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损零部件的激光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740202发布日期:2020-10-31 09:22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受损零部件的激光修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修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受损零部件的激光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轧辊是轧机上使金属产生连续塑性变形的主要工作部件和工具,是决定轧机效率和轧材质量的重要消耗部件。轧辊是轧钢机上的重要零件,利用一对或一组轧辊滚动时产生的压力来轧碾钢材。在轧制过程中,由于轧辊受到的工作应力极大,同时轧辊受到轧件的夹杂、边裂等问题的影响,容易造成轧辊受损,如轧辊表面划伤、裂纹、粘辊、剥落等,轧辊工作面磨损很严重会严重影响轧辊的使用寿命和机械加工精度,可以通过激光熔覆的方式对受损的轧辊进行修复。

激光熔覆修复技术是利用激光作为热源把耐磨、耐热的高硬度材料熔覆在轧辊表面,并与轧辊基材发生冶金结合,从而修复破损与裂纹并提高硬度。由于激光熔覆处理属于精密加工,如果在激光熔覆过程中工件定位出现偏差,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熔覆的质量,造成激光熔覆不合格;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轧辊激光熔覆修复合格率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受损零部件的激光修复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受损零部件的激光修复方法,激光修复方法通过激光修复装置对受损的轧辊进行修复;

激光修复装置包括轧辊夹持装置包括机架底座、移动机构、激光器,移动机构设置于机架底座上,激光器设置于移动机构上;

机架底座的左端、右端分别设置有固定立柱、移动立柱,轧辊放置于固定立柱与移动立柱之间;固定立柱上通过固定连接块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的中心处设置有可旋转的卡盘;卡盘的中心处设置有旋转轴,旋转轴上固定套设有蜗轮,蜗轮与蜗杆啮合相连,蜗杆设置于固定座内;固定座的外侧设置有手柄,手柄的内端与蜗杆相连接;

移动立柱上设置有带座轴承,轧辊的两端分别安装于卡盘、带座轴承上;

机架底座上设置有滑槽,移动立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滑块嵌设于滑槽内并与其相配合;

移动机构包括x轴移动桁架、y轴移动桁架、z轴移动桁架,x轴移动桁架通过桁架支架设置于机架底座上;y轴移动桁架设置于x轴移动桁架上端,z轴移动桁架竖向设置并依次穿过y轴移动桁架、x轴移动桁架;z轴移动桁架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激光器,z轴移动桁架上还设置有送料器,送料器内盛装有修复料,送料器通过送料管与喷料嘴相连接,喷料嘴位于轧辊的上方;

激光修复方法为:将待修复的轧辊一端卡置于卡盘上,另一端安装在带座轴承上,转动手柄带动蜗杆转动,进而蜗轮转动带动旋转轴转动,实现卡盘带动轧辊旋转;通过移动机构调整激光器与轧辊的相对位置,旋转待修复的轧辊使其需要修复的位置位于喷料嘴的下方,停止转动轧辊,喷料嘴将送料器内的修复材料输送至激光器的发射光斑上,进行轧辊的修复。

进一步地、机架底座上设置有丝杠,丝杠上配合套设有丝杠螺母,丝杠螺母固定设置于风扇移动块的内部;风扇移动块的上端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有风扇,风扇位于轧辊的下方用于对轧辊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卡盘为三爪卡盘或四爪卡盘。

本发明的激光修复方法通过激光修复装置对待修复的轧辊进行激光修复,激光修复装置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定位可靠,能够有效地提高轧辊激光修复时的修复效率和修复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激光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轧辊;2、机架底座;3、固定立柱;4、移动立柱;5、固定连接块;6、固定座;7、卡盘;8、旋转轴;9、蜗轮;10、蜗杆;11、带座轴承;12、滑槽;13、滑块;14、x轴移动桁架;15、y轴移动桁架;16、z轴移动桁架;17、激光器;18、送料器;19、送料管;20、喷料嘴;21、丝杠;22、风扇移动块;23、支撑杆;24、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受损零部件的激光修复方法,激光修复方法通过激光修复装置对受损的轧辊1进行修复;

激光修复装置包括轧辊夹持装置包括机架底座2、移动机构、激光器,移动机构设置于机架底座2上,激光器设置于移动机构上;

机架底座2的左端、右端分别设置有固定立柱3、移动立柱4,轧辊1放置于固定立柱与移动立柱之间;固定立柱3上通过固定连接块5连接有固定座6,固定座6的中心处设置有可旋转的卡盘7;卡盘7为三爪卡盘或四爪卡盘。卡盘的中心处设置有旋转轴8,旋转轴8上固定套设有蜗轮9,蜗轮9与蜗杆10啮合相连,蜗杆10设置于固定座6内;固定座6的外侧设置有手柄,手柄的内端与蜗杆10相连接;

移动立柱4上设置有带座轴承11,轧辊1的两端分别安装于卡盘7、带座轴承11上;机架底座2上设置有滑槽12,移动立柱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块13,滑块嵌设于滑槽内并与其相配合;

移动机构包括x轴移动桁架14、y轴移动桁架15、z轴移动桁架16,x轴移动桁架14通过桁架支架21设置于机架底座2上;y轴移动桁架15设置于x轴移动桁架14上端,z轴移动桁架16竖向设置并依次穿过y轴移动桁架15、x轴移动桁架14;z轴移动桁架16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激光器17,z轴移动桁架16上还设置有送料器18,送料器内盛装有修复料,送料器18通过送料管19与喷料嘴20相连接,喷料嘴20位于轧辊1的上方;

激光修复方法为:将待修复的轧辊1一端卡置于卡盘7上,另一端安装在带座轴承11上,转动手柄带动蜗杆10转动,进而蜗轮9转动带动旋转轴8转动,实现卡盘7带动轧辊1旋转;通过移动机构调整激光器与轧辊的相对位置,旋转待修复的轧辊1使其需要修复的位置位于喷料嘴20的下方,停止转动轧辊,喷料嘴20将送料器内的修复材料输送至激光器17的发射光斑上,进行轧辊的修复。

机架底座2上设置有丝杠21,丝杠上配合套设有丝杠螺母,丝杠螺母固定设置于风扇移动块22的内部;风扇移动块22的上端通过支撑杆23固定连接有风扇24,风扇位于轧辊的下方用于对轧辊进行冷却。当修复好一处轧辊的受损位置时,暂停激光修复,此时转动手柄并开启风扇,对轧辊上的激光修复处进行冷却。

本发明的激光修复方法通过激光修复装置对待修复的轧辊进行激光修复,激光修复装置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定位可靠,能够有效地提高轧辊激光修复时的修复效率和修复合格率。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受损零部件的激光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修复方法通过激光修复装置对受损的轧辊(1)进行修复;

所述激光修复装置包括轧辊夹持装置包括机架底座(2)、移动机构、激光器,移动机构设置于机架底座(2)上,激光器设置于移动机构上;

所述机架底座(2)的左端、右端分别设置有固定立柱(3)、移动立柱(4),轧辊(1)放置于固定立柱与移动立柱之间;所述固定立柱(3)上通过固定连接块(5)连接有固定座(6),固定座(6)的中心处设置有可旋转的卡盘(7);所述卡盘的中心处设置有旋转轴(8),旋转轴(8)上固定套设有蜗轮(9),蜗轮(9)与蜗杆(10)啮合相连,蜗杆(10)设置于固定座(6)内;所述固定座(6)的外侧设置有手柄,手柄的内端与蜗杆(10)相连接;

所述移动立柱(4)上设置有带座轴承(11),轧辊(1)的两端分别安装于卡盘(7)、带座轴承(11)上;

所述机架底座(2)上设置有滑槽(12),移动立柱(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块(13),滑块嵌设于滑槽内并与其相配合;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x轴移动桁架(14)、y轴移动桁架(15)、z轴移动桁架(16),x轴移动桁架(14)通过桁架支架(21)设置于机架底座(2)上;所述y轴移动桁架(15)设置于x轴移动桁架(14)上端,z轴移动桁架(16)竖向设置并依次穿过y轴移动桁架(15)、x轴移动桁架(14);所述z轴移动桁架(16)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激光器(17),z轴移动桁架(16)上还设置有送料器(18),送料器内盛装有修复料,送料器(18)通过送料管(19)与喷料嘴(20)相连接,喷料嘴(20)位于轧辊(1)的上方;

所述激光修复方法为:将待修复的轧辊(1)一端卡置于卡盘(7)上,另一端安装在带座轴承(11)上,转动手柄带动蜗杆(10)转动,进而蜗轮(9)转动带动旋转轴(8)转动,实现卡盘(7)带动轧辊(1)旋转;通过移动机构调整激光器与轧辊的相对位置,旋转待修复的轧辊(1)使其需要修复的位置位于喷料嘴(20)的下方,停止转动轧辊,喷料嘴(20)将送料器内的修复材料输送至激光器(17)的发射光斑上,进行轧辊的修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损零部件的激光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底座(2)上设置有丝杠(21),丝杠上配合套设有丝杠螺母,丝杠螺母固定设置于风扇移动块(22)的内部;所述风扇移动块(22)的上端通过支撑杆(23)固定连接有风扇(24),风扇位于轧辊的下方用于对轧辊进行冷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损零部件的激光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盘(7)为三爪卡盘或四爪卡盘。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受损零部件的激光修复方法,激光修复方法通过激光修复装置对受损的轧辊进行修复;激光修复装置包括轧辊夹持装置包括机架底座、移动机构、激光器,移动机构设置于机架底座上,激光器设置于移动机构上;机架底座的左端、右端分别设置有固定立柱、移动立柱,轧辊放置于固定立柱与移动立柱之间;固定立柱上通过固定连接块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的中心处设置有可旋转的卡盘;本发明的激光修复方法通过激光修复装置对待修复的轧辊进行激光修复,激光修复装置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定位可靠,能够有效地提高轧辊激光修复时的修复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增材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30
技术公布日:2020.10.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