过程中容易产生高温碎屑,通过外壳的设置,能够有效的起到防护作用。外壳的一侧设有出口,外壳上出口处设有控制出口开闭的活动门20,活动门20与底座11的一端固定连接,底座11及底座11上的其他部件可以通过活动门20从外壳内部移动至外壳外部。

图6是图2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底座11的底部设有底座11轨道和驱动底座11沿底座11轨道运行的第二驱动机构18,底座11的底部设有沿底座11轨道往复运动的行走轮112,底座11轨道沿底座11的长度方向延伸,底座11轨道的长度大于外壳的长度,并且伸出至外壳外一段长度,第二驱动机构18驱动底座11及活动门20沿底座11轨道往复移动,使底座11处于外壳的内部或者外部。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为第一驱动机构13和第二驱动机构18供电的蓄电池19,蓄电池19上设有充电接口及输出接口。本装置工作之前,可以先通过充电接口为蓄电池19充满电,当该装置正式工作时,将第一驱动机构13及第二驱动机构18的电源接口分别插在蓄电池19的输出接口上。由于蓄电池19的设置,无需在工作时单独为驱动机构连接电源线,避免了底座11在移动过程中将电源线磨损而造成驱动机构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能够有效避免漏电现象的产生,提高了支撑装置的安全性。

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驱动机构13和第二驱动机构18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控制器采用手动遥控器,用于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3和第二驱动机构18的启动和关闭,便于工作人员遥控操作,能够减少工人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际应用时,首先,通过控制器启动第二驱动机构18,驱动底座11沿底座11轨道运行至外壳外部,将待摩擦管材14放置在两个转轴12的摩擦轮121上;然后,再次通过控制器启动第二驱动机构18,驱动底座11沿底座11轨道运行至外壳内腔中,此时,活动门20将外壳的出口封闭;然后,通过控制器启动第一驱动机构13,驱动转轴12转动,从而带动待摩擦管材14转动,此时,可以采用喷枪对待摩擦管材14的内外壁同时进行打磨,提高了打磨的工作效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管材旋转支撑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部分采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