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双面高效砂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34483发布日期:2020-06-09 20:2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板材双面高效砂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精密抛光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板材双面高效砂光机,可用于对板材的双面同时砂光。



背景技术:

砂光机是在实用加工中对一些厚度不均匀、不平整或表面不光洁的板材进行表面磨削砂光的机械设备。很多板材在投入市场前,需要对其表面进行处理砂光,常见的砂光机有手动小型砂光机和单面砂光机,手动小型砂光机适于对板材局部表面进行砂光处理,而对于较大区域进行砂光耗时较多;单面砂光在一次砂光过程中只能完成对板材的一面进行砂光,不能完成对板材两面一次进行砂光,满足不了缩短加工周期的要求。

因此设计一种板材双面高效砂光机,一次装夹,同时完成板材的双面砂光,缩短加工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板材双面高效砂光机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机体壳1、下砂轮部分和调高组件8;下砂轮部分中的左载板20和右载板21通过内螺纹与相应的滚柱丝杠6配合,滚柱丝杠6的底座14与机体壳1内底部的小型旋转台7用铆钉固连,调高组件8的相应锥齿轮和相应滚柱丝杠6上的锥齿轮啮合。

所述的机体壳1,包括上电机2、小型旋转台7、后机油壳13、前机油壳18、左后轴承载体12、左前轴承载体16、右后轴承载体15、右前轴承载体17、上砂轮10;其中上砂轮10由上辊10-1、上砂带10-2、上气袋10-3和上气门嘴10-4组成;上电机2固定安装在机体壳1的顶部,小型旋转台7用铆钉固定安装在机体壳1内底面四个角部位,左后轴承载体12、左前轴承载体16、右后轴承载体15、右前轴承载体17、后机油壳13与前机油壳18都和机体壳1固连;上气袋10-3套在上辊10-1上,上砂带10-2套在上气袋10-3上,上气门嘴10-4嵌于上气袋10-3内,上砂轮10两端与机体壳1上的轴承22嵌套。

所述的下砂轮部分,包括下电机3、联轴器4、低速电机5、滚柱丝杠6、底座14、输送组件9、左载板20、右载板21和下砂轮11;其中下砂轮11由下辊11-1、下砂带11-2、下气袋11-3和下气门嘴11-4组成;输送组件9由传动轴9-1、橡胶带9-2和支承板9-3组成;下电机3固定安装于和左载板20固连的承重板19上,联轴器4将下电机3轴和下砂轮11轴进行连接,低速电机5安装于和右载板21固连的承重板19上,底座14和滚柱丝杠6底端固连,滚柱丝杠6通过左载板20内的螺纹和右载板21内的螺纹,与左载板20和右载板21配合;下气袋11-3套在下辊11-1上,下砂带11-2套在下气袋11-3上,下气门嘴11-4嵌于下气袋11-3内,下砂轮11两端与左载板20上的轴承23和右载板21上的轴承24嵌套。

所述的调高组件8,包括第一主动锥齿轮8-4、第一从动锥齿轮8-1、第二主动锥齿轮8-5、第二从动锥齿轮8-2和调节手柄8-3;第一主动锥齿轮8-4和第一从动锥齿轮8-1在前机油壳18内啮合,第二主动锥齿轮8-5和第二从动锥齿轮8-2在后机油壳13内啮合;左、右两侧第一从动锥齿轮8-1的连接杆分别与左前轴承载体16内的轴承和右前轴承载体17内的轴承嵌套;左、右两侧第二从动锥齿轮8-2的连接杆分别与左后轴承载体12内的轴承和右后轴承载体15内的轴承嵌套。

附图说明

图1为板材双面高效砂光机的外形图。

图2为板材双面高效砂光机带下砂轮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板材双面高效砂光机带上砂轮的部分结构图。

图4为板材双面高效砂光机内底部小型旋转台位置图。

图5为板材双面高效砂光机的调高组件图。

图6为板材双面高效砂光机的输送组件图。

图7为板材双面高效砂光机的上砂轮轴零件图。

图8为板材双面高效砂光机的下砂轮轴零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一种板材双面高效砂光机,包括机体壳1、下砂轮部分和调高组件8;下砂轮部分中的左载板20和右载板21通过内螺纹与相应的滚柱丝杠6配合,滚柱丝杠6的底座14与机体壳1内底部的小型旋转台7用铆钉固连,调高组件8的相应锥齿轮和相应滚柱丝杠6上的锥齿轮啮合。

如图1、图3、图4和图7,所述的机体壳1,包括上电机2、小型旋转台7、后机油壳13、前机油壳18、左后轴承载体12、左前轴承载体16、右后轴承载体15、右前轴承载体17、上砂轮10;其中上砂轮10由上辊10-1、上砂带10-2、上气袋10-3和上气门嘴10-4组成;上电机2固定安装在机体壳1的顶部,用于带动上砂轮10完成板材上面的砂光;小型旋转台7安置于机体壳1内底面四个角部位,与滚柱丝杠6的底座14用铆钉固连,降低滚柱丝杠6的转动摩擦;左后轴承载体12与右后轴承载体15和机体壳1固连,用于嵌套第二从动锥齿轮8-2两侧连接杆,左前轴承载体16与右前轴承载体17和机体壳1固连,用于嵌套第一从动锥齿轮8-1两侧连接杆;后机油壳13和机体壳1固连,用于承载机油降低第二主动锥齿轮8-5和第二从动锥齿轮8-2之间的磨损;前机油壳18和机体壳1固连,用于承载机油降低第一主动锥齿轮8-4和第一从动锥齿轮8-1之间的磨损;上砂轮10两端与机体壳1上的轴承22嵌套;上气门嘴10-4嵌于上气袋10-3内,上气袋10-3套在上辊10-1上,上砂带10-2套在上气袋10-3上,使板材与砂带间形成柔性接触。

如图2、图5、图6和图8,所述的下砂轮部分,包括下电机3、联轴器4、低速电机5、滚柱丝杠6、底座14、输送组件9、左载板20、右载板21和下砂轮11;其中下砂轮11由下辊11-1、下砂带11-2、下气袋11-3和下气门嘴11-4组成;输送组件9由传动轴9-1、橡胶带9-2和支承板9-3组成;下电机3安装于和左载板20固连的承重板19上,联轴器4将下电机3轴和下砂轮11轴进行连接,将电机3的动力传输到下砂轮11上,用于对板材的下表面砂光;低速电机5安装于和右载板21固连的承重板19上,通过皮带带动传动轴9-1,实现橡胶带9-2带动板材输入和输出;底座14和滚柱丝杠6底端固连,滚柱丝杠6通过右载板21内螺纹和右载板配合;下砂轮11两端与左载板20上的轴承23和右载板21上的轴承24嵌套;下气门嘴11-4嵌于下气袋11-3内,下气袋11-3套在下辊11-1上,下砂带11-2套在下气袋11-3上,使板材与砂带间形成柔性接触。

如图3和图5,所述的调高组件8,包括第一主动锥齿轮8-4、第一从动锥齿轮8-1、第二主动锥齿轮8-5、第二从动锥齿轮8-2和调节手柄8-3;第一主动锥齿轮8-4和第一从动锥齿轮8-1在前机油壳18内啮合,第二主动锥齿轮8-5和第二从动锥齿轮8-2在后机油壳13内啮合;左右两侧第一从动锥齿轮8-1的连接杆分别与左前轴承载体16内的轴承和右前轴承载体17内的轴承嵌套;左右两侧第二从动锥齿轮8-2的连接杆分别与左后轴承载体12内的轴承和右后轴承载体15内的轴承嵌套。

具体工作过程

经调高组件8的相应锥齿轮和相应滚柱丝杠6上的锥齿轮啮合,将调高组件8中锥齿轮的转动转化为滚柱丝杠6的转动,实现调节下砂轮11的位置高度,完成对板材不同厚度的砂光;低速电机5带动传动轴9-1,实现橡胶带9-2转动,从入口将板材送入砂光机,上电机2带动上砂轮10,下电机3带动下砂轮11,完成板材的上、下表面砂光处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