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成型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61760发布日期:2020-05-15 18:15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铸造成型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铸造成型生产线。



背景技术:

耐磨铸球、铸段铸造行业,由于装备技术受限,尤其是中小规模企业,仍然以手工生产为主,生产中没有机械化取代人工生产,用工人数多,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底下,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现有能够用以生产耐磨铸球、铸段产品的装备投资大,占地广。如可用于生产铸球、铸段的垂直分型铸造生产线,可通过机械替代人工作业,但是,中小规模企业无力承担数千万元的设备和场地投资的巨额费用,以致于垂直分型铸造生产线这类设备不能在耐磨铸球、铸段行业大力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铸造成型生产线,其占地面积小,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铸造成型生产线,包括:

砂型转运车,用于承载砂型移动;

砂型转运车输送线,包括砂型转运车可在上移动的上下设置两层轨道或两层以上轨道;

砂型造型机,设在砂型转运车输送线一侧,砂型造型机与输送线最上层的轨道相对应设置;

升降转运机构,用于转运不同层轨道上的砂型转运车,一对升降转运机构设在输送线的两端部;

离线结构,用于将浇注冷却后砂型从输送线上的砂型转运车上推下离线,离线结构与输送线最上层的轨道相对应设置;

浇注机构,浇注机构可移动的对应输送线设置,浇注机构移动的方向与输送线的轨道相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浇注机构包括浇注结构和机架以及移动轨道,所述移动轨道与输送线轨道相平行设置,机架可移动的设在移动轨道上,浇注结构设在机架上,浇注结构位于输送线的上方。

还包括用于将废砂型推下离线的废砂型离线结构,所述砂型造型机和浇注机构位于废砂型离线结构和离线结构之间。

还包括除烟尘结构,所述除烟尘结构包括相连的集尘罩和用于输送烟尘的管道,所述集尘罩罩在输送线上。

所述升降转运机构包括升降机架、升降车以及设在升降机架上用于驱动升降车升降的升降驱动缸,所述升降车上设有用于与输送线上轨道相对接的升降车轨道。

所述浇注结构包括保温炉和移动车架,所述保温炉设在移动车架上,保温炉底部设有用于浇注的出水口,移动车架可移动的设在机架上,移动车架在机架上的移动方向与输送线轨道相垂直。

所述保温炉的下方设有可移动的用于对浇注液缓冲的缓冲器,缓冲器的移动方向与输送线轨道相平行。

所述机架或保温炉或缓冲器上设有用于浇注时压紧砂型的压紧结构。

所述集尘罩罩在输送线最上层轨道上,输送线侧面设有封板,封板上设有可打开的侧门。

所述压紧结构包括压铁和用于驱动压铁上下运动的压紧缸,压铁位于缓冲器的下方。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该铸造成型生产线结构设计合理,在生产线上整个生产工序循环操作,浇注机构可移动的设在生产线上方调整简便,占地面积小,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生产线示意图一。

图2为图1生产线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浇注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升降转运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离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离线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生产线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生产线示意图三。

图9为本发明生产线示意图四。

图10为本发明生产线示意图五。

图中:

11、一层轨道线;12、二层轨道线;13、输送线站柱;

2、升降转运机构;211、侧推缸;212、安装座;221、升降车;222、滑杆导套;223、滑杆;224、导向座;23、升降驱动缸;241、止动缸;242、拨爪;

3、清件结构;311、顶架;312、清件站柱;321、导向座;323、导柱;331、工作缸;332、清理刷;34、卸砂座;

4、造型机;41、集砂斗;42、过桥;

51、主管道;52、分支管道;53、集尘罩;54、侧门;55、主管道接口;

6、浇注机构;61、保温炉;611、出水口;612、塞杆;613、浇注拉杆;62、电控柜;631、防护栏;632、安全梯;

633、上移动车架;634、下移动车架;641、缓冲器;642、缓冲器车;643、缓冲器车轨道;65、下移动车架立柱;66、轨道结构;661、下移动轨道;662、上移动轨道;663、滚轮;67、压紧结构;671、压紧缸;672、压铁安装座;673、导向滑槽;68、安全平台;69、浇注操作区;

71、落砂机构;72、废砂型离线结构;721、推缸;722、支撑机架;723、导杆;724、连接过桥;73、砂型、74、压铁;75、砂型转运车;76、废砂桶;78、套箱;

8、套箱/压铁安装机构;9、套箱/压铁清理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10所示,该铸造成型生产线,包括砂型转运车75、砂型转运车输送线、砂型造型机、升降转运机构、离线结构、除烟尘结构、浇注机构6以及用于将废砂型推下离线的废砂型离线结构72。

砂型转运75车用于承载砂型移动,砂型转运车为平板结构,砂型转运车下部设有用于在输送线轨道移动的滚轮。

砂型转运车输送线包括砂型转运车可在上移动的上下设置两层轨道或两层以上轨道,输送线通过输送线站柱13支撑固定;优选的为上下设置的两层轨道,二层轨道线12位于一层轨道线11的正上方,砂型转运车的滚轮在轨道线上可移动。

砂型造型机4设在砂型转运车输送线一侧,砂型造型机与输送线最上层的轨道相对应设置,砂型造型机与输送线最上层的轨道之间通过过桥42相连,造型机顶部设有集砂斗41。

升降转运机构2用于转运不同层轨道上的砂型转运车,一对升降转运机构设在输送线的两端部,实现不同层轨道之间的砂型转运车转运,从而实现整个生产线循环运行。

升降转运机构2包括升降机架、升降车221以及设在升降机架上用于驱动升降车升降的升降驱动缸23,升降车上设有用于与输送线上轨道相对接的升降车轨道,从而实现输送线轨道与升降车轨道上的转运车转运;升降车的外侧设有用于将升降车上的转运车推入输送线轨道上的侧推缸211,侧推缸通过安装座212设在升降车一侧,升降机架上设有导向座224,升降车和升降机架之间通过滑杆223和滑杆导套224进行导向,保证升降稳定。

升降车的升降车轨道为并排设置的两条,在两条升降车轨道之间设有用于对砂型转运车定位的拨爪242,升降车上设有用于驱动拨爪工作的止动缸241,结构紧凑。

离线结构为清件结构3,其用于将浇注冷却后砂型从输送线上的砂型转运车上推下离线,离线结构与输送线最上层的轨道相对应设置,两者之间通过连接过桥724相连,通过离线结构将浇注冷却后砂型推至落砂机构71上进行处理;离线结构包括清件站柱312和设在清件站柱上的顶架311,站柱上设有工作缸331,工作缸上设有卸砂座34,卸砂座下面设有用于清除转运车上残砂的清理刷332,卸砂座与站柱之间通过配合的导柱323和导向座321导向,保证卸砂座工作的稳定性。

废砂型离线结构72用于将废砂型推下离线,将砂型受损不能浇注及未浇注的砂型推下重新利用;砂型造型机和浇注机构位于废砂型离线结构和离线结构之间。

废砂型离线结构72包括支撑机架722和设在支撑机架上用于将砂型推下的推缸721,推缸721的活塞杆端部连有推板,推板和支撑机架之间设有导杆723,支撑机架和推缸设在输送线的一侧,输送线的另一侧对应推缸设有废砂桶76。

浇注机构6用于砂型浇注,浇注机构可移动的对应输送线设置,浇注机构移动的方向与输送线的轨道相平行,即浇注机构可沿输送线运行方向移动调整,实现定点浇注,提高浇注效率。

浇注机构包括浇注结构和机架以及移动轨道,移动轨道与输送线轨道相平行设置,机架可移动的设在移动轨道上,浇注结构设在机架上,浇注结构位于输送线的上方。

浇注结构包括保温炉61和移动车架,保温炉设在移动车架上,保温炉底部设有用于浇注的出水口611,对应出水口设有塞杆612,移动车架可移动的设在机架上,移动车架在机架上的移动方向与输送线轨道相垂直,便于调整出水口的位置。

保温炉的下方设有可移动的用于对浇注液缓冲的缓冲器641,缓冲器的移动方向与输送线轨道相平行。

机架或保温炉或缓冲器上设有用于浇注时压紧砂型的压紧结构67,压紧结构包括压铁和用于驱动压铁上下运动的压紧缸671,压铁位于缓冲器的下方。

除烟尘结构包括相连的集尘罩53和用于输送烟尘的管道,集尘罩罩在输送线上。集尘罩为并排设置的一组,每个集尘罩上方设有分支管道52,通过分支管道与主管道51相连通,主管道一端设有外接的主管道接口55。

集尘罩53罩在输送线最上层轨道上,输送线侧面设有封板,封板上设有可打开的侧门54,通过侧门打开观察输送线内部运行情况,从而实现将从砂型中产生的烟气收集排出,改善车间空气环境。

对应输送线的上层轨道设有用于将套箱78和压铁74安装在砂型73上的套箱/压铁安装机构8,以及用于将浇注完成后的砂型上套箱和压铁取下的套箱/压铁清理机构9。

本本发明铸造成型生产线结构设计合理,在生产线上整个生产工序循环操作,浇注机构可移动的设在生产线上方调整简便,占地面积小,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优选具体实例为:

该耐磨铸球、铸段生产线适用于粘土砂铸造。耐磨铸球、铸段生产线具有:1组双层并列设置的轨道线;轨道线端部设有升降转运机构,对应输送线设有清件结构、造型机、浇注结构、除尘结构以及废砂型离线结构。

输送线的轨道连接固定在站柱上;轨道线供砂型转运车运行,即砂型转运车承载砂型在轨道线上运行,实现砂型输送;砂型通过砂型转运车在一层轨道线和二层轨道线上运行。

清件结构实现浇注冷凝后的砂型离线清件结构与二层轨道线关联设置。清件结构可与落砂机构关联,铸件经落砂机构的作用完成落砂处理。清件结构在工作缸的作用下,通过卸砂座移动驱动砂型离线。

卸砂座上设有清砂结构,砂型离线过程中及时清除砂型转运车上的残砂,以便砂型转运车继续正常工作。清砂结构主要包括制动缸和清理刷,制动缸驱动清理刷实现上、下摇摆。工作时,清理刷经制动缸的作用与砂型转运车接触,卸砂座移动时清理刷直接清除砂型转运车上的残砂。

造型机通过自动控制独立完成造型,造型机通过过桥与二层轨道线关联,砂型自造型机通过过桥停放到二层轨道线上的砂型转运车上在轨道线上运行。造型机具体设置位置根据需要合理设置。

如图1所示,造型机数量为2个以轨道线为基准对称设置;如图8所示,造型机数量为2个以轨道线为基准错位设置;如图9所示,数量为1个的造型机设在轨道线的一侧;如图10所示,造型机数量可以为1台或多台,合理选择位置设置。造型机通过集砂斗与耐磨铸球、段铸造生产线配套的的砂处理系统关联,造型机通过配套的砂处理系统供砂实现连续工作。

如图1、图2、图3、图7、图8、图9所示,浇注机构采用底注式恒温浇注机,完成浇注。

如图3所示为耐磨铸球、段铸造生产线采用底注式恒温浇注机浇注的局部放大图;金属液储存在保温炉61中,操作人员在浇注操作区69拉下浇注拉杆613,塞杆612被适当提起,塞杆与出水口611间留出间隙,金属液从塞杆与出水口间的间隙经出水口流出,金属液经出水口下方的缓冲器导流注入砂型型腔内,完成浇注。

底注式恒温浇注机设有上移动车架633和下移动车架634组成的机架,上移动车架为小车车架,下移动车架为大车车架,保温炉设置在小车车架上,小车车架在大车车架上设置的上移动轨道662上移动,以调整出水口的位置,以便对准砂型浇注口顺利浇注;大车车架在与所述的轨道线平行设置的下移动轨道661上移动,大车车架的下移动车架立柱65底部设在下移动轨道上的滚轮663,下移动轨道形成的轨道结构66可固定地面上,便于更换浇注点;底注式恒温浇注机经调整也可以实现定点浇注。

浇注操作区设置在底注式恒温浇注机的一侧,随底注式恒温浇注机在大车轨道上移动。

缓冲器641安放在缓冲器车642上;缓冲器车设在保温炉下的缓冲器车轨道643上移动实现位置调整,以便与出水口位置保持一致,也便于缓冲器更换或检查维护。

采用底注式恒温浇注机浇注时,缓冲器下设有压紧结构67自动安装或拆除压铁,浇注时实现对砂型的压紧或卸压。

压紧结构与浇注联动工作。压紧结构主要包括:压铁、压紧缸671、压铁安装座672、导向滑槽673。压铁与压铁安装座连接悬挂,压紧缸工作,压铁下移落在下方的砂型上以压紧砂型,浇注完成后,压紧缸再工作,压铁被抬高离开砂型完成对砂型的卸压。导向滑槽可避免压铁上升、下降过程出现摇摆而损伤砂型,实现平稳工作。

浇注的机架上设有防护栏631、安全梯632以及安全平台68,并在机架上设有电控柜62,以便安全工作。

浇注结构可以采用底注式恒温浇注机,或者为手工浇注或采用其它浇注形式等。

如图7所示,耐磨铸球、段铸造生产线设有除尘结构,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粉尘等进行收集处理。除尘结构主要由:主管道、分支管道、集尘罩、门罩等组成。除尘结构可以有1个或数个分支管道与主管道连接组成,或者所述的除尘系统有多个独立除尘机构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耐磨铸球、铸段铸造生产线设有废砂型离线结构。生产中,已通过浇注区未浇注的砂型,或者因受损不能浇注的砂型,通过所述的废砂型离线结构的作用,驱离轨道线,避免未浇注砂型直接被回收到砂处理系统中而影响型砂质量等。废砂型离线后可集中到废砂桶中,避免二次清理收集。

如图10所示,用于生产其它铸件的铸造生产线,还可设有套箱/压铁安装机构和套箱/压铁清理机构。

套箱/压铁安装机构在造型装置关联处的二层轨道线上,及时完成套箱/压铁的安装,以防浇注时砂型出现浮箱或错箱等。套箱/压铁安装机构主要包括有机架、升降结构、夹持结构。夹持结构夹持套箱或(和)压铁,当砂型被造型装置送至夹持机构下方时,升降结构工作,夹持结构下降自动将套箱或(和)压铁安装到砂型上,实现对砂型的压紧,轨道线移动,夹持结构夹持下一个套箱或(和)压铁后上升待工作。

套箱/压铁清理机构设在清砂结构处,套箱/压铁清理机构主要有套箱/压铁清理结构、套箱/压铁提升结构等组成。或者套箱/压铁清理机构与清砂结构为一体结构装置设置。套箱/压铁清理机构与清砂结构联动工作。

套箱/压铁清理机构工作原理:当冷凝后的砂型输送到套箱/压铁清理机构处时,套箱/压铁提升结构夹持套箱或(和)压铁上升离开砂型,套箱/压铁清理机构及时清除套箱内壁附着的残砂或(和)压铁下面附着的残砂;清砂结构驱动砂型离线;清砂结构及时清除砂型转运车上的残砂;套箱/压铁提升结构夹持套箱或(和)压铁下降,将套箱或(和)压铁放置到砂型转运车上,侧推机构工作继续下一个工作,依此循环工作。

上述仅为对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说明,上述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形成多个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