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晶合金料带的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0805发布日期:2020-04-24 20:59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晶合金料带的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晶合金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微晶合金料带的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微晶合金是一种金属晶粒细化至微米级的铸造合金材料,具有这种超微晶粒的合金可以表现出比其他同类合金更加优异的综合机械性能和力学性能、超强的性能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极好的减摩性和良好的耐磨性。

现有技术中在对微晶合金进行加工时,通常先通过中频炉来将微晶合金进行熔融,中频炉工作时能在感应圈中产生高密度的磁力线,并切割感应圈里盛放的金属材料,在金属材料中产生很大的涡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加热并熔融金属;待微晶合金熔融后将其从中频炉内倒出至容纳座,容纳座下方安装有冷却滚筒,熔融的微晶合金将从容纳座出料口流出至冷却滚筒表面,由于容纳座下料口宽度较薄,冷却滚筒能将微晶合金熔液进行快速冷却,使微晶合金形成料带状;随着冷却滚筒的转动,微晶合金料带将与冷却滚筒表面分离,形成料带状的微晶合金能更加方便的进行收集与运输。

但是在对微晶合金料带进行下料时,当部分料带表面的温度过高,料带将会附着在冷却滚筒表面,难以顺利的与冷却滚筒表面分离,附着在冷却滚筒上的料带将会影响冷却滚筒的冷却效果,而且还会导致料带间的相互黏合,影响最终的成品质量,所以该问题还有待改进与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微晶合金料带的加工装置,具有能避免微晶合金料带黏附在冷却滚筒表面,使料带与冷却滚筒能快速分离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晶合金料带的加工装置,包括基座,基座上端安装有用于熔融微晶合金的中频炉,基座下端转动连接有冷却滚筒,基座上还安装有位于冷却滚筒上方的容纳座,所述基座下端安装有位于所述冷却滚筒一侧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丝杆,所述丝杆上螺纹连接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内侧与所述基座侧壁贴合,所述滑动座下端与固定座间留有间隙,所述滑动座上安装有一侧与所述冷却滚筒表面相切的下料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微晶合金料带进行加工时,将经中频炉熔融后的熔液倒入至容纳座内,熔液将从容纳座下端的开口处流出至冷却滚筒表面,由于容纳座的开口宽度较薄,流下的熔液能被冷却滚筒快速冷却,经冷却滚筒冷却后的熔液将形成较薄的料带;由于下料座一侧与冷却滚筒表面相切,当料带附着在冷却滚筒表面时,通过下料座能将附着的料带铲下,帮助料带能更加顺利的与冷却滚筒分离,并且通过转动丝杆能带动滑动座沿丝杆方向滑动,从而能调节下料座的位置,将下料座调节至适当的位置后能使料带的分离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丝杆一端从固定座一侧穿出,穿出后的所述丝杆上设置有蜗轮,所述基座上安装有位于蜗轮一侧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与所述蜗轮一侧啮合的蜗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丝杆一端通过蜗轮蜗杆与伺服电机输出轴相连,在伺服电机的带动下丝杆能进行正向或反向转动,从而能实现滑动座的左右移动;随着滑动座的移动安装在滑动座上的下料座将跟随一起移动,通过伺服电机方便对下料座的位置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位于所述丝杆下方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分别位于所述滑动座两端,且所述限位柱高度大于所述滑动座下端与固定座间的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动座沿着丝杆左右移动时,由于限位柱的高度大于滑动座下端与固定座间的间隙,通过限位柱能将滑动座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避免滑动座的过度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座一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开设有竖直且贯穿的穿孔,所述下料座上端通过穿孔活动穿设在所述连接杆上,且所述下料座上端通过螺栓拧紧在穿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螺栓拧松后便可将下料座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上下调节下料座的高度,从而能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来对下料座与冷却滚筒的相切处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状况使分离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料座包括竖直穿设在穿孔内的第一连杆、水平滑设在第一连杆下端的第二连杆以及设置在第二连杆一端的切块;所述第二连杆通过螺栓拧紧在第一连杆下端,所述切块位于冷却滚筒一侧且与冷却滚筒表面相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连杆是通过螺栓拧紧在第一连杆下端,通过将螺栓拧松后便可将第二连杆的位置进行左右移动,通过将第二连杆的位置调节至适当位置能使切块的分离效果更佳,并且通过左右调节第二连杆的位置还能弥补滑动座移动范围过小的问题,使第二连杆上的切块能更好的将料带与冷却滚筒表面进行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杆一端设置有u形管,所述切块下端转动连接在所述u形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切块侧壁与冷却滚筒表面相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切块的侧壁将会被不断磨损,被磨损的切块将难以与冷却滚筒表面贴合,从而将导致分离效果下降;当切块一侧被磨损后通过转动切块,将切块进行翻面,使切块另一面侧壁与冷却滚筒表面贴合并相切,从而能延缓切块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竖直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端铰接有摆动架,所述中频炉两端固定在所述摆动架内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竖直且位于支撑架一侧的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下端铰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伸缩气缸输出轴向上且铰接在所述摆动架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伸缩气缸的输出轴向上拉伸时,摆动架将绕着铰接处转动,安装在摆动架内侧的中频炉将跟随摆动架的转动而发生倾斜,随着中频炉的不断倾斜,位于中频炉内的微晶合金熔液将逐渐流出至容纳座;当伸缩气缸输出轴收缩时,摆动架将带动中频炉逐渐回正,工作人员通过伸缩气缸能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来控制熔液的流量,从而保证料带的顺利生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位于所述中频炉一侧的引流座,所述引流座上开设有竖直且贯穿的引流槽,所述引流座上端设置有漏斗,所述漏斗上端开口延伸至中频炉一侧,所述漏斗下端开口对准所述引流槽;所述引流槽下端对准所述容纳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中频炉向漏斗内倒入熔液时,由于漏斗上端开口延伸至中频炉一侧,从而在倾倒熔液时能避免熔液从引流座上流下,使熔液能更加准确的从漏斗上端开口流入;熔液经漏斗引流后将流入至引流槽内,再经引流槽流入至容纳座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经冷却滚筒冷却后的熔液将形成较薄的料带;由于切块一侧与冷却滚筒表面相切,当料带附着在冷却滚筒表面时,通过切块能将附着的料带铲下,帮助料带更加顺利的与冷却滚筒分离;当需要将切块的位置进行调节时,通过启动伺服电机使丝杆转动,随着丝杆的转动滑动座将能沿丝杆方向滑动,从而便能将切块的位置进行左右移动,将切块调节至适当的位置后能使料带的分离效果更佳,避免微晶合金料带粘在冷却滚筒表面,实现料带与冷却滚筒表面快速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凸显引流座与漏斗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凸显摆动座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凸显限位架处的局部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凸显图1背部风座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凸显滑板与转动丝杆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凸显下料座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基座;2、中频炉;3、冷却滚筒;4、容纳座;5、固定座;6、丝杆;7、滑动座;8、下料座;9、蜗轮;10、伺服电机;11、蜗杆;12、连接杆;13、穿孔;14、第一连杆;15、第二连杆;16、切块;17、支撑架;18、摆动架;19、伸缩气缸;20、引流座;21、引流槽;22、漏斗;23、限位柱;24、u形管;111、摆动座;112、限位架;113、插槽;114、加热装置;115、电磁加热圈;116、底座;117、伸缩杆;118、调节螺栓;119、横向丝杆;120、第一电机;121、机台;122、支撑柱;123、纵向丝杆;124、横向螺栓;125、第二电机;201、风座;202、进风管;203、毛刷;204、滑板;205、滑轨;206、连接板;207、驱动电机;208、转动丝杆;209、限位块;210、引风座;211、弧面;212、异步电机;213、安置座;401、限位条;402、固定螺栓;403、限位凹槽;404、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微晶合金料带的加工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基座1,基座1上端安装有用于熔融微晶合金且呈圆桶状的中频炉2,基座1上固定安装有两竖直且相对的支撑架17,中频炉2位于两支撑架17之间。

如图1所示,两支撑架17顶端均铰接有位于中频炉2一侧的摆动架18,中频炉2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对应的摆动架18内侧壁上,中频炉2位于摆动架18远离支撑架17的一端。当摆动架18与支撑架17间的夹角呈九十度时,此时的中频炉2正好处于竖直状态。

如图1所示,位于摆动架18下方的基座1上安装有两竖直的伸缩气缸19,两伸缩气缸19分别位于中频炉2两侧,并且伸缩气缸19的下端铰接在基座1上,伸缩气缸19输出轴朝上且铰接在摆动架18远离支撑架17的一端外侧壁上。两伸缩气缸19保持同步伸缩,当伸缩气缸19的输出轴向上拉伸时,摆动架18将绕着铰接处转动,安装在摆动架18内侧的中频炉2将跟随摆动架18的转动而发生倾斜,随着中频炉2的不断倾斜,位于中频炉2内的微晶合金熔液将逐渐从炉口流出。

如图1、图2所示,基座1上固定连接有位于中频炉2一侧且水平的引流座20,引流座20上端固定安装有卧式的漏斗22,漏斗22的上端开口延伸至中频炉2一侧,漏斗22内侧壁呈弯曲的弧形。引流座20上开设有竖直且贯穿的引流槽21,漏斗22的下端开口对准引流槽21的上开口。从中频炉2内流出的熔液经漏斗22与引流槽21的引流作用后能准确的流下。

如图1、图3所示,基座1的底部安装有圆柱形的机台121,机台121上转动连接有竖直的支撑柱122,支撑柱122位于引流座20一侧。支撑柱122上安装有沿竖直方向滑设的摆动座111,摆动座111呈水平设置且垂直于支撑柱122。摆动座111一端延伸至引流座20下端。支撑柱122上端转动连接有竖直的纵向丝杆123,纵向丝杆123下端穿设且螺纹连接在摆动座111上。

如图1、图3所示,支撑柱122顶部固定安装有输出轴竖直向下的第二电机125,第二电机125的输出轴与纵向丝杆123上端转动连接。启动第二电机125后能驱使纵向丝杆123进行正向或反向转动,摆动座111将能沿着纵向丝杆123方向上下移动。

如图3、图4所示,摆动座111上还转动连接有水平的横向丝杆119,摆动座111靠近支撑柱12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横向丝杆119转动的第一电机120,第一电机120输出轴与横向丝杆119一端相互啮合。摆动座111远离支撑柱122的一端滑设有限位架112,限位架112的一端侧壁与摆动座111侧壁贴合,限位架112穿设且螺纹连接在横向丝杆119上,当横向丝杆119转动时限位架112将能沿横向丝杆119方向移动。

如图2、图4所示,限位架112背离摆动座111的一端形成有插槽113,插槽113内固定有呈矩形的容纳座4,工作时通过转动摆动座111将容纳座4移动至引流槽21下方,从引流槽21内流出的熔液将从容纳座4上端开口流入。

如图3、图4所示,容纳座4的外侧壁上形成有周向环绕且水平的限位条401,容纳座4通过限位条401放置在限位架112上。限位条401上端螺纹连接有四固定螺栓402,四固定螺栓402两两为一组分别位于容纳座4两端,固定螺栓402呈竖直设置且拧紧在限位架112上。限位架112的两端侧壁上均螺纹连接有对称的横向螺栓124,两横向螺栓124分别位于容纳座4的两端,横向螺栓124沿水平方向插入并拧紧在限位架112上,拧紧后的横向螺栓124与容纳座4的侧壁抵紧。

如图3、图4所示,限位条401上焊接有两水平的把手404,两把手404分别位于容纳座4相互背离的侧壁上。两把手404的长度均超过各自对应的限位架112的侧壁,当需要将容纳座4从限位架112上取出时,由于容纳座4侧壁会留有余热,通过把手404不仅能方便工作人员将容纳座4取出,且较长的把手404能避免余热烫伤工作人员,从而对工作人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如图1、图4所示,基座1的底部还设置有位于摆动座111一侧的加热装置114,加热装置114包括放置在基座1上的底座116以及滑设在底座116上的伸缩杆117。伸缩杆117呈竖直放置在底座116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118,伸缩杆117通过调节螺栓118拧紧在底座116上。当将调节螺栓118拧松后,便可上下调节伸缩杆117的高度。伸缩杆117上端安装有用于给容纳座4底部加热的电磁加热圈115。

如图4所示,容纳座4底部形成有向内凹陷的限位凹槽403,开工前通过摆动座111将容纳座4转出至加热装置114上方,再将电磁加热圈115上端插入在限位凹槽403内,给电磁加热圈115通电后由于容纳座4为金属材质,容纳座4底部将产生涡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能对容纳座4底部进行加热,从而能帮助固体微晶合金加快其熔融,避免部分固体微晶合金堵塞容纳座4的出料口。

如图5、图6所示,基座1下端转动连接有用于将微晶合金料带进行冷却的冷却滚筒3,冷却滚筒3位于引流座20正下方且沿水平放置。基座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冷却滚筒3转动的电动机,冷却滚筒3一端通过皮带与电动机输出轴相连。工作时将容纳座4(见图3)通过摆动座111转动至冷却滚筒3上方,使得容纳座4下端出料口对准冷却滚筒3上表面,通过冷却滚筒3便可将流下的熔液进行冷却。

如图5、图6所示,基座1底部上安装有位于冷却滚筒3一侧的风座201,风座201的出风口对准冷却滚筒3表面。风座201远离冷却滚筒3的一端焊接有引风座210,引风座210前端呈圆柱形,其后端直径逐渐向远离冷却滚筒3方向增大,引风座210内部与风座201连通,引风座210末端套设有进风管202,通过风座201能加快料带与冷却滚筒3表面的分离。

如图5、图6所示,风座201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水平的毛刷203,毛刷203的一端与冷却滚筒3的侧壁接触。风座201朝向冷却滚筒3的一端侧壁向内侧弯曲形成弧面211,弧面211与冷却滚筒3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毛刷203的两端转动连接在风座201的内侧壁上,风座201一侧安装有安置座213,安置座213内固定安装有输出轴与毛刷203轴心固定相连的异步电机212,启动异步电机212后毛刷203将持续转动,从而能将冷却滚筒3表面进行清洁。并且毛刷203的转动方向与冷却滚筒3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能使毛刷203的清洁效果更佳。

如图6所示,基座1上固定设置有两相对放置的横向滑轨205,两横向滑轨205均位于风座201与安置座213下方,两滑轨205上滑设有水平的滑板204,滑板204的两端分别对应滑设在滑轨205上。风座201与安置座213均固定连接在滑板204上侧壁且均竖直放置。

如图5、图6所示,滑轨205一侧固定连接有竖直且朝向滑板204的连接板206,连接板206背离滑板204的一端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水平的驱动电机207。驱动电机207的输出轴插入至连接板206内侧壁,且转动连接在连接板206上。驱动电机207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水平的转动丝杆208,转动丝杆208穿设在滑板204上,并且滑板204与转动丝杆208螺纹连接。启动驱动电机207后,风座201与安置座213可通过滑板204滑设在滑轨205上,从而能实现对风座201的出风口位置进行调节。

如图6所示,基座1上还固定连接有位于滑板204与连接板206之间的限位块209,限位块209呈矩形且竖直放置,转动丝杆208穿设在限位块209上,并且转动丝杆208转动连接在限位块209上,通过限位块209能对转动丝杆208起到支撑限位的作用。

如图7所示,基座1下端固定安装有位于冷却滚筒3一侧的固定座5,固定座5上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丝杆6,丝杆6远离冷却滚筒3的一端从固定座5一端穿出,穿出后的丝杆6上固定连接有蜗轮9。基座1的对应位置安装有位于蜗轮9一侧的伺服电机10,伺服电机10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与蜗轮9相互啮合的蜗杆11,通过伺服电机10能带动丝杆6进行正向或反向转动。

如图7所示,丝杆6上螺纹连接有呈矩形的滑动座7,滑动座7一端侧壁与基座1的侧壁贴合,滑动座7的下侧壁与固定座5之间留有间隙。当丝杆6转动时滑动座7能沿着丝杆6的方向移动。固定座5上固定连接有两竖直的限位柱23,两限位柱23均处于丝杆6正下方且分别位于滑动座7两端。限位柱23的高度大于滑动座7下端与固定座5间的间隙,通过限位柱23能将滑动座7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避免滑动座7过度移动。

如图7所示,滑动座7背离基座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远离滑动座7的一端开设有竖直且贯穿的穿孔13,连接杆12通过穿孔13活动连接有下料座8。下料座8包括竖直穿设在穿孔13内的第一连杆14、水平滑设在第一连杆14下端的第二连杆15以及安装在第二连杆15一端呈锥形的切块16。第一连杆14通过螺栓拧紧在穿孔13内,当需要将下料座8高度进行调节时,将螺栓从穿孔13内拧出便可上下移动第一连杆14的位置。

如图7所示,第二连杆15同样通过螺栓拧紧在第一连杆14下端,当需要将第二连杆15的位置进行调节时,通过将螺栓拧松后便可将第二连杆15的位置进行左右调节。第二连杆15靠近冷却滚筒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形管24,切块16下端转动连接在u形管24上。切块16位于冷却滚筒3一侧且与冷却滚筒3的表面相切,通过切块16能有效的将附着在冷却滚筒3上的料带铲下,帮助料带更加顺利的与冷却滚筒3分离。

本实施例的具体效果:

经冷却滚筒3冷却后的熔液将形成较薄的料带,由于切块16一侧与冷却滚筒3表面相切,当有料带附着在冷却滚筒3表面时,通过切块16能将附着的料带铲下,帮助料带更加顺利的与冷却滚筒3分离。当需要将切块16的位置进行调节时,通过启动伺服电机10使丝杆6转动,随着丝杆6的转动滑动座7将能沿丝杆6方向滑动,从而便能将切块16的位置进行左右移动,将切块16调节至适当的位置后能使料带的分离效果更佳,避免微晶合金料带粘在冷却滚筒3表面,实现料带与冷却滚筒3表面快速分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