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合金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224284发布日期:2020-12-08 15:08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作为高速铁路用接触线,各种联接器,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散热器,继电器,开关等电器和电子部件中,对材料导电性和传热性要求高的铜合金材料及其制造方法。该铜合金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传热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强度,耐热性和弯曲加工性。



背景技术:

各种电器和电子部件的基础铜材料在使用中,为了抑制通电时产生的热量,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散热性),同时,为了保证电流流通,需要部件间有足够的接触压力,因此要求铜合金材料具有足够高的强度。并且,为了防止电器和电子部件在使用中的发热导致材料变软(强度低下),材料要有良好的耐热性。另外,电子部件一般是通过弯曲而成形的,因此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弯曲加工性。

目前广泛使用的高导电和高强度的铜合金材料,主要有两个特性区域;一是导电率在80-85%iacs,拉伸强度在500-550mpa。主要有cu-cr-(zr)系合金(比如c18140,c18150,c18400,c18080等)和cu-co-p系合金(比如日本dowa公司的kd-10合金,三菱伸铜公司的hrsc合金等);二是导电率在60-65%iacs左右,拉伸强度在600-650mpa。主要是cu-co-si系合金(比如日本日矿金属公司的nkc4419等)和cu-ni-p系合金(比如日本神户制钢公司的klf170等)。而在上述两者的中间区域,即导电率70%iacs左右(65-75%iacs之间),目前还没有商品化的铜合金。

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的增速,电器和电子部件的高速传输(大电流)化和小型化,要求所使用的铜合金材料的强度和导电率越来越高;具体地对拉伸强度在700mpa以上,同时导电率在70%iacs以上(即所谓的70合金)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在上述各合金系基础上进行合金成分的调整,以及传统工艺下的工艺参数的调整,由于众所周知的强度与导电率互为相反的关系,导电率70%iacs左右时的拉伸强度应该在550-600mpa,很难达到700mpa以上。

鉴于市场的实际需求和现有铜合金不能满足,具有导电率70%iacs,拉伸强度700mpa以上、同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弯曲加工性的现状,对此进行针对开发和完成了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基于对cu-x%co-z%p合金,cu-x%ni-z%p合金以及这两种合金的混合成分cu-x%co-x%ni-2z%p合金的详细调查研究发现,在一般的固溶-时效工艺条件下,cu-co-p合金的最佳时效温度在550℃,得到的导电率-拉伸强度是80%iacs-500mpa左右;cu-ni-p合金的最佳时效温度在450℃,得到的导电率-拉伸强度是60%iacs-600mpa左右;这些结果与目前报导的结果是一致的。cu-co-ni-p合金在550℃或450℃时效后得到的拉伸强度分别与cu-co-p或cu-ni-p合金的强度相近,而导电率都降低了10%iacs左右。说明co-p析出物和ni-p析出物的析出温度不同,导致析出强化没有期待的叠加效果。因此,到目前为止,除了cu-co-p合金中添加微量的ni,或者cu-ni-p合金添加微量的co,还没有cu-co-ni-p系的商品化合金。

本申请发现通过co,ni,p的成分优化和合理的制造工艺条件,最终能达到co-p和ni-p析出物的叠加强化效果,达到导电性,传热性,强度,耐热性和弯曲加工性等综合特性优异的铜合金材料。本发明是基于这些发现而完成的。

本发明提供提供一种铜合金材料,其含有0.2-0.5wt%的co,0.2-0.5wt%的ni,0.10-0.33wt%的p,进一步含有选自fe,mg,cr,sn,zn,zr和ti中的一种或多种,而且其总量为0.2wt%以下,其余为cu及不可避不纯物组成,该铜合金板材具有满足下面式(1)和(2)的成分范围和比例关系

0.5≤{co}/{ni}≤2.0wt%……(1)

3.0≤({co}+{ni})/{p}≤4.0……(2)

其中{co},{ni}和{p}分别表示铜合金材料中co,ni和p的重量百分比。

上述的铜合金板材的导电率在70%iacs以上(热传导系数在275w/(m,k)以上,拉伸强度在700mpa以上,耐热温度在450℃以上,代表弯曲加工性的最小可弯曲半径r与板厚t的比r/t在2.0以下。

导电率按照jish0505规定的方法测定。热传导系数按wiedemann-franz法则与导电率成线性比例关系算出。拉伸强度是从材料的长度方向切取试样,按照jisz2241规定的方法测定。耐热温度是将板状试样100-600℃之间(间隔50℃)加热保持30分钟后,测量硬度。随着加热保持温度的升高,硬度会降低。以试样加热保持后的硬度为加热前硬度的80%时所对应的温度为耐热温度。即,在耐热温度以下的温度区间保持30分钟时,硬度会保持80%以上。弯曲加工性是针对板带材,在长度方向分别为轧制方向(ld)和垂直于轧制方向(td)上采取的试样(宽度均为10mm),按jish3110规定的90°w型弯曲加工法进行弯曲加工,得到不发生裂纹的最小弯曲半径r于板厚t的比r/t的值来评价。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铜合金材料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对具有上述组成的铜合金顺次进行以下步骤,连续或半连续铸造法铸造的坯锭,热轧(热锻,热挤压)等热加工,冷轧(冷锻,冷拔)等冷加工,固溶和时效等热处理,铣面和酸洗等常规的制造工艺。上述制造过程中,具体的加工热处理工艺采用本发明的特殊工艺条件。

根据本发明得到的铜合金材料,具有按目前现有合金成分和制造技术是很难得到的优异综合特性。为了满足可以预见的今后对电子部件的大电流高传输化,小型化和密集化需要而产生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阐述说明。

一、合金组成

co(钴)和ni(镍)都能与p(磷)产生化合物,利用这些化合物的析出强化达到提高铜合金强度的作用。co以及ni含有量小于0.2wt%的话,强化效果不足;超过0.5wt%的话,容易导致导电率的低下,达不到材料最终导电率超过70%iacs的目的。即,co含有量在0.2-0.5wt%之间,ni含有量在0.2-0.5wt%之间。

本发明的目的是充分利用co-p和ni-p化合物析出强化的叠加效果,因此co和ni的含有量不能相差太多,应满足下面式(1)

0.5≤{co}/{ni}≤2.0……(1)

如果{co}/{ni}比小于0.5或大于2.0,co和ni的含有量相差太大,得到的合金特性接近cu-ni-p系合金或cu-co-p系合金,达不到本发明的目的。

p(磷)与co及ni都能形成析出物达到析出强化的效果。析出物的种类很多,随p与co及ni的含有量比例而变化。本发明的调查结果发现,co、ni与p含有量比值在下面式(2)的范围内,得到的导电率和强度的平衡最佳。

3.0≤({co}+{ni})/{p}≤4.0……(2)

这个比值反映了co和ni与p化合物中各含有量的平衡,小于3.0或大于4.0表示p含有量的不足或过剩,都会导致导电率和强度的低下。根据co和ni含有范围和式(2),p含有量在0.10-0.33wt%之间。另外,p含有量过大的话(比如0.3wt%以上),容易产生热加工开裂问题,因此,在满足式(2)的范围内,从制造性的角度,尽可能选择式(2)中比值的上限,即p含有量偏低的值。

对于其它的元素,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含有选自fe,mg,cr,sn,zr和ti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比如cr、mg,zr和ti有细化晶粒和提高耐热性作用;sn具有固溶强化效果;zn具有防止表面电镀层脱落的作用等。这些元素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添加时,要充分发挥上述的各种作用,其总含有量优选在0.01wt%以上。但是,上述各种元素的含有量过多,容易导致导电率的降低。因此,这些元素的总含有量优选控制在0.2wt%以下,更优选在0.15wt%以下。

二、特性

1、导电性(和热传导性)和强度:

目前高速铁路接触线,智能手机,电脑等部件(电源端子,usb,充电器等)最常用的高导电和高强度铜合金板带主要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导电率80%iacs左右(75-85%iacs)的cu-cr-zr系合金和cu-co-p系合金,拉伸强度在500-600mpa之间;另一类是导电率在60-65%iacs之间的cu-ni-p系和cu-co-si系合金,拉伸强度在600-650mpa之间。

随着对电器和电子部件的小型化,对铜合金材料的强度要求的提高,前一类铜合金的强度无法满足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大电流高速传输和快速充电的发展要求,后一类铜合金不仅导电率而且强度也无法满足要求;在两类之间,对特性平衡良好的铜合金,导电率在70%iacs左右,拉伸强度700mpa硬度hv180以上的铜合金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应大电流高速传输化带来的温升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要求铜合金材料有更好的散热性(热传导性)。由于热传导性系数与导电率成正比例关系,一般对散热性和导电性一意化,即可以导电性的好坏统一表示。

耐热性:为了防止大电流化使用环境下温升,特别是引线框架和散热基板等需要焊接,以及加工成电器和电子部件后需要去应力退火等,铜合金材料变软的问题,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具体地,比如使用无铅焊锡焊接以及去应力退火时的温度可高达350℃,为了防止局部过热,要求铜合金材料在400℃时的硬度不能低于80%。就是说要求铜合金板材的耐热温度要在400℃以上。

弯曲加工性:对于高导电铜合金用途,一般要求弯曲加工性相对低一点。如果把板面上和轧制方向平行和垂直的方向分别称为ld和td方向时,要求ld和td方向的弯曲加工性满足,90°w型弯曲加工时不发生裂纹的最小弯曲半径r和板厚t的比r/t,一般要求在2.5以下。这里所述的ld方向的弯曲加工性是指,按试样的长度方向与轧制方向平行来切取试样,弯曲加工时的弯曲轴线为td方向。同样,td方向的弯曲加工性是指,按试样的长度方向与轧制方向垂直来切取试样,弯曲加工时的弯曲轴线为ld方向。

三、制造方法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的铜合金材料可以是板带,棒线,管状和异形材,例如可以通过下述的一般工艺流程来制造。即:熔融/铸造-加热热加工(热轧,热锻,热挤压等)-冷加工(冷轧,冷锻,拉拔等)-热处理(固溶,时效,再结晶退火等)-最终精加工-低温去应力退火等。

不过,如下面所述得那样,其中的几个工艺条件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虽然上面没有提到,根据实际需要,在热轧后可以进行可选的铣面(facing),热处理后可以进行可选的酸洗,研磨或脱脂,拉弯矫直等。下面就各工艺进一步说明。

1、[熔融铸造]

使用一般的铜合金的连续和半连铸方法都可以。为了防止p的氧化,p要在cu即其他合金元素完全溶解后,临铸造开始前添加,也可在熔解炉和流槽内加木炭,通氮气等。

2、[加热-热加工]

一般铜合金的加热温度在900-950℃之间,本发明的铜合金,在铸造组织中凝固在树枝间的粗大co-p和ni-p化合物的固溶温度比较高,因此,加热温度要比一般铜合金的加热温度高,应在950-1000℃之间。如果加热温度不够高,co-p和ni-p化合物不能完全固溶(有残留),最终时效中微细析出少,导致强度不高。

铸锭在950-1000℃之间加热3-5小时后进行热加工(热轧,热锻,热挤压等),热加工工艺可以按一般铜合金的工艺进行。热加工后最好尽可能地水冷,防止co-p和ni-p化合物的析出。

3、[冷加工]

接下来进行冷加工,根据最后成品尺寸及最终加工率,冷加工到所定尺寸。

4、[固溶处理]

为了使热加工过程中析出的少量co-p和ni-p化合物再固溶,进行固溶处理。适合的固溶处理温度随合金成分而变化。本发明的合金成分范围内,适合的固溶处理温度在800-1000℃,处理时间可在几秒种~几分钟之间。合适的固溶处理时间随处理温度和材料尺寸而变,可以通过实验来确定。具体地,可以通过观察固溶处理后的组织决定。精密的方法是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析出物的有无,也可以用简便的金相观察法,以再结晶晶粒直径10μm左右作为析出物基本固溶了的条件。固溶处理后要水冷。

如果热加工能在800℃以上的温度内完成,且热加工后的冷却速度在5℃/秒以上,析出物少,此次的固溶处理可以省略。

5、[中间热处理]

接下来按一般的工艺流程是进行时效处理(或冷加工-时效处理)。本发明在此次进行中间热处理。一般的析出型铜合金,有一个最佳析出温度tm(也是时效温度)区间,高于tm温度时效时,析出物的核少而且由于温度高析出物成长快,导致析出物的尺寸大而密度小,析出强化效果小;低于tm温度时效时,析出物的形核核成长都慢,同样析出强化效果小,或者是需要及其长的时效时间而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

cu-co-ni-p系合金有co-p和ni-p两种类析出物,对应着不同的析出温度区间。co-p析出物的析出温度区间大约在400-700℃(最佳析出温度tm在550℃左右),ni-p析出物的析出温度区间300-600℃(最佳析出温度tm在450℃左右)。如果cu-co-ni-p系合金在550℃时效,相对ni-p析出物,温度过高,ni-p析出物密度小且快速长大,析出强化效果变得很小;如果在450℃时效,相对co-p析出物,温度过低,从而析出量小,析出强化效果变得很小。

本发明在此阶段进行中间热处理,热处理温度在600-700℃之间,热处理时间在30秒到3分钟之间。中间热处理的目的是,在ni-p化合物不析出的条件下,让co-p化合物析出且不长大。如果温度过低(600℃以下),容易导致ni-p化合物析出且快速长大,起不到析出强化效果,而且导致固溶量的减少,在之后的时效中进一步析出的动力减弱。如果温度过高(700℃以上),容易导致co-p析出物的快速长大。热处理时间过短,co-p化合物的析出不充分;热处理时间过长,导致co-p析出物的粗大。

6、[中间冷加工]

接下来进行加工率20-60%的冷加工。这一阶段的冷加工一是提高材料的强度,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下面时效时ni-p化合物的析出和co-p化合物的进一步析出。加工率过低,达不到促进析出的效果;加工率过高,容易导致下面时效过程中产生过时效现象。

7、[时效处理]

接下来进行时效处理。时效处理温度优选在350-450℃之间,时效处理时间在大致在3-6小时范围内就能得到良好的结果。时效的目的是使ni-p化合物的尽可能地析出和co-p化合物的进一步析出。通过这两种析出物的叠加析出效果,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导电率。同样地,时效温度过低和时效时间过短,析出不充分;时效温度过高和时效时间过长,容易导致过时效,强度低下。

8、[最终冷加工]

为了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强度,在时效处理后可以进行轧制率20-60%的最终冷加工。随着加工率的增大强度增加,同时耐热性和弯曲加工性有所降低。本发明者通过详细的研究调查,发现如果轧制率控制在20-60%之间,能达到本发明效果的强度,耐热性和弯曲加工性的目标。

9、[低温退火]

如果进行了最终冷加工,为了减小和消除材料中的残留应力和提高耐热性,加工后要进行低温退火。同时低温退火还可以使导电性有所提高。低温退火中的加热温度可以设定在350-550℃内,数秒钟~数分钟的连续退火,或者150-350℃内,数小时钟罩炉退火。相应地如果温度设定得太高,容易导致板材的软化。反之,如果温度设定得太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实施例

利用纵式半连铸机铸造了成分如表1所示的方形铸锭。把铸锭切除头尾后,加热到960保持4小时后进行热轧。热轧后水冷,通过铣面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接着进行冷轧至所需厚度,800-1000℃的固溶处理,对于不同成分的合金,通过调整处理时间使其处理后的平均晶粒直径达到8-12μm所对应的时间作为固溶处理时间。600-700℃×1-2min的中间热处理,轧制率40%的冷轧,400℃的时效处理,在400℃温度下通过调整时效时间使其硬度达到最大值。对于合金组成的最佳时效处理时间由事先的实验得知。时效处理后的材料样进行50%轧制率的最终冷轧,冷轧后在400℃的加热炉中进行1分钟的低温退火。中间根据必要进行酸洗,脱脂,拉弯矫,剪边等工序。最后对得到的板材进行特性评价。试样的板厚统一为0.30mm。各试样的主要制造条件如表2所示。

【表1】:

注:下线表示超出了本发明规定的范围

对得到的试样特性进行了以下的各项评价。即:导电率,维氏硬度,耐热温度和弯曲加工性。

[导电率]:按照jish0505规定的方法测定。

[拉伸强度]:按照jisz2241规定的方法测定。

[耐热温度]:将板状试样在100-600℃之间(间隔50℃)加热保持30分钟后,测量硬度。随着加热保持温度的升高,硬度会降低。以试样加热保持后的硬度为加热前硬度的80%时所对应的温度为耐热温度。

[弯曲加工性]:长度方向分别为ld和td切取的板状试样(宽度均为10mm),按jish3110规定的90°w型弯曲加工法进行弯曲加工。用光学显微镜在100倍下对弯曲加工后的试样表面和断面进行观察。得到不发生裂纹的最小弯曲半径r。以最小弯曲半径r和板厚t的比r/t的值作为对弯曲加工性的评价。r/t的值越小,说明弯曲加工性越好。

特性评价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注:有下线表示超出了本发明的规定范围。

从表2中可以看到,所有的发明例都具本发明的成分要求和制造工艺条件下,导电率在70%iacs(热传导系数275w/(m,k))以上的同时,具有拉伸强度700mpa以上的高强度,耐热温度400℃以上优异的耐热性,具有ld和td方向的r/t都小于2.0的良好的弯曲加工性。

与此相比,比较例no.21-24是由于co,ni和p的含有量或比例超出了本发明规定的范围,而没有得到良好特性的例子。no.21的co,ni和p的含有量太低,结果由于生成的析出物太少,强度低下。比较例no.22由于co,ni和p的含有量过高,特别是p含有量超过了0.35wt%,造成了热轧开裂,无法进行后续工艺过程和特性评价。no.23和24是co和ni含有量的比值过大和过小,导致强度或导电率低下的例子。no.23的ni含有量过少,导致与一般cu-co-p系合金相近结果,即导电率很高但强度过低。no.24的co含有量过少,导致与一般cu-ni-p系合金相近结果,即拉伸强度能达到比较高的650mpa,但导电率只有62%iacs左右。no.25和26是(co+ni)/p比值过大和过小,即(co+ni)或p的一方相对过剩,导致析出量少,强度和导电率都低下的例子。

比较例no.31-35是合金成分发明例1的合金,制造工艺条件超出了本发明规定的范围,而没有得到良好特性的例子。no.31-33没有进行中间热处理,按通常工艺流程调整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达到最佳时效条件的结果,其他制造条件与发明例1相同,结果强度和导电率都远低于发明例1。no.34和no.35的中间热处理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导致co-p析出物粗大,强度不高的例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