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少残奥高硬度控制的齿轮钢及渗碳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13095发布日期:2023-01-20 14:2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少残奥高硬度控制的齿轮钢,其特征在于:利用电炉或转炉+lf+vd/rh+连铸或模铸+轧制的工艺生产得到如下成分的齿轮钢棒材:c:0.16~0.22%,si:0.10~0.25%,mn:0.50~0.90%,cr:1.5~1.8%,ni:1.4~1.7%,mo:0.25~0.55%,nb:0.025~0.08%,al:0.02~0.035%,p:≤0.02%,s:≤0.02%,n:0.009~0.015%,cu:≤0.2%,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au=0.5c+mn+ni+30n+2cu,mu=cr+mo+si,且满足au在2.2~3.2%范围,mu在1.95~2.6%之间。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少残奥高硬度控制的齿轮钢的渗碳工艺,其特征在于,将齿轮钢棒材加工成齿轮工件,齿轮工件经清洗干燥后放置于渗碳炉中进行渗碳处理;渗碳时采用强渗+扩散+次强渗+再扩散的模式,其中第1步强渗期温度910~950℃、碳势1.05~1.35%,第2步扩散期温度910~930℃、碳势0.85~0.95%,第3步次强渗期温度910~950℃、碳势1.00~1.15%,第4步再扩散期温度880~910℃、碳势0.75~0.85%,强渗时间与次强渗时间比在2.0~4.5之间,扩散期与再扩散期时间比在0.2~1.0之间,且再扩散时间不低于90min;渗碳结束后进行淬火冷却,淬火前油初始温度25~40℃,油冷结束后,油温应低于120℃,保证工件最终的冷却温度,油冷时间依据工件厚度d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设置,渗碳结束后,表面碳含量在0.85%以下,表面以下0.3mm内金相组织为针状或板块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残余奥氏体含量≤20%,晶粒度≥8.0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渗碳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油冷结束后的齿轮工件表面的油渍清洗干净,随后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180~220℃,回火时间90~360min,回火结束后,将工件置于低温环境中进行低温冷却处理,温度-85℃~-140℃,低温处理时间50~180min,冷却结束后置于室温环境中,待温度达到室温时,再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170~220℃,回火时间90~360min。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渗碳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获得的齿轮工件渗碳层残奥含量在3~14%之间,且尺寸小、分布弥散,工件表面硬度在760hv以上。

技术总结
一种少残奥高硬度控制的齿轮钢及渗碳工艺,属于齿轮钢技术领域。齿轮钢成分为:C:0.16~0.22%,Si:0.10~0.25%,Mn:0.50~0.90%,Cr:1.5~1.8%,Ni:1.4~1.7%,Mo:0.25~0.55%,Nb:0.025~0.08%,Al:0.02~0.035%,P:≤0.02%,S:≤0.02%,N:0.009~0.015%,Cu:≤0.2%,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通过电炉或转炉+LF+VD/RH+连铸或模铸+轧制的工艺生产得到目标成分的齿轮钢棒材,在其加工成齿轮工件后进行强渗+扩散+次强渗+再扩散的多步骤渗碳处理和淬火处理,以及低温+回火处理。优点在于,可获得少残奥高硬度控制的齿轮工件,工件渗层残奥含量在3~14%,工件表面硬度在760Hv以上。760Hv以上。760Hv以上。


技术研发人员:何肖飞 王毛球 时捷 尉文超 徐乐 李晓源 闫永明 孙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4
技术公布日:2023/1/1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